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福利免费观看高清,综合亚洲国产2020,99热只有精品这里,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

    1. <address id="kobe1"></address>
      
      
      <td id="kobe1"><tbody id="kobe1"><listing id="kobe1"></listing></tbody></t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黎族與酒散文隨筆

        時間:2022-09-21 21:16:48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黎族與酒散文隨筆

          有幸添列扶貧工作隊,使筆者得以耳濡目染和體會黎族人的釀酒、用酒和飲酒的風情。

        黎族與酒散文隨筆

          據(jù)考證,海南黎族原是由三千年前殷周時期兩廣一帶的古越人遷徒而來的。由于黎族有言無文,唐前各代對黎族無確切的統(tǒng)一稱謂的記載,曾稱“里”、“俚”、“蠻”,至唐朝才統(tǒng)稱為“黎”。他們是海南最早的居民。而與黎族緣份很深的“酒”,大概是這個時期發(fā)明釀制并沿承至今的。

          與現(xiàn)代農(nóng)用各種技術(shù)相比,黎家的釀酒術(shù)顯得很簡單,沒有哪家哪戶不懂,隨處可見可聞熬酒的裊裊炊煙和酒香。釀酒法有兩種,也就是對糯米和粳米采用不同制作方法。釀糯米酒,就先把糯米浸泡透后干盛于瓦罐,用鐵鍋隔水蒸熟,晾涼后加入用粳米和香刺藤研制而成的酒餅,攪和放進缸或罐密封發(fā)酵。一星期后即可飲用。這種酒俗稱“糯米甜酒”,黎家叫“biang”。糯米有水田和山地種植之分,山地種的叫“山蘭”,用它釀制的“山蘭酒”比水田糯米酒更香甜。但因政府的封山育林,“山蘭酒”成了稀有的珍品。粳米酒的制作,是先把粳米煮熟成飯,再糝和進酒餅,放進缸罐發(fā)酵四天加水,再發(fā)酵三天后啟封,倒入鐵鍋,鍋口用瓦罐罩住封嚴,用火熬煮,化汽的水酒匯集于罐頂唯一的通道——濾酒管流進鍋旁的盛酒器,這就是俗稱的“米酒”,黎家叫“偶”。由于糯米產(chǎn)量小,遠沒有粳米釀酒那么普遍和頻繁,因此釀米酒成了黎家的常項。豐收的年份,粳米多余,則釀酒更頻,喝不完的可拿去換些錢補充家用。

          黎家之酒,用途很廣。結(jié)婚請客、喪葬做八,遷新居、祝壽、過年、祭鬼驅(qū)災(zāi)等等。幾乎無事無處不用其酒。其中用酒量最大、時間最長要算喪葬做八。父母死,子女要從“酒孝”十二天;子女死,新屬要從“酒孝”五天;村人死全村人要從“酒孝”三天!熬菩ⅰ逼陂g飲用的大量的酒,有喪家自釀的,有親友鄰舍祭供的,從早至晚,通宵達旦,一直飲至“八孝”結(jié)束。

          黎家人喜酒有其歷史淵源。傳說漢武帝派兵入占海南時,有許多黎民為避戰(zhàn)亂,從北部平原南遷山區(qū)蝸居于山洞,被瘧蚊叮咬而全家全洞死于瘧病。奇怪的是,嗜酒的家庭卻在瘧疾浩劫中生存了下來。酒是否有此奇功,很難說,但從那時起,酒成了黎家百姓的莫逆之交。酒確實有強身壯體、驅(qū)風祛寒、養(yǎng)顏益壽等諸多作用。

          黎家百姓在飲酒的過程中,養(yǎng)成了豪爽大方、熱情好客的如酒般甘醇的性格。那酒一樣的真情和熱烈場面,真讓人感動不已,永世難忘!

          黎家的酒情,讓我想起宋人戴復(fù)古“酒熟思招客,詩成勝得官”的名句,不妨改添一下,作一首無規(guī)矩的小詩為結(jié):

          酒熟思招客

          醉時勝得官

          黎家大小事

          無酒難過關(guān)

        【黎族與酒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裹腳散文隨筆04-02

        小年散文隨筆01-26

        棉布散文隨筆04-22

        客車散文隨筆01-10

        父親的散文隨筆10-22

        二妮散文隨筆03-04

        村落韻事散文隨筆11-15

        老唐散文隨筆09-04

        孤獨的價值散文隨筆03-31

        古樹散文隨筆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