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三作文錦集10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三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三作文 篇1
不知不覺,我也步入了那個“黑色” 的高三,不知道,將要面對的是怎樣的日子,可是,至少,現(xiàn)在的我,我有空坐在這寫作文。不過,耳邊的念叨卻越來越多,而且,仿佛我的手也漸的緊張起來,打字也連連出錯,我禁不住要問了:高三,真的是 黑色的嗎?
其實,真的好害怕,我覺得我要擔心的東西很多,比如說:我自己的學習成績,我的高考加分,我要在這年怎么努力,才能上我自己心目中的大學!以前,總是認為別人把高三形容成黑色的太夸張,可是,我自己呢?不也為這夸張的形容添加了色彩了嗎?
到了高三,可以說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曾經的好友,現(xiàn)在見了面也不過是禮儀性的打一下招呼,因為他們忙著上自己的補習班,曾經的戀人又怎么樣呢?還不是各自被高三傷得體無完膚!留給我們的,真的仿佛只有吃飯與學習而已!不知道是自己任性,還是自己太成熟,到了這個時候,還不忙不慌,連好朋友都看不下去了,勸我好好學習,我呢?也似乎是該好好學習了,是啊,我該好好學習了!可是,為了學習,就可以放下友誼不管嗎,難道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友誼遇學習兼得嗎?
黑色的高三,是!他是黑色的,因為有好多東西,因為他失去了色彩!
高三作文 篇2
人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卻并不是這么認為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因為那些人把自己的心拘泥在那個所打造的環(huán)境中。若把自己的環(huán)境之外,又怎會受到影響呢?
跳也世俗牢籠,方能具有淡泊的心境。
陶淵明,著名詩人,曾醉身于功名,在塵世的勾心斗角中打滾,為名利所累,因為巨人的羈絆,雖空有功名,但是他并不開心。于是,他做了一個為世人所大跌眼鏡的行為初中,辭官回鄉(xiāng),不再理睬世間的紛紛擾擾,獨自歸隱田園,做一位遺世獨立的隱士,或許有很多人不理解他的辭官,歸隱行為,不明白他為何已擁有功名卻仍不開心?我想,是因為本性豁達吧!也有人不明白他是具有怎樣非凡的勇氣,才能放棄一切,歸隱田園,我想,正是由于他讓自己的心跳出了巨人這一牢籠,才具有了后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泊心境吧!
走出失敗的陰影,方能重見成功的花朵。
越王勾踐,一代鳧雄。人們也曾為他的成功感到吃驚,一代帝王是具有怎樣的胸襟與勇氣,才能甘做敵人的俘辱,臥薪嘗膽,十九年如一日,我想,是因為他并不是一味沉浸在失敗的痛苦之中,當失敗后他重拾信心,走出失敗的陰影,讓自己的心跳出失敗這一痛苦深淵,把自已的失敗當作成功的墊腳石,才有了后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神話。
遠離觀念的腐朽,方能創(chuàng)造藝術的天堂。
凡高,一代美術大師,他的成功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起初,他的畫并不被世人所理解,他的生活也因此而窮困潦倒。但他并沒有被人們的腐朽觀念所俘辱,而是遠離腐朽的觀念,沉醉于自己的內心藝術的天堂中,才有了后來的創(chuàng)世名作《向日葵》。
可以說,這些名人的成功都是因為他們站在了世俗的紛擾之外,才會收獲最后的成功。正如《人間詞話》所言:“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入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出乎其外,故有商致!
高三作文 篇3
有些花兒色澤艷麗香味卻很淡,而有些花兒色淺樸素香味卻很芬芳。于是我懂得,人生如花,人生的價值不在于外表的璀璨,而在于內在的散發(fā)出來的魅力、特質。因為,花至樸處自芬芳。
人生天地間,若想活出價值,不妨放下繁飾,摒棄浮華,追求本真,擁抱樸素。與其沉溺于鐘鳴鼎食,燈紅酒綠,不如品一杯香茗,在茶水氤氳中品悟人生哲理;與其大肆宣揚助長網絡文化快餐文化,不如在天氣晴好時捧一卷古書細讀,在光影流逝中看世態(tài)萬千。方如此才可書寫詩意人生,追求到人生真諦。
三毛曾說道:“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闭撬@種回歸樸素、追求簡單的態(tài)度,使得她甘愿漂泊,追求本真,成為盛放于西撒哈拉的一株濃烈恣意的花。她的率真她的瀟灑還有她充滿哲理的話語詮釋了她的素凈,卻將那悠長的歲月變一朵芬芳四溢的花。
光陰流轉,千年彈指間如煙散去,帶走了他淡淡的身影,卻抹不去他留在史書愈顯深刻而又芳香陣陣的墨痕。自東晉以來,菊花知音便該姓陶。的確,陶潛愛菊花愛到了骨子里,不知是人影響了花,還是花滋養(yǎng)了人,總歸他們都那么素然。陶淵明厭惡官場浮華,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他熱愛田園風光,追求淡泊詩意的生活。他向往“自歌自舞自開懷,領取而今現(xiàn)在”,于是他毅然辭官歸隱,終于追尋到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然。千百年后,淡淡菊花依舊芬芳。
反觀有些人,一味追求外在浮飾而忘記生命原本的意義,不知開花本就為了傳播香氣而單純追求顏色艷麗。猶記西漢王朝外戚一度專權,竇氏、衛(wèi)氏、李氏、霍氏不斷涌現(xiàn),卻總未見善終。何也?過于追逐權勢而不肯放手,貪迷權位卻落得曇花一現(xiàn)。倘若我們只追求外在而不探尋內心,恐怕也將誤入迷途,不若“回朕車以復路兮”!
擁抱生命的真諦,追求人生的本真。讓流年沖刷掉浮華、虛妄、繁飾??沉淀下樸素真實。待到那時,你便可頓悟:花至樸處自芬芳。
也唯有那時,你方可庭中信步,觀天外云卷云舒,望庭前花開花落,聞到樸素怡人的花香。
高三作文 篇4
之前說了這么多次,還是沒能離開。很多時候,也算是體會到了什么是所謂的身不由己,什么是無可奈何。
可是,明天,是真的要離開了。過了元宵節(jié),新的一年就要開始了,不能一直這樣子窩在家里了。
今天收拾好所有的行李,靜待著明天的到來。回來時帶了好多東西,大包小包的,走的時候,依舊是大包小包的。
他鄉(xiāng)的雪早已化的沒了蹤影,是時候真的可以離開了。
老爺子說,要帶小臭出去轉轉,明天就要回城了。語氣中帶著深深的不舍。那種感覺,其實也可以理解吧。人老了,孩子們回來了,感覺這也不對,那也不對。突然間要走了,又會覺得有些不舍了。
想想從臘月二十六回來,但明天正月十六離開,整整二十天的時間。還算過的愉快吧。沒有太多的掙掙吵吵,很多時候,還是和和睦睦的。
一家人可以和睦相處,便是最大的快樂吧。
關于離別,沒有太多的喜怒哀樂。之前害怕著離別時的感傷,如今反倒覺得習慣了許多。大概真的是自己見外了,一直以來都把這里當作一個生命中的站點。在回來時就做好了要離開的準備。
家這個字太溫馨,太柔情。而這里,真的還沒有在我心里留下家的概念。
就這樣離開吧。就這樣回到之前居住的地方,然后開始人生新的旅程!
高三作文 篇5
春兒,好久沒有給你寫信了。自從清河分開以來,我就再也沒有你的消息。我是聽大偉子說的你的地址,我也因此可以寫信給你。 這么久,我一直拿你當我知心朋友。你走后,我也沒有一個說知心話的朋友。不是找不到,而是不愿意再去找。
他們的世界太大,我鉆進去會迷路,所以我不想再進去,只想在這一片寂靜的森林里,安安穩(wěn)穩(wěn)地度過一生。如果還可以和你重逢,我愿意用我一生的好運氣去換。
當初的當初,你為什么會離開我們呢?為什么要一個人去那么遠的地方呢?又為什么,一點消息都不給我們呢?
你不知道,我們一直在擔心你嗎?大偉子說,你失戀了。然后我去找你的初戀男友,他正在和別的女孩子打情罵俏,他很快就忘了你。春兒,如果你是為了他,而不原諒你自己,而懲罰我們所有人的話,春兒,你就太傻了!
世界這么大,什么樣的男人找不到呢?他到底哪里好,他對不起你,他根本配不上你。春兒,如果你收到了我的信,請你回來,好嗎?
高三作文 篇6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
古往今來,中國的禮節(jié)與儀式就有很多種。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兇禮。民俗界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禮儀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類,生活中,禮儀無處不在。
從一個孩子的出生到長大,她必定經歷各種洗“禮”。在父母的辛苦喂養(yǎng)幾個月之后,那一聲充滿稚氣的爸爸媽媽便是一種禮,回報父母的生、育之恩。漸漸長大后,她需要接觸更多的人,更多的場合,禮更是密不可分。逢年過節(jié),走親訪友,禮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yǎng)。若是你“無禮”,長輩們也將輕看你。反之,你將成為親戚們眼中那個有修養(yǎng)的孩子。
長大了,工作后,在職場也是如此。官大一級壓死人的道理在中國比比皆是,對領導也需要禮。過了顯得太虛偽,少了顯得沒禮貌。
然而禮儀也并非全然如此,比如,古代時候的皇帝,讓下屬們必須三叩九跪,在封建君主制的統(tǒng)治下,百姓沒有辦法,只能如此;又例如,中國人吃飯時的禮節(jié)也繁多,原本簡潔明了的一件是,卻搞得如此繁瑣,使得吃飯時間大大增加,浪費了許多可以做其他事的時間,這是十分不應該的事。
所以,我們要合理的對待禮儀,讓禮儀不斷延續(xù)下去。
高三作文 篇7
曾經寂寞冷清的山頂小茅屋,如今變成了熱鬧非凡、人氣旺盛的嶺上人家。
——題 記
今年暑假,奶奶要我陪她老人家一起去看大姑奶時,我心里是一萬個不愿意。出于對她老人家的孝順,我努力說服自己同她老人家前往,但兒時的記憶不由得在眼前浮現(xiàn)——
樹旁的茅草屋
小時候,爸爸告訴我,大姑奶家有一棵大棗樹。他小時候第一次去大姑奶家時,棗樹大概還只有兩米來高。棗樹旁邊趴著一個破舊的茅草屋。之所以說茅草屋是趴著的,那是因為它太矮了,遠看仿佛就是一堆茅草。這就是當時大姑奶家的房子。大姑奶家有六口人,不難想像一家六口擠在里面生活的情景。為了生活,大姑奶一家不得不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復一日地辛苦勞作。盡管如此,收獲的糧食卻往往讓她家青黃不接。
爸爸說,他第一次去大姑奶家那天,大人們照例為生產隊上山勞動去了,只留下比爸爸還小的小表叔在家給爸爸做伴。爸爸望著樹上還未成熟的棗兒流口水,小表叔便回屋抱出缺了一條腿的凳子,站在凳子上用細木棍顫巍巍地給爸爸打棗兒。其間,摔倒了一次又一次,但他們終究還是打了一大兜棗兒。小表叔自己舍不得吃,除了給我爸一些外,就將其余的棗兒小心翼翼地收起,等著他父母和兄長們回來。
日落很久了,大姑奶他們才回來,顧不上休息,就做起了晚飯。說是晚飯,其實只不過是將剛剛在山上采的野菜放到吃剩的稀飯里,又成了一鍋稀粥。在一家人都望著晚餐皺眉頭時,小表叔興奮地將收起來的棗兒拿了出來。滿以為會受到父母表揚的他,卻沒想到換來了一頓毒罵。因為,這棵棗樹是為他們家增加經濟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棗兒還沒熟就被小表叔打下這么多,也難怪大姑奶竟不顧我爸這個小客人在場而毒罵小表叔了。
樹旁的木房子
我第一次和爸媽去大姑奶家時,記得是為大姑奶去賀六十大壽。那時的我大概也就三四歲吧。我們去的那天,剛下過雨,泥濘的山路很滑很陡。走得我的腳酸痛酸痛的,于是我和爸媽鬧著不走了。一不小心摔了個嘴啃泥,把我剛穿的新衣服弄得臟兮兮的,還弄了個大花臉。我是帶著哭聲進入大姑奶家的。
第一眼看到的便是爸爸說的那棵大棗樹。大姑奶老遠就迎了出來。我止住了哭聲,稚氣地問:“你們家的茅草屋呢?”“哈哈哈……”大姑奶爽朗地大笑,“茅草屋早就拆了。多虧黨的改革政策好!我們家有了自己的土地,有了余錢,這不,前幾年就修建了這木屋子了!”順著大姑奶手指的方向,分明看到:一棟比較新的木屋就在大棗樹旁邊。
現(xiàn)在想來,住在那山嶺之上干凈舒適的小木屋中,實在很愜意,可當時的我無論怎樣就是高興不起來,并發(fā)誓再也不去大姑奶家了。
樹旁的別墅
現(xiàn)在,奶奶竟然要我陪她老人家去大姑奶家,這不是故意為難本小姐嗎?奶奶看到我面有難色,便取笑我道:“傻姑娘,你大姑奶家如今可是‘帽子向天——不比往年’了!”帶著一萬個不情愿,我陪著奶奶去往大姑奶家。半路上,我們意外地遇上了小表叔,原來他是奉大姑奶之命開車來接我們的。我忙問小表叔:“車子能通到你們家嗎?”“當然能啊,不然,又讓我們家公主摔個大花臉那罪過可就大了!”聽著小表叔的取笑,我臉紅了,扶著奶奶一起上了小表叔的車。
一路駛來,車子竟是那樣地平穩(wěn),我簡直有些不相信。往外一看,小車正行駛在雖算不上寬敞但很平坦、似乎是新修的水泥公路上。我疑惑地問:“表叔,這是去你們家的路嗎?”“是啊,這是國家投資幫我們修建的鄉(xiāng)村公路呢!”
說著說著,小車繞過了一道又一道彎!翱斓搅。”小表叔說。這不,抬眼望去,那山坡之下,有一棵掛滿黃黃綠綠果實的大樹,可不就是大姑奶家的大棗樹嗎?“不對呀,大棗樹旁的木屋子呢?怎么不見了?樹下怎么還停了這么多的車子?”我傻乎乎地自言自語!扒疲∥壹野岬侥沁吶チ四!表樦”硎迨种傅姆较蛞豢矗也唤@呆了:“哇!好氣派的別墅!”別墅的正上方高懸著四個鎏金大字:嶺上人家。
小車停在了別墅前面,大姑奶笑容滿面地迎了出來,七十多歲的人了一點也不見老,嘴里還大聲囔著:“多謝黨的好政策啊,我們家大公主也愿意來看大姑奶了!”調侃的話語引得大家大笑起來,我也不禁跟著傻笑。
這幾年來,一來我在埋頭讀書,二來記得“不再去大姑奶家”的誓言,對于大姑奶家的變化,我可真是閉目塞聽、一點不知!
原來,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南下打工的熱潮,表叔們也到廣東闖蕩了幾年。除了積攢了一點小錢外,他們還有一個收獲——他們發(fā)現(xiàn)廣州城郊的“農家樂”生意特別紅火。他們想,自己家山清水秀,環(huán)境條件比那些“農家樂”更好啊。抱著試一試的念頭,兄弟們便打點行裝回家辦起了“農家樂”。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家鄉(xiāng)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啊!人們不再滿足于高樓大廈、大魚大肉,而是越來越崇尚自然、純樸的生態(tài)休閑度假方式。幾年下來,表叔們的“農家樂”生意可火了!瞧!那菜地里,那果園邊,那山坡上……到處都是城里來的客人。
“你表叔們這幾年可發(fā)了,賺了票子,修了房子,還買了車子!”奶奶仿佛這些都是她老人家的似的。小表叔也陶醉地說:“我還想發(fā)展發(fā)展呢!我打算把這里建成一個以農家柴火飯菜,自制蔬菜,自制臘味為特色,集休閑、住宿、觀光、度假為一體的綠色山莊!薄巴,到時,您的‘嶺上人家’是不是要改名‘嶺上山莊’了?”“哈哈哈……”
笑聲回蕩在山間,大山也笑了,充滿自豪,充滿幸福!更幸福的日子還在后頭呢!
評點: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有目共睹。作者就親身經歷了親戚生活條件上的這種改進過程,深有感觸,但是她沒有通過自己的嘴說出來,而是通過如實地記敘大姑奶家從窮到想點子發(fā)家致富并取得成功的歷程來予以展現(xiàn)。文章因此顯得很真實,讓人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好政策引起的變化。文章具有現(xiàn)實意義,展示出時代特色。
結構清晰。按照時間順序安排材料,將“茅草屋”、“木房子”和“別墅”這種住房條件按由劣到優(yōu)的順序排列,毫不費力地就把生活條件的提升顯現(xiàn)出來。人物語言雖然有故意安排的痕跡,但總體上比較自然,能為表現(xiàn)主題服務。
高三作文 篇8
秋雨以不輸夏日暴雨的狂躁,高調地砸進了高三“低壓中心”,雜七雜八的瑣事四處迸濺,淋得人狼狽不堪又渾身凄冷。
周末作業(yè)正忙得我焦頭爛額,一通原先初中時好友的電話卻至。我有些詫異。我們二人雖就讀于同一所高中,但三年無緣同窗,彼此間不大聯(lián)系,交情便淡了下來。如今見面僅點頭之交而已。
我腦海里不由得浮現(xiàn)起原來二人熟稔時的情景——雨時合傘,飯時共桌,飲時同杯。三年同起同住,平時更是知根知底,無話不談,更兼志同道合,學業(yè)上也能相互幫扶。就是這么一個曾經親密無間的知己,我低頭看了眼手機上顯示的名字,內心復雜地接通了電話。在這個“秋雨欲來風滿樓”的時節(jié),她大概是不會來找我敘舊的。
“你好啊,是我。”她聲音一如既往的清亮。
“真是好長時間沒和你說話了。原來班里的同學現(xiàn)在就剩我們幾個還住校了。”是啊,初中畢業(yè)后大家各奔東西,能進同一所高中本就是緣分,這兩年我們還能在宿舍樓里打個招呼,實在是難得了。
她接著說:“是這樣,我宿舍這學期本來只住了兩個人,而另一個同學這幾天就要退宿,舍管又不讓我單獨住一間宿舍。我想你能不能搬過來和我一塊住?”她語氣小心翼翼又充滿期待。
這讓我始料未及。險些脫口而出的“好”字在我舌尖轉了轉,又被鄭重地咽了回去。我想到了這一年來與我同舟共濟的舍友,又怎么能對她們輕言離去呢?
我好像忽然失去了表達的能力,含糊其辭的解釋好像都成了我擺脫她的借口。我語無倫次地拒絕了她,所有的歉意都變得蒼白虛偽。她聽出了我的為難,失落地掛了電話。
她應該失望的,對我的不顧舊情。
我悵然若失,這與那面臨前任現(xiàn)任選擇的偶像劇經典戲碼如出一轍。我孤身一人,被張牙舞爪南下的冷氣團包裹得透不過氣。
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如此脆弱,尤其在面對人情取舍之時。我們往往會作出看似最恰當的選擇。我不得不承認,在拒絕的那一刻,我其實更在乎如今身邊人的看法,那些“無關緊要”的老交情便被擱置一旁,漸漸煙消云散了。
友情如此,親情如此,愛情如此?纱喝デ飦,我們似乎什么都難以相留。人生只有往前看,正如《夏洛的網》寫道:“新的蜘蛛出生,還有新的羊羔、新的鴨子、新的春天!
高三作文 篇9
教室后墻紅幅一懸,書桌上各色教輔一攤,日日重復著這樣一種想擺脫卻又不能擺脫之境,為的卻是六月盛夏時頭腦如智能化電路般的運轉和輸出。試問,此與機器有何異?
有大學教授大斥學生作文千篇一律,毫無新意之言者;有學生假期作業(yè)以秤稱量者;有父母在高考后曬廢筆芯而心疼者……這樣的情景難道與流水車間按時按刻制出的標準化產品有什么差別呢?林達曾言:“每一個社會現(xiàn)象露出的只是冰山一角。”是的,在這個智能化的時代,越來越多的行業(yè),無論是車間生產抑或高科技產業(yè)也都開始被機器人所替代而如何使這個一代數碼原住民培養(yǎng)個性意識從而不被機器取代或是淪為“機器”,卻是一個更深的課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老師對于學生的教育,不僅是教知識,還有教做人。由此我們不難推論,學生不僅要學知識,更要學做人;父母不僅要督促孩子知識的吸收,更要在做人的道路上悉心指導與引領。如果不能做到這些,那么在幼兒園靠小學算數來搶糖果吃;在小學、初中忽略個性、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成長道路所必需汲取的養(yǎng)分,終日埋在小升初、初升高名校模擬卷中不得直腰;在高中大學“兩耳不聞窗外事”,不關心時事國家;此后走入升職、等待升職的循環(huán)。最后為人父母,使自己的孩子重新走上這一循環(huán)……如此一看,造成屢屢高三學生跳樓事件,“流水線上產品”壓力過大謀殺老師等事也就不再奇怪。
他們不過是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生產中,人之為人的思想才智、道德修養(yǎng)被抽離,取而代之的是標準化的“原料”以及定式培養(yǎng),最終導致了人的“物化”和“器化”與麻木。想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培養(yǎng)個性意識,在學習之余追逐所好之物,培養(yǎng)一己之長;在具備能夠區(qū)別于他人的品質的前提下思考人之為人的特點。想要不淪為生產線下的產品或是不被機器所取代,就要能辨別出自己與機器的`本質不同,機器終究是一個器物,它不會有思想,它只不過是由人類隨便寫出的程序輸入之后,依靠科技的發(fā)展、信號的轉化智能地輸出而已。
除了在順應科技發(fā)展不被淘汰,培養(yǎng)個性意識之外,我們還應該培養(yǎng)家國情懷與社會意識。正如海倫·凱勒所說,看得見的事物是短暫的,看不見的事物方能永恒。正式這看不見的情懷思想使我們能夠稱之為人,而不是機器,是能夠思考社會現(xiàn)實,能夠貢獻自己力量的大寫的人。
在智能化的時代,用個性品質澆灌自己、用家國情懷充實自己,用科技武裝自己,方能覺得人之為人的一塊廣闊天地。
學生豈能如此機器?
高三作文 篇10
夢想,目標,翅膀,曙光。
時光流逝,我們步入了青春期,開始了我們期盼已久的高中生活。我們有沒有想一下:我們?yōu)槭裁吹竭@里來?來這里干什么?怎么干?有人說,我們是花錢來買罪受的,是嗎?我們來受罪還不是為了我們的將來嗎?將來是什么,將來不就是夢想嗎?對啊,我們來不就是來追夢,實現(xiàn)夢想嗎?那些說受罪的同學,只是看到了太陽黑子——茫茫太陽的一部分,而更遠大、壯志的應是那萬丈的光芒!那是什么,是夢啊!
是的,我們來上高中,為了夢,為了各自心中的夢想——考入重點大學,在讀研博,成就一番事業(yè),給青春添上漂亮的一筆。年少輕狂的我們,朝氣蓬勃,未經歷過真正的人生坎坷、大風大浪,于是滿懷一腔熱情去學習,去拼搏,直到后來的挫折比如說成績的下降,像雨打浮萍沉浮不定,他們才惶恐不安,對夢想產生了動搖:到底能否實現(xiàn)?
現(xiàn)實中,這樣的例子不少。我們都有自己的文學夢,可是又有幾個不患得失、執(zhí)著追求的?回想剛過去的初三,考前三個月,身邊便充滿了中考的緊張氣氛。每天都有考試,穿插在復習中,我們常常因因取得好成績而自喜,不理想時又氣憤不已,卻不去找原因。我想著有一位同學那一次差點氣的把卷子撕了,但他還是不敢,有人說可能是他怕老師把他"撕"了,呵呵,真滑稽!班主任時刻強調好好復習,調整心態(tài)。就我們沒有晚自習,老班和各任課老師更加強調時間觀念、憂患意識。班主任說過一句話:"你考上了,就有一個考不上"這意味著什么?這是命運之爭,鹿死誰手要靠自己掌握。
每天抬頭看見中考倒計時,心中的緊張的緊張感就油然而生,那日日夜夜的煎熬、汗血交織只化作一個夢,我們的夢想便這樣定格在前方——中考,躋身于重中,現(xiàn)在應該說是高考——重點大學了,這就是我們的目標,我們要展開飛翔的翅膀,飛翔夢想的遠方。
就這樣,我們通過了中考,終點便是起點,我們站在了高考的起跑線上。抬頭望前方,那勝利的光芒是那么的璀璨,那么的吸引人!我們由此開始了高中的不懈學習,只為那文學夢。夢想,不是空想,而是要付出辛勞、代價,我們的毅力要受住考驗,倒了再爬起來,不畏前險,永不言敗,為了夢。
一個人要有夢想,夢想是命運的沖鋒號;我們的民族。國家也有夢想,他遠大雄偉,熠熠生輝,始終閃爍著的是理想與追求的耀眼光芒,他就是中國夢。
千日之后,當我們屹立在歲月的長河中,看看那些日子里我們揮霍的風霜雨雪,我們的起早貪黑,我們的汗水升華結霜。我們付出的所有的所有,無窮的無窮,是那么的值得,那將是我們人生中最珍藏的一頁。我們將繼續(xù)沿著路走下去,追逐我們的文學夢。想象一下,千萬個莘莘學子像我們一樣。在拼搏,這千萬個文學夢匯聚到一起,不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繼承與發(fā)揚,不就是中國夢嗎?我希冀,有朝一日,我們能一起投身于祖國事業(yè),將我們的知識、中國夢精神和精力奉獻給現(xiàn)代化建設中去,為實現(xiàn)中國夢——民族復興、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發(fā)展貢獻一點微薄的力量,不為青史留名,憑的是一顆熱愛母親、為祖國爭氣、作為一名合格的、有良知的、有血性的中國公民的赤子之心!
也許文學只是中國夢中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我同樣也希望在文學藝術發(fā)展、文學夢實現(xiàn)的同時,名人故居能在危樓中留得文化的根脈:中秋節(jié)、春節(jié)不再受到西洋圣誕節(jié)的挑戰(zhàn),母語不再有提筆忘字、地位受到沖擊的尷尬……
我也希望也相信我的文學夢中華民族的中國夢的曙光不會太久到來的!
我追著夢的光點,是因為有了夢想才不怕危險,夢的前路沒有上限,給我力量繼續(xù)向前,幸福終點。
【【精品】高三作文錦集10篇】相關文章:
1.關于高三作文
2.疏高三作文
3.深愛高三作文
4.醒(高三作文)
5.夢回高三作文
6.高三作文(3篇)
7.高三作文教學
9.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