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氐
dī ㄉㄧˉ
1. 中國古代民族,居住在今西北一帶,東晉時建立過前秦、后涼。
2.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其它字義
● 氐
dǐ ㄉㄧˇ
◎ 根本。
詳細解析
詳細字義
◎ 氐 dī
〈動〉
低,低下。后作“低”。頭向下垂 [low]
封君皆氐首仰給焉。——《漢書·食貨志下》。師古曰:“氐首,猶俯首也!
詞性變化
◎ 氐 dī
〈形〉
低;低廉 [low]。如:氐賤(即低賤)
◎ 氐 dī
〈名〉
(1) 中國古代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 [Di nationality in ancient China],居住在今西北一帶,東晉時建立過前秦(在今黃河流域)、后涼(在今西北)
自彼氐羌!对姟ど添灐ひ笪洹
(2) 星名 [a star name],二十八宿之一。氐宿,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顆。也稱“天根”
(3) 另見 dǐ
基本詞義
◎ 氐 dǐ
〈名〉
根本 [base]
尹氏大師,維 周之氐!对姟ば⊙拧す(jié)南山》
氐,本也!墩f文》。按,柢之古文。蔓根曰根,直根曰氐。
氐,柢也!稄V雅·釋言》
固其氐也。——《太玄卷六堅》。注:“氐,本根也!
詞性變化
◎ 氐 dǐ
〈動〉
(1) 至,抵達。后作“抵” [arrive]
氐者言萬物皆至也。——《史記·律書》
(2) 停止 [stop]
進不氐,立不讓。——《馬王堆漢墓帛書》
(3) 另見 dī
字形






字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