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zāi)難影片的觀后感
隨著時間的不斷變遷,時至今日,地球上的災(zāi)難與日俱增,各種災(zāi)荒、恐荒、地震、海嘯接腫不斷,城市中的雪災(zāi)、旱災(zāi)、火災(zāi)、水災(zāi)屢見不鮮,人的生命極為脆弱,隨時可能因為各種人為或天災(zāi)而喪失生命,看災(zāi)難影片觀后感。人為的因素,我們根據(jù)種種規(guī)章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防止一部分對人身將會造成的傷害,保護人們的生命權(quán)力不受侵犯,而面對突如其來的天災(zāi),則是毫無辦法,天災(zāi)一來往往是大面積的死亡傷害,大自然的威力讓人類"談虎色變"。有沒有改變天災(zāi)的方法呢?有!那就是深入教育,改變?nèi)藗兊膼毫?xí),積極行善,重視因果則無往而不利,天災(zāi)根本不會降臨到人們的頭上!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當(dāng)災(zāi)難降臨時,人們四散奔逃,為了寶貴的生命盡力去爭取生存的機會,然而,果報面前,很多人還是難逃一死的宿命。既知如此,何必當(dāng)初?人呀,如果知道不去行善而每天造惡會有如此惡報的話,就不會往死路上去走了?上У氖牵且驗闊o明無知,眾多的凡夫們每天還是造著種種的惡業(yè),行善之人被嘲笑,老實巴交,傻瓜一個。然而,行善之人自得天佑,造惡到頭就是悔恨,誰傻誰不傻,相信就不用說了吧?當(dāng)?shù)卣鸹鹕絿姲l(fā),路面裂開、海水撲卷而來,人們四處逃命的時候,你可否在腦海中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人們殺雞殺鴨,宰豬宰羊,屠牛屠狗,燙死老鼠踩死蟑螂螞蟻的時候,這些可憐的眾生何嘗不是一樣在圈里地上四處奔逃甚至無處可逃時給你下跪滿面是淚的時候,我們有發(fā)過善心網(wǎng)開一面饒它們不死嗎?沒有!為了我們的私心口欲,屠刀毫無人性地插進去結(jié)束了它們的性命,腳也追著無數(shù)的蟑螂螞蟻不把它們踩死誓不罷休。
今天,我們在地震火山海嘯的面前,為了保命而顯得這么的狼狽,不也和那些有生命的動物們一樣嗎?我們可以找借口說那些是低等物命,哪能和人相提并論?錯了,佛說過,一切眾生平等,這些物命都是以前做了壞事而于六道輪回中的生命,它們也有血有肉,有知覺,也懂得愛惜生命。如果人類覺得自己比它們強大而任意妄為去隨意傷害它們寶貴生命的話,那果報現(xiàn)前的大自然的威力比我們強大得千百萬倍,我們是不是也該聽天由命讓這些火海烈焰將我們?nèi)刍?如果是的話,那我們?yōu)槭裁催要逃呢?正因為人們的惡行惡業(yè),上天給予災(zāi)難性的懲罰,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難以抗拒的大自然的`力量!究其原因,正是人類自作自受所得來的,若要消除這些災(zāi)難,還要靠我們大家提倡善行,不造惡事,大力弘揚善心善事,自然會獲得好的果報。
或許有些人并不相信因果之說,那是很愚蠢的。佛教中有這么四句偈:"縱經(jīng)百千劫,所作業(yè)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我們可以看得到的果報比如人類因為采山伐木而造成山泥傾瀉把山下的屋子埋葬;或是形成沙塵暴或者山洪等自然災(zāi)難。我們都說是因為采山伐木過濫,不重視環(huán)境保護而帶來的惡果。很明顯,這就是一種因果,采山伐木為因,后面的自然災(zāi)害是果,因果因果,世上沒有無因之果。又比如在我們的日常教育中,如果能像古時的賢人那樣知書達禮,有德有能的話,那社會風(fēng)氣也一定很好。古時提倡:"不吃嗟來之時"!是一種很有骨氣的高尚品質(zhì)。今天,若是有人在社會上以這種態(tài)度出現(xiàn)的話,一定會被譏笑成為瘋子傻瓜。世人如果知道人的生命不止一世,而是輪回不息并且善惡有報的話,相信他們也不敢造惡,而是盡力為善以積下輩子的福報了。的確,若人不為將來打算,則不為聰明的人。當(dāng)?shù)卣鸬葹?zāi)難來臨時,我們每個人都勿忙逃命,再多的錢在此時也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為了逃命,根本不可能把那些身外之物帶在身上,隨手抓一件衣服就往門外沖了,觀后感《看災(zāi)難影片觀后感》。而在災(zāi)情發(fā)生時,平時的地位高低貴賤,在此時都無影無蹤,人們更多的是團結(jié)一心,共同尋求度過厄難的方法。我們都知道"臨急抱佛腳"這句話,災(zāi)難降臨時我們才想去解決它,這是非常要不得的。因為一個所起的作用不大,再就是與我們做人的宗旨不符。須知滴水雖小,日久可以穿石。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要在社會上廣泛弘揚善法,弘揚正氣!人心決定我們的一切。在戰(zhàn)斗中,有了高昂的士氣就無往不勝。不論是世界上的哪一個人,都希望可以和諧快樂地生活下去,人們都害怕死亡,都希望長命百歲。那就要行善,把快樂帶給別人,讓別人快樂,然后自己也能接受到快樂的回報!人在世上的意義就是要利益別人,把快樂散播開來,讓世界充滿愛!
在我看來,做佛事法事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一些作用,然而,要息滅世界上的各種自然災(zāi)難,主要還是要靠我們大家積極行善,一個社會,如果行善的人多,自然沒有什么災(zāi)害;而如果行惡的人多,自然人心恐懼,惶惶不安。佛教可以用四句偈來概括: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在生活當(dāng)中,我們個人要提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人人自我完善,社會自然和諧美好;然而,這在佛教看來,還屬于小乘的法,要趨入大乘,就要盡量去幫助他人,做有益于社會,有益于大眾的事。即使是在公交車上,遵循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讓座位給老人婦孺也是一件善事。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一舉一行,皆是我們種下的因,善惡不論大小到頭來終會有報。舉個例子來說:比如我們天天重視環(huán)保,讓大家不要砍樹,不要破壞自然環(huán)境,其實就是在喚起大家不要作惡事的心;成立動物保護協(xié)會,也是培養(yǎng)大家的慈愛之心;見人有困難,雪中送炭,解人燃眉之急等等。見人行善要贊嘆,力所不逮的我們要群起而助之,使善心善行落實于社會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善心善行由我做起,一個人就是一盞燈,可以點燃十盞、百盞的燈,然后這十盞、百盞的燈又去點燃千盞、萬盞的燈,果能如此,世界豈能不溫暖和諧,自然災(zāi)難哪敢出現(xiàn)它的身影?《太上感應(yīng)篇》說:"禍福無門,惟人自招",佛經(jīng)上也說種因得果,就好比世人所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果是不會錯亂的,絕不會出現(xiàn)"種瓜得豆、種豆得瓜"的現(xiàn)象,一絲一毫清清楚楚。
我們了解知道個中情由之后,為了我們今后的幸福生活,自當(dāng)努力改惡行善,不僅于個人自身有利,也有利于社會,有利于大家。往昔佛在世時,在阿阇世王攻打舍衛(wèi)城之前,佛的頭痛了三天,為什么呢?釋迦牟尼佛在凡夫因地時,曾經(jīng)投胎轉(zhuǎn)世在一個小村莊的人家,家門前有個很大的魚池,全村人民眼看魚兒長大,大伙子連忙團結(jié)一條心,用魚網(wǎng)把魚池的魚蝦一同撈上岸來,大家共同分發(fā)一大分,其中有個小男孩不懂事,看到一只3斤多重的大魚兒,好奇又好玩的心情,用一支小木棍往大魚兒的頭部連敲三下,只看見大魚兒在地面痛苦的掙扎一番。村莊的百姓將魚蝦分發(fā)后,各自帶回家分享一頓豐富的美餐。那位小男孩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今世感召頭痛連續(xù)三天,這就是果報不昧的寫照;釋迦族五百余人全遭琉璃王大軍所滅亡者,釋迦族五百余人正是過去那村莊的人民百姓,網(wǎng)羅魚蝦而殺食的大眾,那群投胎轉(zhuǎn)世的魚蝦正是琉璃王所率領(lǐng)之大軍,那條大魚兒就是琉璃王,因為釋迦牟尼佛僅敲打魚兒三下之惡因,沒有參與吃盡一切魚蝦之分,所以只感召頭痛三天果報,因果就是如此的公平與不會錯亂。而當(dāng)時神通第一的目犍連不忍心看到王舍城的人被殺光殺盡,便利用神通把王舍城的五百人裝進缽盂當(dāng)中收藏在半空之中,待人散去之后將盂取來將人放出時,卻見所有人已化為一灘血水。
這個事例就是告訴我們神通大不過因果業(yè)力,一飲一啄莫非前世定,也即是因果之寫照。因此,如何改變消除業(yè)患,就是必須大力提倡人人行善。善行之處,善神擁護,自然無有各種災(zāi)難。希望大家都懂得因果,奉行善行,做有利于人、有利于社會的事,其實在行善的同時,也就是在消除業(yè)障積累福報,做利益自己的事。怎么能不歡天喜地?
作者:游腳僧:土登相切桑布
【災(zāi)難影片的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影片《雷鋒》觀后感04-02
教育影片觀后感01-24
影片錢學(xué)森觀后感12-01
地球的影片觀后感02-06
影片《后天》觀后感02-21
影片《明天》觀后感11-20
安全影片的觀后感12-11
影片《風(fēng)之谷》觀后感12-23
經(jīng)典愛國影片觀后感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