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各種記錄,關于蘇軾的資料的確很多,但是確顯得雜亂不堪。
【北宋大文豪蘇軾】
蘇軾,他的身份是一代大文豪。創(chuàng)作出來的詩詞不計其數,留下了很多的佳作名篇,讓后世學子們不斷研究,或帶入角色,或模擬情景,都希望能夠找到作者當時創(chuàng)作之泉思,以期望自己能夠做出更為高明的作品,留下更為響亮之名聲。蘇軾的文學已經談過很多次了,那你心中他的形象又是怎樣的呢?
對于文人、學者,腦海中第一浮現的景象,便應該是生著一身的長袍,顯得無比飄移和清新了。對于上述的圖片,我們自上到下的一一進行描述。
宋朝不同于清朝,那時候人們的前面頭發(fā)并沒有被強制性推掉,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加精神,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加整潔,文人們一般更喜歡戴上一頂頭飾,大多數人還是以黑色的帽子為主,進行頭部的修飾。
再來看他的整個面部,五官形象這塊我們看的不甚清楚,但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胡須,長而分明,好像就是在形容著本人性格的剛毅不屈,整個人昂首挺胸,顯得氣勢如虹,精神百倍。
接下來看他的衣物,衣裳是淡藍色的,顯得十分的樸素無華,但在腰間卻掛有一飾物,猜測這可能是文人的一個身份象征,他面向著月色而立,雙手放于身后,一種曠世而獨立的即視感。
蘇軾的婚姻
作為一個風流才子,蘇軾的一生總共有三個伴侶。其中王弗是她的結發(fā)妻子,王弗病逝后他娶了繼室王閏之。另外他還有一個侍妾朝云?傮w看來蘇軾的感情也是比較曲折的。
第一任妻子是他的原配結發(fā)妻子王弗,古代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王弗也是從小讀過許多書非常的富有才華的女子,蘇軾對于這個妻子也非常的敬重和愛慕,許多事情也會聽從她的意見。王弗知道自己所嫁的丈夫蘇軾是個才華橫溢卻對生活只有一知半解的大才子,雖然她只為丈夫打理生活瑣事和一些小的事情,不過大家日常的生活就是由這些一件件的小事組合起來的。蘇軾認為每個人都是好人,王弗怕他吃虧于是每次蘇軾會客的時候,王弗總會坐在屏風之后傾聽,之后將自己的看法告訴蘇軾。兩人的感情也非常好,可是王弗卻在不久以后病逝了,蘇軾悲痛不已便在她的墳前親手栽重了三萬松苗,將自己無限思念之情化作了松苗,日日夜夜長長久久的守護愛妻。并且在十年之后寫了了著名作品《江城子·記夢》。
蘇軾的繼室王閏之其實是王弗的堂妹,她雖然不及王弗那樣能干,可是也是美麗獨特的,蘇軾將她視作了人間的精靈,作為進士之女王閏之對蘇軾也是特別崇拜仰慕的,更欣賞的是他對妻子的深情,后來王閏之她在25歲病逝,蘇軾死后兩人同穴而葬。
朝云是因為家庭困苦而不幸淪為舞女又被蘇軾看中,之后成了他的解語花,在蘇軾被貶時依舊不離不棄。
蘇軾的女人
蘇軾一生共有三位妻妾,分別是王弗、王閏之、王朝云。王弗生于1039年,卒于1065年,是四川眉山人。王弗十六歲的時候嫁給了時年十九歲的蘇軾。王弗聰明乖巧,和蘇軾成婚后,倆人相敬如賓,十分恩愛。王弗剛嫁給蘇軾時,沒有告訴蘇軾自己讀過書。
日常中,蘇軾在書房讀書,王弗便終日陪在蘇軾身旁。如果某一天蘇軾忘記了讀書,王弗就會提醒蘇軾。蘇軾每次問王弗自己所看的書時,王弗總是很謙虛的回答略知一二。王弗無疑是一位知書達理的賢內助,在蘇軾學習和生活中都給予無微不至的幫助和照顧。令人嘆惋的是,王弗27歲時因病去世。王弗去世后,蘇軾悲痛的寫下《亡妻王氏墓志銘》,以此緬懷倆人的美好時光。1075年,恰好是王弗去世的十周年,蘇軾來到密州夢見了王氏,并寫下著名的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第二任妻子是王閏之,即王弗的堂妹。王弗去世后,王閏之嫁給了蘇軾。王閏之性情溫順,生活中處處照顧蘇軾。王閏之和蘇軾生活時,恰好是蘇軾最低潮的時候,政治上的不得志,讓蘇軾飽受貶官之苦。還好的是,王閏之一直在蘇軾身邊安慰他,替他排憂解解難。
王朝云是蘇軾的侍妾,原先是蘇軾的侍女,在蘇軾身邊服侍了二十三年。1094年,陪蘇軾在惠州一帶生活。在生活中為蘇軾打理好一切,1096年,王朝云病逝,葬于西湖孤山,蘇軾曾寫下《《悼朝云》詩,表達出對王朝云的思念之情。
蘇軾祖籍
蘇軾的祖籍在河北欒城。根據《舊唐書》記載,蘇軾的祖先蘇味道是河北欒城人士。蘇味道的一個兒子在四川眉縣生活,后來便有了眉縣蘇氏。蘇軾的父親蘇洵,以及弟弟蘇轍都是眉縣蘇氏一族。所以,蘇軾是唐代宰相蘇味道的后裔,祖籍在河北欒城。
蘇洵曾在《蘇氏族語引》中記載到:“長史味道刺眉州,卒于官,一子留于眉,眉之有蘇氏,自是始!背酥,“三蘇”經常在書畫作品題跋,印章上都寫的是“趙郡蘇氏”。
后來,河北欒城政府修建了“蘇東坡祖籍紀念館”,這座紀念館占地約15畝,面積共有750平方米。當時,欒城政府根據蘇軾的人生事跡修建了這座蘇東坡紀念館,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教育價值。蘇東坡紀念館不僅陳列了蘇軾的文學作品和歷史遺物,其中也展示了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的作品內容和人生事跡,游客來到蘇東坡紀念館后,可以全方面的了解“三蘇”的精神風貌。
蘇東坡紀念館共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蘇氏源流”、“蘇味道與三蘇”、“蘇氏歷代名人”、“燕趙明珠---欒城”。在“蘇氏源流”中,展示了蘇姓的來歷,從軒轅黃帝一直記載到了唐代著名宰相蘇味道,讓前來參觀的人了解蘇氏的起源。在“蘇味道與三蘇”中,詳細的展示了三蘇帝蘇味道第十代和第十一代后人。在“蘇氏歷代名人”中羅列展示了蘇姓人士對歷史的貢獻。
蘇軾的海棠
《海棠》是蘇軾所寫的一首詩歌,詩人旨在通過“海棠”這一意象,表現出自己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逗L摹啡妰热菔牵骸皷|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這首詩歌是蘇軾寫于黃州期間,也是他遭到貶謫的第五個年頭。經過了五年時間,蘇軾看清了很多莫須有的煩惱,“從頭再來”的蘇軾寫下這首借物詠志詩,高歌自己豪邁的胸襟與氣魄。詩句開頭兩句,作者用“裊裊”二字,將風的狀態(tài)擬人化,隨后又用“泛”一字,將春天萬物復蘇的情景動態(tài)化,讓讀者置身于生機勃勃的春色之中。
第二句中,蘇軾勾勒出了一副朦朧迷茫的場景,頗有幾分“霧里看花”的朦朧之美。其中,用了“香霧”兩字,側面描寫出海棠盛開的樣子。正是因為海棠開的旺盛,才會發(fā)出沁人心脾的芳香,連霧氣之中都有了淡淡的味道。詩人將嗅覺和視覺很好的結合在了一起,以此來展現海棠繁茂的情形。后兩句詩進一步描述了海棠燦爛盛開的場景,同時也展現出詩人喜愛海棠之情。蘇軾擔心夜深人靜之時,海棠獨自在庭院之中,會感到孤獨。詩人不忍心將蠟燭熄滅,希望能給海棠一些幽光,然它感覺到溫暖。通過這兩句的描寫與刻畫,將詩人愛花惜花之情展現的淋漓盡致。
同時,詩人也以海棠自喻,展現了自己對生活的向往之情,雖然人生之路無限坎坷,但是這也未能讓詩人消磨對生活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詩人也借“東風”“崇光”等鮮明的意象來體現出瀟灑豪放的胸襟和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