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福利免费观看高清,综合亚洲国产2020,99热只有精品这里,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

    1. <address id="kobe1"></address>
      
      
      <td id="kobe1"><tbody id="kobe1"><listing id="kobe1"></listing></tbody></t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瓜田李下”與“瓜李之嫌”的典故釋義

        時間:2021-04-17 09:45:56 語文百科 我要投稿

        “瓜田李下”與“瓜李之嫌”的典故釋義

          “瓜田李下”一詞源于“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動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出處

          南宋·郭茂傅《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解釋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 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

          釋義

          經(jīng)過瓜田,不要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容易誤用來形容田園生活。古人強調(diào)正人君子要顧及言談舉止,風度禮儀,除此之外,還要主動避嫌,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

          附:《君子行》

         。ā稑犯忸}》曰:“古辭云‘君子防未然’,蓋言遠嫌疑也。又有《君子有所思行》,辭旨與此不同!保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勞謙得其柄,和光甚獨難。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發(fā),后世稱圣賢。

          《君子行》:此首無作者名,《文選》卷二七作《古辭》,《藝文》卷四一、《詩紀》卷一三作《曹植》,又見《曹子建集》卷六,無“嫂叔不親授”四句,注稱“古樂府作古辭,冠字下有四句云云”,恐編者有誤,故附此。

          用法

          聯(lián)合式;作主語、定語;同瓜李之嫌

          示例

          《北史·袁聿翻傳》:“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貽厚責。”

          晉·干寶《搜神記》第15卷:“懼獲瓜田李下之譏!

          造句

          比喻只要是處于是非、麻煩之地,想要不受到別人猜疑、懷疑,也很困難!所以為了避免受到別人猜疑、非議,最好能夠盡量避免瓜田李下的窘境,以免招受別人來對付自己的困擾。而且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瓜田李下,也沒有什么可擔心的`了。

          近義詞

          瓜李之嫌

          典故一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quán)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擔任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xiàn)陜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实劬鸵赃@件事來問柳公權(quán):“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么過失,現(xiàn)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么不妥呢?”柳公權(quán)說:“按照郭寧的貢獻和功績來說,派他到郵寧去當主官,原本是合理合情,無什么好爭議的,可是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碧莆淖谡f:“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并不是獻給朕的!绷珯(quán)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里柳公權(quán)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懷疑。

          典故二

          袁聿修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建都于鄴)人。他少年老成,性格沉靜,很有見識。據(jù)說,他九歲時就做了州主簿,十八歲時就做了州中正,兼尚書度支郎中,后來又升為博陵太守,且政績空出,很有聲望……。他所以政績突出又很有聲望,主要原因是他能夠為官清白自守,從不收任何賄賂。據(jù)說他在尚書的十多年里,從未曾接受過任何人家的一升酒喝。因此,在他的官地有不少文人聯(lián)名為他立碑表彰,并送他一個雅號:“清郎”…… 。當然,“清郎”也有為難的時候。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查地主官吏途經(jīng)兗州。兗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邢邵。二人敘述別情以后,邢邵拿出一匹白綢想送袁聿修作為紀念。這就叫袁聿修為難了。不收,怕得罪老朋友;收,又怕留下什么不必要的嫌疑。但反復思索之后,袁聿修還是謝絕了,并留書曰:“我這次路過這里,與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謹慎的。我們不能忘記古人說過的走在瓜地里不要彎腰提鞋子,走在李樹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話。只有這樣,才能躲避嫌疑。你的心意我領了。白綢不能收,不能留下不好的話柄!毙仙酆芾斫庠残薜男乃迹蜎]有再勉強他。

        【“瓜田李下”與“瓜李之嫌”的典故釋義】相關文章:

        螳臂當車的釋義及典故04-18

        瓜田李下的成語典故04-24

        瓜田李下的的成語典故04-30

        瓜田李下成語典故04-30

        瓜田李下的典故故事04-12

        瓜田李下的成語典故10-25

        瓜田李下的成語典故及解釋03-01

        聞雞起舞的典故及釋義03-25

        卜晝卜夜的成語典故及釋義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