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言文教案3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教案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文言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以虛詞,實詞翻譯為切入口,落實文言文復習,文言文教案。
2.在學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一般原則、技巧的基礎上,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指導學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譯的方法技巧。
【教學重點難點】
1.抓關鍵詞句(關鍵詞語、特殊句式),洞悉得分點。
2.借助積累(課內文言知識、成語、語法結構、語境等),巧解難詞難句。.
3.在學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一般原則、技巧的基礎上,加強踩點得分意識,以難詞難句為突破口,指導學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譯的方法技巧。
【教學設想】
1.依據(jù)福建省考綱對文言文的要求著重落實18個虛詞和120個實詞的意思,4種文言句式的運用,常見的通假字的運用。
2.高考的文言文閱讀是源于課本而又高于課本的,作為高考的第一輪復習,由課內拓展到課外,以課內文段閱讀為材料進行復習,通過"積累--遷移--鞏固"的復習原則,逐一落實考點內容。
3.在學生掌握了"信、達、雅"三字翻譯目標和"六字翻譯法"的基礎上,針對學生在文言翻譯中的.盲點,力圖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解決翻譯疑難的技巧,并通過訓練驗證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從而增強文言文翻譯的信心。
4.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動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中,讓學生變換角色,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完成教學內容,提高課堂復習效率。
【教學時數(shù)】
6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高考對文言文的要求及主要題型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高考文言文的幾種題型
2、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自己在翻譯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一、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進入高考文言文閱讀古文翻譯專題的復習。文言文是對學生古漢語知識的綜合能力的考查。近幾年來,高考文言文翻譯題的分值基本保持不變,共計15分,設兩至三題選擇題,每題3分;設一道翻譯題,每題兩到三句,此題為9分。那么針對于這些題型,怎么做好復習呢?
二、考綱闡釋:
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對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的能力層次均為B級。分別要求做到"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也為B級。這部分題目學生感覺難度最大。
三、文言文翻譯五步法:
1.先將古今漢語語義基本一致的地方抄寫下來,將比較容易理解的內容對譯出來,然后將現(xiàn)代漢語無法翻譯或不需要翻譯的地方刪去。以便將完全不懂的地方突顯出來。
2.將不懂的詞語放到原句中去揣測,大致推斷出它的意思。
3.統(tǒng)一整理答案,注意前后協(xié)調和語句的暢通,保持原文語氣。
4.按照翻譯要求,寫出譯文。
5.將譯文放到原文中加以檢查,并作必要的修改。
四、范例解析
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莊宗與梁軍夾河對壘。一日,郭崇韜以諸校伴食數(shù)多,主者不辦,請少罷減。莊宗怒曰:"孤為效命者設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鎮(zhèn),令三軍別擇一人為帥,孤請歸太原以避賢路。"…俄而崇韜入謝,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膽量。
天成、長興中,天下屢稔,朝廷無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訪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譯文:①不久郭崇韜進來(向莊宗)謝罪,通過馮道化解了與莊宗的沖突。
、诒菹聭{借最高道德來承受天命,上天用豐收的年成來顯示吉祥。
解析:
第一句:"俄而"應翻譯成"不久";"謝"意思是"道歉謝罪",不要翻譯成"感謝";"因"是"通過"的意思。"因"一般不作因為講,而常作因此于是講,如在《齊桓晉文之事》中有:"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
第二句:第一個"以"是"憑借"的意思,是介詞;后一個以是"才",是連詞,教案《文言文教案》。"年"是"(好的)收成",在《齊桓晉文之事》有:"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瑞雪兆豐年"
五、了解有關文言文翻譯的常識
1、標準
簡言之三個字:信(準確)、達(通順)、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譯一般只涉及信和達。
2、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直譯",就是嚴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譯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力求風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譯",則是按原文的大意來翻譯,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達方法。一般說來,應以"直譯"為主,輔以"意譯"。高考文言文翻譯也主要考"直譯"。
3、直譯的方法--"留"、"換"、"刪"、"補"、"調"、"貫"六個字。
六、文言文翻譯標準:
"信"要求忠實于原文,用現(xiàn)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直譯,不可以隨意增減內容。
例: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六國滅亡,不是武器不鋒利,戰(zhàn)術不好,弊病在于賄賂秦國。
"達"要求譯文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一致。
例:以勇氣聞于諸侯。
憑勇氣聞名在諸侯國
憑著勇氣在諸侯中間聞名
"雅"要求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以及風格準確的表達出來。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樣(兇狠殘暴)的人。
七、文言語句翻譯方法歸納
1、保留法(留):
、迦嗣(名、字、號等)、地名、官職名、年號、國號等專門稱謂。
、娑攘亢鈫挝弧(shù)量詞、器物名稱。
、绻沤褚饬x相同的詞。
例題1:
、俅伺婀笏抉R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師說》)
、矍,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屈原列傳》)
④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過秦論》)
⑤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為巴陵郡太守。
2、替換法(換):即用現(xiàn)代漢語詞匯替換古代漢語詞匯
㈠古代的單音詞換成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詞。
、婀沤癞惲x、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題2:
、僬埪躁惞搪赫堊屛掖舐缘年愂鲎约汗虉(zhí)鄙陋的意見。
、诠视枧c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記》)
予:我。斯:這。徒:只。記:記載
明:使…明了。匹夫:百姓。社稷:國家。
、巯鹊鄄灰猿急氨,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先帝不認為我地位低微,見識淺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廬來探望我。"卑鄙"一詞古今漢語都常用,但詞義已轉移,所以譯文用"地位低微、見識淺陋"來替換它。"顧"今天不常用,譯文用"探望"來替換。
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說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要換成現(xiàn)代通俗的詞語。如:
④齊師伐我。
這句中的"師",要換成"軍隊";"伐",要換成"攻打"。
、菸釃L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這句中的"吾",要換成"我";"嘗",要換成"曾經(jīng)";"終",要換成"整";"思",要換成"想";"須臾",要換成"一會兒"。
3、刪減法(刪):刪除沒有實在意義、也無須譯出的文言詞。對象:僅起結構作用,沒有具體意義的虛詞。
情況:①句首發(fā)語詞。②句中停頓或結構作用的詞。③句末調節(jié)音節(jié)的詞。④偏義復詞中的襯字。
例題3:指出下面各句中加點詞的用法
、俜驊(zhàn),勇氣也。(《曹劌論戰(zhàn)》)
、谏跷崆埃渎劦酪补滔群跷。(《師說》)
③魏王怒公子之盜其兵符(《信陵君竊符救趙》)
、茏淙粏栐唬"天下惡乎定?"(《孟子見梁襄王》)
⑤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
⑥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陳涉世家》)
、咚郧矊⑹仃P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鄳(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曹劌論戰(zhàn)》)――長勺這個地方與齊軍交戰(zhàn),魯莊公將要擊鼓(命令將士前進)。(之,句末語氣助詞)
⑨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這句中的"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中獨立性,不譯
4、增補法(補):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現(xiàn)代漢語不能省略的成分補上。包括主語省略、動詞后賓語的省略、介賓省略、介詞省略等。
例題4:在下列句中準確的位置寫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號表示出來:
①(桃花源中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桃花源記》)
、谪Q子,不足與(之)謀(《鴻門宴》)
、劢褚早婍嘀(于)水中(《石鐘山記》)
、芪緞ν,廣起,奪(之)而殺尉(《陳涉世家》)
、轃o以,則王乎(《齊桓晉文之事》)
(如果)不能不說,那么還是(說說)如何行王道吧。
5、調整法(調):將古代漢語句子中語序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整,使之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對象是文言文中倒裝句,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詞結構后置等。
例題5: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注意語序的變化。
、偕跻,汝之不惠!(主謂倒裝)
、诒C穸,莫之能御也(賓語前置)
、鬯魏巫镏?(賓語前置)
、芮嗳≈谒{,而青于藍。(介詞結構后置)
、菔H然有聲者(定語后置)
⑥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這是賓語前置句,譯時要調為"動+賓"語序。、
、叽笸鮼砗尾?
這句是賓語前
文言文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理解:
領會前人關于“志”、“力”、“物”三者關系看法的精神實質,記住做學問要“深思慎取”的告誡,學習他們不相信舊說,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強調實踐,反對主觀臆斷的態(tài)度。
。病⒎e累:
、 豐富學生有關文言文的誦讀知識,培養(yǎng)誦讀文言文的習慣。
⑵ 了解幾種文言句式,特別是賓語前置句。
。、運用:
辨析幾種常見的修辭格。
【教學重點與難點】
。、誦讀知識及誦讀習慣的培養(yǎng)。
。、理解“志”、“力”、“物”三者關系,體會“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作者略寫仆碑、前洞,詳寫后洞,與全文主旨的.關系。
。、掌握“觀”、“名”、“文”、“求”等詞的意義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
【知識點】
。、讀準難字字音,掌握異讀的三個類別。
。、讀準文言句子,不要讀破句。
。场⒘私馕难蕴撛~在表達語氣、傳達感情上的作用。
【教學方法】
串講法、誦讀法、多媒體。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解題
1、本文體裁:游記散文。
。、全文內容:通過游山,闡發(fā)兩點感想。
二、范讀全文,自讀
三、逐段辨析有關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對照譯文,辨析疑難)
。、第一段:
、 讀準下列詞語的字音:浮圖、廬冢、漫、華、謬等。
⑵ 譯句: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
、 分析“其”字的用法。
、 找出名詞用作動詞的例句。
2、第二段:
、 找出名詞作狀語的例子:側出。
⑵ 找出形容詞作動詞的例子:窮、明。
、 解詞:曠、擁、怠、加、咎、極等。
、 不要讀破句:“而余亦悔之……之樂也!
。场⒌谌危
、 辨析:“焉”、“而”、“也”等虛詞用法。
、 解詞:觀、得、非常、至于等。
、 讀準音:“相之”。
⑷ 口譯本段。
。础⒌谒亩危
、 標出下列句子的語中停頓處:“后世”句。
、 悲夫(fú)
。怠⒌谖宥危
、 找出假借字。
、 找出判斷句、省略句。
四、作業(yè)
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分段討論問題
1、第一自然段記了什么?有什么特點?
提示:
記所游山名,交待“褒禪”山名之由來,介紹華山洞的位置及命名原因,考證“華山”原名叫“花山”。
作者記游時,并不沉醉于山水之中,而重在考察事物的原委,正是為下文“謬其傳”埋下伏筆,已有“慎取”之意。
。、第二段記敘游華山洞的經(jīng)過,哪些詳寫,哪些略寫?為什么這樣處理材料?
提示:
寫游前洞,惜墨如金,一筆帶過;寫游后洞,潑墨如水,詳加介紹。
這樣剪裁,是為下文議論鋪設事實依據(jù)。
3、第三段作者寫游山的心得體會。他闡述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請指出具體例句。
提示:
闡述了宏偉的目標與不可少的主客觀條件之間的聯(lián)系。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突出了“志”的重要!叭涣Σ蛔阏,亦不能至”,說明“力”的重要!爸劣谟陌祷杌蠖鵁o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說明“物”的重要!叭涣ψ阋灾粒谌藶榭勺I,而在己為有悔”,從反面強調“盡吾志”的重要。“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則從正面再次強調了“盡吾志”的重要。
。、第四段,作者寫了第二點心得體會。哪句話能表明作者的觀點?
提示:“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本文記敘部分和議論部分結合得自然。其中有些語句起到了聯(lián)系和照應作用,請分別找出來。
。ɡ渎裕
6、本文末一段寫了什么?有何作用?
提示:記同游之人和時間。既照應前文,又對“余與四人擁火以入”補敘。這種寫法,可使行文簡潔緊湊。
二、讀全文,師指點
三、完成思考與練習
文言文教案 篇3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國(現(xiàn)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睹献印肥敲献优c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yǎng)等。
3.釋題:弈指什么?學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F(xiàn)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并板書:(1)誰學下棋?(2)怎么學下棋?(3)學得結果怎么樣?(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范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fā)其誦讀興趣。
2.讀后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弗若,不如;為是其智弗若與,在這句話里,為應讀第四聲;然,這樣。
3.學生對照注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ā秾W弈》參考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4.同桌互相講說故事內容。
四、自讀思考,體會文中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
1.誰學下棋?誰是老師?――有兩個人學下棋,老師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這兩個人)怎么學下棋?――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學得結果怎么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后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解答這個問題后,教師可以追問:是什么原因使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引導學生理解: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并不是因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而是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不同――前一個專心致志,后一個三心二意。)
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聯(lián)系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ㄗ鍪裁词轮挥袑P闹轮荆恍囊灰獠拍艹晒。)
2.你能聯(lián)系實際說一說嗎?
。ㄗ寣W生聯(lián)系生活、學習中的經(jīng)歷充分發(fā)言,認識到不專心產(chǎn)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復述故事,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故事
2.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全文注釋如下:
弈秋(人名),通(全)國之(文言助詞,的)善(擅長)弈(下棋)者(的人)也(文言助詞)。使(讓)弈秋誨(教)二人弈,其(其中)一人專心致志(集中意志),惟(只)弈秋之(文言助詞,有提起動詞性謂語為的作用,從而使句中的弈秋之為取消了句子的獨立性,成為了聽的狀語。――這一點只對教師講,之所以提出這個之字,使為了和本文其他之字含義相區(qū)別。)為聽,一人雖聽之(他,指代弈秋),一心以為鴻鵠(天鵝)將至(原是生絲繩,這里指系著絲繩射鳥用的箭)(到),思(想)援(拉開)弓(弓箭)繳而射之(它,指鴻鵠),雖與(和)之(他,指代另一個學生)俱(一起)學,弗(不)若(如)之(他)矣(文言助詞)。為(因為)是(這,指這個人)其(他的)智(智力、智慧)弗若與(文言助詞,同嗎)?曰(說):非(不是)然(這樣)也。
【文言文教案】相關文章:
《文言文》教案02-13
文言文教案9篇02-10
高中文言文教案01-13
有關文言文翻譯教案02-06
文言文教案6篇02-08
文言文教案7篇02-09
文言文教案3篇02-14
中考文言文閱讀復習教案06-14
【精品】文言文教案4篇02-12
【推薦】文言文教案3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