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福利免费观看高清,综合亚洲国产2020,99热只有精品这里,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

    1. <address id="kobe1"></address>
      
      
      <td id="kobe1"><tbody id="kobe1"><listing id="kobe1"></listing></tbody></t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金庸詳解“不為五斗米折腰”:并非嫌官小

        時間:2021-08-19 11:18:09 國學常識 我要投稿

        金庸詳解“不為五斗米折腰”:并非嫌官小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潛

          前幾天幾個人閑談,從回去看看,話題轉(zhuǎn)到了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又轉(zhuǎn)到了他的“不為五斗米折腰”。一位朋友說:“陶淵明當一個月縣令,薪水只有五斗米,一斗米大約十五斤,五斗米七十五斤,這未免太少了。這官兒當真不做也罷。”其實我國的度量衡,都是古代的較小,后來漸漸變大。陶淵明那時的五斗米,一定還不到十五斤。但到底有多少,可誰也不知道,記得在中學讀書時,老師講解這篇文章,對“不為五斗米折腰”一節(jié),也沒說得怎樣清楚,大家于是“好讀書,不求甚解”,糊里糊涂的過了去。

          我覺得這問題雖沒有多大重要性,但倒有點興趣,后來就去查查歷史書刊,找到了一點資料。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最早見于宋書的“陶潛傳”,其中說:“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難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乃即日解印綬去職。”“督郵”這一種官,是專門來考查縣令治績的,使做縣令的大為頭痛,可想而知!度龂萘x》中記張翼德怒鞭督郵,讀者們的同情完全放在張飛一面。陶淵明沒有燕人張翼德的臂力武功,鞭他一頓是不成的,但想到此人討厭,不見也罷,于是辭官不干了。(至于“歸去來辭”的序文中說辭官是為了妹子的逝世,大家說那是托詞,只是為了免得惹禍。)

          現(xiàn)在北京故宮里藏有王莽時代的一只量器,劉復根據(jù)這只量器推算,王莽時的一斗只合今日二市升弱。又據(jù)隋書記載,王莽的銅斛約當曹魏斛九斗七升多,兩晉南朝的斗斛之量是承繼曹魏制度的`。依此推算,陶淵明那時(東晉末年)的一斗大致與今日的二市升差不多。那么,陶淵明的五斗米,只有今日的一市斗米了。

          近來我國學者的歷史研究,非常著重歷代的生產(chǎn)、消費、分配等等經(jīng)濟生活,與從前重視帝王家譜、個人英雄、家族門第等大不相同。因之古代的經(jīng)濟資料,也整理出來很多。據(jù)學者考證,東晉時地方官的俸祿一年大約為四百斛,即四千斗(古代一斛是十斗,到南宋賈似道時才改為五斗。廣東一帶很少用斛,但在江南,解放前“斛”的使用是很普遍的)。陶淵明的“五斗米”,如說是年俸月俸當然絕不合理,就算是日俸,也還是太少。那么其中原因在什么地方?

          繆鉞先生發(fā)表在“歷史研究”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一個很新的、也頗令人信服的見解。歷來大家都認為“五斗米”與陶淵明的俸祿有關,如孟浩然的“京還贈張維詩”中說:“欲徇五斗祿,其如七不堪!”可見唐人就已這樣理解,但繆鉞先生那篇文章中卻說,五斗米是當時知識分子一個月的糧食。

          他根據(jù)史書上的資料證明,南朝士大夫的食量,大概每月五斗米左右,約當今日的一市斗(這數(shù)字和今日做腦力勞動的知識分子大致也差不多,這里一個普通家庭,成員都不做體力勞動,一家三口,一個月吃五十多斤米也夠了)。所以陶淵明說“不為五斗米折腰”,就是說“我一個人每月有五斗米也就可以飽了,再多的也不需要。我回去過田園生活,雖然勞苦些,還是可以夠吃,何必要做縣令,逢迎這些沒有品格的小人”。

          他的“飲酒詩”第十首寫道:“在昔曾遠游,直至東海隅。道路回且長,風波阻中途。此行誰使然?似為饑所驅(qū)。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余?执朔敲嫞Ⅰ{歸閑居。”最后這四句,正是說不能為了區(qū)區(qū)一飽,因而影響到名聲?磥“不為五斗米折腰”,應該解釋作“不能為了區(qū)區(qū)一飽而折腰”,而不是解釋作“不能為了五斗米的官俸而折腰”。再者,后者這樣解釋,似乎陶淵明語意之中有些嫌官太小,推論起來,如果有了高官俸祿,他的腰就不妨一折再折了。事實上陶淵明歸隱之后,朝廷曾征他做官,權(quán)貴曾和他交結(jié),他都婉辭謝絕,可見他并非嫌官小而不為。

          (本文摘自:《金庸散文集》,作者:金庸,出版:作家出版社)

         

        【金庸詳解“不為五斗米折腰”:并非嫌官小】相關文章:

        小玫魂和討人嫌05-26

        金庸語錄06-19

        金庸經(jīng)典語錄04-06

        并非冷靜09-11

        并非冷靜09-11

        金庸的勵志名言05-13

        金庸勵志名言05-14

        交洽無嫌12-04

        作家金庸的經(jīng)典語錄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