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冊人教版《過秦論》教案
《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二上冊人教版《過秦論》教案,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與要求】
。、學習本文用事實作根據(jù)論證中心論點的寫法。
。、了解議論文中議論和記敘的關(guān)系。
。、了解文言句子中省略成分和詞類活用現(xiàn)象。
。、了解賈誼的政治主張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布置預習】
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作者和背景
賈誼:(前200~前168),西漢洛陽人,著名的文學家。年少時有才,被孝文帝破格提拔為太中大夫,參與政事,深受器重。后遭權(quán)貴嫉妒排擠,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后轉(zhuǎn)為梁懷王太傅。終因懷才不遇,年僅33歲就抑郁而死,司馬遷寫《屈原賈生列傳》。
背景:
1、戰(zhàn)國末期與社會歷史概況:
戰(zhàn)國時代,隨著宗法制度的解體,各國先后進行改革。魏,李悝的變法;楚,吳起的變法;韓,申不害的變法;秦,商鞅變法。
秦過逐漸強大,于前221年滅齊,統(tǒng)一天下。施用嚴刑苛法,橫征暴斂,大興土木,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西漢初期的社會狀況:
西漢初年,經(jīng)歷春秋戰(zhàn)國楚漢戰(zhàn)爭500多年的戰(zhàn)爭,社會經(jīng)濟受到極大的破壞。賈誼的《過秦論》正是針對這種社會現(xiàn)實而主張實行“仁政”的,給百姓以休養(yǎng)的機會,以求經(jīng)濟大發(fā)展,社會的穩(wěn)定。
二、破題
“過秦”即言秦之過,是指責秦的過失的一篇政論文。
三、分析課文的一、二段
第一段:寫秦孝公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和基本國策及秦開始強盛。
對內(nèi):商鞅變法,發(fā)展生產(chǎn),擴充軍備。
對外:實行“連橫”,各個擊破。
第二段:寫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的功業(yè)。
第一層:寫三代秦君的功業(yè)。
第二層:寫列國合力對付秦國。
第三層:九國兵敗,臣服于秦。運用對比,反寸秦國的強大。
第四層:一筆帶過孝文王和莊襄王,過度到下文。
小結(jié)。
四、布置作業(yè)
背誦課文3、4、5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分析課文
1、請同學朗讀第三段:
第三段:寫秦始皇的功業(yè),即統(tǒng)一天下的勢如破竹和鞏固天下的各種措施。
第一層:寫秦始皇的“攻勢”。
詳細鋪敘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至高無上的皇權(quán),并正面鋪敘中現(xiàn)出暴政的“魔影”,為下文的“仁義不施”埋下伏筆。
第二層:寫秦始皇的“守勢”。
實行政策,采取嚴密的防范措施。運用排比和夸張手法,展秦盛極一時的氣勢,以反寸下段秦的迅速滅亡。
第四段:寫陳勝起義的情況和秦的結(jié)果。
極力詳述陳涉出身低微,起義倉促,士卒弱小,兵器劣鈍--平凡之極。
“然”字一轉(zhuǎn),突出了“小”但不可忽視,正因為人們恨秦,故仁義不施而使整個天下都是秦的敵人,終使秦王朝的守勢狼狽不堪,為主題的'昭彰作了鋪墊。
第五段:分析秦滅亡的原因,得出結(jié)論。
第一層:指出秦的天下并沒有縮。ê魬_頭)。
第二層:將陳涉的實力和九國對比,呼應3、4段,設問導出結(jié)論,這正表明了作者的政治主張,即:提倡仁政,反對暴政。
第三層:將陳涉與秦國實力對比,得出結(jié)論“仁義之不施……”。
三、歸納
1、對比手法的運用:
⑴ 秦國與九國實力的對比;
、 秦國與秦朝的實力的對比;
、 陳涉與九國的實力的對比;
、 陳涉與秦朝的實力的對比。
。病⒈疚氖鞘氛,敘多于議,形象議論法。
。、語言生動形象:
、 華麗的詞藻;
⑵ 鋪排的氣勢;
、 排比的運用。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本課《課課練》。
【高二上冊《過秦論》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人教版高二語文上冊《過秦論》教案11-18
高二上冊《過秦論》優(yōu)秀教案11-07
人教版高二上冊《過秦論》教案10-15
高二語文上冊《過秦論》課文03-08
高二語文《過秦論》教案08-17
高二語文上冊《過秦論》教學設計08-20
高二語文上冊《過秦論》教學反思11-25
高二語文過秦論教案04-22
高二上冊《過秦論》教學反思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