日韩精品福利免费观看高清,综合亚洲国产2020,99热只有精品这里,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

    1. <address id="kobe1"></address>
      
      
      <td id="kobe1"><tbody id="kobe1"><listing id="kobe1"></listing></tbody></t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世說新語文言文翻譯

        時間:2021-10-19 18:49:00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世說新語文言文翻譯

          上學(xué)的時候,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xiàn)代漢語的源頭。廣為流傳的經(jīng)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世說新語文言文翻譯,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世說新語文言文翻譯

         。1)邊文禮見袁奉高,失次序①。奉高曰:“昔堯聘許由,面無怍色②。先生何為顛倒衣裳③?”文禮答曰:“明府初臨,堯德未彰,是以賤民顛倒衣裳耳④!”

          【注釋】

         、龠呂亩Y:邊讓,字文禮.陳留郡人。后任九江太守,被魏武帝曹操殺害。袁奉高:參見《德行》第3則注①。失次序:失順序,不合禮節(jié)。即舉止失措,舉動失常。

          ②“昔堯”句:堯是傳說中的遠(yuǎn)古帝王,許由是傳說中的隱士。堯想讓位給許由,許由不肯接受。堯又想請他出任九州長,他認(rèn)為這污了他的耳朵,就跑去洗耳。怍(zuò)色:羞愧的臉色。

         、垲嵉挂律眩喊岩潞蜕训暨^來穿,后用來比喻舉動失常。衣,上衣;裳,下衣,是裙的一種,古代男女都穿裳。這句話出自《詩經(jīng)·齊風(fēng)·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顛倒衣裳。”

         、堋懊鞲本洌好鞲父呙鞯母,吏民也稱太守為明府。按此,袁奉高似乎曾任陳留郡太守,而邊文禮是陳留人,所以謙稱為賤民。堯德,如堯之德;大德。按:袁奉高說到“堯聘許由”之事,所以邊文禮也借談“堯德”來嘲諷他。

          【譯文】

          邊文禮謁見袁奉高的時候,舉止失措。袁奉高說:“古時候堯請許由出來做官,許由臉上沒有愧色。先生為什么弄得顛倒了衣裳呢?”文禮回答說:“明府剛到任,大德還沒有明白顯現(xiàn)出來,所以我才顛倒了衣裳呢!”

         。2)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①,當(dāng)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注釋】

          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話傳說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樹等。

          【譯文】

          徐孺子九歲時,有一次在月下玩耍,有人對他說:“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沒有(指沒有嫦娥和玉兔),會更加明亮吧?”徐孺子回答說:“不是這樣的。就好像人的眼睛里有瞳仁,如果沒有它,眼睛一定不會明亮。”

          【點評】

          徐孺子富于想象,善于對比,具有思辨能力。這則故事也說明了“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

         。3)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①。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②;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③。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④!奔韧,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⑤?”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⑥!痹Y及賓客莫不奇之⑦。太中大夫陳韙后至⑧,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⑨!蔽呐e曰:“想君小時,必當(dāng)了了!表t大踧踖⑩。

          【注釋】

         、倏孜呐e:孔融,字文舉,是漢代末年的名士、文學(xué)家,歷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職。曾多次反對曹操,被曹燥借故殺害。

         、诶钤Y:見《德行》第4 則注①。司隸校尉:官名,掌管監(jiān)察京師和所矚各郡百官的職權(quán)。

         、墼劊▂ì):到。清稱:有清高的稱譽的人。中表親戚:參《德行》第18 則注②。

         、芨禾胤Q府君,太守是俸祿二千石的官,而司隸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稱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

         、萜停褐t稱。

         、尴染鹤嫦,與下文“先人”同。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著有(老子)一書。師資:師。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禮制的事。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咂妫赫J(rèn)為他特殊、不尋常。

         、嗵写蠓颍赫乒茏h論的官。陳韙(wěi):《后漢書·孔融傳)作陳煒。

         、崃肆耍郝斆;明白通曉。

          ⑩踧(cù)踖(jí):恭敬不安,意謂恭敬而不自然的樣子。

          【譯文】

          孔文舉十歲時,隨他父親到洛陽。當(dāng)時李元禮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隸校尉;登讓拜訪的都必須是才子、名流和內(nèi)外親屬,才讓通報?孜呐e來到他家,對掌門官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苯(jīng)通報后,入門就坐。元禮問道:“您和我有什么親戚關(guān)系呢?”孔文舉回答道:“古時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經(jīng)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這樣看來,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崩钤Y和賓客們無不贊賞他的聰明過人。太中大夫陳韙來得晚一些,別人就把孔文舉的應(yīng)對告訴他,陳韙說:“小時候聰明伶俐,長大了未必出眾!蔽呐e應(yīng)聲說:“您小時候,想必是很聰明的了。”陳韙聽了,感到很難為情。

          (4)孔文舉有二子:大者六歲,小者五歲。晝?nèi)崭该,小者床頭盜酒飲之,大兒謂曰:“何以不拜①?”答曰:“偷,那得行禮!”

          【注釋】

          ①“何以”句:酒是禮儀中必備的東西,所以大兒說飲酒前要拜(行禮)。下文小兒以為偷東西就不合乎禮,而拜是一種表敬意的禮節(jié),所以不能拜。

          【譯文】

          孔文舉有兩個兒子:大的六歲,小的五歲。有一次孔文舉白天睡覺,小兒子就到床頭偷酒來喝,大兒子對他說:“喝酒為什么不先行禮呢?”小的回答說:“偷來的,哪能行禮呢!”

         。5)孔融被收,中外惶怖①。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②。融謂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jìn)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fù)有完卵乎③?”尋亦收至。

          【注釋】

         、佟翱兹凇本洌哼@里敘述孔融被曹操逮捕一事。中外:指朝廷內(nèi)外。

         、谧玲攽颍阂环N小孩玩的游戲。了:完全。遽(jù)容:恐懼的臉色。

          ③大人:對父親的敬稱。完:完整,按:這句話比喻主體傾覆,依附的東西不能幸免,必受株連。

          【譯文】

          孔融被捕,朝廷內(nèi)外都很驚恐。當(dāng)時,孔融的兒子大的才九歲,小的八歲,兩個孩子依舊在玩琢釘戲,一點也沒有恐懼的樣子?兹趯η皝泶端牟钍拐f:“希望懲罰只限于我自己,兩個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這時,兒子從容地上前說:“父親難道看見過打翻的鳥巢下面還有完整的蛋嗎?”隨即,來拘捕兩個兒子的差使也到了。

          (6)潁川太守髡陳仲弓①?陀袉栐剑骸案稳?”元方②曰:“高明之君也!薄白阆录揖稳?”曰:“忠臣孝子也!笨驮唬骸啊兑住贩Q:‘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③!斡懈呙髦,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謬也④!故不相答!笨驮唬骸白阆碌騻鵀楣Б,而不能答!痹皆唬骸拔舾咦诜判⒆有⒓,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⑥。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笨蛻M而退。

          【注釋】

         、禀眨╧ūn):古代一種剃去男子頭發(fā)的刑罰。陳仲弓:參《德行》第6則注①。陳仲弓被捕兩次,一次是在任太丘長后,因逮捕黨人,牽連到他,后遇赦放出。陳仲弓,陳寔,字仲弓,東漢人。

         、谠剑宏惣o(jì),陳寔之子。

          ③“二人”句:這兩句用來說明高明之君和忠臣孝于是同心的,一致的。金:金屬。臭(xiù):氣味。

          ④何其:怎么這么。表示程度很深。

         、輦厚劚场!白阆隆本洌哼@句話是說元方回答不了,就說不值得回答,正好比一個駝背的人直不起腰來,卻假裝是對人表示恭敬才彎下腰一樣。

         、扌⒓海阂蟠鞲咦谖涠〉膬鹤,他侍奉父母最孝順,后來高宗受后妻的迷惑,把孝己放逐致死。伯奇:周代的卿士(王朝執(zhí)政官)、尹吉甫的兒子,侍奉后母孝順,卻受到后母誣陷,被父親放逐。符起:其事不詳。

          【譯文】

          潁川太守把陳仲弓判了髡刑。有位客人問陳仲弓的兒子元方說:“太守這個人怎么樣?”元方說:“是個高尚、明智的人。”又問:“您父親怎么樣?”元方說:“是個忠臣孝子。”客人說:“《易經(jīng)》上說:‘兩個人同一條心,就像一把鋼刀,鋒利的刀刃能斬斷金屬;同一個心思的話,它的氣味像蘭花一樣芳香。’那么,怎么會有高尚明智的人懲罰忠臣孝子的事呢?”元方說:“您的話怎么這樣荒謬。∫虼宋也换卮鹉!笨腿苏f:“您不過是拿駝背當(dāng)做恭敬,其實是不能回答!痹秸f:“從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有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這三個做父親的,恰恰都是高尚明智的人;這三個做兒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笨腿撕苄呃,就退走了。

         。7)荀慈明與汝南袁閬相見,問潁川人士,慈明先及諸兄。閬笑曰:“士但可因親舊而已乎①?”慈明曰:“足下相難,依據(jù)者何經(jīng)②?”閬曰:“方問國士,而及諸兄,是以尤之耳③!”慈明曰:“昔者祁奚內(nèi)舉不失其子,外舉不失其仇,以為至公④。公旦《文王》之詩,不論堯、舜之德而頌文、武者,親親之義也⑤。《春秋》之義,內(nèi)其國而外諸夏。且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不為悖德乎⑥?”

          【注釋】①因:依靠。②經(jīng):常規(guī);原則。③國士:全國推崇的才德之士。尤:指責(zé);責(zé)問。④祁奚:春秋時代晉國人,任中軍尉(掌管軍政的長官)。祁奚告老退休,晉悼公問他接班人的人選,他推薦了他的仇人解狐。剛要任命,解狐卻死了。晉悼公又問祁奚,祁奚推薦自己的兒子祁午。大家稱贊祁奚能推薦有才德的人。

         、莨褐芄。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輔助周成王。《文王》:指《詩經(jīng)·大雅·文王之什》,包括《文王》、《大明》等十篇,分別歌頌文王、武王之德。作者無考,《文王》一篇,有以為周公所作。親親:愛親人。

         、蕖洞呵铩罚喝寮医(jīng)典之一。是春秋時代魯國的史書,也是我國第一本編年體史書。諸夏:古時指屬于漢民族的各諸侯國。悖(bèi)德:違背道德。

          【譯文】

          荀慈明和汝南郡袁閬見面時,袁閬問起潁川郡有哪些才德之士,慈明先就提到自己的幾位兄長。袁閬譏笑他說:“才德之士只能靠親朋故舊來揚名嗎?”慈明說:“您責(zé)備我,依據(jù)什么原則?”袁閬說:“我剛才問國士,你卻談自己的諸位兄長,因此我才責(zé)問你呀!”慈明說:“從前祁奚在推薦人才時,對內(nèi)不忽略自己的兒子,對外不忽略自己的仇人,人們認(rèn)為他是最公正無私的。周公旦作《文王》時,不去敘說遠(yuǎn)古帝王堯和舜的德政,卻歌頌周文王、周武王,這是符合愛親人這一大義的!洞呵铩酚浭碌脑瓌t是:把本國看成親的,把諸侯國看成疏的。再說不愛自己的親人而愛別人的人,豈不是違反了道德準(zhǔn)則嗎?”

         。8)禰衡被魏武謫為鼓吏①。正月半試鼓,衡揚桴為《漁陽摻撾》,淵淵有金石聲,四坐為之改容②?兹谠唬骸岸[衡罪同胥靡,不能發(fā)明王之夢③。”魏武慚而赦之。

          【注釋】

         、俣[(mí)衡:漢末建安時人,孔融曾向魏王曹操推薦他,曹操想接見。他不肯去見,而且有不滿言論。曹操很生氣,想羞辱他,便派他做鼓吏(擊鼓的小吏)。魏武:曹操,初封魏王,死后謚為武。其子曹丕登帝位建立魏國后,追尊為武帝。謫:降職。

         、谠掳朐嚬模骸段氖總鳌酚涊d此事時說:“后至八月朝會,大閱試鼓節(jié)”。桴(fú):鼓槌。漁陽摻撾(sān zhu。汗那,也作漁陽參撾。摻,通叁,即三;撾,鼓槌。三撾,指鼓曲的曲式為三段體,猶如古曲中有三弄、三疊之類。此曲為禰衡所創(chuàng)取名漁陽,是借用東漢時彭寵據(jù)漁陽反漢的故事。彭寵據(jù)幽州漁陽反,攻陷薊城,自立力燕王,后被手下的人殺死。禰衡擊此鼓曲,有諷刺曹操反漢的意思。淵淵:形容鼓聲深沉。金石:指鐘磬一類樂器。

          ③胥(xū)靡:輕刑名,指服勞役的囚徒。據(jù)原注,商朝君主武丁夢見上天賜給他一個賢人,就令百工畫出其相貌去尋找,果然找到一個正在服勞役的囚徒,就是成為商代賢相的傅說。

          【譯文】

          禰衡被魏武帝曹操罰做鼓吏。正遇八月中大會賓客的時候要檢驗鼓的音節(jié),禰衡揮動鼓槌奏《漁陽摻撾》曲,鼓聲深沉,有金石之音,滿座的人都為之動容?兹谡f:禰衡的罪和那個胥靡相同,只是不能引發(fā)英明魏王的夢。”魏武帝聽了很慚愧,就赦免了禰衡。

         。9)南郡龐士元聞司馬德操在穎川,故二千里候之①。至,遇德操采桑,士元從車中謂曰:“吾聞?wù)煞蛱幨,?dāng)帶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執(zhí)絲婦之事②!”德操曰:“子且下車。子適知邪徑之速,不慮失道之迷③。昔伯成耦耕,不慕諸侯之榮④;原憲桑樞,不易有官之宅⑤。何有坐則華屋,行則肥馬,侍女?dāng)?shù)十,然后為奇!此乃許、父所以慷慨,夷、齊所以長嘆⑥。雖有竊秦之爵,千駟之富,不足貴也⑦!笔吭唬骸捌蜕鲞叴,寡見大義⑧。若不一叩洪鐘、伐雷鼓,則不識其音響也②!

          【注釋】

         、冽嬍吭糊嫿y(tǒng),字士元,東漢末襄陽人,曾任南郡功曹(能參與一郡的政務(wù)),年輕時曾去拜會司馬德操,德操很賞識他,稱他為鳳雛。后從劉備。司馬德操:司馬徽,字德操。曾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和龐統(tǒng)。故:特地。

         、趲Ы鹋遄希簬Ы鹩∨遄暇R帶,指做大官。綬(shòu)帶,就是絲帶,是用來拴金印的。秦漢時,丞相等大官才有金印紫綬。洪流之量:比喻才識氣度很大。

         、坌皬剑盒睆,小路。

         、懿桑翰勺痈。據(jù)說堯做君主時,伯成子高封為諸侯。后來禹做了君主,伯成認(rèn)為禹不講仁德,只講賞罰,就辭去諸侯,回家種地。耦耕:古代的一種耕作方法,即兩人各扶一張犁,并肩而耕。后泛指務(wù)農(nóng)。

         、菰瓚棧嚎鬃拥茏,字子思。據(jù)說,他在魯國的時候,很窮,住房破破爛爛,用桑樹枝做門上的轉(zhuǎn)軸。他不求舒適,照樣彈琴唱歌。

         、拊S、父:許由、巢父。許由,見(言語)第1則注②。巢父,是許由的朋友,堯也想把職位讓給他,他不肯接受。夷、齊:伯夷、叔齊,商代孤竹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君死,兄弟倆互相讓位,不肯繼承,結(jié)果都逃走了。后來周武王統(tǒng)一天下,兩人因反對周武王討伐商紂,不肯吃周朝的糧食,餓死在首陽山。所以:相當(dāng)于“..的原因!

         、吒`秦:戰(zhàn)國末年,呂不韋把一個懷孕的妾獻(xiàn)給秦王子楚,生秦始皇嬴政。嬴政登位后,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這就是所謂竊秦。千駟之富:古時候用四匹馬駕一輛車,同拉一輛車的四匹馬叫駟。千駟,指有一千輛車,四千匹馬。《論語·季氏》說:齊景公有四千匹馬,可是死了以后,人民覺得他沒有什么德行值得稱贊。

         、噙叴梗杭催呞,邊疆。

         、帷叭舨弧本洌阂源擞鞑患舆祮,就不能認(rèn)識司馬德操的胸懷,而使自己得到教益。洪鐘,大鐘。伐,敲打。雷鼓,鼓名,古時祭天神時所用的鼓。

          【譯文】

          南郡龐士元聽說司馬德操住在穎川,特意走了兩千里路去拜訪他。到了那里,遇上德操正在采桑葉,士元就在車?yán)飳Φ虏僬f:“我聽說大丈夫處世,就應(yīng)該做大官,辦大事,哪有壓抑長江大河的流量,去做蠶婦的事!”德操說:“您姑且下車來。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卻不擔(dān)心迷路。從前伯成寧愿回家種地,也不羨慕做諸侯的榮耀;原憲寧愿住在破屋里,也不愿換住達(dá)官的住宅。哪里有住就要住在豪華的宮室里,出門就必須肥馬輕車,左右要有幾十個婢妾侍候,然后才算是與眾不同的呢!這正是隱士許由、巢父感慨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齊長嘆的來由。就算有呂不韋那樣的官爵,有齊景公那樣的富有,也是不值得尊敬的!笔吭f:“我出生在邊遠(yuǎn)偏僻的地方,很少見識到大道理。如果不叩擊一下大鐘、雷鼓,那就不知道它的音響啊。”

         。10)劉公干以失敬罹罪①。文帝問曰:“卿何以不謹(jǐn)于文憲②?”楨答曰:“臣誠庸短,亦由陛下綱目不疏③!

          【注釋】

         、賱⒐桑簞E,字公干,著名詩人,建安七子之一。曾隨侍曹操的兒子曹丕(后即位,為魏文帝)。在一次宴會上,曹丕讓夫人甄氏出來拜客,座上客人多拜伏在地,獨獨劉楨平視,這就是失敬。后來曹操知道了,把他逮捕下獄,判罰做苦工。按:劉楨獲罪一事,發(fā)生在曹操當(dāng)權(quán)時期,這里說成曹丕即帝位后,不確。罹(lí):遭受。

         、谖膽棧悍o(jì)。

         、塾苟蹋浩接箿\陋。陛(bì)下:對君主的敬稱。綱:朝綱(統(tǒng)治集團(tuán)內(nèi)部應(yīng)遵守的法紀(jì))。按:這里說“綱目不疏”,實際是法紀(jì)過密的婉辭。

          【譯文】

          劉楨因為失敬受到判罪。魏文帝問他:“你為什么不注意法紀(jì)呢?”劉楨回答說:”臣確實平庸淺陋,但也是由于陛下法網(wǎng)不夠稀疏!

         。11)鐘毓、鐘會少有令譽①。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鐘繇曰:“可令二子來!”②于是敕見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zhàn)戰(zhàn)惶惶,汗出如漿④!睆(fù)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zhàn)戰(zhàn)栗栗,汗不敢出⑤!

          【注釋】

         、夔娯梗▂ù)、鐘會:是兄弟倆。鐘毓,字稚叔,小時候就很機(jī)靈,十四歲任散騎侍郎,后升至車騎將軍。鐘會,字士季,小時也很聰明,被看成是非常人物,后累遷鎮(zhèn)西將軍、司徒,因謀劃反帝室,被殺。令譽:美好的聲譽。

         、阽婔恚▂áo):任相國職。

         、垭罚╟hì):皇帝的命令。

         、軕(zhàn)戰(zhàn)惶惶:害怕得發(fā)抖。漿:凡較濃的液體都可叫做漿。按:惶、漿二字押韻。

         、輵(zhàn)戰(zhàn)栗栗:害怕得發(fā)抖。按:栗、出二字亦押韻。

          【譯文】

          鐘毓、鐘會兄弟倆少年時就有好名聲,鐘毓十三歲時,魏文帝聽說他們倆,便對他們的父親鐘繇說:“可以叫兩個孩子來見我!”于是下令賜見。進(jìn)見時鐘毓臉上有汗,文帝問道:“你臉上為什么出汗?”鐘毓回答說:“戰(zhàn)戰(zhàn)惶惶,汗出如漿!蔽牡塾謫栫姇骸澳銥槭裁床怀龊?”鐘會回答說:“戰(zhàn)戰(zhàn)栗栗,汗不敢出!

         。12)鐘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①。其父時覺,且托寐以觀之②。毓拜而后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

          【注釋】

         、佟扮娯埂本洌哼@一則故事與本篇第4 則孔文舉二子偷酒事略同,大概是同一件事,只是傳聞各異。因:于是;就。

         、谕忻拢╩èi):假裝睡著了。

          【譯文】

          鐘毓兄弟倆小時候,一次正碰上父親白天睡覺,于是一塊去偷藥酒喝。他父親當(dāng)時已睡醒了,姑且裝睡,來看他們怎么做。鐘毓行過禮才喝,鐘會只顧喝,不行禮。過了一會,他父親起來問鐘毓為什么行禮,鐘毓說:“酒是完成禮儀用的,我不敢不行禮!庇謫栫姇䴙槭裁床恍卸Y,鐘會說:“偷酒喝本來就不合于禮,因此我不行禮”

          甄洛

          (13)魏明帝為外祖母筑館于甄氏①。既成,自行視,謂左右曰:“館當(dāng)以何為名?”侍中繆襲曰:“陛下圣思齊于哲王,罔極過于曾、閔②。此館之興,情鐘舅氏,宜以渭陽為名③!

          【注釋】

         、傥好鞯郏杭床茴#╮uì),文帝曹丕的兒子。館:華麗的房屋。甄氏:明帝的母親姓甄,這里指甄家。

          ②圣思:皇帝的.思慮。哲王:賢明的君主。罔極:無極;無窮無盡。這里用《詩經(jīng)·小雅·蓼莪》“欲報之德,吳天罔極”之意,指父母的恩德象天那樣無窮無盡,難以報答。曾、閔(mǐn):曾指曾子,名參(shēn);閔指閔子騫,都是孔子的學(xué)生,是古時著名的孝子。

          ③鐘:集中。渭陽:渭水北邊。語出《詩經(jīng)·秦風(fēng)·渭陽》:“我送舅氏,曰至渭陽”(我送舅舅,送到渭水北邊)。這首詩據(jù)說是春秋時秦康公為送別舅舅(晉文公重耳)而思念亡母時作的,后人以此說明舅甥之情。明帝之母甄氏被文帝曹丕賜死,明帝為舅家建館,也是為紀(jì)念亡母,因此繆襲以為應(yīng)該根據(jù)這兩句詩的意思來起名。按:《魏書》記載,魏明帝給舅母修了一所樓館,并不是給外祖母修的。

          【譯文】

          魏明帝在甄家給外祖母修建了一所華麗的住宅。建成以后,親自前去察看,并且問隨從的人:“這所住宅應(yīng)該起個什么名字呢?”侍中繆襲說:“陛下的思慮和賢明的君主一樣周到,報恩的孝心超過了曾參、閔子騫。這處府第的興建,感情專注于舅家,應(yīng)該用渭陽來做它的名字!

         。14)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郎!雹

          【注釋】

         、俸纹绞澹汉侮,字平叔,曹操的女婿,曹爽執(zhí)政時任吏部尚書,后被司馬懿殺了,五石散是何晏吃開頭的,后來士大夫們都跟著吃,形成一種風(fēng)氣。參看《德行》第41則注②。

          【譯文】

          何平叔說:“服食五石散,不只能治病,也覺得精神很清爽!

          (15)嵇中散語趙景真①:“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風(fēng),恨量小狹②。”趙云:“尺表能審璣衡之度,寸管能測往復(fù)之氣③。何必在大,但問識如何耳。”

          【注釋】

         、亠猩ⅲ猴担姟兜滦小返16 則注①。趙景真:趙至,字景真,有口才,曾任遼東郡從事,主持司法工作,以清當(dāng)見稱。

          ②白起:戰(zhàn)國時秦國的名將,封武安君。據(jù)說他瞳子白黑分明。人們認(rèn)為,這樣的人一定見解高明。恨:遺憾。

         、鄢、寸:不一定是表度量的單位,只是形容其短。表:用來觀測天象的一種標(biāo)竿。璣衡:古代測量天象的儀器,即渾天儀。管:指古代用來校正樂律的竹管。

          【譯文】

          中散大夫嵇康對趙景真說:“你的眼睛黑白分明,有白起那樣的風(fēng)度,遺憾的是眼睛狹小些!壁w景真說:“一尺長的表尺就能審定渾天儀的度數(shù),一寸長的竹管就能測量出樂音的高低。何必在乎大不大呢,只問識見怎么樣就是了!

         。16)司馬景王東征,取上黨李喜以為從事中郎①。因問喜曰:“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來②?”喜對曰:“先公以禮見待,故得以禮進(jìn)退③;明公以法見繩,喜畏法而至耳④!

          【注釋】

          ①司馬景王:司馬師,三國時魏人,司馬懿的兒子,封長平鄉(xiāng)侯,曾任大將軍,輔助齊王曹芳,后又廢曹芳,立曹髦(máo)。毌(guàn)丘儉起兵反對他,被他打敗。這里說的東征,就是指的這件事。晉國建立,追尊為景王。后來晉武帝司馬炎上尊號為景帝。李喜:字季和,上黨郡人。司馬懿任相國時,召他出來任職,他托病推辭。下文說的“先公辟君不就”,就是指這件事。從事中郎:官名,大將軍府的屬官,參與謀議等事。

         、谙裙悍Q自己或他人的亡父。辟:征召。就:到。孤:侯王的謙稱。

         、圻M(jìn)退:指出來做官或辭官。

         、苊鞴簩ψ鹳F者的敬稱,繩:約束。

          【譯文】

          司馬景王東征的時候,選取上黨的李喜來任從事中郎。李喜到任時他問李喜:“從前先父召您任事,您不肯到任;現(xiàn)在我召您來,為什么肯來呢?”李喜回答說:“當(dāng)年令尊以禮相待,所以我能按禮節(jié)來決定進(jìn)退;現(xiàn)在明公用法令來限制我,我只是害怕犯法才來的呀!

         。17)鄧艾口吃,語稱“艾艾”①。晉文王戲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幾艾?”對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鳳②。”

          【注釋】

         、汆嚢喝龂鴷r魏人,司馬懿召為屬官,伐蜀有功,封關(guān)內(nèi)侯,后任鎮(zhèn)西將軍,又封鄧侯。艾艾:古代和別人說話時,多自稱名。鄧艾因為口吃。自稱時就會連說“艾艾”。

         、邙P兮鳳兮:語出《論語·微子》,說是楚國的接輿走過孔子身旁的時候唱道:“鳳兮風(fēng)兮,何德之衰..”(鳳啊鳳啊,為什么德行這么衰微),這里以鳳比喻孔子。鄧艾引用來說明,雖然連說”鳳兮鳳兮”,只是指一只鳳,自己說“艾艾”,也只是一個艾罷了。

          【譯文】

          鄧艾說話結(jié)巴,自稱時常重復(fù)說“艾艾”。晉文王和他開玩笑說:“你說‘艾艾’,到底是幾個艾?”鄧艾回答說:“‘鳳兮鳳兮’,依舊只是一只鳳。”

         。18)嵇中散既被誅,向子期舉郡計入洛,文王引進(jìn),問曰:“聞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①對曰:“巢、許狷介之士,不足多慕②。”王大咨嗟③。

          【注釋】

         、傧蜃悠冢合蛐,字子期,和嵇康很友好,標(biāo)榜清高。嵇康被殺后,他便改變初衷,出來做官。到京城后,去拜訪大將軍司馬昭。這里記的就是他和司馬昭的一段對話?び嫞河嬍怯嫳、帳簿,列上郡內(nèi)眾事的。按:漢制,每年年末,太守派遣掾、吏各一人為上計簿使,呈送計簿到京都匯報。引進(jìn):推薦;剑荷矫,在今河南省登封縣東南。堯時巢父、許由在箕山隱居。這里說箕山之志,就是指歸隱之志。

         、卺╦uàn)介:孤高;潔身自好。多慕:稱贊、羨慕。

         、圩舌担嘿潎@。

          【譯文】

          中散大夫嵇康被殺以后,向子期呈送郡國帳簿到京都洛陽去,司馬文王推薦了他,問他:“聽說您有意隱居不出,為什么到了京城?”向子期回答說:“巢父、許由是孤高傲世的人,不值得稱贊、羨慕!蔽耐趼犃耍鬄閲@賞。

          (19)晉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①。王者世數(shù),系此多少②。帝既不說,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進(jìn)曰:“臣聞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③!钡壅f,群臣嘆服。

          【注釋】

          ①晉武帝:司馬炎,奪魏國政權(quán)而稱帝。登阼(zuò):登上帝位,阼,大堂前東邊的臺階。帝王登上阼階來主持祭祀,所以也用阼來指帝位。策:古代占卜用的蓍(shī)草。帝王登位時,靠占卜來預(yù)測帝位能傳多少代。

         、谑罃(shù):指帝位傳承多少世代的數(shù)目。

         、邸疤斓靡弧比洌阂浴独献樱┤耪。有的本子“貞”作“正”,二字意義可通。《老子》所謂一,是指它所說的道,以為天地侯王都是來源于道,有了道,才能存在。

          【譯文】

          晉武帝剛登位的時候,用蓍草占卜,得到一。要推斷帝位能傳多少代,就在于這個數(shù)目的多少。因為只得到一,武帝很不高興,群臣也嚇得臉色發(fā)白,沒人敢出聲。這時,侍中裴楷進(jìn)言道:“臣聽說,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寧,侯王得到一就能做天下的中心。”武帝一聽,高興了,群臣都贊嘆而且佩服裴楷。

         。20)滿奮畏風(fēng)①。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奮有難色②。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③!

          【注釋】

         、贊M奮:字武秋,曾任尚書令、司隸校尉。②琉璃屏:琉璃窗扇。③吳牛:吳地的牛,即指江、淮一帶的水牛。據(jù)說,水牛怕熱,太陽曬著就喘息?匆娫铝烈惨詾槭翘,就喘起來。比喻生疑心就害怕。

          【譯文】

          滿奮怕風(fēng)。一次在晉武帝旁侍坐,北窗是琉璃窗,實際很嚴(yán)實,看起來卻像透風(fēng)似的,滿奮就面有難色。武帝笑他,滿奮回答說:“臣好比是吳地的牛,看見月亮就喘起來了!

         。21)諸葛靚在吳,于朝堂大會,孫皓問:“卿字仲思,為何所思?”①對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②!

          【注釋】

         、僦T葛靚(jìng):字仲思,他父親諸葛誕反司馬氏,被司馬昭殺害。他入?yún)菄,任右將軍、大司馬。吳亡,逃匿不出。朝堂:皇帝議政的地方。孫皓:吳國末代君主!扒渥帧本洌褐偎嫉乃,字面義是思考,考慮,所以孫皓才這樣問。②如斯:如此;這樣。

          【譯文】

          諸葛靚在吳國的時候,一次在朝堂大會上,孫皓問他:“你字仲思,是思什么?”諸葛靚回答說:“在家思盡孝,侍奉君主思盡忠,和朋友交往思誠實。不過是這些罷了!”

         。22)蔡洪赴洛①。洛中人問曰:“幕府初開,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賢俊于巖穴②。君吳楚之士,亡國之馀,有何異才而應(yīng)斯舉③?”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④;盈握之壁,不必采于昆侖之山⑤。大禹生于東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賢所出,何必常處⑥!昔武王伐紂,遷頑民于洛邑,得無諸君是其苗裔乎?⑦”

          【注釋】

          ①蔡洪:字叔開,吳郡人,原在吳國做官,吳亡后入晉,被認(rèn)為是才華出眾的人,西晉初年太康年間,由本州舉薦為秀才,到京都洛陽。

         、谀桓涸笇④姷墓偈穑灿脕碇杠娬髥T的官署。群公:眾公卿,指朝廷中的高級官員。辟命:征召!扒笥ⅰ眱删洌哼@兩句意思是差不多的,只是要造成對偶句,增強文采。仄陋,指出身貧賤的人。采,搜求。巖穴,山中洞穴,這里指隱居山中的隱士,也可以泛指山野村夫。

         、蹍浅捍呵飼r代的吳國和楚國。兩國都在南方,所以也泛指南方。亡國:滅亡了的國家,這里指三國時吳國,公元280 年為西晉所滅。

          ④夜光之珠:即夜明珠,是春秋時代隋國國君的寶珠,又叫隋侯珠,或稱隋珠,傳說是一條大蛇從江中銜來的。孟津:渡口名,在今河南省盂縣南。周武王伐紂時和各國諸侯在這里會盟,是一個有名的地方。

         、萦眨簼M滿一把。這里形容大小。壁:中間有孔的圓形玉器。昆侖:古代盛產(chǎn)美玉的山。

         、薮笥恚合拇谝粋君主,傳說曾治平洪水。東夷:我國東部的各少數(shù)民族。文王:周文王,殷商時一個諸侯國的國君,封地在今陜西一帶。西羌:我國西部的一個民族。按:這里暗指大禹、文王都不是中原一帶的人。常處:固定的地方。

         、摺拔粑渫酢本洌褐芪渫鯗缌艘蠹q以后,把殷的頑固人物遷到洛水邊上,派周公修建洛邑安置他門。戰(zhàn)國以后,洛邑改為洛陽。得無:莫非。表示揣測。苗裔(yì):后代。

          【譯文】

          蔡洪到洛陽后,洛陽的人問他:“官府設(shè)置不久,眾公卿征召人才,要在平民百姓中尋求才華出眾的人,在山林隱逸中尋訪才德高深之士。先生是南方人士,亡國遺民,有什么特出才能,敢來接受這一選拔?”蔡洪回答說:“夜光珠不一定都出在孟津一帶的河中,滿把大的壁玉,不一定都從昆侖山開采來。大禹出生在東夷,周文王出生在西羌,圣賢的出生地,為什么非要在某個固定的地方呢!從前周武王打敗了殷紂,把殷代的頑民遷移到洛邑,莫非諸位先生就是那些人的后代嗎?”

         。23)諸名士共至洛水戲,還,樂令問王夷甫曰:“今日戲,樂乎?”①王曰:“裴仆射善談名理,混混有雅致②;張茂先論《史》《漢》,靡靡可聽③;我與王安豐說延陵、子房,亦超超玄著④。”

          【注釋】

          ①樂令:樂廣,字彥輔,累遷河南尹、尚書右仆射,后任尚書令,故稱樂令。王夷甫:王衍,字夷甫,曾任太尉。

         、谂崞蜕洌号犷Q(wěi),字逸民,歷任侍中、尚書左仆射。名理:考核名實,辨別、分析事物是非,道理之學(xué),是魏晉清談的主要內(nèi)容;旎欤簼L滾,形容說話滔滔不絕。雅致:高雅的情趣。

         、蹚埫龋簭埲A,字茂先,博覽群書,晉武帝時任中書令,封廣武候。靡靡:娓娓,動聽的樣子。

         、芡醢藏S:王戎,封安豐侯。見《德行》第17則注①。延陵:今江蘇武進(jìn)縣,這里以地代人。春秋時吳王壽夢的少子季札封在這里,稱為延陵季子。有賢名,吳王欲立之,辭不受。子房:張良,字子房;戰(zhàn)國后期韓國人,秦滅韓,張良以全部家產(chǎn)求刺客刺秦王。后幫助劉邦擊敗項羽,封為留侯。按:以上所及人、事,都是當(dāng)日清談的內(nèi)容。超超玄著:指議論超塵拔俗,奧妙透徹。

          【譯文】

          名土們一起到洛水邊游玩,回來的時候,尚書令樂廣問王夷甫:“今天玩得高興嗎?”王夷甫說:“裴仆射擅長談名理,滔滔不絕,意趣高雅;張茂先談《史記》《漢書》,娓娓動聽;我和王安豐談?wù)撗恿辍⒆臃,也極為奧妙。透徹,超塵拔俗!

         。24)王武子、孫子荊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①。王云:“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貞!睂O云:“其山嶵巍以嵯峨②,其水浹渫而揚波③,其人磊砢而英多④!

          【注釋】

         、偻跷渥樱和鯘(jì),字武子,太原晉陽人,歷任中書郎、太仆。孫子荊:孫楚,字子荊,太原中都人,仕至馮詡太守。

         、趲T(zuì)。荷诫U峻的樣子。嵯峨(cuóé ):形容山勢高峻。

          ③浹渫:浹渫(jiā xiè):水波連續(xù)的樣子。

          ④磊砢(lěi luǒ):形容人才卓越眾多。英多:杰出眾多。按:以上幾句描寫人和物多用兩個形容詞,而兩詞意義都是相近的。

          【譯文】

          王武子和孫子荊各自談?wù)撟约杭亦l(xiāng)的土地、人物的出色之處。王武子說:“我們那里的土地坦而平,那里的水淡而清,那里的人廉潔又公正!睂O子荊說:“我們那里的山險峻巍峨,那里的水浩蕩揚波,那里的人才杰出而眾多。”

         。25)樂令女適大將軍成都王穎①。王兄長沙王執(zhí)權(quán)于洛,遂構(gòu)兵相圖②。長沙王親近小人,遠(yuǎn)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懷危懼。樂令既允朝望,加有昏親,群小讒于長沙③。長沙嘗問樂令,樂令神色自若,徐答曰:“豈以五男易一女④?”由是釋然,無復(fù)疑慮。

          【注釋】①成都王穎:司馬穎,晉武帝第十六子,封成都王,后進(jìn)位大將軍。在八王之亂中,武帝第六子長沙王司馬乂(yì)于公元301年入京都,拜撫軍大將軍。公元303 年8 月,司馬穎等以司馬乂專權(quán),起兵討伐。這里所述就是這一時期內(nèi)的事。②構(gòu)兵:出兵交戰(zhàn)。③允:確實。朝望:在朝廷中有聲望;瑁和ā盎椤,古代婚禮是在傍晚舉行,故引申為婚禮。④“豈以”句:意指如果依附司馬穎,五個兒子就會被殺。

          【譯文】尚書令樂廣的女兒嫁給大將軍成都王司馬穎。成都王的哥哥長沙王正在京都洛陽掌管朝政,成都王于是起兵圖謀取代他。長沙王平素親近小人,疏遠(yuǎn)君子;凡是在朝居官的,人人感到不安和疑懼。樂廣在朝廷中既確有威望,又和成都王有姻親關(guān)系,一些小人就在長沙王跟前說他的壞話。長沙王為這事曾經(jīng)查問過樂廣,樂廣神色很自然,從容地回答說:“我難道會用五個兒子去換一個女兒?”長沙王從此一塊石頭落了地,不再懷疑和顧慮他。

         。26)陸機(jī)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shù)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①陸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鹽豉耳、凇

          【注釋】①陸機(jī):字士衡,吳郡(今江蘇省吳縣一帶)人,西晉著名作家。吳亡后入晉。后從成都王司馬穎討伐長沙王司馬乂,兵敗后遇害。斛(hú):古代量器名,一斛是十斗。酪(lào):乳酪。江東:長江下游南岸地區(qū)。敵:相當(dāng)。②千里:千里湖,有說在今江蘇深陽縣附近。莼(chún)羹:用莼菜、鯉魚做主料,煮熟后加上鹽鼓制成的一種名菜。莼,莼菜,一種水草,嫩葉可以做湯。豉(chǐ):豆豉。按:這句意指未下鹽豉的莼羹就同羊酪相當(dāng),如果放人鹽豉,羊酪就比不上了。

          【譯文】陸機(jī)去拜訪王武子,正好王武子跟前擺著幾斛羊奶酪,他指著給陸機(jī)看,問道:“你們江南有什么名菜能和這個相比呢?”陸機(jī)說:“我們那里有千里湖出產(chǎn)的莼羹可以比美,只是還不必放鹽豉呢!”

         。27)中朝有小兒,父病,行乞藥①。主人問病,曰:“患瘧也!敝魅嗽唬骸白鸷蠲鞯戮樱我圆’憿?”答曰:“來病君子,所以為瘧耳!”

          【注釋】①中朝:西晉,晉帝室南渡后稱渡江前的西晉為中朝。②尊侯:尊稱對方的父親。明德:光明的德行。當(dāng)時俗傳行瘧的是瘧鬼,形體極小,不敢使大人物得病,所以主人這樣問。

          【譯文】西晉時,有個小孩兒,父親病了,他外出求醫(yī)討藥。主人問他病情,他說:“是患瘧子!敝魅藛枺骸傲钭鹗俏坏滦懈邼嵉木,為什么會患瘧子呢?”小孩兒回答說:“正因為它來禍害君子,才是瘧鬼呢!”

         。28)崔正熊詣都郡,都郡將姓陳①,問正熊:“君去崔杼幾世②?”答曰:“民去崔杼,如明府之去陳恒③!

          【注釋】①崔正熊:崔豹,字正熊,晉惠帝時官至太傅丞。都郡:大郡。都郡將:郡的軍事長官。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91頁說:“都郡將者,以他郡太守兼都督本邵軍事也”。②去:距離。崔杼(zhù)春秋時代齊國的大夫,殺了齊國的國君齊莊公。按:這里是拿同姓開玩笑,意在取笑崔正熊是犯有殺君之罪的崔杼的后代。③陳恒:也是春秋時代齊國的大夫,殺了國君齊簡公。崔正熊針鋒相對,指出都郡將的陳氏祖先也犯有殺君之罪。

          【譯文】崔正熊去拜訪大郡太守,郡將姓陳,他問正熊:“您距離崔杼多少代?”崔正熊回答說:“小民距離崔杼的世代,正像府君距離陳恒那樣!

         。29)元帝始過江,謂顧驃騎曰:“寄人國土,心常懷慚。”①榮跪?qū)υ唬骸俺悸勍跽咭蕴煜聻榧,是以耿、亳無定處,九鼎遷洛邑②。愿陛下勿以遷都為念③。”

          【注釋】①元帝:晉元帝司馬睿(ruì),原為瑯邪王、安東將軍。在西晉末年的戰(zhàn)亂中,國都失守,晉愍帝被俘。他先過江鎮(zhèn)守建康(南京),幾年后又在此登位稱帝。建康原是東吳之地,江東士族的勢力很大,所以有寄人國土之感。顧驃(piào)騎:顧榮,字彥先,吳人,吳亡后到洛陽。元帝鎮(zhèn)守江東時任軍司,加散騎常侍。死后贈驃騎將軍。顧榮是江東士族,名望很大,所以元帝時他說這番話。②耿、亳(bó):商代成湯遷國都到毫邑,祖乙又遷到耿邑,盤庚再遷回亳邑。從成湯到盤庚,共遷都五次,所以說“無定處”。九鼎:傳說夏禹鑄九鼎,是傳國之寶,權(quán)力的象征。周武王定都鎬京,卻把九鼎遷到同的東都洛邑。③遷都:指遷移鎮(zhèn)守地,都指都邑。按:晉元帝初為瑯邪王,鎮(zhèn)守下邳,后移鎮(zhèn)建康。移鎮(zhèn)之初,吳地人士不靠攏他。按:顧榮死在元帝即位之前,這里不當(dāng)稱陛下。

          【譯文】晉元帝剛到江南的時候,對驃騎將軍顧榮說道:“寄居在他人國土上,心里常常感到慚愧!鳖櫂s跪著回答說:“臣聽說帝王把天下看成家,因此商代的君主或者遷都耿邑,或者遷都毫邑,沒有固定的地方,周武王也把九鼎搬到洛邑。希望陛下不要惦念著遷都的事。”

         。30)庾公造周伯仁,伯仁曰:“君何所欣說而忽肥?”①庾曰:“君復(fù)何所憂慘而忽瘦?”伯仁曰:“吾無所憂,直是清虛日來,滓穢日去耳、凇..

          【注釋】①庾公:庾亮,字元規(guī),晉成帝之舅,成帝朝輔政,任給事中,徙中書令。造:到..去;造訪。周伯仁:周顗(yǐ),字伯仁,襲父爵武城侯,世稱周侯,曾任吏部尚書,尚書左仆射。②直是:只是。清虛:清靜淡泊。滓穢:污穢;丑惡。

          【譯文】庾亮去拜訪周伯仁,伯仁說:“您喜悅些什么,怎么忽然胖起來了?”庾亮說:“您又優(yōu)傷些什么,怎么忽然瘦下去了?”伯仁說:“我沒有什么可憂傷的,只是清靜淡泊之志一天天增加,污濁的思慮一天天去掉就是了!”

         。31)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籍卉飲宴①。周侯中坐而嘆曰:“風(fēng)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②!”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③,曰:“當(dāng)共戮力王室,克復(fù)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④!”

          【注釋】①過江諸人:西晉末年戰(zhàn)亂不斷,中原人士相率過江避難!斑^江諸人”本指這些人,這里實際卻是指其中的朝廷大官,士族人士。美日:風(fēng)和日麗的日子。新亭:也叫勞勞亭,原是三國時吳國所筑,故址在今南京市南。籍卉(huì):坐在草地上。②”正自”句:指北方廣大領(lǐng)土已被各族占領(lǐng)。正自,只是。③王丞相:王導(dǎo),字茂弘,晉元帝即位后任丞相。愀(qiǎo)然:形容臉色變得不愉快。④戮力:并力;合力。神州:中國,這里指淪陷的中原地區(qū)。楚囚:楚國的囚犯。據(jù)《左傳·成公九年》載:一個楚囚彈琴時奏南方樂調(diào),表示不忘故舊。后來借指處境窘迫的人。

          【譯文】到江南避難的那些人,每逢風(fēng)和日麗的日子,總是互相邀約到新亭去,坐在草地上喝酒作樂。一次,武城侯周顗在飲宴的中途,嘆著氣說:“這里的風(fēng)景和中原沒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不一樣了!”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凄然淚下。只有丞相王導(dǎo)臉色變得很不高興,說道:“大家應(yīng)該為朝廷齊心合力,收復(fù)中原,哪里至于像囚犯似的相對流淚呢!”

         。32)衛(wèi)洗馬初欲渡江,形神慘悴①,語左右云:“見此芒芒,不覺百端交集②。茍未免有情,亦復(fù)誰能遣此③!”

          【注釋】①衛(wèi)洗(xiǎn)馬:衛(wèi)玠(jiè),字叔寶,任太子洗馬(太子的屬官),后移家渡江到豫章郡。②芒芒:茫茫,形容遼闊,沒有邊際。這里由茫茫長江,引起家國之憂,身世之感。端:頭緒。③未免有情:未能免除“有情”。亦復(fù):又。

          【譯文】太子洗馬衛(wèi)玠要渡江,面容憔悴,神情凄慘,對隨從的人說:“看見這茫茫大江,不覺百感交集。只要還有點感情,誰又能排遣得了這種種憂傷!”

          (33)顧司空未知名,詣王丞相①。丞相小極,對之疲睡②。顧思所以叩會之③,因謂同坐曰:“昔每聞元公道公協(xié)贊中宗,保全江表④。體小不安,令人喘息⑤。”丞相因覺。謂顧曰:“此子珪璋特達(dá),機(jī)警有鋒⑥。”

          【注釋】①顧司空:顧和,字君孝。王導(dǎo)任揚州刺史時,召他為從事。累遷尚書令。死后追贈司空。②極:疲乏。疲睡:打瞌睡。③叩會:詢問、會見。④元公:指顧榮,他是顧和的族叔。頤榮死后,謚號為元,所以稱為元公。中宗:晉元帝的廟號。按:顧和初出仕是在元帝時,還不可能有元帝的廟號。江表:長江之外,即江南。⑤喘息:呼吸急促,比喻焦急不安。⑥珪璋特達(dá):珪和璋是玉器,是諸侯朝見天子時所用的重禮。用珪璋時可以單獨送達(dá),不須加上別的禮品為輔。后用來比喻有才德的人不用別人推薦也會有成就。

          【譯文】司空顧和還沒有出名的時候,去拜訪丞相王導(dǎo)。王導(dǎo)有點疲乏,對著他打瞌睡。顧和考慮著怎樣才能和王導(dǎo)見面并請教他,便對同座的人說:“過去常常聽元公談?wù)撏豕o佐中宗,保全了江南,F(xiàn)在王公貴體不太舒適,真叫人焦急不安。”王導(dǎo)聽見他說,便醒來了。對在座的人評論顧和說:“這個人才德可貴,很機(jī)警,詞鋒犀利!

         。34)會稽賀生,體識清遠(yuǎn),言行以禮①;不徒東南之美,實為海內(nèi)之秀②。

          【注釋】①賀生:賀循,字彥先,會稽郡人、曾任吳國內(nèi)史、太子太傅。生,對讀書人的稱呼。體識:稟性見識。②“不徒“句:按:《晉書·顧和傳》載,這兩句是王導(dǎo)稱贊顧和的話?赡堋妒勒f新語)另有所本。不徒,不只。

          【譯文】會稽郡賀循,稟性清純,見識高深,言語行動都合乎禮;他不只是東南地區(qū)的杰出人物,也是國內(nèi)的優(yōu)秀人才。

          (35)劉琨雖隔閡寇戎,志存本朝①。謂溫嶠曰:“班彪識劉氏之復(fù)興,馬援知漢光之可輔②。今晉祚雖衰,天命未改③。吾欲立功于河北,使卿延譽于江南,子其行乎④?”溫曰:“嶠雖不敏,才非昔人,明公以桓、文之姿,建匡立之功,豈敢辭命⑤!”

          【注釋】①劉琨:字趙石,封廣武侯,西晉末年,出任并州刺史,都督并、冀、幽三州軍事,有志輔佐帝室,平定北方。公元316 年,京都失陷,317 年司馬睿在江南稱晉王,這時劉琨仍在北方,便派下屬溫嶠到建康上表勸進(jìn)?苋郑喝肭值耐庾澹,我國西部少數(shù)民族。西晉末諸王侯爭權(quán),互相攻伐,北部和西部各族也乘機(jī)侵入中原。存:思念。②溫嶠(qiáo):字太真、在劉琨手下任右司馬(軍府的官職,綜理一府之事)。班彪:漢代人,開始時追隨隗囂,隗囂想叛離漢光武帝劉秀,班彪曾反對。后追隨竇融,融初依附淮陽王,班彪為他謀劃歸附漢光武。復(fù)興:衰落后再度興旺起來。西漢末王莽篡位,改國號為新。后來劉秀即位,定都洛陽,漢室復(fù)興。馬援:漢代人,封新息侯,拜伏波將軍,輔佐漢光武帝,南征北伐,屢建戰(zhàn)功。③晉祚:指晉王朝理論上應(yīng)該維持的時間,與王朝實際維持時間有區(qū)別!疤烀本洌悍饨ńy(tǒng)治者認(rèn)為皇帝是由上天的意志安排的,這叫天命。④延譽:傳播美名。⑤桓、文:齊桓公,晉文公,都是春秋時代諸侯國的霸主。姿:天資;才能?锪ⅲ狠o助帝室,扶立天子!稌x書·溫嶠傳》作“匡合”,就是用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之意。辭命:不接受命令。

          【譯文】劉琨雖然被入侵者阻隔在黃河以北,心中總不忘朝廷。他對溫嶠說:“班彪認(rèn)識到劉氏王室能夠復(fù)興,馬援知道漢光武帝可以輔佐,F(xiàn)在晉室的國運雖然衰微,可是天命還沒有改變。我想在黃河以北建功立業(yè),而且想讓你在江南揚名,你大概會去吧?”溫嶠說:“我雖然不聰敏,才能也比不上前輩,可是明公想用齊桓、晉文那樣的才智,建立救國中興的功業(yè),我怎么敢不受命呢!”

          (36)溫嶠初為劉琨使來過江。于時,江左營建始爾,綱紀(jì)未舉①。溫新至,深有諸慮。既詣王丞相,陳主上幽越、社稷焚滅、山陵夷毀之酷,有《黍離》之痛②。溫忠慨③深烈,言與泗俱,丞相亦與之對泣。敘情既畢,便深自陳結(jié),丞相亦厚相酬納④。既出,歡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復(fù)何憂⑤!”

          【注釋】①始爾:開始,“爾”是詞綴。綱紀(jì):國家的法制。

         、谥魃希夯实,這時指晉愍(mǐn)帝司馬鄴。公元316 年11 月劉曜圍長安,晉愍帝投降并被趕到平陽。317 年12 月,愍帝被殺。幽越:流亡監(jiān)禁。社稷: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后也借用來泛指國家。山陵:皇帝的墳?zāi)埂J螂x:《詩經(jīng)·王風(fēng)》篇名,據(jù)說周王室遷到東都洛陽以后,有人到西部,看到原來的宗廟宮室已經(jīng)毀為平地,種上了黍稷,哀憐周王室日漸衰微,心里憂傷,便作了這首詩。③忠慨:忠誠憤慨。泗(sì):鼻涕。④酬納:接納。⑤管夷吾:字仲,春秋時代齊國人,齊桓公的宰相,輔助齊桓公成為霸王。

          【譯文】溫嶠出任劉琨的使節(jié)剛到江南來。這時,江南的政權(quán)建立工作剛著手,法紀(jì)還沒有制定,社會秩序不穩(wěn)定。溫嶠初到,對這種情況很是擔(dān)憂。接著便去拜訪丞相王導(dǎo),訴說晉帝被囚禁流放、社稷宗廟被焚燒、先帝陵墓被毀壞的酷烈情況,表現(xiàn)出亡國的哀痛。溫嶠忠誠憤慨的感情深厚激烈,邊說邊哭,王導(dǎo)也隨著他一起流淚。溫嶠敘述完實際情況以后,就真誠地訴說結(jié)交之意,王丞相也深情地接納他的心愿。出來以后,他高興地說:“江南自有管夷吾那樣的人,這還擔(dān)心什么呢!”

         。37)王敦兄含為光祿勛①。敦既逆謀,屯據(jù)南州,含委職奔姑孰②。王丞相詣闕謝③。司徒、丞相、揚州官僚問訊,倉卒不知何辭④。顧司空時為揚州別駕,援翰曰⑤:“王光祿遠(yuǎn)避流言,明公蒙塵路次,群下不寧,不審尊體起居何如⑥?”

          【注釋】①王敦:晉室東遷,與堂兄弟王導(dǎo)一起輔佐晉元帝,任大將軍、荊州刺史,鎮(zhèn)守武昌。公元322年以武昌起兵謀反,入建康。當(dāng)時晉元帝命王導(dǎo)為前鋒大部督抵抗王敦。后元帝任王敦為丞相,他偽辭不受,始返武昌。光祿勛:官名,掌管皇帝宿衛(wèi)侍從。②委職:棄職;離開職位。姑孰:古城名,東晉時始筑,又名南洲(州),故址在今安徽省當(dāng)涂縣。③“王丞”句:王敦謀反,王導(dǎo)天天領(lǐng)著家里子弟到朝廷待罪。④“司徒”句:王敦叛變時,王導(dǎo)為司空、揚州刺史。晉明帝時調(diào)為司徒,晉成帝時任丞相,所以這里說有司徒、丞相府的官僚,疑誤。官僚:官屬;官府所統(tǒng)屬的官吏。倉卒(cù):匆忙。⑤別駕:官名,刺史的屬官,職務(wù)是隨刺史外出視察的。翰:筆。⑥蒙塵:蒙受風(fēng)塵。指王導(dǎo)天天詣闕謝罪。路次:路中。群下:僚屬;部下。起居:日常生活。

          【譯文】王敦的哥哥王含任光祿勛。王敦謀反以后,領(lǐng)兵駐扎在南州。王含就棄職投奔姑孰。丞相王導(dǎo)為這事上朝謝罪。這時候,司徒、丞相、揚州府中的官員都來打聽消息,匆忙間不知應(yīng)該怎樣措辭。司空顧和當(dāng)時任揚州別駕,拿起筆來寫道:“王光祿遠(yuǎn)遠(yuǎn)地躲開了流言,明公每天在路上風(fēng)塵仆仆,下屬們心里都很不安,不知貴體飲食起居怎么樣?”

         。38)郗太尉拜司空①,語同坐曰:“平生意不在多,值世故紛紜,遂至臺鼎②。朱博翰音,實愧于懷③!

          【注釋】①郗太尉:郗鑒。晉成帝咸和四年(公元329 年)任司空,后又進(jìn)位太尉。②世故:世事。臺鼎:指三公或宰相。東漢時太尉、司徒、司空合稱三公,是最高的官位。人們拿三臺(星名)和鼎足來比喻三公,說成臺鼎。

          ③“朱博”句:朱博是漢代人,出任丞相,臨授職時,忽然有一種像鐘聲的聲音響起。有人解釋說,是因為君主不聽取意見,有名無實的人登上朝廷,才會有一種無形的聲音發(fā)出。這里比喻名不副實,不應(yīng)處此高位。翰音:翰指高飛,聲音高飛,比喻空名。

          【譯文】太尉郗鑒就任司空一職,他和同座的人說:“我平生志向不高,遇上世事紛亂,便升到三公位。想起朱博徒有空名,內(nèi)心實在有愧!

          (39)高坐道人不作漢語①;騿柎艘猓單脑唬骸耙院啈(yīng)對之煩。”

          【注釋】①高坐:西域和尚名,西晉永嘉年間到中國。據(jù)《高坐別傳》載:他“性高簡,不學(xué)晉語。諸公與之言,皆因傳譯!钡廊耍汉蜕。

          【譯文】高坐和尚不說漢語。有人問起這是什么意思,晉簡文帝說:“因為要省去應(yīng)酬的煩擾!

          (40)周仆射雍容好儀形①。詣王公,初下車,隱數(shù)人,王公含笑看之②。既坐,傲然嘯詠③。王公曰:“卿欲希嵇、阮邪④?”答曰:“何敢近舍明公,遠(yuǎn)希嵇、阮!”

          【注釋】①周仆射:周顗。參第30 則注①。雍容:形容舉止大方,溫和從容。儀形:外貌;儀表。②隱(yìn):依靠。按:當(dāng)時出入要人攙扶,這是貴族的習(xí)慣。③傲然:形容傲慢沒禮貌。嘯詠:嘯是吹口哨.詠是歌詠,即吹出曲調(diào)。嘯詠是當(dāng)時文士一種習(xí)俗,更是放誕不羈、傲世的人表現(xiàn)其名士風(fēng)流的一種姿態(tài)。④希:企望;仰慕。嵇、阮:嵇康、阮籍。 見《德行》第16 則注①和第15 則注①。

          【譯文】尚書仆射周顗舉止溫和從容,儀表堂堂。他去拜訪王導(dǎo),剛下車,就要幾個人攙扶著,王導(dǎo)含笑看著他。坐下以后,旁若無人地吹奏口哨。王導(dǎo) 說:“你想學(xué)習(xí)秘康。阮籍嗎?”周顗回答說:“怎么敢舍去眼前的明公,去學(xué)習(xí)前代的嵇康、阮籍!”

          (41)庾公嘗入佛圖①,見臥佛,曰:“此子疲于津梁②。”于時以為名言。

          【注釋】①佛圖:佛寺。②津梁:渡口和橋梁。這句比喻為接引眾生奔忙。佛教說要普渡眾生,登上彼岸(超脫生死的境界),這就好比過河一樣。同時也說明,佛也會因奔忙而疲勞,這就與常人無異了。

          【譯文】庾亮曾經(jīng)去過佛寺,看見臥佛,就說:“這位先生因普渡眾生而疲勞了!碑(dāng)時人們把這句話看成是名言。

        【世說新語文言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文言文“公輸”翻譯01-20

        伯俞泣杖文言文翻譯05-31

        《過秦論》文言文翻譯01-15

        文言文翻譯方法01-14

        馬說文言文翻譯08-26

        琢冰文言文翻譯11-29

        《秦觀勸學(xué)》文言文翻譯06-05

        文言文《木蘭詩》翻譯05-28

        河南王文言文翻譯01-16

        文言文言簡意賅翻譯技巧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