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詩人歌德的生平介紹
約翰·沃爾夫?qū)ゑT·歌德JohannWolfgangvon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他是魏瑪?shù)墓诺渲髁x最著名的代表。而作為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學領(lǐng)域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偉大詩人歌德的生平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歌德是德國最偉大的詩人,德國文學史上的泰斗,被恩格斯推崇為文藝領(lǐng)域里“真正的奧林匹亞神山上的宙斯”。是他,把一向地位不高的德國文學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并獲得了不朽的世界性聲譽。他的《浮士德》同《荷馬史詩》、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一樣被譽為“名著中的名著”,既是啟蒙主義文學的壓卷之作,也是歐洲與世界文學史上最具價值和最富影響的作品之一。歌德還是一位多才多藝、知識廣博的藝術(shù)家和科學家,在文藝理論、哲學、歷史、造型藝術(shù)及自然科學等領(lǐng)域,都為人類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萊茵河畔的法蘭克福。他8歲就能閱讀德文、法文、英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希臘文等多種文字的書籍,14歲開始寫劇本,25歲發(fā)表了后來風靡全球的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他完成這部小說,僅用了4個星期的時間。人們稱歌德是個天才,事實上,歌德的才能并不是天生就有,他能取得如此成就,主要靠他父母對他的早期教育和本人堅持不懈的努力。
哥德出生在萊茵河畔法蘭克福市的名門。父親家資殷厚,作過皇家顧問。母親是法蘭克福終身市長的女兒。在這樣的家庭中,歌德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從16歲起,他先后在萊比錫大學和斯特拉斯堡大學學習法律。可是他對法律沒有興趣,在文學、繪畫和自然科學的學習上倒是花費了更多的精力。他早期的創(chuàng)作嘗試,明顯地受到了宮廷文學和古典主義的影響。但就在他走進斯特拉斯堡大學的時候,一個決定性的轉(zhuǎn)折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
斯特拉斯堡地處德法邊境,對于接受法國革命思想來說有近水樓臺之便。70年代,這里成為啟蒙運動的德國支流———“狂飆突進”運動的策源地。在這里,歌德受到了盧梭、斯賓諾莎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他在這里找到了自己的良師———“狂飆突進”運動的領(lǐng)袖赫爾德爾,是他把歌德引導到荷馬與莎士比亞的藝術(shù)世界之中,引導到對民間歌謠的收集和學習之中,使這位正在覺醒的天才擺脫了宮廷文學和古典主義的束縛,寫下了諸如《歡會與離別》、《五月之歌》、《野玫瑰》等至今仍膾炙人口的名篇。
1771年,歌德以法學博士的學位結(jié)束了大學生涯,回到法蘭克福實習法律業(yè)務(wù)。但他的主要精力仍然投入到了文學創(chuàng)作之中,先后完成了歷史劇《鐵手騎士葛茲·封伯利欣根》和書信體小說《少年維持之煩惱》。前者表現(xiàn)了激昂的反封建的斗志,對國家的統(tǒng)一和人民的自由充滿憧憬之情,后者描繪了一個才華橫溢而又多愁善感的青年維特,雖然熱情奔放,向往自然,渴望人的自然天性的解放,但市民社會的自私庸俗、貴族階級的歧視和侮辱、封建官僚的壓制和挑剔,使他無所作為,深感孤獨寂寞。而他視之為人的純真質(zhì)樸的自然本性的化身,并寄以全部熱情和無限崇拜的綠蒂,竟也逃脫不了平庸之氣,順從封建禮俗而犧牲了他們寶貴的愛情。這一切都使維持深感自己與現(xiàn)實世界的格格不入。在無限的感傷、憤懣和絕望之中,他割斷了自己的血管,以自殺的方式與那個“周圍一切都是黑暗,沒有希望,沒有安慰,沒有前途”的世界徹底決裂了。這位青衫黃褲的少年,他的思想和情緒正是當時一代青年的思想情緒的最為準確的體現(xiàn),故而小說一出,頓時激起了巨大的共鳴,一股“維特熱”在廣大青少年中迅速地蔓延,從維特的服飾到維特的自殺,一時間摹仿成風,以至為了杜絕不良后果,作家不得不在再版時加上一節(jié)序詩,勸青年們“做堂堂男子而不步維特后塵”。這部書信體小說使無數(shù)人愛不釋手,就連一生戎馬倥傯的拿破侖也隨身攜帶,先后讀過7遍。恩格斯說它絕不是“一部平凡感傷的愛情小說”,而是“建立了一個最偉大的批判的功績”。這兩部作品為歌德贏得了德國和全歐的聲譽,使他成為“狂飆突進”運動的主將。
1775年11月,歌德來到魏瑪,次年進入魏瑪公國宮廷參政,開始了他近10年的官宦生涯,曾任樞密顧問官、軍事長官,主持過稅務(wù)署,等等。1786年9月,他開始為期數(shù)年的意大利之游,這為他日后寫作提供了豐富的養(yǎng)料。
1794年,歌德與席勒相遇,開辟了“以歌德和席勒的友誼為特征”的德國古典文學全盛時期。在10年時間里,他們在創(chuàng)作上互相幫助,各自寫出了他們的名作。在席勒的促進下,歌德創(chuàng)作了他的畢生巨著《浮士德》。兩位文學巨人10年的相處與合作把德國古典文學推向了高峰,并使魏瑪這座小小的公園都城一躍成為當時德國與歐洲的文化中心。
歌德花了58年時間完成的詩劇《浮士德》,是其一生豐富思想的總結(jié)與藝術(shù)探索的結(jié)晶。當歌德于1831年最終完成此書時,他曾在日記中寫道:“主要的事業(yè)已經(jīng)完成”,“我以后的生命我可以當作是純粹的賜予了。我是否做什么或?qū)⒆鍪裁船F(xiàn)在已經(jīng)完全無所謂了”!陡∈康隆匪茉炝艘粋不斷探索人生真諦、不斷進取的形象。主人公浮士德博士年屆百歲、雙目失明時,仍然認為,人生應(yīng)當“每天每日去開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體現(xiàn)了資產(chǎn)階級上升時期追求真理、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是德意志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反映。
輝煌時期
約翰·沃爾夫?qū)ゑT·歌德1776年,歌德作為樞密公使館參贊開始為薩克森-魏瑪-埃森納赫公國(魏瑪公國)服務(wù),并獲得了更多的政治任務(wù)。他在大公送給他的帶花園的房子(歌德屋)中住了六年,并按照公園的規(guī)格親自設(shè)計和建設(shè)了房子周圍的花園。他也在圖林根(Thüringen)的伊姆河(dieIlm)邊的自然風景公園的設(shè)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希望上帝使我成為園丁或?qū)嶒瀱T,這樣我該多幸福啊!
他認識了貴族婦女夏洛特·馮·施泰因。他們保持了一段十年之久的親密關(guān)系。
1779年他被提升為樞密顧問。他接受比他年輕8歲的大公卡爾·奧古斯特的讓他在微型小國魏瑪任職的建議是為了進行政治上的改革。在議會中歌德的職權(quán)越來越大。政治——即使在他不再擔任公務(wù)之后——一直是他關(guān)注的領(lǐng)域。
這一年他開始進行深入的自然科學研究。
1780年6月23日,他成為魏瑪共濟會分會:阿瑪利亞(Amalia)分會的學員,1781年6月23日,歌德成為正式會員,1782年4月2日升任會長。在他升遷的幾周后,阿瑪利亞分會不得不停止工作,因為當時共濟會的活動遇到了敵對情緒。
1782年大公把一所婦女廣場(Frauen plan)邊的房子租給歌德,1792年它最終被送給了歌德。在這里歌德一直居住到去世。婦女廣場邊的'花園也是詩人自己建設(shè)的。(1885年,歌德的最后一名孫輩后代和繼承人去世后,這所婦女廣場邊的房子就被宣布為國家博物館。二戰(zhàn)后這所房子遭到嚴重破壞,所以園藝師、作家卡爾·福斯特(Karl Foester)來到魏瑪并重新建設(shè)了花園。)
1777年歌德進行了第一次哈爾茨山之旅。12月10日,他登上了布羅肯山(der Brocken),這被認為是首次冬季攀登此峰的行動。1783年他進行了第二次哈爾茨山之旅。此后的1784年他進行了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哈爾茨山旅行。
眾所周知,歌德是一個偉大的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和杰出的思想家。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個科學研究者,而且涉獵的學科很多:他從事研究的有動植物形態(tài)學、解剖學、顏色學、光學、礦物學、地質(zhì)學等,并在個別領(lǐng)域里取得了令人稱道的成就。
1784年歌德在人類的顱骨旁發(fā)現(xiàn)了顎間骨。雖然法國科學家魏克·達蘇在此之前四年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但歌德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獨立完成的。
約翰·沃爾夫?qū)ゑT·歌德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歌德還是一位畫家,更準確地說,是一位有相當造詣的畫家。歌德的天性極其活躍,他的求知欲非常強盛。他把他的精神觸角伸向人類知識的各個領(lǐng)域,認識外部世界的所有手段。他的智慧、他的勤奮,他那深邃的目光、他那敏銳的感官,以及他長達82個春秋的高壽,使他在不同領(lǐng)域里——首要是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繪畫藝術(shù)上,并幾乎一直熱情地進行實踐,畫了2700幅之多,這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風景畫,也包括他進行科學研究時所繪下的畫圖以及他對人體進行的臨摹等。
1786年6月歌德前往意大利,專心研究自然科學。從事繪畫和文學創(chuàng)作,陸續(xù)完成了《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亞》和《哀格蒙特》等作品,也寫了《塔索》和《浮士德》部分章節(jié)。在魏瑪,只有他親密的侍從兼秘書賽德爾(Philipp Seidel)知道他此行的目的地。在意大利,歌德自稱“菲利普·米勒”(Filippo Miller)。他給家里寫的第一批信件沒有署明日期。到了羅馬,歌德才向親友報告了自己真實的決定和打算:他要在意大利呆相當長的時間。
歌德在《意大利游記》中描述了他的意大利之旅。1786年他在羅馬結(jié)識了畫家緹士拜恩,1787年他同緹士拜恩和其他人到那不勒斯旅行。同年緹士拜恩的著名油畫“歌德在意大利”誕生了,畫中描繪了在羅馬的丘陵地帶的旅人歌德。歌德也在那里認識了安格莉卡·考夫曼。
晚年
1788年回到魏瑪后只任劇院監(jiān)督,政治上傾向保守,藝術(shù)上追求和諧、寧靜的古典美。1794年與席勒交往后,隨著歐洲民主、民族運動的高漲和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他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也隨之出現(xiàn)了新的飛躍,完成了《浮士德》等代表作。
少年維特的煩惱歌德的晚年,歐洲發(fā)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發(fā)過革命掀起了全歐洲性的革命高潮,先進國家的工業(yè)革命突飛猛進,工人運動已經(jīng)興起,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廣泛流傳,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遍及全歐。這些情況促使歌德的眼光突破德國的狹隘世界,更多地注意到全歐洲、甚至世界的變化,更多地接受社會新思潮。這些都有助于他克服前一時期思想上的狹隘性。大約從40歲起,歌德的身體就變得僵硬和難以行動。他受到嚴重的椎間盤損傷和多根胸椎變形之苦。
1795年他開始了與席勒的友誼。席勒最初是作為歷史學教授來到耶拿的。他們的友誼一直延續(xù)到1805年席勒去世。
1798年歌德寫下了哀歌“植物的變形”。
席勒去世后一年,歌德和克里斯蒂安娜·福爾皮烏斯結(jié)了婚。歌德從1789年起與她同居,兩人生有一子:奧古斯特。
在埃爾富特(Erfurt)召開諸侯大會之際,拿破侖一世接見了歌德,并授予他榮譽軍團勛章。
從1813年10月始,歌德把興趣集中到了遙遠的中國。他先后在圖書館借閱了10多種有關(guān)中國的書籍。其中有中國游記和中國哲學方面的著作。他通過英法文譯本讀了一些中國小說和詩歌,如《好逑傳》、《玉嬌梨》、《花箋記》、《今古奇觀》等。他—直想把《好逑傳》,寫成一部長詩;讀過《趙氏孤兒》之后,受到啟發(fā),他又計劃寫一部戲劇。1827年至1829年間,他便寫了14首題名為《中德四季晨昏吟詠》的抒情詩,抒發(fā)了他對東方古國的憧憬。通過接觸中國的文學作品,歌德從中看到人類共同的東西。他在同助手愛克曼的談話中闡述了他對中國的理解:“中國人在思想、行為和情感方面,幾乎和我們—樣;只是在他們那里,一切都比我們這里更明朗,更純潔,更合乎道德……”他從中國文學談到德國文學與法國文學,進而提出了“世界文學”,這一全新概念。他說:“我愈來愈深信,詩是人類的共同財產(chǎn)。世界文學的時代已快來臨了,F(xiàn)在,每個人都應(yīng)該出力使它早日來臨!敝档靡惶岬氖,20年后,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以另一思路也提出了“世界文學”這—概念。
1814年歌德到萊茵河和美因河地區(qū)旅行。1817年他開始寫作“我的植物學研究的歷史”,創(chuàng)辦“談自然科學,特別是形態(tài)學”雜志(直到1824年)。結(jié)成和礦物學家、植物學家施坦博格和音樂家菜爾特的友誼。
1832年3月22日11點半,星期四,歌德病逝。他的臨終遺言是:“給我更多的燈吧!”這體現(xiàn)了他作為大文豪的樂觀精神。3月26日葬于諸侯墓地。
【偉大詩人歌德的生平介紹】相關(guān)文章:
德國詩人歌德06-23
詩人周起的生平介紹08-25
詩人鄧玉賓的生平介紹08-19
德國詩人歌德的成長故事05-04
詩人李林甫的生平簡介08-21
詩人段文昌的生平簡介10-11
詩人許將的生平簡介10-10
詩人歐陽珣的生平簡介10-08
詩人來濟的生平簡介10-04
詩人李建的生平簡介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