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福利免费观看高清,综合亚洲国产2020,99热只有精品这里,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

    1. <address id="kobe1"></address>
      
      
      <td id="kobe1"><tbody id="kobe1"><listing id="kobe1"></listing></tbody></t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不求甚解的典故

        時間:2021-04-30 09:13:51 語文百科 我要投稿

        不求甚解的典故

          原意是指反對讀書時死摳、鉆牛角尖,注重深入領會書中的原意,強調意會的一種方法。語出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東晉末年的著名詩人陶淵明,生活雖然貧困,但十分好學。由于喜愛自然,他給自己取了一個“五柳先生”的別號,并且寫了一篇很別致的《五柳先生傳》。這篇小傳,大約是392年,陶淵明28歲那年寫的.。它是陶淵明敘述自己少年時志趣的文字,其中有這樣幾句:“先生的為人,閑靜寡言,不愛慕名利;很喜歡讀書,但不求深入理解,只想知道一個大概,每有一點新的體會,便高興得連吃飯都忘了。”陶淵明所說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只是表示他對當時盛行的煩瑣考證的學風的厭惡,教人不要鉆牛角尖,并不是說讀書可以馬馬虎虎,淺嘗輒止。

          后來,人們引用這一成語,已不是陶淵明的原意了,而是用來比喻學習或工作態(tài)度不認真,對所學的東西只求懂得個大概,不求深刻理解。

        【不求甚解的典故】相關文章:

        不求甚解典故07-20

        不求甚解成語典故06-06

        不求甚解成語典故08-26

        不求甚解的成語典故08-27

        不求甚解造句03-12

        《不求甚解》教案11-20

        《不求甚解》教學設計11-25

        不求甚解教學設計11-25

        《不求甚解》閱讀理解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