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福利免费观看高清,综合亚洲国产2020,99热只有精品这里,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

    1. <address id="kobe1"></address>
      
      
      <td id="kobe1"><tbody id="kobe1"><listing id="kobe1"></listing></tbody></t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時間:2025-01-21 09:45:22 林強 三年級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精選2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精選20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講讀全文,教育學生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奮發(fā)向上的勇氣和力量,培養(yǎng)他們從小不怕困難的品格。

          2.掌握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交流資料。

          同學們?nèi)ミ^天都峰嗎?誰能介紹一下有關天都峰的資料?(去過天都峰的同學可說說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沒去過的同學可介紹一下自己從網(wǎng)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資料。)

          如:天都峰:是黃“七十二峰”中的最險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階約有1.5公里長,坡度在70度之上,最險處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掛在陡峭的山巖上,使許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鑿了石凳,增設了鐵索。解放后又修鑿了1000多級石階。

          天都峰最險處是鯽魚脊。它是一道長約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二、圍繞課題,質疑。

          1.誰爬天都峰?

          2.怎樣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

          4.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三、帶著問題學習課文。

          1.了解大意: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寫誰爬天都峰?帶著問題默讀課文。

          (本文主要寫了暑假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與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寫"我"和老爺爺。)

          2.理清思路:小組討論,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是寫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爬天都峰之后的對話(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險勢,通過朗讀,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頂峰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訴我們峰頂很高,是運用夸張的手法,寫出天都峰高聳入云”“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fā)顫!”寫出了石級壁陡實指天都峰之險。“掛”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嗎?”寫出了自己在險峻山勢面前擔心,怕爬不上去,用“發(fā)顫”寫出了當時害怕的心理。

          在朗讀時一是讀出山勢的險峻、陡峭;二是讀出來作者心理的緊張與擔心。

          4.抓住“奮力而攀”,通過朗讀體會登峰之艱難。

         、佟拔見^力向峰頂爬去!薄皧^力”讀時要加強語氣,讀出充分鼓起勁來,盡所有的力量爬。

         、凇耙粫䞍号手F鏈上;一會兒手腳并用向上爬……”兩個“一會兒”讀出作者爬山時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歷盡艱辛克服各種困難。

         、邸芭姥脚溃液屠蠣敔,還有爸爸,終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頂!薄芭姥脚馈,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敖K于”是奮力的結果,還能表現(xiàn)出“我們”經(jīng)過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帶點詞的語氣讀出來,從而體會到:要攀登高峰,必須奮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達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謝”,通過討論,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談談自己對“我”及爺爺說的話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xiàn)在居然爬上來了!這句話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氣對老爺爺行為的影響!熬尤弧笔钦f老爺爺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沒有想到的。

         、凇拔沂强茨惨捞於挤,才有勇氣向上爬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我”由望峰生畏到堅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氣來源于老爺爺?shù)男袨楣奈琛?/p>

          通過交流,由此得出他們都是在對方的鼓舞下,爬上頂峰的。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爸爸的話。

          (1)自己動手畫出爸爸說的話,認真讀一讀,“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

          (2)爸爸說的話“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這一老一小,雖然互不相識,卻能相互鼓勵,相互學習。)

          (3)爸爸為什么說這句話?(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才能取得進步。)

          四、總結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要善于從別人身上獲取力量,增添勇氣,把事情辦好。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2

          一、聽說訓練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珍珠鳥。

          2、首先我們進行聽說訓練,請同學們聽仔細,說清楚:信賴,不就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嗎?

          3、指名聽說。

          4、齊說。(RGB出示)

          5、對于這句話,你有什么問題嗎?

          (針對一些簡單問題,可以當場解決。)

          同學們提的問題都很有價值,學完課文《珍珠鳥》,你會對這句話有一個深刻全面的認識。

          二、復習朗讀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1、2兩小節(jié),字里行間我們可以體會到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下面就請同學們把書打開,讓我們帶著喜愛之情來讀一讀課文的1、2兩小節(jié)。

          三、講讀3~6

          過渡: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我給它們安排了一個舒適、溫暖而且安全的住處,三個月過去了,我在珍珠鳥的住處發(fā)現(xiàn)他們有了雛兒,雛兒長得什么樣呢?它又是怎樣和我交往,一步一步接近我的呢?請同學們快速地讀一讀3~6。

          (自由快速讀3~6。)

          1、講讀3:

         、 指名讀3:

          那小雛兒究竟長什么樣呢?答案就在第三小節(jié),誰愿意給大家讀一讀?

         、 你們喜歡這段話嗎?那你們喜歡它什么地方?下面就請同學們自己再讀3,在文中找一找,你喜歡哪些句子,讀一讀,你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了什么?

          ⑶ 交流。

          (邊交流邊知道朗讀。)

         、 齊讀。

          2、講讀4:

         、 引讀4:

          正因為我對小珍珠鳥的喜愛,所以珍珠鳥才一步一步地接近我,課文第四小節(jié)就把這個過程寫的非常具體,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起先……漸漸地……后來……)

         、 RGB出示:

          起先……漸漸地……后來……

          聽的仔細的同學一定會發(fā)現(xiàn)老師剛才和同學們一起讀書的時候注意到了幾個詞語,聽出來了嗎?對了,這些是表示時間先后的詞,用在這里就把雛兒和我漸漸接近的過程寫的具體、生動,又有條理了。你能試著用這些連接詞把雛兒和我漸漸接近的過程來說一說嗎?

         、 自由練說。

         、 指名說。

         、 同學們說得連貫流利,起先,這小家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漸漸地它膽子大了,為什么它的膽子會變大了呢:

         、 交流。

          ② 看到這小家伙在屋子里亂飛,我們的主人并沒有傷害它,那下面就請同學們發(fā)揮一下你們的'想象,這時候的我會有怎樣的表情、神態(tài),又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

          (小組交流。)

         、 交流。

         、 小家伙看到我的種種表現(xiàn),終于完全放心了,你從哪里可以看出這小家伙是完全放心了呢:

         、 交流。

         、 小家伙是一步一步接近我,先……然后……再…,看來還是小心翼翼的,小家伙一邊這樣做,一邊它又會想些什么呢?

         、 引讀4的最后的話。

         、 背誦4:

          就這樣,慢慢地,雛兒和我越走越近,越來越友好,現(xiàn)在你愿意把雛兒和我漸漸交往的過程,也就是4背出來了嗎?

         、 自由背。

         、 齊背。

          3、讀5。

          (引讀5。)

          4、講讀6:

         、 瞧,有一天,又發(fā)生的什么事呢?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6。

          ⑵ RGB圖:請同學們看大屏幕,細細地觀察這幅圖,聯(lián)系剛才讀過的文字,這時候,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 同桌討論。

         、 交流。

          四、講讀7

          過渡:我們的作者也和你們一樣,看著這可愛的小家伙,一步一步地和我越走越近,我從內(nèi)心底自覺地發(fā)出了一聲呼喚:

          1、RGB:

          信賴,不就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嗎?

          2、理解“不由自主”:

          信……作者是從內(nèi)心底自覺發(fā)出的一句話,從……也就是我們書上所說的一個詞語,就是(不由自主),還可以用其他詞語嗎?

          (情不自禁。)

          3、雛兒和我在慢慢的交往中成為了好朋友,為什么它們會成為好朋友呢?

          (交流。)

          對,就象我和雛兒一樣彼此相互信任,這就是信賴,而這種相互信賴又使得朋友之間相處得(非常愉快),朋友之間友好愉快地相處,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這也就是我們這句話中提到的(美好的境界)。

          五、延伸

          1、其實在我們的周圍,在我們的生活中,象我和雛兒一樣相互信任的例子還有很多,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都存在著彼此的信賴,有了這種信賴,我們才擁有美好的生活。你能聯(lián)系生活舉些這樣的例子嗎?

          2、交流。

          3、小結:

          是啊,只有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彼此信賴,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讓世界的每個角落充滿了歡聲笑語。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3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在9篇課文的后面安排了“資料袋”,“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了解與課文有關的信息,拓展學生的視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增強學習的趣味性!痹趯嶋H教學中,我們該如何把握特點,用好、用活資料袋,提高教學效率呢?

          一、注重整合,讓資料袋“物盡其用”

          本冊教材的設計較為充分地體現(xiàn)了“整合”的課程理念,資料袋不是“單純的資料”,而是課文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谶@樣的認識,教師研讀教材之后,分析每一個資料袋的作用,將資料袋的使用與課文的學習結合起來,就能引導學生用好資料袋,使其“物盡其用”。

          【案例】 《奇怪的大石頭》一文之后的資料袋為學生提供了李四光經(jīng)過長期研究,為祖國摘去“貧油國”帽子的資料。學生通過這個資料,反過來再讀課文,就能夠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時候善觀察、愛提問是分不開的!段也荒苁拧分筇峁┯嘘P宋慶齡簡介,《孔子拜師》之后提供的關于孔子的介紹,都屬于類似的安排。引導學生學習這些資料,可以課前預習,為學習課文做鋪墊;也可課后延伸,讓孩子感悟偉人的成功與兒時的因果關系,增強自身的學習動力,覺得自己“也可以那樣”。

          整合的課程觀,還要求學生將資料袋中的資料進行整理,最終變成“自己的東西”,豐富語言積累,從而“一物多用”。

          二、鼓勵創(chuàng)新,讓孩子成為資料袋的主人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利用資料袋的時候,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強調“可以這么用”“也可以那樣用”,還要引導思考“怎樣用最好”。在本冊的九個資料袋中,由于資料內(nèi)容的差異,使用時方法應該靈活多樣,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案例】 《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文課后的資料袋,為孩子們展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少數(shù)民族生活的場景,生動的畫面可以豐富他們?nèi)谌朊褡宕蠹彝サ男腋sw驗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數(shù)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簡要涉及,讓想知道的同學課前查閱其他資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動聽的葫蘆蕭,傣族姑娘挑起可愛的竹簍等等。只要孩子們感興趣,也可結合課文進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朋友(做什么)”的說話訓練,激發(fā)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孩子說說“我還知道……”。

          在引導孩子學習使用資料袋的過程中,與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結合起來,有意鼓勵創(chuàng)新并注意保護他們的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把資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三、培養(yǎng)習慣,讓資料袋不斷充實

          培養(yǎng)學生使用資料袋的良好習慣是很重要的,對于用得好的同學一定要適時表揚,樹立榜樣,力爭讓收集資料、合理使用資料袋成為孩子們的自覺行為。教材上提供的資料袋其實不多,這為學生自己動手,收集整理資料,形成自己的資料袋提供了空間。

          【案例】 《趙州橋》一文課后并沒有提供資料袋,但是如果學生養(yǎng)成了積累資料的`習慣,加上教師的引導,他們完全可以自主地通過課外書、網(wǎng)絡等各種渠道了解祖國燦爛悠久的“橋文化”,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fā)民族自豪感。這種學習的過程也是對孩子們自身資料袋的補充。如果孩子們查閱資料、收集整理資料的速度加快了,豐富資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數(shù)課文學習之前或之后自覺主動地進行。至于本身就有資料袋的課文,比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意愿,鼓勵通過查閱課外書或網(wǎng)絡等形式,進一步豐富資料袋的內(nèi)容,只是教師關注的不要停留在知識本身,而是應關注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和資料的使用。

          建議老師們給每個孩子提供一個資料積累專用本,課外資料、妙詞佳句都可納人。教師對孩子自身資料袋的關注,就會激勵孩子收集整理資料的熱情,長此以往,孩子的語文能力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四、尊重差異,讓資料袋煥發(fā)個性光彩

          學生由于個體的差異,對于資料袋的使用一定存在差異,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師應多做“正面引導”,樹立榜樣,而盡量不要“強行要求”,打擊弱勢。如果收集整理資料、運用資料袋變成教師強制要求的行為,就使得原本很快樂的學習過程變得索然無味,令學生產(chǎn)生抵觸情緒,費力低效。

          【案例】 《給予樹》課后關于圣誕節(jié)的資料,《“東方之珠”》課后關于香港的資料,孩子們一定都非常感興趣,但這些資料比較少,許多孩子或許已經(jīng)知道,于是“想知道”,這時教師可以讓這部分孩子查閱資料,然后共同交流。對于那些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也可讓他們盡力而為,告訴他們“可以做得更好”,在與同學資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勵學生自身資料袋在內(nèi)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應盡可能體現(xiàn)自己的個性。

          條件允許的話,那些豐富多彩的、個性化資料袋就可以成為一個繽紛的展臺,讓孩子們在展示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體驗成功。

          拿到新教材,我們需要統(tǒng)攬全局,把握教材的特點,把資料袋這一種新的形式放到整個語文課程資料中來加以認識,這樣才能在資料袋的使用上靈活自如,不致顧此失彼。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臺風的語言。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6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課文,感受臺風的狂暴、氣勢洶洶、瘋狂、驕傲自大。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感受臺風的狂暴、氣勢洶洶、瘋狂、驕傲自大。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課激趣。

          1、板書:跟蹤,指名正音。這個詞什么意思?你在電視或電影中看過“跟蹤”的情形嗎?

          想怎么讀這個詞?為什么要這樣讀?

          2、知道我們今天要讀誰跟蹤誰的故事嗎?板書:臺風衛(wèi)星

          3、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臺風是什么樣子的?怎樣跟蹤?為什么要跟蹤?)同學們真愛動腦筋,學完了課文這些問題我們都能找到答案。

          二、初讀感知課文內(nèi)容,學好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A.讀準生字新詞。B.把課文讀正確,不添字,不漏字。C.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初讀。

          (1)出示詞語,指名讀。

          盯住、監(jiān)視、跟蹤、嘲笑、自豪

          舒展、大聲嚷、狂怒、怒吼、狂暴、暴跳如雷、瘋狂、泄氣、懶洋洋

          堤壩、撐牢、談笑風生、不慌張

          A、指名讀。這些生字中有那些字的讀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B、這些詞語的排列有規(guī)律嗎?

          三、再讀課文,找出含有這些詞語描寫衛(wèi)星、臺風、人們生活的句子,讀一讀,相機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四、精讀課文,感悟臺風的語言描寫。

          (一)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認識一下今天的一個主人公——臺風。

          這個臺風可不一般,它會說話呢,請找一找臺風說話的句子,并試著有感情地讀一讀。

          (二)讀一讀描寫臺風語言、行為的句子,感悟臺風的'特點。

          1、出示句子:他剛剛舒展開巨大的身子,猛然望見天空中有顆小星星不停地朝他眨著眼睛,便大聲嚷道:“你是誰?竟敢盯著我!”

          (1)臺風為什么要“大聲嚷道”?抓住“大聲嚷道”來讀好句子。

          (2)相機板書臺風的特點。

          2、出示句子:“小東西!”臺風狂怒地嚷道,“你可知道我的厲害?魚兒見我鉆入深水,船兒見我避進港灣,樹兒見我把腰彎。嘿嘿……”

          (1)提醒學生注意“狂怒地嚷道”這個提示語的位置。相機板書臺風的特點。

          (2)老師這里有段視頻,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臺風的威力。

          (3)有感情地讀句子。

          3、出示句子:“哼,我要把你甩掉!”臺風呼呼呼地朝大海的深處奔去。

          相機板書臺風的特點。

          4、課文除了描寫臺風的語言,還描寫了臺風的神態(tài)、動作,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出示句子:

          臺風狂暴地跳起來,對準氣象衛(wèi)星猛撲過去。

          臺風暴跳如雷,像頭瘋狂的巨獸,呼呼地向著城市撲去。

          臺風泄氣了,只好懶洋洋地朝海洋的另一個方向奔。

          5、配合音效來幫助學生讀好描寫臺風行為的句子。

          6、另一個主人公又有什么表現(xiàn)?下節(jié)課學習。

          四、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分角色朗讀。

          2、了解第三代氣象衛(wèi)星的主要作用,激發(fā)學生從小學科學,長大用科學為人類、為社會造福的志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臺風和衛(wèi)星的對話、神態(tài)及動作了解第三代氣象衛(wèi)星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臺風為什么會“大聲嚷”、“狂暴地跳起來”、“暴跳如雷”?這都跟衛(wèi)星的“跟蹤”有關。

          二、品讀氣象衛(wèi)星跟蹤臺風的句子,了解氣象衛(wèi)星的主要作用。

          (一)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氣象衛(wèi)星跟蹤臺風的句子,再讀一讀。

          (二)同桌討論交流,來概括衛(wèi)氣象衛(wèi)星的特點。

          (三)檢查交流:找出句子,指名讀。

          1、出示句子:“哈,”小星星笑了笑說,“我是第三代氣象衛(wèi)星,人們叫我時刻跟蹤你,監(jiān)視你,直到你消失為止!

          (1)抓住“時刻”,品讀句子。

          (2)“時刻”說明了什么?

          2、出示句子:“可我偏偏愛跟著你走……”

          (1)這個“你”是誰?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物?(回顧板書)

          (2)這么厲害的臺風,衛(wèi)星卻偏偏愛跟著他,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呢?

          (3)生讀。

          (4)過渡:臺風會善罷甘休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我們一起讀。

          (5)師生接讀:臺風狂暴地跳起來,對準氣象衛(wèi)星猛撲過去?伤睦镏溃瑲庀笮l(wèi)星站設在離地面三百公里的高空,他再蹦跳也不管用。這句寫出了臺風的狂暴,請你再讀一讀,你讀懂了什么?

          3、出示句子:他感到有點累,正想歇歇腳,無意中發(fā)現(xiàn)氣象衛(wèi)星仍然緊緊地跟蹤著自己。

          (1)老師也是找到的這一部分,我也想讀給大家聽聽。

          師讀漏掉“無意中”、“緊緊地”,行嗎?

          (2)體會臺風滿以為把衛(wèi)星甩掉了,但衛(wèi)星卻不放松地緊跟它。

          4、讀好對話。

          出示對話:

          “哼,我要把你甩掉!”

          “想甩掉我?沒門兒!”氣象衛(wèi)星用嘲笑的口氣對他說。

          5、過渡:最后臺風甩掉衛(wèi)星了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出示句子:“哈!這里的人們早就知道你快要來了!睔庀笮l(wèi)星自豪地說,“每隔二十五分鐘,我就向他們報告一次你的行蹤。”

          (1)抓“自豪”。氣象衛(wèi)星為什么會“自豪”?

          (2)人們早就知道臺風會來了,可是他們?nèi)匀荒?----用一個詞來形容?(談笑風生)

          (3)理解“談笑風生”并用這個詞造句。

          (4)指導朗讀“臺風暴跳如雷,像頭瘋狂的巨獸,呼呼地向著城市撲去,可是他很快發(fā)現(xiàn),堤壩筑高了,樹木撐牢了,人們談笑風生,一點也不驚慌!

          6、出示句子:氣象衛(wèi)星迅速地轉過身,有緊緊地跟蹤者,監(jiān)視著……

          從中可以看出什么?

          7、看來,氣象衛(wèi)星確實應該自豪,因為他的工作幫助人們戰(zhàn)勝了臺風,我們再也不怕臺風帶來的災難了。氣象衛(wèi)星為我們?yōu)轭愖龀隽诉@樣大的貢獻,有什么話對它說嗎?你有什么話要對制造它的科學家說嗎?

          三、分角色朗讀,角色表演。

          四、知識拓展,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第五題:你還想知道哪些人造衛(wèi)星?選擇一個做點研究,再把結果跟同學們交流交流。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5

          【教材簡析】

          《花鐘》是新課標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四組課文中的首篇,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本課按照“歸納現(xiàn)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說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并例舉了牽牛花等九種花不同的開花時間來說明這個發(fā)現(xiàn)。接著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兩個原因,最后擴展開去,談到植物學家修建“花鐘”,其做法很奇妙。

          【學生分析】

          本班學生基礎較好,進入三年級,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和比較豐富的語言積累,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但由于處在農(nóng)村,對收集資料的條件有限,學生課后查找資料有一定的困難。

          【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學習和積累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以及“為什么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等知識;語言實踐中,學習作者用多種方式來表達句意。

          2、通過引導學生探究,培養(yǎng)他們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理解不同的表達句式,對一些句子嘗試換一種說法。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能運用多種句式進行表達。

          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教學方法與手段:

          以情境為手段,利用直觀的畫面,引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了解花的特點。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nèi)容,畫出喜歡的句子。引導學生自學,在自學的基礎上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感受。教師重點引導學生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體會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學習作者表達的方法。注重在讀中感悟,讀中體會,讀中訓練語感。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注重在語文的實踐中學習和積累語言。

          教學準備:與課文有關的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識花名激趣導入

          1、同學們,往前看,你們看見什么了?

          2、是啊,多美的花鐘!你們還認識這些花嗎?請用不同的方式和這些花打聲招呼好嗎?(課件出示九種花)

          3、這么多花真可謂是——用書中的話進行概括(鮮花朵朵,爭奇斗艷芬芳迷人)。

          4、過渡語:同學們聞到花朵的香味了嗎?你們喜歡這些花嗎?讓我們帶著花朵嬌艷,花的芬芳,再次走進這美麗神奇的花鐘吧。(板書課題)

          二、研讀發(fā)現(xiàn),品花時,賞花開

          1、同學們,花鐘上花兒朵朵,課文中花仙子們更是爭齊斗艷,熱鬧非凡。同學們想不想趕快去看一看呢?

          2、請同學們輕輕地打開課文,認真地讀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句子,認真體會體會,看看你有哪些發(fā)現(xiàn)呢?

          3、學生自學匯報。

         。1)發(fā)現(xiàn)一天之內(nèi),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

          那你能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嗎?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來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匯報喜歡的句子,說說喜歡的理由。

          喇叭花:對比句子

          凌晨四點,牽;ù道认敫墒裁茨?

          誰想吹吹小喇叭,多種形式練習朗讀。

          同學們還見過其他顏色的牽;▎?練習說句子。

          牽;ㄕ媸且粋能干的小號手啊!

          薔薇花:誰能綻開笑臉給大家看看?

          同學們在什么時候才能綻開美麗的笑臉,你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嗎?

          引導練讀

          睡蓮:和同學們一起起床的'花還有蒲公英花。

          萬壽菊:男生練讀,氣勢盛大的。

          煙草花:會醒來,會看夜景,真有意思。

          月光花:做動作,她在跳什么舞呢?

          ……

         。3)花鐘上僅僅有這幾種花嗎?從哪可以看出來?(省略號)

         。4)通過課后查找資料,誰還知道什么花在幾點鐘開放?

          4、同學們學得這么認真,老師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

          5、課件出示填一填,同學們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嗎?

          6、同學們想一想,剛才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學習第一自然段的呢?

          7、填表格

          三、自學探究,尋原因

          1、過渡語:同學們能用學習第一自然段的方法來自學第二自然段嗎?比一比看誰收獲最多。如果有問題,可以小組討論討論。

          2、學生匯報,教師適時板書。

          3、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曇花為什么會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xiàn)呢?

          4、大自然真奇妙,其實不同植物開花不同的原因還有很多,感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和老師一起去探究。

          5、自學第二自然段。找出花開時間與什么有關。

          四、讀中感悟,贊花鐘

          1、過渡語:同學們已經(jīng)探尋了花的奧妙,想不想看看植物學家修建的花鐘?

          2、欣賞世界各國的花鐘

          花鐘上的這些花會在24小時內(nèi)陸續(xù)開放,多么有趣。

          3、學到這,你有什么感受呢?讓我們帶著自豪的感情來夸夸科學家這種偉大的創(chuàng)舉吧!

          4、(課件出示)——齊讀最后一句話。

          5、這可真有趣。ò鍟河腥ぃ┯没ǖ拈_放,就可以表示時間,這才是真正的“花鐘”。

          五、拓展延伸,練手筆

          1、花的海洋,花的世界,真是奇妙無窮,剛才大家通過讀、想、說、記,你們一定學會了很多知識吧!誰想說一說。

          2、同學們真會學習,都讓老師羨慕了。那你知道作者為什么能把花開寫得那么細膩,用詞那么形象準確嗎?

          3、今天老師也給大家?guī)砹藘煞N老師喜歡的花。(課件出示)教師讀下水文。同學們能不能向老師這樣,也寫一寫你喜歡的花呢?展開你想象的翅膀,相信你一定會寫得更精彩的!

          4、練筆,交流

          5、課外延伸:繼續(xù)觀察自己喜歡的花或事物,寫一寫觀察日記。

          6、(出示課件)教師小結。

          板書設計:

          13花鐘

          不同時間開放

          溫度、濕度、光照

          花鐘原因有趣

          動物活動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注重了語文學科的特點,引導學生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訓練,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發(fā)現(xiàn),讀中體會,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感悟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感受到花朵的美麗,花鐘的神奇,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根據(jù)三年級學生的閱讀特點,我采用了“扶放”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通過“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的學習方式,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從而一步步去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深入淺出,理解不同的表達句式,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同時,在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對知識的積累遷移,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課外延伸和知識拓展,教師寫下水文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小練筆,突出了語文課堂讀、說、寫想結合的學科特點,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初步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但在實際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還有不足之處。

          1、教師在引導語言上,可能是重點詞語不突出,過高的估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造成學生把表示時間的詞語說成了句子,應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思考時間,讓學生畫一畫,然后再讀一讀。

          2、在板書設計環(huán)節(jié),雖然能夠突出教學重點,但設計卻不夠完美,和原設計有一定的出入。

          【課例點評】

          選入這篇課文意圖是,讀懂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觀察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執(zhí)教者,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直觀的畫面讓學生感知花的美麗與可愛,讓學生產(chǎn)生對大自然的好奇,從而引入課文內(nèi)容。

          執(zhí)教者緊扣訓練的重點,讓學生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對各類花的喜愛之情,教師再用親和力的語言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

          接著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主學習第一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喜歡的句子,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奧妙。在學生交流體會的基礎上,教師相機的點撥,引發(fā)學生討論、朗讀,重點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發(fā)現(xiàn),讀出自己的感受,尊重學生自己的表達方式。創(chuàng)設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執(zhí)教者采用了“教”與“放”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學習完第一自然段后,教師讓學生自己總結學習方法,再讓學生按此方法自學下面的內(nèi)容,使課堂教學具有層次性,這也比較符合學生發(fā)展的實際。教師注重發(fā)現(xiàn)學生好奇心,拓展學生的科學知識,使課內(nèi)與課外相結合。這體現(xiàn)了語文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執(zhí)教者注重了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表達方式,鼓勵學生有個性的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會。

          讀寫結合,是本課例的亮點。學語文,用語文,在實踐中訓練語言,提升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理念,所以,執(zhí)教者設計了小練筆。通過練筆不僅遷移了作者的表達方法,還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表達了美好的情感。體現(xiàn)了語文的特點。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6

          一、 本內(nèi)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大熊貓》是第八單元中的一篇閱讀課文。這一單元以“可愛的動物”為主題,旨在使學生懂得關愛動物,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這一課從大熊貓的具體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入手寫出了大熊貓是一種可愛的動物。對突出本單元主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 了解大熊貓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

          2、 產(chǎn)生喜愛大熊貓的情感,增強保護珍奇動物的意識。

          3、 認識本課9個生字。

          教學重點是:

          認識本課9個生字。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文基礎上,了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和特點。

          教學難點是:

          在閱讀中,抓住描寫大熊貓外型及習性特點的詞句,感受大熊貓的可愛。

          三、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課標要求,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時,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四、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后,認識生字800個左右,已經(jīng)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方法,閱讀量大大增加。所以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困難。

          五、教法與學法

          教學中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審美情趣為主,提倡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主張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理解課文,發(fā)散思維;在合作學習中,學會解決難題,獲取知識。

          六、 教學流程

          本節(jié)教學分四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i語導入,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所以我利用謎語進行導入。首先,我說:“同學們,有一種動物,它身穿黑白袍子,足蹬黑色靴子,戴副黑邊鏡子,愛吃嫩綠竹子。你能猜出它是誰嗎?”學生們興致勃勃的來猜謎底。最后猜出是大熊貓。隨機我出示課件(一張大熊貓的圖片),并揭示課題《大熊貓》。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通過學生喜歡的猜謎語形式導入課題,激發(fā)了學生繼續(xù)學習的興趣。

         。ǘ┏踝x課文,整體感知。

          學文伊始要求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了解課文內(nèi)容,圈出本課生字。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學生明確學習內(nèi)容,有助學生深入細致的`學習課文。

         。ㄈ┰僮x課文,朗讀感悟。

          1、 讀文識字,掃清障礙。

          學習、認識生字,是學習課文的基礎。所以我首先指導學生將不認識或不熟悉的生字一一清除。隨機板書生字,學習生字采取的方式有三種:①同桌之間互讀、互學,初步讀準字音。

         、谡埿±蠋熃檀蠹遥瑢⒆约旱淖R字方法與其他同學交流,如:用拼音識字,利用熟字學習生字,編順口溜識字等。

          ③小組驗讀,互相檢驗錯誤。

          通過這三個步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認識生字,接下來我采用一些手段對學生進行識字的鞏固:

          ①讀詞練習。課件出示一些卡通式的詞,來吸引學生的眼球,這樣學生都會興趣盎然的積極參與讀詞。

         、谛〗M識字比賽。(出示字卡)每組每人讀一個字,輪流讀,看那組說的又對又好。同時,給每組相應記分,最后評出優(yōu)勝組。通過師生的相應配合,從而完成生字的學習。

          2、 細致讀文,深入理解。

          解決了生字的難題,部分學生已經(jīng)能流利的讀文,再此基礎上進行聽讀評價練習,既有助學生正確流利的讀文,又鍛煉了學生的評價能力,為學生理解課文做好鋪墊。隨后,運用“關于大熊貓你有哪些了解?”這樣的問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學生的答案可能是生活中積累的,也可能是文中剛了解到的,由于學生年齡小,他們的答案不會很全面。通過這一問題的解答,使學生對大熊貓的特點有了全面的掌握。并帶著對大熊貓的了解,引導學生再讀課文。要求學生找出有關大熊貓外貌及生活習性的語段。

          接著,我出示一段熊貓寶寶的錄像,使學生在觀看錄像的過程中,對大熊貓流露出更加喜愛的情感。并引導學生帶著這種情感在讀課文,讀出大熊貓的可愛,讀出自己對大熊貓的喜愛。其中,重點對描寫大熊貓的習性和外貌特征的詞句進行朗讀體會。如:“身子胖”,“尾巴短”,“毛茸茸”和“爬上爬下”,“呼呼大睡”等。在這里教師適時的對學生進行情感上的教育,這么可愛的大熊貓只有我們國家才有。所以,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咱們要珍惜它、愛護它!

          3、 鞏固練習,檢驗效果。

          在學生完成了對本課的學習之后,我課件出示填空練習題,

          讓學生填一填,說一說。這一習題的設計,使學生學會總結全文,并學會根據(jù)一定的模式學寫有關動物的習作,為下一課做好鋪墊。

         。ㄋ模┛偨Y延伸,課外拓展。

          通過兩個作業(yè):

          作業(yè)1 畫一張大熊貓的畫。

          作業(yè)2 再讀一篇有關大熊貓的文章。

          將本課進行一個拓展,使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展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成果。

          七、預期目標

          這節(jié)課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思維拓展等幾方面教學方式的有機結合,使學生不僅了解到了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和特點,還明確了要愛護大熊貓的必要性,增強了學生保護珍奇動物的意識。達到了課前預期的目標。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7

          教材分析

          《翠鳥》一課是小學語文三年級第六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形象、生動地介紹了一種生活在水邊的小鳥,翠鳥。課文在展示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的同時,呼吁人類要與動物和諧相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生動形象的描寫是本課在表達上的獨特之處。作者在介紹翠鳥時,緊緊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動作上的特征,表達方法不是簡單的平鋪直敘,而是采用了擬人、比喻、對比等多種方式和準確的用詞進行了說明。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純真善良,富有愛心。在他們居住的周圍,時常可以看見麻雀、鴿子等小鳥,像翠鳥這樣的水鳥他們卻很少見到,加之翠鳥又如此漂亮,孩子們對《翠鳥》這篇課文的學習會有比較濃厚的興趣。但由于孩子們年齡特點,他們活潑好動,精力不易集中,故教學設計一定要注意直觀與趣味性,讓孩子們在“賞”中學,在“玩”中學。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5自然段,背誦課文2、3自然段。

          2.體會作者“抓住翠鳥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寫法,并試著用這種寫法寫一個片段。

          教學重點

          體會寫法

          教學難點

          運用寫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翠鳥的外形美麗這一部分,咱們一起來看著屏幕上的圖片背一背這一自然段。

          齊背第一自然段。

          師:這一段是對翠鳥外形美麗進行的描寫,那翠鳥在動作上又有什么特點?這節(jié)課我們要繼續(xù)學習第五課《翠鳥》。

          二、寫法感悟

          師:打開書,默讀課文2到3自然段,找出描寫翠鳥動作的句子,用浪線畫出。再好好讀一讀,想一想這些句子表現(xiàn)了翠鳥動作的什么特點?

          學生自學。

          師:翠鳥的動作有什么特點?

          生:快、靈敏。

          (板書:快、靈敏)

          學生匯報:

          師:你從哪看出來翠鳥的動作快、靈敏?誰來讀讀你畫的句子?

          匯報1: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

          (從這句話中我體會到翠鳥的動作非?欤

          師:你能具體說一說嗎?比如哪個詞語?讓你感受到什么?

          生:疾飛就是非常快的意思。

          師:還有嗎?老師這里有兩句話,請你對比來讀一讀,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為什么?

          自讀感悟。

          師:你有什么感覺?

          生回答

          師:鳴聲是什么意思?

          生:叫聲。

          師:什么樣的叫聲?

          生:像唱歌一樣好聽的叫聲是鳴聲

          師:從一個鳴聲就讓我們感受到翠鳥的聲音好聽了,(板書:鳴聲)作者的用詞可真準確,那翠鳥是怎樣貼著疾飛的?用你的手當做翠鳥,把桌面當作水面,你能演示一下翠鳥是怎么飛的嗎?

          學生演示。

          師:一邊表演一邊讀,貼著水面疾飛

          生表演讀X2

          師:這樣貼著水面疾飛能體現(xiàn)出翠鳥的動作怎么樣?

          生:靈活、速度快。

          師:你能把翠鳥的動作快、機靈讀出來嗎?

          出示完整句子,試讀、指導、指讀、齊讀。

          小結:剛剛通過換詞比較和朗讀讓我們理解了這個句子。這樣的學習方法在以后也可以用上。你還畫了哪些句子?

          匯報:2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

          課件出示。

          生:翠鳥的動作非常快。

          師:具體說說從哪感受到快的?

          生:像箭一樣,運用了比喻句,可以看出來翠鳥的動作快。

          板書:比喻

          師:我們能更生動、形象感受到翠鳥的動作快。還有哪里能感受到?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句話,請你對比讀一讀,和同桌讀一讀,說一說,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同桌交流,集體交流。

          師:誰來說一說?

          生:蹬開說明翠鳥很用力氣(動作),叼起、貼著體現(xiàn)了翠鳥的動作很靈活。(板書:蹬開、叼起、貼著)

          師:看看作者的動詞使用得多準確呀!誰能讀好這句話?

          指讀、指導、齊讀。

          師:你還畫了哪句話?

          匯報3:它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來的小魚。

          生:一動不動、注視,這些詞用上了就能體現(xiàn)出翠鳥在等魚時非常機敏。

          指讀X1

          匯報4: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

          生:體現(xiàn)了翠鳥的動作非常快。

          師:二三自然段還有這樣的一句話,誰來讀一讀?

          出示:小魚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吹了個小泡泡。盡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

          一生讀句子。

          師:這兩個自然段都是寫翠鳥動作快、機靈,可是卻出現(xiàn)了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生:體現(xiàn)了翠鳥的反映比小魚更加機靈。

          師:是呀,小魚和翠鳥一比,讓我們知道了翠鳥的反應是多么機靈,這樣的修辭方法叫對比。

          板書:對比。

          師: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兩個自然段,感受這只動作快、機靈的翠鳥吧!

          出示二三自然段,指讀X2

          師:讀得真不錯,現(xiàn)在請你自己練習背一背這一部分。

          指背X1、齊背。

          三、寫法提升(好句賞析)

          小結:作者寫得真好,回想一下,作者是怎么寫的?

          生:作者抓住翠鳥動作快、機靈的特點,采用比喻、擬人、對比的修辭手法,準確的動詞進行描寫。

          師:是呀,這樣的描寫讓我們仿佛真的看到了這只動作快、機靈的翠鳥。下面,老師準備了兩個小片段,自己來讀一讀,想一想這兩個小動物在動作上有什么特點?從哪兒能看出來?

          學生獨立思考、批畫、分析。

          A小鴨子兩腳叉開,把脖子使勁地向前伸得很長,挺著胸脯,撅著小屁股,左一搖,右一晃地扭動著胖乎乎的身體向前走著。

          B一只羊把草叼到嘴里,嘴巴一左一右地打轉,牙齒一上一下地咀嚼,好像沒有牙齒的老太太。

          師:誰來先說說小鴨子?誰來說說羊?

          小結:小動物的動作特點直接說出來,別人會覺得枯燥、沒有意思,如果你抓住動物的動作特點,運用生動、形象、準確的語言進行描寫,別人讀起來才會津津有味。

          四、寫法應用

          師:下面請同學們一起看一段視頻,看看小雞啄米的.動作有什么特點。

          播放視頻。

          師:看清楚了嗎?小雞的啄米的動作讓你感受到什么?

          生:快。

          師:從哪里能看出它的動作快呢?下面請你仔細觀察視頻中小雞的動作,用上合適的修辭方法和準確的動詞來說一說。

          學生再次觀察。

          師:屏幕上有一個開頭,請你兩人一組接著往下說。

          自由練習。

          師:誰來跟大家說一說?

          全班交流,評議。(X1)

          師:根據(jù)老師給他的修改、評價,請你自己動筆寫一寫。

          師:生活中你有沒有觀察過喜歡的小動物?課下請你用上合適修辭方法和準確的動詞來描述他們的動作特點。

          五、回顧課文

          師:最后咱們背一背課文2、3自然段,再一次體會作者對翠鳥動作的描寫。

          教學反思

          《翠鳥》一課是小學語文三年級第六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形象、生動地介紹了一種生活在水邊的小鳥,翠鳥。課文在展示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的同時,呼吁人類要與動物和諧相處。

          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生動形象的描寫是本課在表達上的獨特之處。作者在介紹翠鳥時,緊緊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動作上的特征,表達方法不是簡單的平鋪直敘,而是采用了擬人、比喻、對比等多種方式和準確的用詞進行了說明。

          經(jīng)過對教材的分析和對教參的掌握,我確定本節(jié)課,也就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5自然段,背誦課文2、3自然段。體會作者“抓住翠鳥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寫法,并試著用這種寫法寫一個片段。教學重點是體會作者抓住翠鳥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寫法,難點是運用本節(jié)課的寫法寫小雞啄米的片段。

          所以我授課時,課文中“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這一句,先讓學生自己體會哪里能體現(xiàn)翠鳥動作快、機靈的特點,通過對比換詞和不斷朗讀讓學生了解了作者在動詞使用上非常準確的寫作方法,同時引導也學生學習運用換詞比較和朗讀的方法理解句子這一學法。

          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學會了好的學習方法,對他們以后的學習都會受益匪淺,同樣,學生學會了好的學習方法,能讓我們更快達到高效課堂的目標。所以在學生理解“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一句時,學生可以兩人一組運用換詞比較和朗讀的方法體會作者運用比喻和準確的動詞來對翠鳥的動作的動作特點。

          在對二三自然段的重點句子體會以后和學生一起進行總結寫法,然后我給學生提供小鴨子走路和羊吃草的兩個片段讓學生好句賞析,這一部分是對本課作者寫法進行學習的延伸,也為學生運用寫法寫好片段打下基礎。對課上的小雞啄米片段描寫后,順時布置課下作業(yè):運用本節(jié)課的寫法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動作,這一安排也能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法再次梳理,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8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壩、傣”等5個生字。會寫“坪、壩”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19個詞語。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情感目標:了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和贊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書寫生字;積累詞語;感情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難點:

          體會描寫窗外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教學準備:

          1.學生查找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預習課文。

          2.教師準備好相關的圖片、道具和生字詞的卡片。

          教學過程預設:

          第一課時

          一、民族風情,展示交流

          1.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飾,更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下面我們舉行一個“少數(shù)民族風情”展示會,請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關圖片,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知道的有關少數(shù)民族的情況。(學生展示介紹,教師提示學生著重介紹少數(shù)民族的服飾特征、生活習俗。)

          2.根據(jù)學生介紹情況,教師適時補充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情況。

          3.評選最佳“解說員”。

          二、揭示課題,范讀課文。

          1.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qū),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他們共同把自己的學校稱為(我們的民族小學)

          2.板書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齊讀課題)

          三、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和學習生字詞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這所地處邊疆的“民族小學”。

          下面請同學們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jù)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指導,尤其關注一些學困生)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教師相機出示每小節(jié)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

          第一自然段:坪壩(bà) 絨球花 傣(dǎi)族 景頗(pō)族 阿昌(chānɡ)族德昂(ánɡ)族 絢麗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āo) 山貍

          第四自然段:鳳尾竹 搖晃(huànɡ)

          3、分組朗讀,全班比賽

         、俜中〗M朗讀,每組讀一自然段,各組練習。

          ②各組練習后進行比賽。

          四、再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1、讀課文,釋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課文中的“民族”主要指哪些民族?

          2、再讀課文,想想這所“邊疆的民族小學”是怎樣的一所小學,與我們所在的學校有什么不同?

          五、鞏固字詞,指導寫詞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指導書寫課后田字格中的字。

          ⑴.著重分析指導“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圍結構,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結合緊湊。

          “蝴”:左中右結構,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構成。

          “雀”:字“小”字下邊的撇(丿)要長些。

          “舞”:字中間四豎要寫短小、靠攏些,第三橫要長些,整個字第十三畫是撇折。

          ⑵學生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本課時重在精讀課文,品詞、品句和品讀。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感受到了這所民族小學與我們的學校有許多不同。這節(jié)課,我們就進一步走進校園去領略它的特別。

          二、品讀課文

         。ㄒ唬┥蠈W路上

          1、比較句子,體會描寫的具體性。

         。1)早晨,從各處走來了許多小學生……

         。2)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

          2、比較句子,體會“的字結構”的運用特點。

         。1)……走來了許多少數(shù)民族的小學生。

         。2)……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傣族的小學生、有景頗族的小學生、有阿昌族的小學生和德昂族的小學生,還有漢族的小學生。

         。3)……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得昂族的,還有漢族的。

         。ǘ﹣淼綄W校

          1、大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

          “穿戴”的“戴”是什么結構?在本文里,“穿戴不同”換成“穿著不同”好嗎?為什么?

          2、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這所民族小學的學生,再現(xiàn)早上來到校園里的情景。注意理解“招呼”一詞的含義。)

          3、指導朗讀。

         。ㄈ┱n堂學習

          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

          1、體會加點詞的表達效果,然后有感情地朗讀好這個句子

          2、比較下面的句子,體會不同標點符號的表達效果。

         。1)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

          (2)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

          3、既然民族小學的同學們一起讀課文時“那聲音真好聽!”而且用的是感嘆號,為什么作者不直接描寫那好聽的聲音,而是寫各種小動物的表現(xiàn)?

         。ㄋ模┱n間活動

          “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作者在這里也沒有具體描寫課間活動的情況,卻又寫了小鳥、松鼠、山貍“也趕來看熱鬧”,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ㄎ澹c題抒情

          1、讀了這篇課文,你對這所民族小學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校園美麗——小學生鮮艷的民族服飾,校園里古老的銅鐘、粗壯的大青樹、搖曳的鳳尾竹……

          民族團結——民族不同、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是同一教室讀書,一起玩耍,和睦相處……

          生活歡樂——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和看熱鬧……

          2、比較下面的句子,體會有無“就”字的不同,然后讀出相應的語氣。

         。1)這是我們的民族小學……

         。2)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

          3、比較下面的句子,體會它們不同的表達效果,然后讀出相應的語氣語調。

          (1)這就是我們的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

          (2)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

          4、品讀加點的.詞語,體會句子的含義

          A、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

          認真地朗讀這句話,第一、二學習小組的同學討論:從課文的什么地方表現(xiàn)出這所學!懊褡濉钡奶攸c?

          B、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

          認真地朗讀這句話,第三、四學習小組的同學討論:從課文的什么地方表現(xiàn)出這所學!斑吔钡奶攸c?

          C、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

          認真地朗讀這句話,然后同桌討論,這里的“我們”指的是哪些人?請選擇并說說選擇的理由。

          a、“我們”是指這所民族小學的學生和老師。

          b、“我們”是指這所民族小學所在的地區(qū)的人。

          c、這里的“我們”同時又是指包括我們同學在內(nèi)的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里的人。

          三、感情朗讀,自主選擇,積累背誦

          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9

          一、知識與技能:

          1.會認6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jié)、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fā)明顯微鏡和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從而激發(fā)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

          4.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獲。

          二、過程與方法:

          1.自讀,自由選擇讀的方式。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布置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引導讀課后資料袋,了解常識。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fā)明顯微鏡和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從而激發(fā)好奇心和求知欲,啟發(fā)生活中的細心觀察,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養(yǎng)成好習慣。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fā)明了顯微鏡和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fā);

          2.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教學準備】

          1.課前發(fā)動學生搜集有關在玩中獲得的樂趣或收獲資料。

          2.了解顯微鏡的知識,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

          3.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結構。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質疑導入

          1.同學們,你們愛玩嗎?都玩什么?玩?墒刮覀兊玫皆S多快樂;玩耍常常被有些大人認為是浪費時間,不物正業(yè)的事,然而在科學史上有很多偉大的發(fā)現(xiàn)都是在玩耍中發(fā)現(xiàn)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15.玩出了名堂》

          2.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師邊聽邊板書、歸類。

          二、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1.同學們都很會思考,相信通過深入的學習課文,這些問題都能得到解決。接下來要先請同學們自學課文,小黑板出示自學要求。

          2.剛才大家自學得很認真,這些詞語,你們會讀嗎?(出示課件:要認的生字組成的詞語)

          3.詞語讀得真不錯,這篇課文當中還藏著幾個多音字呢,請你快速默讀課文,把這些多音字找出來,(出示課件:看、磨、待、調)

          4.這兩個多音字都在課文里,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吧,讀的時候要注意把這幾個多音字讀準。

          三、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自由讀文,注意正確、通順。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2.我想知道文中所說的放大鏡和顯微鏡是什么?

          3.放大鏡和顯微鏡的作用就是將物體放大,放大鏡能將物體放大,顯微鏡能將物體放得更大,

          4.接下來讓我們再把課文連起來讀一讀,看看這一次是否能把課文讀得流利。

          5.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6.那么老師就請五位同學來輪讀。其他同學認真聽,聽他們讀得是否正確?

          7.他們讀得怎么樣?

          8.老師發(fā)現(xiàn)第三自然段有一個句子特別難讀。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老師先給大家讀一讀,請大家認真聽。(出示課件:第三段的最后的一句話)。

          9.接下來請同學們帶著問題去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嗎?

          10.剛剛開始,有些同學對課題提出一些問題,我們共同來解決,逐個提出并自由舉手發(fā)言。誰能說說課文主要說什么?(列文胡克通過玩放大鏡發(fā)明了顯微鏡,并且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

          11.交流各自收集到的資料。

          12.你讀課文非常仔細,同學們,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為什么說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讓我們下節(jié)課再一起去研究吧。

          四、寫字指導

          1.我們首先要解決寫字的問題,小黑板出示要求會寫的字:“堂、鏡、閑”

          等字。

          2.交流如何識記這些字。

          3.非常好,強調“腿、鏡、待、調、訪、閑”等字結構。讓我們把這些生字再來讀一讀,注意要把生字的音讀正確。

          4.同學們,你們覺得要寫好這些生字應特別注意些什么?接下來我們來寫字吧。(先把每個生字在田字格里寫兩遍,再把詞語表中的詞語抄寫一遍。)

          五、課堂小結,引伸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嗎,為什么說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讓我們下節(jié)課再一起去學習課文吧。

          六、作業(yè):生字組詞;抄寫多音字。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fā)明顯微鏡和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

          2.引導從具體的語句中體會列文虎克認真觀察、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第十五課的生字和詞語。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誰能來回憶一下,課文主要寫了些什么呢?

          2.聽寫本課詞語。

          二、品讀感悟

          1.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齊讀。

          2.議論一下,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嗎?

          3.學習2~4自然段。邊讀邊找出具體描寫列文胡克是怎么玩的句子,把它畫下來。

          4.誰來說說列文胡克開始是怎么玩的?

          5.原來一開始列文胡克是把厚玻璃磨成放大鏡,這個內(nèi)容是由課文的哪一段來寫的呀?(出示課件:第三自然段。)

          6.那么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三自然段,看看列文胡克是怎么做放大鏡的?

          7.那后來他又是怎么玩的呢?(出示課件:后來,他突然想到,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呢?他一試,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8.這句話中的“突然想到”,說明了些什么呢?(說明列文胡克雖然在玩,但他同時也是在思考的。)

          9.看來列文胡克是一邊玩一邊還在思考,這就是我們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兩句話吧。

          10.列文胡克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出示課件:列文胡克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呢?)(出示課件:他越玩越帶勁,就把一片放大鏡固定,另一片放大鏡可以隨意調節(jié),這樣,就做成了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通過顯微鏡,他看見水里有許多小生命在擠來擠去;他看見了牙齒里從未看見過的小東西;他還看到了一個小人國,一個平時我們看不見的世界)

          11.列文胡克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以后,他的心情是怎么樣的.呢?(他一定特別激動,因為他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

          12.那么同學們,讓我們帶著激動的、新奇的心情再來讀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吧。

          13.大家讀得可真有感情呀!的確讀出了列文胡克當時激動的心情。

          14.大家看看文中為啥要加這么多的引號?(出示課件:為什么這里的“小人國”,“居民”都打了引號呢?誰能幫幫老師?)。(出示課件:小人國是指列文胡克在顯微鏡里看到的另一個世界,而小人國中的居民就是指微生物。并不是指我們現(xiàn)在的人類,所以要加上引號。)

          15.課文的第五自然段其實已經(jīng)告訴我們了,小人國里的居民其實就是指微生物,F(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資料袋(出示課件:資料袋)

          16.同學們,課文中寫道:列文胡克玩放大鏡玩出了大名堂,(出示課件:為什么說列文胡克玩放大鏡玩出了大名堂呢?)請同學們讀讀三到五自然段,再好好想一想吧。

          17.讀到這,你有什么體會?

          (出示課件:列文胡克通過玩放大鏡,發(fā)明了顯微鏡,而且通過顯微鏡,他最早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所以說他玩出了大名堂。)

          18.又想對列文胡克說些什么呢?

          19.看得出來,同學們都很佩服列文胡克。列文胡克受到了英國皇家學會的尊重,連英國女王和俄國沙皇也去拜訪他,欣賞他的玩具,就讓我們帶著對列文胡克的敬佩之情來讀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吧!

          三、拓展。

          1.現(xiàn)在,你們對玩又有新的看法了嗎?

          2.在中外歷史上,有許多科學家正是因為具備了這些可貴的品質,最終也取得了大名堂。你知道還有誰嗎?(出示課件:愛迪生發(fā)明電燈、富蘭克林發(fā)明避雷針、萊特兄弟發(fā)明飛機等)

          四、課堂總結。

          看一看,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但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fā)現(xiàn)是在玩耍中產(chǎn)生的。我們要玩,在玩中也要去思考,去觀察,這樣你可能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五、作業(yè):那么在課后,就請同學們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獲吧。

          【板書設計】

          15.玩出了名堂

          看想收獲

          玩鏡片——做放大鏡——玩放大鏡——做顯微鏡——發(fā)現(xiàn)微生物

         。ㄉ朴谟^察、善于思考)

          【教學反思】

          對于三年級的小孩子們,這是一篇較結近他們生活實際的課文。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做成放大鏡玩,接著又做成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fā)現(xiàn)了微生物世界。全文緊扣題貫穿一個“玩”字,啟發(fā)孩子們學習列文虎克的這種在平時的玩耍、游戲中細心觀察、善于思考的習慣。

          我在實際教學中,先讓孩子們了解有關顯微鏡的知識,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然后以課題入手讓學生質疑,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走進教學。

          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孩子們獨立識字的能力,用自主識字的方式進行,重點提醒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等。

          放手讓孩子們自由選擇讀的方式,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文時我主要讓學生在理解中注意一下幾點:

          教學中,我注意引導課文以“玩”為線索,每段都是寫“玩”,并且提醒孩子們與“名堂”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以“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作為貫穿全文的一個問題。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閱讀。

          另外在教學中,我注意了重點研讀課文的重點:三、四自然段,從三個方面寫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了名堂的:邊看門,邊磨鏡片,玩出放大鏡,發(fā)明顯微鏡,發(fā)現(xiàn)微生物。

          教學中,我知道引導學生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本課的重中之重。我引導孩子們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課文,開拓思路,及時延伸、交流,進而趁熱打鐵讓孩子們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獲,鼓勵自由選擇寫的形式,寫出自己的樂趣和收獲。

          課堂教學中,我力求結合這段時間里在“國標學習”中的所學所得,時時用“大語文”觀,用發(fā)展的眼光對待我的語文教學,以提高孩子們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為目的去對待我的語文教學,對待我的學生們。

          總之我們要努力地成為學生歡迎的老師,就一定要有一定的專業(yè)修養(yǎng),也要有一定的積極心態(tài)。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需要我們認真地學習有關的理論知識,讓知識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讓理論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也才可以使學生獲取更多有趣、有效、有用的知識,從而真正實現(xiàn)“學以致用”。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也力求能學以致用,讓“國標學習”進駐我的語文教學,扎根我的語文教學。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 關注科技發(fā)展,展開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樂于參與口語交際,交流自己想發(fā)明什么樣的機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2、 就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大膽想象,先說后寫,與同學交流后再修改。

          3、 能發(fā)現(xiàn)多音字的規(guī)律,正確掌握6個多音字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的讀音。

          4、 認記8個生字,積累關于天氣預測的民間科技知識。

          5、 引導學生關注科技發(fā)展,了解和積累科技知識。

          教學重難點:

          1.口語交際。

          2.習作練習。

          課前準備:

          收集自己準備的科技新聞和相關課件等。

          教學課時: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機器人圖片欣賞。

         。ǔ鍪緢D片)剛才你們欣賞的是什么?(機器人)

          你們覺得機器人怎樣?(聰明、能干、有趣、可愛)

          是呀,因為機器人能做人所不能及的事情,所以人們根據(jù)自己的工作需要,生活需要極想擁有一些機器人。比如,熊熊燃燒的烈火會危害消防隊員的生命安全,科學家根據(jù)他們的工作需要發(fā)明了消防機器人,代替消防隊員深入險境排除險情。又如,社會上有相當數(shù)量的盲人,眼睛看不見使他們不能象正常人一樣上街購物,科學家根據(jù)他們的生活需要發(fā)明了導盲機器人,雖然僅僅是一個普通的鐵盒子,卻引領盲人走上街頭。

          二、課件出示口語交際內(nèi)容,學生齊讀。

          你們喜歡機器人嗎?那我們就來說說機器人。(出示交際內(nèi)容)

          讓我們展開想象,發(fā)明自己的機器人。請把你們畫的機器人的畫展示出來。

          三、學生展示畫,取名,開火車說出機器人的名字。

          四、介紹機器人的有關知識

          同學們,你們知道機器人的哪些知識呢?(學生上臺介紹后出示機器人的有關知識)

          五、開展口語交際:

          現(xiàn)在機器人協(xié)會要舉辦“未來機器人”大賽,評出“最佳創(chuàng)意獎”你們有沒有信心去參賽,介紹自己發(fā)明的機器人呢?我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要想獲獎,應該怎樣介紹自己發(fā)明的機器人呢?老師先去采訪一位參賽選手,看看他是怎樣介紹的?同時注意聽清楚老師采訪時提出的幾個問題。(出示)

          1、你想發(fā)明什么機器人?

          我給大家介紹的是“保姆機器人”。

          2、你為什么想發(fā)明“保姆機器人”呢?

          因為我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忙于工作,沒有人照顧我,被送到了很遠很遠的奶奶家,一直到我上幼兒園才回到父母身邊。所以,我想發(fā)明一個“保姆機器人”,專門在家照顧小孩。

          3、你發(fā)明的機器人是什么樣子的?

          大家看,她的樣子是不是有點像機器貓?一看就特別可愛,小孩會特別喜歡。不同的是,她的臉是一個屏幕,能出現(xiàn)爸爸或媽媽微笑的臉龐,讓孩子覺得父母就在身邊。

          4、它有哪些本領?

          她的本領可大了!首先,她能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定時給孩子喂奶、曬太陽、做游戲,哄著孩子睡覺,使孩子健康成長。其次,她能散發(fā)出XX的體味,讓孩子像在媽媽身邊一樣有安全感,還能用媽媽或爸爸的聲音來為孩子唱歌、講故事。第三,她能通過電子眼敏銳地感受孩子的情緒和身體狀況,一旦發(fā)現(xiàn)生病,會馬上同主人取得聯(lián)系。第四,當孩子哭鬧時,她能通過模擬各種動物的叫聲、播放動畫片等來哄孩子。當然,她還能在照顧好孩子的同時,搞好家庭衛(wèi)生,在主人下班時做出一桌可口的飯菜。有了這樣的“保姆機器人”,大人就可以安心工作了。

          剛才同學們聽了介紹,知道自己應該怎樣介紹機器人了吧?(生答,出示上面四個問題)

          學生4人小組合作講,推出代表上臺講。

          課件出示說話要求:

          A、想象要奇特、合理。

          B、說得清楚明白。

          C、聲音響亮,態(tài)度大方,表情自然,說話有禮貌。

          1、學生代表上臺講。

          2、評出“最佳創(chuàng)意獎”。

          3、宣布“最佳創(chuàng)意獎”名單,并表示祝賀。

          六、總結:

          大家的想象真豐富,大家發(fā)明的機器人也聰明能干。我想,只要大家努力學習,刻苦鉆研,大家美好的愿望一定會變?yōu)楝F(xiàn)實,所有的理想一定會美夢成真。

          七、作業(yè)。

          附板書設計:

          1、你為什么要發(fā)明這個機器人?

          口語交際:

          我想發(fā)明的機器人 2、你為什么想發(fā)明“保姆機器人”呢?

          (聰明、能干)

          3、你發(fā)明的機器人是什么樣子的?

          4、他有哪些本領?

          第二、三課時 習作

          一、 激發(fā)習作興趣,拓展思路。

          1、 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上節(jié)課交流了自己想要發(fā)明的機器人,未來的機器人可能就是你們今天的想象。那讓我們繼續(xù)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未來的人吃穿住行會變得怎樣呢?

          2、 學生自由說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樣東西。根據(jù)學生說的內(nèi)容,適時小結,啟發(fā)學生明白本次習作既可以寫生活用品、學習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寫玩具、公共設施等,只要自己感興趣就可以。

          二、 明確習作要求。(出示)

          1、 題目可以用“未來的……”,也可自己擬定題目

          2、 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語句通順,敘述有一定順序

          三、 說出想象,初步修改。

          1、 教師示范說,并真誠地邀請同學們提出修改建議。(出示)

          例如:

          未來的食物

          老師最不喜歡進廚房了,一直到今天也做不出美味可口的飯菜,每天一到下班要做飯時,常常為要吃什么而發(fā)愁;而在廚房里煙熏火燎之后,往往連自己都不再想吃飯了。我幻想著未來的食物……

          未來的食物當然是色形味俱佳,由新鮮的、綠色的原料加工而成。兒童食物的形狀是各種卡通形象;成人的則是各種自然植物、水果的造型。這些食物放在超市中,只要買回來就可以吃,免去了買菜、買面的麻煩。

          未來的食物不需加工就可食用,因為高科技的包裝,它始終保持著最新鮮的狀態(tài)和最理想的溫度。我們的廚房完全可以改做游戲室了,我們的媽媽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未來的食物營養(yǎng)豐富,有人體必需的各種維生素,我們只要按時吃飯就能保證身體健康。再也不用考慮一天一杯牛奶、一個雞蛋、幾兩肉的問題了,而且吃多了也不用擔心身體會發(fā)胖。

          怎么樣,同學們,想嘗嘗未來的食物嗎?

          2、 請同學們提出建議或意見,老師表示虛心接受。

          3、 把自己的想象說給小組的同學聽,并請大家提出建議;認真聽別人說,看能受到什么啟發(fā)。

          四、 自主習作。

          1、 教師對有困難的同學進行個別指導。

          2、 在瀏覽中注意發(fā)現(xiàn)想象奇特有趣、敘述角度新穎、富有個性的典型習作。

          五、 自己修改,自我評價。

          1、 多讀幾遍自己的習作,修改不滿意的地方。

          2、 為自己的習作配上一幅插圖。

          3、 自我評價一下:五顆星,你的習作能得幾顆?畫在自己的習作后。

          六、 引導互評。

          1、 與你的好朋友互換習作,給對方進行星級評價,并將寫得好的地方畫上波浪線,寫兩句評語。

          2、 各小組內(nèi)互讀,評出一篇在想象上新奇有趣、敘述上清楚明白的.習作進行全班交流。教師推薦幾名寫法上有個性及進步較大的學生,當眾朗讀,給予鼓勵。

          七、 拓展活動。

          辦一期“美好的未來”板報,展出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

          第四課時

          自主探索 日積月累

          一、我的發(fā)現(xiàn)(出示)

          1.自由輕聲朗讀課本中的詞語,讀準字音。注意每一行兩個詞語中的加點字,想想自己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組交流: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同學,聽聽同學的發(fā)現(xiàn)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討論交流。

          3.指名朗讀,注意正音,齊讀鞏固。

          4.全班交流,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5.教師引導`小結:

          這六行詞語,每一行帶點的都是多音字,字同音不同。引導學生從音`形`義上加以區(qū)別,進行擴詞練習。

          6.拓展練習:

          交流課外了解到的多音字。

          二、讀讀認認

          1.(出示)讀一讀這首兒歌,注意帶有拼音的字,想想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的發(fā)現(xiàn),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明白這些詞語都是指的人常用的調料和味道。

          3.(出示)這八個字擴詞。

          4.說出另外的跟調料和味道有關的字。

          三、讀讀背背

          1.導入:看見蜜蜂跳什么舞,知道蜜源大致在哪兒?吹讲煌幕ㄩ_放,就知道大致是幾點鐘……其實在自然界中還有許多秘密等待我們?nèi)ヌ剿,今天我們將要學的一首農(nóng)諺就揭示了如何預測明日天氣,下面就讓我們?nèi)プx一讀吧。(出示)

          2.學生自由朗讀諺語,帶有音節(jié)的字拼讀拼讀,注意讀準字音。

          3.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先在組內(nèi)朗讀,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獲,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討。

          4.抽小組朗讀,全班交流。

          5.師生對讀,齊讀。

          6.看誰最先背下來。

          7.背誦比賽。

          四.寬帶網(wǎng)

          1.科學技術真神奇,可以讓人在暗無天日的海底世界探索,可以克隆一模一樣的一個人……請把你課前收集到的這方面的資料跟同學交流交流,并說出你資料的來源。(出示)

          2.讀課文中列舉的例子,讀后談談自己的體會。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1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教育學生遇事要善于動腦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學習重點:

          學習他人遇事要善于動腦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學習時間:

          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根據(jù)自學提示,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邊讀邊想,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用筆畫出三個徒弟各是怎樣畫的句子。

          3、說說小徒弟的一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

          二、匯報交流

          1、同桌互相檢查

          3、指旬讀,想機指導讀流利。

          交流思考問題: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說說為什么師父夸小徒弟畫得好?好在哪里?

         。ǜ鶕(jù)交流,重點讀師父說的話,體會好在哪里?)

          三、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讀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畫的,以及師父的話。

          四、總結,隨文閱讀

          總結:一張紙,即使畫滿了駱駝,也是有數(shù)的,兩小徒弟不公畫法簡潔,而且利用山路轉彎,只畫了兩頭行走的駱駝,意味深長,給人無限想象。這就是想別人沒想到的,只有這樣,才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創(chuàng)新。你通過讀書或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還有沒有這樣的事?(自主談,教師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隨文閱讀《踏花歸去馬蹄香》,畫一畫,看看誰想別人沒有想到的。

          五、課外拓展。

          課外收集一個這樣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把課文中的事像畫師那樣考考家人,看他們誰想得更妙。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認識“郁、澈”等9個宇,學會“林、郁”等13個字。正確讀寫“山谷、森林”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亂砍伐樹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教學難點是聯(lián)系生適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教學準備:

          1、小黑板(字詞)。

          2、課前布置學生查找資料,了解我國的森林覆蓋率與森林的破壞情況、植物與水土流失、植物與環(huán)境保護等相關知識。

          一、投影插圖,導入新課

          1、師:山谷中,有這樣一個小村莊,請同學們看一看,它給你留下怎樣丁怎岸的印象?

          2、學生講述自己的感受,體會小村莊的環(huán)境之美。

          3、今云,我們就讀一讀這個小村莊的故事。(出示課題)讓我們把時光倒回到許多年前開始。

          二、自讀課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認讀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郁郁蔥蔥、湛藍、甜潤、蓋房、裸露、擴大、一棟棟、各式各樣、咆哮、 應有盡有、鋒利、喘氣兒、黎明

          3、邊讀邊思考:小村莊結果怎么樣了?

          三、匯報交流思考的問題。

          小結: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最后在一場大雨中消失得無影無蹤,真令人痛心,這到底是誰造成的呢?我們下節(jié)課探究這個問題。

          四、熟讀課文,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1、自己練習講述。

          2、指名講述。評價讀音的準確,故事的完整。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積累優(yōu)美語句,認真做積累;

          2、積累含近義詞的四字詞語,并能夠練習說話;

          3、學會讀好句子中的重要詞語,學習有感情的朗讀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積累含近義詞的四字詞語,并能夠練習說話。

          難點:

          學會讀好句子中的重要詞語,學習有感情的朗讀方法。

          交流平臺: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一單元的語文園地。我們先來看看交流平臺有哪些有趣的內(nèi)容吧。

          生:我在讀書時,常常讀到一些很有新鮮感的詞句。

          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

          這位同學說,這是很有新鮮感的句子,你覺得“新鮮感”在哪里呢?我們來聽聽這位同學的觀點。

          生:這句話寫的是窗外十分安靜,同學們在很專心地朗讀課文,而且聲音一定很好聽,吸引的小鳥和蝴蝶都過來聽了。

          這個句子和我們平時讀到的句子不一樣,很生動,是一個有新鮮感的句子。我們再來看另一個句子

          生讀:我愿意我是一個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燈去追逐影子。

          這也是一個有新鮮感的句子,這個句子的語言風格跟我們學過的泰戈爾的《花的學!贩浅O嘟F鋵,這個句子也是泰戈爾寫的,你知道這句話寫的是什么意思嗎?

          生:“更夫”是個有新鮮感的詞,是指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鑼給人們報時的人,是一種職業(yè)!疤崃藷羧プ分鹩白印卑迅虼蚋菰锏墓ぷ鲗懙蒙鷦佑腥。

          同學們,你在課內(nèi)課外的閱讀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有新鮮感的詞句呢?大家可以像這位同學一樣,多讀幾遍,然后摘抄積累。(出示學生摘抄)

          語句段運用

          1、巧識成語

          積累了有新鮮感的詞語,我們再來看幾組成語。請同學們讀一讀下面的詞語,把音讀準。(生讀)

          搖頭晃腦

          披頭散發(fā)

          張牙舞爪

          提心吊膽

          面紅耳赤

          手忙腳亂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同學們要注意這幾個字的讀音,聽老師讀:爪張牙舞爪,吊提心吊膽,赤面紅耳赤,燥口干舌燥

          自己再讀一讀吧,可以一邊讀,一邊做動作。

          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這些成語都含有身體部位名稱,都和人有關。

         。ㄕn件標紅身體部位詞)

          真善于發(fā)現(xiàn)。下面幾個成語迷路了,試著把它們送回家吧!

          搖頭晃腦

          提心吊膽

          披頭散發(fā)

          口干舌燥

          1、妹妹一邊朗誦一邊(),可愛極了。

          2、沙漠里實在太熱了,大家都覺得()。

          3、生怕被媽媽發(fā)現(xiàn)我偷玩手機,整個晚上我都()的。

          4、妹妹不會扎頭發(fā),只好()地去上學。

          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這些成語里都含有一組近義詞。第一組成語的第一個字和第三個字意思相近;第二組成語的第二個字和第四個字意思相近。

          師:真是火眼金睛。還有類似這樣的詞語

          心靈手巧

          手舞足蹈

          指手畫腳

          牽腸掛肚

          ……

          你還知道哪些?不妨都積累下來,和同學分享吧。

          2、趣讀句子

          同學們,學完了成語,我們再來看幾個句子。請朗讀下面幾句話,回憶課文學習時是如何把這些句子讀好的。

          生讀:媽媽,我真的覺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

          書里說的是什么意思,他一點兒也不懂。

          孫中山笑了笑,說:“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同學們,朗讀句子有很多種方法,怎樣朗讀才能更好地表達句子的意思呢?我們可以一邊讀一邊想象描寫的畫面,關注句子中的一些詞語,有的需要重讀,有的需要輕讀,有的需要讀得快一點,有的需要讀得慢一點。老師也來試一試。(師讀句子。課件出示句子加點詞語“真的”“一點兒”“不懂就要問”)

          現(xiàn)在,請你按下暫停鍵,根據(jù)屏幕上的提示,再試著讀一讀吧。

          我們再來聽一聽

          剛剛哪位同學的朗讀。

         。úシ派x)

          朗讀時,關注句子中一些需要讀重音的詞語,可以更好地表達句子的意思。

          3、巧取名字

          同學們,我們在學校一定參加了多種有意義的活動吧!

          不如在班里也組織幾個興趣小組吧!試著給每個興趣小組取個響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愛好的同學一起開展活動。

          我們先來觀察這幾個興趣小組的名字怎么樣吧!

          生1:我為興趣小組取的名字能體現(xiàn)出活動的特點。

          生2:我在名字中加入有個性的詞語,讓人一看就能記住。

          你也來大展身手,像這樣給你的興趣小組取一個響亮的名字吧!

          我們來看看聰明的同學給自己的興趣小組起了什么名字吧!

          生:我給我們的合唱小組起名“天籟之音合唱團”,我們的歌聲如天籟之音一樣悅耳動聽。

          我給我們的書法小組起名“妙筆生花書社”

          我給我們的'田徑隊起名“飛毛腿田徑隊”

          我給我們的播音小組起名“金嗓子播音組”……

          同學們起的名字真是令人過目不忘呢!

          4、日積月累

          同學們,聽,這是什么聲音?(播放蟬鳴)

          知了在樹林鳴叫,有一個小牧童,騎著一頭黃牛走進了這片樹林。樹陰下很涼快,牧童高興地放聲歌唱。突然,牧童停止了唱歌,一聲不響地望著樹上。怎么回事呢?

         。ǔ鍪竟旁姡

          借助拼音讀一讀,試著把這首詩讀準確。

         。ń柚鍒D、聯(lián)系上下詩句理解詩意)

          所見,詩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畫面。詩人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一天,他在樹林里偶然間看到這樣一幅畫面:

          牧童騎黃牛,

          牧童,放牛的孩子

          歌聲振林樾。

          振林樾:在樹林中振蕩。

          意欲捕鳴蟬,

          欲:想要

          鳴:叫

          忽然閉口立

          立:站立

          你能夠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嗎?

          生:一個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回蕩在山林中。他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忽然間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

          帶著理解,我們再來讀一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師讀。讀著讀著,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什么情景?

          生:唱歌的牧童,無拘無束的牧童,因為想捉蟬,一下子不唱歌的調皮樣。

          真是一個快樂牧童又調皮的牧童!你能嘗試背一背嗎?

          5、作業(yè)設置

          同學們,今天的課就到這里。課后將這首有趣的詩背給你的家人聽吧!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4

          設計思路:

          《空氣在哪里》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寫小猴子和空氣玩捉迷藏的游戲,介紹了空氣的作用及特點。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nèi)容淺顯易懂,趣味性強。根據(jù)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應讓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設計中,首先用猜謎游戲引入,激發(fā)學習興趣。接著讓學生據(jù)題質疑,帶著問題自由、充分地朗讀課文,讀后說說自己知道了什么。在教學設計中,抓住關鍵要素,創(chuàng)建學習平臺,讓學生自學自悟,互幫互助地了解“空氣在哪里,它又有什么作用?”通過學習卡的填寫,概括了空氣的特點和作用。最后,啟發(fā)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有關空氣的知識,發(fā)揮學生想象力。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初步了解空氣的特點和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能學會本文語言描寫的方法。

          3.會認“隱、計、胎、墨、瓶、捏、旺”等字。

          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自主學習、探究,了解空氣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難點:

          了解空氣在我們身邊的各個地方,植物、動物都離不開空氣。

          課前準備:

          1.多媒體。

          2.學習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一)(展示第三屏)猜謎語。

          [(二)看來同學們都是猜謎小能手!那你們知道空氣在哪里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2課《空氣在哪里》。導入課題。]

          (三)據(jù)題質疑。

          1.課題本身就是一個問句,圍繞課題,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2.師生梳理:

         。1)題目中的問題是誰提出來的?他找到答案了嗎?

         。2)空氣有什么作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ㄒ唬┳杂奢p聲讀課文。

          1.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互相檢查。

          [3.教師以多種形式抽查生字讀音。

          4.整體感知:題目中的問題是誰提出來的'?他找到答案了嗎?]

          5. 在四人小組中說:讀了課文,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熟讀課文,合作探究

         。ㄒ唬ㄕ故镜谒钠粒┳x一讀問題。

         。ǘ┳詫W感悟:帶著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邊讀邊在課文中做好筆記。

         。ㄈ┙涣鲄R報,完成學習卡。

          1(展示第五屏步驟一)。

          2. 四人小組交流。

          3. 小組分工合作填寫學習卡。

          4.小組展示學習卡。

          5. (展示第五屏步驟二)。

          6. 完善自己小組的學習卡。

          7.分組朗讀學習卡兩部分內(nèi)容。

         。ㄋ模┓纸巧首x課文,注意讀出問句的語氣和小猴子的心情。

          四、拓展思維

          你還發(fā)現(xiàn)空氣在哪里?各有什么作用?

         。ㄕ故镜诹粒

          1.齊讀問題。

          2.同桌說一說。

          3.指名匯報。

          4。(展示第七屏)師適時提出:空氣到底在哪里呢?請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一)學習了本課,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向同桌談談自己的看法。

          2.指名匯報。

          3.師生評議,明確:空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世界上任何生命都離不開空氣等。

          (二)既然任何生命都離不開空氣,那么我們該如何預防或減少空氣污染呢?

          1.小組討論交流。

          2.匯報評議。

          六、布置作業(yè)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5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要重視綜合知識的整合與運用,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去探求新知,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構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議、練、說、評等,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樂中學到知識,學到方法。

          教學內(nèi)容:

          語文園地三所有內(nèi)容,包括:語海暢游、積少成多、閱讀平臺、能說會道、筆下生輝五項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運用中區(qū)別同音字。

          2.積累ABB式的重疊詞。

          3.學會進行句型轉換,即“把字句”與“被字句”的相互轉換。

          4.豐富語言積累:有關學習方面的名人名言。

          5.通過學習閱讀材料是學生受到啟發(fā):要從小養(yǎng)成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

          6.學會向老師請假或請別人幫助請假,并會寫請假條。

          教學重難點:

          閱讀有關請假條的內(nèi)容,分析 向老師請假的方法,習作時,將分析探究到的方法運用到習作中。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運用中區(qū)別同音字。

          2.積累ABB式的重疊詞。

          3.學會進行句型轉換,即“把字句”與“被字句”的相互轉換。

          4.豐富語言積累:有關學習方面的名人名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第三單元的學習接近尾聲了,在這一個單元的學習中,我們看到了許多有趣的現(xiàn)象,從中認識到要想有新的發(fā)現(xiàn),就要像科學家那樣,細觀察,勤思考。多動手,與此同時,我們還收獲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這節(jié)課我們來整理近一段時間的語文知識,運用我們的語文能力去大顯身手一番!讓我們一起走進“語文百花園三”(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用簡潔的語言回顧單元重點,導引出本節(jié)課的任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語文學習的目的,就是實際運用。]

          二、 語海暢游

          你認為漢字有趣嗎?舉例說說。(捕捉信息,進入同音字區(qū)別的學習)

          1.打開書看看“漢字真有趣”,先讀一讀,然后說說讀后知道了什么。

          2.你認為怎樣才能將同音字用準確。(先組詞,再造句,在具體的語境中區(qū)別字義,達到準確運用。)

          3.用“須”和“需”擴詞、造句,再次說說這兩個字的字義區(qū)別。

          4.舉例說說,還有那些像這樣有趣的漢字,并進行區(qū)別。

         。ㄈ纾红o和凈,領和嶺等等)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自主探究出同音字的區(qū)別方法,再運用方法去拓展練習,學生不僅獲得了“魚”,也會去運用“漁”去捕獲更多的“魚”。]

          三、照樣子寫詞語

          1.自由讀例子,說說自己發(fā)現(xiàn)了詞語的什么特點。

         。ǘ际茿BB式的表示顏色的詞語)

          2.結合語言習慣,照樣子完成練習:

          3.紅( ) 黃( ) 黑( ) 白( )

          4.交流,評改。

          [5. 引導質疑:現(xiàn)在問題出現(xiàn)了,描述顏色時,“紅”“黃”“黑”“白”就能說清楚,為什么要寫成“ABB”式呢?

         。ㄊ股矢鼭饬,使表達更生動,更形象。)]

          6.小組合作:看來,“ABB”式的詞語真的好神奇呢。那我們多多積累些吧。比一比,那個小組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想出來的詞語數(shù)量多,正確率高。

          7. 匯報展示。

          小結:這么多的疊詞陪伴我們,我們今后在說或者寫的過程中多該自信呀!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不僅讓學生練習了疊詞的正確組成,同時又潤物細無聲地插入了“ABB”式形容詞的修辭特征及功能,激發(fā)了學生積累和積極運用的興趣。]

          四、句型轉換

          詞語沒有難倒我們,加大難度,來檢驗你們的能量!

          1.指名讀例,再齊讀,感悟“把字句”的結構特點。

          2.讀讀學習伙伴的話。

          3.動手完成練習。

          4.交流答案,說說做題的過程或做后的感想。

          5.課堂練習:

         。1)我讀懂了這篇課文。

          (2)大家一起努力,終于找到了失蹤好幾天的小狗貝貝。

         。3)指名出題,同桌答。

          [設計意圖:“把字句”由“把”字短語接動詞短語充當謂語的句式,小學生不必說這些術語,但結合生活經(jīng)驗在潛意識里其實就是這么個意思。讓學生說說做題的過程或做后的感想正是做題方法的總結。]

          五、積少成多

          出題的同學自信滿滿,答題的同學胸有成竹,可見知識與本領的積累是我們制勝的法寶!下面我們就再來積累一些名人名言吧。

          1.自由多讀幾遍。找出名言的共同點。

          2.指名讀,糾正不恰當?shù)淖x法。

          3.齊讀。

          [4.小組討論句子的意思,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認識。]

          5.交流。

          6.讀讀背背。

          7.背出自己已經(jīng)積累過的讀書方面的名言,也可自己寫一句。

          [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讓學生在開放的學習過程中,自始至終處于積極狀態(tài),主動地進行探索與發(fā)現(xiàn),多角度和多樣化地解決問題,從而實現(xiàn)知識的自我建構。]

          六、總結:一節(jié)課中,同學們充分調用自己的知識技能,完成了四項練習,輕松自如,還收獲了一些方法,希望同學們再接再厲,一天比一天有進步!

          板書設計:

          ● 形近字 ● ●讀書的名言:

          需 靜 領 紅 紅彤彤 其義自見(xiàn)

          須 凈 嶺 黑 黑洞洞 懊悔(huǐ)

          ●走馬燈吸引住了茅以升。

          走馬燈把茅以升吸引住了。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閱讀材料是學生受到啟發(fā):要從小養(yǎng)成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

          2、學會向老師請假或請別人幫助請假時,要把請假的原因說清楚,說話要有禮貌。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有關讀書的名言。

          [2.過渡:的確,“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同樣,讀一篇好,也會有收獲。一起走進“閱讀平臺”。]

          二、閱讀平臺

          1.自由讀故事。

          2.指名讀,思考:一次偶然的發(fā)現(xiàn)后,科普希是怎樣做的.?他這樣做取得了什么成就?畫出相關的句子。

          3.討論交流。

          [4.拓展:說說自己平時觀察事物有哪些獨特的發(fā)現(xiàn)。]

          5.小結:看來,養(yǎng)成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的確是受益終身,讓我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去發(fā)現(xiàn)奧秘,享受其中的樂趣。

          [設計意圖:加強自主練習,凸顯閱讀訓練重點,注意讀與說的結合,著眼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三、談話導入:同學們,如果你生病了,或有什么重要的事,不能去上學,你準備怎樣向老師請假?是打電話請假,還是請爸爸、媽媽或者鄰居小伙伴幫你請假?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談談如何請假。

          1.明確要求:

          (1) 自由讀要求,歸納要點。

         。2)交流要點:(學生在向老師請假或請別人幫助請假時,要把原因說清楚,說話要有禮貌。

          2.向老師請假

          [(1)想一想,如果是打電話向老師請假,應該怎么把原因說清楚,要用到那些禮貌用語?

         。2)假如老師同意或不同意,又該怎么說?

          (謝謝老師 再次講清楚請假的必要性,有禮貌)

         。3)兩人小組合作練習。]

         。4)指名表演,集體評議。

          3.委托他人向老師請假

          [(1)如果請爸爸、媽媽或鄰居小伙伴向老師請假,你認為該怎么說?

         。ㄏ驅Ψ秸f明意圖 說清請假的原因 有禮貌)

         。2)強調:相比較,有什么不同?

         。ㄒf明自己想要干什么,禮貌用語有所不同。)

          (3)練習后指名向全班表演,集體評議。]

          4.總結:看來無論自己請,還是請他人代請,都得注意:一是把請假的原因說清楚,二是說話要有禮貌。我們評價的時候也是針對這兩點去評,估計同學們今后有事,一定會把請假這件事完成得很出色!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課程的實踐性,感受到語文學習是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同時著重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課后作業(yè):

          1、 搜集一些名人小時候的故事讀一讀,想一想。

          2、 與家人或伙伴表演請假的全過程。

          板書設計:

          第一個望遠鏡 請 假

          利普希 說明原因,有禮貌

         。J真觀察} (說明意圖)

          { 勤于思考}

          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本上的請假條,明白請假條要寫的內(nèi)容、格式以及表達時要有禮貌。

          [2.自己試著寫請假條,用書面形式表達自己要請假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又掌握了一種語言技巧——口頭請假。這節(jié)課呢,我們就從中選取一種,講話語變成文字。讓我們的信息傳遞更為多樣化,從而以不變應萬變。

          二、思考交流:

          打開書,讀題目要求和李曉芳同學的請假條,心中歸納一下,請假條應該怎么寫。用自己清楚地記號標注。

          [交流所得:

          1.應寫清楚請假的原因,請多長時間的假;

          2.注意請假條的格式,包括稱呼、落款、日期以及正文的格式;

          3.要講禮貌,注意使用禮貌用語。

          小結:同學們真是火眼金睛,要點一個也沒逃脫,下面的請假條一定不成問題!]

          三、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學提示:

         。1)請假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請假的時限為多長更合理?

          (3)請假條的格式要注意些什么?

          (4)列舉可用的禮貌用語。

          2.學后交流,集體評議總結。

          3.小結:大家的生活經(jīng)驗可真豐富,你們的大腦像一個容量極大地儲存器,列舉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呢,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哪!佩服你們!

          [設計意圖:要讓學生更扎實地掌握請假條的寫法,自己靜心思考更為有效。學生對要求的自我分析,歸納的過程是其理解和內(nèi)化的過程,加之學生在這方面的生活經(jīng)驗也不少,通過教師的肯定、鼓勵性的語言,學生體會到自豪感,成就感。既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四、實踐內(nèi)化:

          1.小組合作完成:回憶自己近期的一次請假,或自設一個請假的原因,根據(jù)當時的情況,口頭表達請假條的內(nèi)容。

          2.推薦小組代表上臺口述,集體評議。

          [3.動手寫一張請假條。

          4.同桌互評,可請老師幫助解疑。]

          5.認真修改。

          五、課后作業(yè):

          試著寫一張請假條吧。

          板書設計:

          請假條

         。ǚQ呼):

         。ㄕ埣俚脑,請假的時限)

          姓名

          [教學反思]

          百花園中通過詞句的練習,了解同音字的不同,激發(fā)學生對漢字的興趣,引導學生尋找同音字,并能區(qū)分不同;初步理解了疊詞的特點,積累了詞匯;能夠把陳述句改為“把”字句,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提高了表達能力。通過 朗讀、理解并背誦關于名人讀書的名言,懂得了讀書的重要。 學生在獨立閱讀《第一個望遠鏡》中,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激發(fā)了學生觀察、思考的興趣。 通過練習請假和學習寫請假條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6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識

          本次看圖作文是看多幅圖寫一段話,教材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四幅彩圖和提示看圖討論的問題。第二部分是進行說話訓練的分步要求。第三部分提供了習作時可供選用的詞語。本次習作訓練的程序可以是看圖——理解圖意——分步討論、組織每幅圖的表述語言——練習寫作?磮D,可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思維的條理化;討論交流能促進說話和習作技能的提高,懂得形成文明習慣的重要。最后點明“知錯就改”是一種好品質。

          2、教材特點

          課文描寫一個小男孩亂扔香蕉皮,使一個小女孩不小心踩在香蕉皮上滑倒了,路過的少先隊員扶起了小女孩,他看見了很難情,連忙拾起香蕉皮丟進果殼箱的一件事,反映了他知錯就改的品質。

          本教材由四幅彩圖組成,圖意清晰明了,圖畫生動形象,適合兒童特點。

          二、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有順序地觀察圖畫,能按事物發(fā)展的順序寫一段話,并能恰當?shù)剡x用(或運用)指定的詞語。

          2、展開合理想象,把圖畫內(nèi)容用一段話表達出來。

          3、教育學生要講文明,講衛(wèi)生,不亂丟果殼,并能“知錯就改”。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能看懂圖意,把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寫成一段話。

          教學難點:如何使學生根據(jù)四幅圖,圍繞中心,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通過合理想象,連起來寫一段話。

          四、教學準備

          1、掛圖一張,投影片四組,玻璃片2張。

          2、學生模擬活動的準備。(3個人)

          五、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

         。ㄒ唬┙虒W目標

          1、看圖討論,大致了解四幅圖中的主要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

          2、能用一二句話講清每幅圖的意思,然后將四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

          3、知道“隨地扔果殼”是不對的。

         。ǘ┙虒W過程

          1、揭題定向。

         。1)小朋友們,我們班的小明同學上周跑進學校的花壇里,踩壞了花苗,老師批評教育他之后,他保證以后再也不踏進花壇。他真是個——知錯就改的好孩子。

         。2)打開課本第14頁,看看圖中的這個小朋友是怎樣知錯就改的。(板書:知錯就改)

         。3)齊讀課題。

          2、看圖思考。

          (1)出示掛圖,理解看圖順序:

          請同學們看這四幅圖,用“A、B、C、D”標出四幅圖的順序號。(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2)一看圖,整體感知:

          ①請同學們仔細看這四幅圖,想想:主要講誰?為什么呢?

         。ㄖ饕v小男孩。因為第一幅出現(xiàn)的就只有一個小男孩,而且四幅圖中,小男孩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最多。)老師表揚:你觀察得真仔細!(板書:主要人物小男孩)

         、谡埬憬o小男孩取個名字。(你喜歡叫他什么就叫什么。)老師給他取個名字叫軍軍,好嗎?

          ③主要講了軍軍的什么事呢?

         。ㄖ饕v軍軍看見因自己亂扔了香蕉皮而使小朋友滑倒在地上,他很不好意思,連忙跑過去拾起香蕉皮丟進果殼箱的事。)

         。3)二看圖,局部了解:

         、傥覀円呀(jīng)知道這四幅圖主要寫小男孩軍軍的事。那么這件事發(fā)生在什么地方呢?引導看圖。(板書:早上,上學路上(地點))

         、谶@件事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板書:亂扔香蕉皮(起因))

         、圻@件事最后的結果又是怎樣的呢?引導看圖D(板書:拾起,丟進(結果))

         。4)三看圖,逐圖理解:

          軍軍從一開始的亂扔香蕉皮,到后來的撿香蕉皮,并把它丟進果殼箱,他為什么會有這樣大的變化呢?我們學了再回答。請同學們一幅圖一幅圖來理解,并用一二句話說清楚每幅圖的意思,好嗎?

         、賹W生說,師生共同評議,補充。

          圖A:一天早上,上學路上,軍軍拿著一支香蕉,邊剝邊吃。吃完了,他隨手把香蕉皮往地上一扔,揚長而去。

          圖B:有個小女孩走過來,不小心踩在香蕉皮上,滑倒在地上。

          圖C她坐在地上大哭起來。有一個少先隊員看見了,趕快約過來,把小女孩扶起來。軍軍回頭看見了,覺得很不好意思。

          圖D軍軍連忙跑回來,撿起香蕉皮,把它丟進了果殼箱。

         、谶叿治鲞呏饒D請學生說。及時表揚和反饋,及時修改、完善。

         。5)四看圖,連句成段:

         、僖螅喊堰@四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段話。還要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如:軍軍看見小女孩摔倒了,心里怎么想?最后,小女孩和少先隊員看見軍軍把香蕉皮丟進了果殼箱,又會怎么樣?

          ②自行練習:請每位小朋友把四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自己說一說。引導用上“不好意思”、“難為情”、“知錯就改”等詞語。

         、弁阑フf互評互改。

         、苤该氄f,師生交互評點。

          3、情景表演。

          請三位小朋友上臺表演,邊表演邊說,加深學生的印象。然后再隨意請幾位同學上臺表演,激發(fā)興趣。

          4、五看圖,討論明理。

         。1)這件事是誰錯了?他錯在哪里?引導看圖A、B。(板書:錯)

         。2)后來他又是怎樣改正的?引導看圖D(板書:改)

          (3)釋疑:小男孩軍軍從“亂扔”香蕉皮到“撿起”香蕉皮,并“丟進”果殼箱,為什么會有這樣大的變化?(補板書:知錯就改)聯(lián)系上下文領會“知錯就改”,肯定軍軍是一個好孩子。

          5、課堂小結。

          今天這堂課我們學了什么,你又學會了什么?

         。ń裉煳覀儗W了《知錯就改》的看圖作文,知道了看多幅圖應按順序看。還有能根據(jù)課后題目來理解圖的意思,用一二句簡單的話說出每幅圖的意思,再連起來說一段話。我們還明白了“知錯就改還是個好孩子”的道理。)

          下節(jié)課,我們就要把看懂的圖意用文字來表達,寫一篇“知錯就改”的'短文。好嗎?

          第2課時

         。ㄒ唬┙虒W目標

          1、能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用一二句話寫出每幅圖的意思,并能把四幅圖的內(nèi)容連起來說。

          2、能在看圖敘述中恰當?shù)剡x用課文后提供的詞語,把短文寫通順、寫準確。

         。ǘ┙虒W過程

          1、出示掛圖,復習談話。

          (1)請小朋友們仔細地看圖,然后像上堂課那樣,再把四幅圖連起來說一段話,誰會?

         、俑髯詼蕚洹

         、诰毩暷f。

         。2)抽查敘述,教師評議:強調說清圖意,把描述一件事的四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起因、經(jīng)過、結果))說完壟。

          2、練習寫作。

          同學們,說得多好呀!要是能把這段話寫下來,讓更多的小朋友知道這個故事,受到教育,那該多好!你能完成這個任務嗎?

         。1)投影顯示要求:

         、侔褎偛磐瑢W們說的這段話寫在本子上,語句要通順。

         、谛『诎迳系倪@些詞語供小朋友選用,不一定每個詞語都要選用、也可調換你自己喜歡的詞語,用詞要恰當。

          (2)學生練習寫作,教師巡回輔導,幫助困難生完成習作。

          3、佳作評點,修改。

          (1)選優(yōu)等生習作一篇重點評議、修改,便于引導示范。

         、儆袥]有寫清楚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

         、诰渥邮欠駥懙猛、連貫、明白?標點用得對嗎?

         、墼~語用得是否恰當,用了哪些好詞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④最后有沒有體現(xiàn)“知錯就改”這個中心意思?

         、輹鴮懯欠窆ふ⑶宄?

          (2)再選一部分寫得較具體,條理較清楚的習作給予表揚、鼓勵。

          (3)評議一篇較為典型的質量較差的習作,給予幫助并鼓勵。

         、龠@篇習作哪些方面寫得比較好?(盡量多發(fā)現(xiàn)優(yōu)點,給予鼓勵)

          ②哪兒寫得還不夠?(師生幫助)

          ③如果是你寫,你會怎樣寫?

         、軐(nèi)容寫得較含糊、句子表達欠確切;語序較混亂,用詞欠恰當?shù)确矫娼o予評點,修改。(改后比較是否比原文更好些)

          ⑤根據(jù)評點,進一步明確本次習作的要求。對照目標,想想該怎么改。

         、迣W生自己修改習作。(也可以同學互相修改)

          4、修改、譽寫,完成習作。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7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正確認讀本課生字,書寫羽、翠兩字。

          3、學生反復誦讀,對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及情感進行體驗,交流。

          4、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好境界,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學重點

          認識翠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三、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

          四、教學準備

          課件、課文音頻、翠鳥捕魚視頻

          五、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

          1、上節(jié)課我們講到作者和媽媽坐船到外祖父家去,接下來我們一起搭上作者的船去看看沿途的風景。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搭船的.鳥》

         。ǘ┏踝x課文,感受情感。

          聽朗讀,思考問題:

          我觀察了哪些事物和場景?(生答)

          雨天船上的場景、翠鳥的外貌,以及翠鳥捕魚的樣子。

         。ㄈ┰僮x課文,深入體會

          1、搭船的鳥是一只什么樣的鳥?仔細閱讀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吧!

          這是一只比鸚鵡還漂亮的鳥。

         。ń處熾S著學生的發(fā)言,隨機點撥,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

          課件出示翠鳥圖,引導學生感受翠鳥的美麗,補充翠鳥的相關知識。

          再次指名讀,教師指導讀出喜愛之情。

          3、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只小鳥立在船頭,你會產(chǎn)生什么想法?引導學生讀第3自然段的問句。

          4、那么翠鳥到底在干什么呢?(捕魚)

          5、翠鳥捕魚的情形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動作敏捷)

          6、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從“一下子”,“沒一會兒”“一口”體會翠鳥的動作敏捷。

          7、觀看翠鳥捕魚的視頻,更加具體的理解翠鳥的身手了得。

          8、最后通過媽媽的介紹,我知道了那只鳥叫“翠鳥”。由此可見,大自然也是我們學習知識的方法之一。師指導朗讀第5自然段。

         。ㄋ模⿺U展延伸

          指導寫作手法的運用

          外貌描寫 動作描寫

          六、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羽、翠”

          2、教師指導書寫,學生練習

          七、作業(yè)布置

          1、請寫一個有關翠鳥的謎語,表達你對翠鳥的喜愛。

          2、留心觀察一種自己熟悉并喜愛的鳥,抓住它的外形、覓食棲息、飛行中的一個方面,用一兩段文字描述下來。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8

          教學要求:

          1、正確有感情朗讀課文。

          2、認識10個生字,積累6個詞語和1句句子。

          3、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想象沙灘上城堡和城堡發(fā)生的故事。

          4、培養(yǎng)學生對理想、幸福的追求和向往的情感。

          教學重點:

          認識10個生字,積累6個詞語和1句句子。

          教學難點: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想象沙灘上城堡和城堡發(fā)生的故事。

          教學準備:

          投影片、課文錄音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揭示課題。

          1、出示沙灘圖,練習說話。

         。1)這是一片怎樣的沙灘?你想在那兒干什么?

         。2)小結、過渡:這片沙灘確實太迷人了,因此有一群孩子在放學后也來到了這兒,他們在這里干什么呢?

          2、出示孩子壘城堡圖及課文第3節(jié)。

         。1)看圖,自由讀句子,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

         。3)說說孩子們在沙灘上干什么?(指名回答)

          (4)根據(jù)回答,出示詞語:壘城堡

          (5)齊讀句子,邊讀邊思考:孩子們壘了一座怎樣的城堡?

         。6)想象說話:(指名說、同桌互說)

          在沙灘上,孩子們壘起了一座()的城堡,城堡外面(),城堡里()。

          (7)這群聰明的孩子不但壘起了一座美麗的城堡,而且還編了一個非常美麗的童話故事呢。出示課題。(課題出示稍顯晚了一點,可以放到前面去,再提早一點。)

         。8)過渡:想知道這個童話故事的`內(nèi)容嗎?請聽課文錄音。

          3、聽課文錄音,思考:孩子們編的童話故事的內(nèi)容是什么?(學生說故事的內(nèi)容時,比較羅嗦,教師在總結時可簡略一些。)

          4、指名回答,板書:救公主

          5、自讀課文,思考:孩子們?yōu)槭裁匆ゾ裙鳎?/p>

          6、根據(jù)回答出示有關句子,指導讀出氣憤、焦急的語氣:(自由讀、小組分角色讀)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這里住著一個兇狠的魔王!

          “你搶去了美麗的公主!”

          “你們快聽,公主在城堡里哭呢!”(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沒能做到恰當?shù)乇磉_焦急的語氣,可以通過比較讀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熱情。)

          7、我們想了什么辦法去救公主呢?出示有關內(nèi)容引讀:

          師:在我們編織的童話中,我們親手建造的城堡成了……我們也成了……我們又在商量著……一個伙伴說……我說……我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贊賞。于是……我挖呀,終于……我把手……,就……。

          讀后學習生字“窟”、“塌”。

          8、救出了公主,我們的心情怎樣?出示下面句子,指導學生讀出興奮的語氣。(指名讀、男女生輪讀)

          噢,公主被我們救出來了!在這兒,在這兒!

          我們歡呼勝利,歡呼炸死了魔王,歡呼救出了公主。

          9、小組分角色讀課文。

         。1)組內(nèi)練習。

         。2)指名小組交流、簡評。

          二、總結課文,想象說話。

          1、齊讀全文。

          2、想象說話:(內(nèi)容可在兩題中自選一題,形式可自編或與同桌合作編。)

         。1)城堡里發(fā)生了什么事?我們是怎樣把公主從城堡里救出來的?編故事《沙灘上的童話--勇救公主》。

         。2)你在那金色的沙灘上壘了什么?那里發(fā)生了什么事?編一個童話故事。

          3、指名講故事,評議。

          三、復習鞏固。

          1、讀詞語。

          2、引導積累帶有建字低的字。

          3、指導抄寫句子。(指導抄寫時要注意提醒學生不要看一個字,抄一個字,要讀通整句句子的意思再抄,同時要注意抄寫完成后要檢查。)

          板書設計:

          4、沙灘上的童話

          成勇士(孩子)

          編織童話:攻城堡

          炸魔王

          救公主(媽媽)

          教后反思:交流所學的生字,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但在交流時有側重點。我覺得,在初讀課文時,要求不可過高,先讀正確,教師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贏得勝利的無比興奮的心情。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19

          一、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能結合課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

          二、教學重點、難點:

          如何使學生通過對話和動作來領會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和性格特點。

          三、課前準備

          發(fā)動學生尋找慶齡的生平資料,閱讀有關慶齡的故事。

          四、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流程:

          (1)、談話激趣,導入課題。

          1、同學們,你有好朋友嗎?你覺得什么樣的人才能成為你的好朋友?

          學生暢所欲言,當有人說出守信用時,板書。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對好朋友之間守信用的故事。板書課題,解釋題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2)、初讀感知

          1、請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順暢。

          2、分自然段指名朗讀檢查。

          3、討論疏解:

          a、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

          b、文中講到了哪幾個人?他們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

          c、完整地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了一個星期天,宋耀如一家準備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兒慶齡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學疊花籃,爸爸媽媽都勸她改天再教,但她為了守信就留了下來。

         。3)、分角色朗讀

          1、交代任務:前后四位學生為一組,分角色朗讀,一位讀旁白,其余三位分別讀爸爸、媽媽和慶齡的話。先組內(nèi)練習,然后小組間比賽。

          2、組內(nèi)安排角色,各組練習,教師巡視。

          3、小組進行比賽。

          4、同學評議,推選優(yōu)勝組。

         。4)、課本劇表演。

         。5)、討論深化

          1、讀了這個故事,你喜歡慶齡嗎?為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怎樣處理這件事?

          2、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的講誠實守信的人和事嗎?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2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重點詞句,讀懂課文內(nèi)容

          2.理解“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句話的含義。

          能力目標:

          1.能夠同具體事例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培養(yǎng)根據(jù)問題發(fā)表自己意見和看法的表達能力。

          德育目標:

          1.學習愛迪生不怕困難和危險,頑強地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精神

          2.激發(fā)我們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重難點:

          理解愛迪生怎樣不顧一切困難,挫折與危險,頑強地進行科學實驗

          教學手段:

          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方法,教學生讀中了解課文,讀中圈畫,讀中感悟及合作式的教學方案。

          教具:

          小黑板

          教學流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

          1.利用提問,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電學是誰發(fā)明的?

          2.師簡介愛迪生

          二.自主探究,提出問題

          初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說說講了愛迪生的什么事?

          三.自主實踐,探究感悟

          再讀課文,了解愛迪生怎樣頑強地進行科學實驗(學生有不理解的字詞用筆畫下來)

          1.請學生互相合作,解決問題

          2.細讀課文,動筆畫出“從哪兒看出愛迪生愛科學?”

          3.請一位同學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并且說說看法。(請同學自由發(fā)言,結全課文插圖)

          小組討論,愛迪生是不是從此再也不做實驗呢?你是從那些的地方看出來的

          4.讀中感悟,愛迪生是怎樣試制成功大家使用的電燈,說說感動的`地方

          四.自主交流,感悟道理

          有人說愛迪生的發(fā)明是因為他的天才,而愛迪生讓那個自己卻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空間哪種說法對呢?

          師總結: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

          板書設計:

          愛迪生

          世界文明 發(fā)明家

          熱愛科學 節(jié)省

          鉆研科學 省吃儉用

          試制電燈 為了 多少次 常常 幾十個小時

          一生 發(fā)明 一千多種

        【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學設計02-27

        小學語文《觀潮》教學設計03-17

        小學語文《琥珀》教學設計03-20

        小學語文《白鵝》的教學設計02-26

        小學語文雷雨教學設計04-14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4-10

        小學語文《燕子》教學設計04-09

        小學語文《貓》教學設計03-06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設計03-10

        小學語文《太陽》教學設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