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福利免费观看高清,综合亚洲国产2020,99热只有精品这里,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

    1. <address id="kobe1"></address>
      
      
      <td id="kobe1"><tbody id="kobe1"><listing id="kobe1"></listing></tbody></t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一剪梅李清照公開課教案

        時間:2025-02-09 09:21:33 詩人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一剪梅李清照公開課教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剪梅李清照公開課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剪梅李清照公開課教案(通用11篇)

          一剪梅李清照公開課教案 1

          【教材分析】

          《一剪梅》是李清照早期詞作,詞中寫自己對丈夫的思念,其感情落寞哀傷而又有一種淡淡的甜甜的喜悅。這首詞教學,讀懂大意和背誦難度并不大,難在如何讀出詞的情感之美。為達成這一教學目標,可以設置情境,在情境中體味。

          【教學目標】

          詞中情感之美。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閱讀李清照《如夢令》《聲聲慢》等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回顧學生閱讀情況:抽學生背誦《如夢令》;學生集體背誦《聲聲慢》中“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設疑問:兩首詞思想感情截然不同,是真實生活的真實反映。

          二、前期的李清照

          1.生活中的李清照 書香門第 家庭富裕 婚姻幸福美滿 父母呵護

          2.理想中的李清照 充滿希望 充滿激情 能充分享受生活

          從如下幾首詩詞中就可以看出來: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3.作品中的李清照貴夫人形象慵懶哀傷而不絕望有一種甜蜜的感覺。如《如夢令》中人物形象。

          三、后期的李清照

          1.生活中的李清照 經(jīng)濟困頓 顛沛流離 家庭生活也很不幸

          2.理想中的李清照 看不到希望 缺少生活的勇氣

          3.作品中的李清照艱難苦恨的老婦人形象這一點可以從她后期的作品《聲聲慢》(“尋尋覓覓”)中看出來:

          如“尋尋覓覓”好像總在尋找卻總是找不到,可是還是要尋找,成天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中間,“冷冷清清”在尋找中失望而倍感凄涼,后面“梧桐更兼細雨”部分,完全呈現(xiàn)出心境悲涼難耐寂寞。讀過這些,眼前自然會出現(xiàn)滿臉滄桑、皮膚泥黑的老婦人形象。

          四、結(jié)合上面講述,板書

          前期:生活優(yōu)裕 貴婦人形象 哀愁而甜美

          后期:處境艱難 老婦人形象 哀傷而絕望

          五、有了上述這些認識,我們再來學習《一剪梅》

          1.學生齊聲誦讀這首詞并告訴學生體會詞中感情。

          2.要求學生談談自己的閱讀體會,鼓勵學生奇思怪想。

          3.師生共同梳理文章意思:文中圍繞著人物活動,寫了幾個不同的情景,可以這樣來歸納:

         、儆耵∏锖

         、讵毶咸m舟

         、墼聺M西樓

          ④庭院清影

          4.讀詩歌離不開聯(lián)想和想象,同學們能不能選取某個情景,來豐富來充實,在豐富充實中來品味思想感情。

          5.學生自主探索,交流品味(課堂時間要讓學生活動開來。)

          六、師生共同想象品味

         、儆耵∏锖

          詞人閑來心緒不寧,于是想到解悶的辦法,看書、喝酒或者繡花等等,但總是進不了狀態(tài),不知道為什么,她心里清楚為什么可是沒有辦法說出來,也沒有辦法從中解脫出來。于是她想到了一個辦法,到荷花塘中走(可以聯(lián)想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等句子加深學生的理解)。

         、讵毶咸m舟

          深秋荷花塘,荷葉漸漸凋零,會不會引發(fā)美人遲暮的感覺呢?也有可能坐在船上,想到自己心上人與自己同游荷花塘的快樂與溫馨,可現(xiàn)在呢?自己孤獨一人!一個“獨”字值得品味。阂郧八驼煞蛟乱狗褐,借酒嘯歌的情景,那種甜美,那種依賴,那種輕松的感覺會從她內(nèi)心緩緩流過;眼前寒風過去,偶爾聽到幾聲水鳥的撲棱聲,夜晚顯得如此沉寂的清冷。至此,一種對夫君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而且會越來越濃,心也隨之越來越冷,于是,她安慰自己:還是默默走開,回家休息吧。

         、墼聺M西樓

          回家后,她躺在錦羅帳里,也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她還是難以入夢,眼前總是浮現(xiàn)一個熟悉的身影!案纱嗥饋戆!”,她站到窗前,如水而又清涼的月色灑在院里,也照在她的'身上,她的心也隨著圓月遠去:他在哪?過得怎樣?什么時候回家呢?種種牽掛都涌上了心頭,“為什么不寫信告訴我一聲呢,好狠心的人啊!”埋怨,責備,再是狠狠地痛罵,但這樣生氣又何用呢?要是有他的一封信多好?可是“過盡千雁皆不是,斜暉脈脈風悠悠”。失望之中,她想“這個狠心的人!不想我,我干嘛想著他呢!

          通過這種聯(lián)想與想象,學生很自然地進入到這種情境之中,那種落寞中思念等待,思念等待中失望與怨恨都表現(xiàn)出來。從這里看,李清照很像不成熟的生氣的少女!

          ④庭院清影

          盡管夜已經(jīng)很深了,她還是難耐心頭的寂寞,走下高樓,來到庭院打發(fā)無聊時光,“花自飄零水自流”,這種細微的聲音都能夠聽出來,夜晚多么的靜。試想,一個人在如此深的夜晚不睡覺卻出來散步,女子當中也只有很浪漫的李清照有這種閑情逸致。也許,在如此安寧的夜晚,她更能聽到自己心靈的聲音,好像也只有在這種寧靜中聽到夫君的聲音。所以說“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總結(jié):經(jīng)過想象聯(lián)想,同學們對《一剪梅》內(nèi)容有了深刻認識。在此基礎(chǔ)上,點出文章的情感之美:思念,惆悵,擔心,孤獨,怨恨和關(guān)切都有,這些復雜的情感交織在一起,并不會讓人感到冰冷和絕望,相反只會讓人覺得情真意切,甜美無限,這就是這首詞的動人之處。

          七、拓展閱讀

          運用剛才的閱讀方法和聯(lián)想與想象,理解李清照另一首詞: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窗,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唐代司空圖認為含蓄的主要特征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及,若不堪憂。”此詞寫相思之苦離別之情,從哪里能夠看出來?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實際上有一個指導思想:通過一篇的教學而認識一類的作品,課堂教學中,將李清照前后時期聯(lián)系起來便于把握她作品的思想感情;另一個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將學生引入情境中,從情境中發(fā)掘詩詞內(nèi)在的情感之美。

          一剪梅李清照公開課教案 2

          【教學目的】

          1、體會作者生平遭遇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guān)系。

          2、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把握李清照詞深婉細膩的藝術(shù)風格,培養(yǎng)學生詩詞鑒賞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再造意境的思維能力,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解讀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詞的藝術(shù)風格,掌握中國古典詩詞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屬性和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手法。

          【教學難點】

          體會詞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別樣“愁”情

          【教學方法】

          誦讀——點撥——探究

          【教學過程與內(nèi)容】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由李清照詞作《一剪梅》改編的歌曲《月滿西樓》。她憑著極高的藝術(shù)天賦,將這漫天愁緒細細地紡織,化愁為美,創(chuàng)造了讓人們永遠享受無窮的詞作珍品。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轉(zhuǎn)化為凄清的悲劇之美,她和她的詞也就永遠高懸在歷史的星空。當我們偶然回望千年前的風雨時,總能看見那個立于秋風黃花中尋尋覓覓的美神。 ——梁衡《亂世中的美神》

          二、知人論世: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宋詞婉約派的代表作家,生活在書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蘇軾的學生,其夫趙明誠是著名的金石考據(jù)學家。李清照夫婦雅好詞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亂,李清照隨家顛簸南下,后來丈夫病死,李亡國繼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終。

          其詞以南渡為界,前期詞寫天真爛漫的少女時代和極盡相思之苦的思婦情結(jié);南渡之后國破家亡夫死,其詞抒發(fā)了傷時念舊、懷鄉(xiāng)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強烈的亡國之思。詞風大變,轉(zhuǎn)為凄苦悲愴、哀婉動人。

          三、吟詠詞韻:

          明確:《一剪梅》是雙調(diào),每段有四個樂句,每句四拍,形式上與七律相近,節(jié)奏整齊。所不同的是,它的雙數(shù)句被分解成兩小句,每小句四字。這兩小句有時意思直貫而下,如“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有時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甚至可用疊韻,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讀前一種四字句,兩句間停頓要短一些;讀后一種四字句,兩句間停頓稍長,以造成懸念,突出下句內(nèi)容的重要性。從整首詞來看,單數(shù)句應讀得緩慢、悠長,雙數(shù)句可以讀得輕快短促,這就有了對比。

          四、整體感知:

          1、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試在詞中找出“詞眼”。

          明確:這首詞的詞眼是“愁”,是李清照寫給丈夫趙明誠的,極言自己獨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主要采用寓情于景和直抒胸臆兩種表現(xiàn)手法。

          2、這首詞主要運用哪些表現(xiàn)手法來抒寫愁緒?

          明確:寓情于景 直抒胸臆

          3、請找出詞中的主要意象,并聯(lián)系所學詩文,說說詞人是如何通過意象來抒發(fā)心中的愁緒的。

          明確:紅藕 玉簟 雁 月 花 水

          五、緣景明情:

          1、“紅藕香殘玉簟秋”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營造出怎樣的意境?

          明確:“紅藕香殘”點明了時節(jié),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蕭條,對作者的孤獨閑愁起了襯托作用。季節(jié)的變遷,還會使女詞人產(chǎn)生丈夫離家日久的.感覺使她覺得孤單寂寞。

          秋天來了荷花凋謝,其實也含有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之意。暑退秋來,竹席也涼了, 不止是說天氣變涼,其實,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獨守空房關(guān)系倒更為密切,襯托出詞人冷清與孤寂。(引導學生從詞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

          2、“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句詞是一幅怎樣的優(yōu)美意境呢?分析“雁”與“月”兩個意象。

          明確:“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

          “雁”意象:常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鴻雁傳書指通信。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diào)歌頭》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月”意象:常寄寓思念故鄉(xiāng),懷念親朋的美好愿望。

          詞人身處西樓,因惦念丈夫行蹤,望月計算著丈夫回家的日子,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云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感慨雁字空回,錦書難托。感嘆明月自滿,人未團圓。不管白日月夜,無論舟上樓中,相思之情都縈繞于詞人心頭。(引導學生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

          3、“花自飄零水自流”本是秋天常見的景物,詞人為什么對此格外敏感?分析“花”與“水”兩個意象。

          明確: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王實甫《西廂記》: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

          “花”:人生、青春、年華“流水”:時光

          花飄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態(tài),女詞人見此景象,極為傷懷,觸動了韶光易逝,青春難再之感。但花和水卻不理會她的情懷,依舊不停地飄落,不停地流逝。

          4、“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流露出怎樣的情感?

          比較鑒賞: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缎行兄匦行小

          憶君迢迢隔青天!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畎住堕L相思》

          明確:舊時文人所描述的思婦詩中,大多表述的是單純思夫或怨其不返的情結(jié),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中,詞人在寫自己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及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的,足見夫妻恩愛,互相關(guān)懷、信任,兩心如一,心心相印。

          5、名句賞析:“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明確:這相思,這離愁無法消除,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對“愁”的描寫化抽象為具體,把無形的“愁”說成是一種能夠運動的有形之物。一“上”一“下”,加上“才……卻……”的句式,令人感到愁思轉(zhuǎn)移之快與難于排解。

          小結(jié):鑒賞詞的基本方法:

          知人論世,聯(lián)系詞人生平和寫作背景;

          反復誦讀,煉字煉句,品味語言美;

          把握意象,想象畫面,鑒賞意境美;

          六、布置作業(yè):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1、“風住塵香花已盡”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從中流露出詞人怎樣的心境?

          2、賞析“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一句的表達技巧。

          一剪梅李清照公開課教案 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培養(yǎng)學生詩詞鑒賞能力,把握李清照詞深婉細膩的藝術(shù)風格 過程與方法:采用誦讀法,自主探究法來品味詞的意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審美情趣,讓學生從美文中獲得美感。 教學重點:解讀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詞的藝術(shù)風格

          教學難點:

          詞中意境的把握品味,及對作者的理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略

          二、誦讀指導:

          指導呤誦并背誦全詞。

          1.聽朗誦,體會詞的基調(diào)。

          2.請一學生朗讀,教師進行誦讀指導

          明確:把握節(jié)奏。《一剪梅》是雙調(diào),每段有四個樂句,每句四拍,形式上與七律相近,節(jié)奏整齊。所不同的是,它的雙數(shù)句被分解成兩小句,每小句四字。這兩小句有時意思直貫而下,如“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有時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甚至可用疊韻,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讀前一種四字句,兩句間停頓要短一些;讀后一種四字句,兩句間停頓稍長,以造成懸念,突出下句內(nèi)容的重要性。從整首詞來看,單數(shù)句應讀得緩慢、悠長,雙數(shù)句可以讀得輕快短促,這就有了對比。

          3.全班齊讀

          通過朗讀,整體感知詞的思想內(nèi)涵,品味詞的音韻美。

          問題設計:同學們聲情并茂的'朗讀,讓老師體味到了一種回環(huán)往復的音韻之美。是什么原因讓我們體會到了這種美?

          明確:音韻美的形成,一是因為本詞的押韻,一韻到底并且都押平聲韻,造成舒緩委婉的藝術(shù)效果;二是因為詞人擅用對仗,使節(jié)奏明快、和諧、上口。

          三、品評鑒賞

          1、整體感知:概括詞的上下兩片所寫的內(nèi)容。

          2、本詞寫的是哪一季節(jié)的景物,其中有沒有明確點明時令的詞句?

          明確:秋,初秋的景物;“殘”,可解為殘留意;“秋”,非為秋天,而為

          涼意!盎ㄗ燥h零”,為秋景;“輕解羅裳”,乃為著秋裝。

          注意:“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是為秋景,但在本詞中屬虛寫,乃是作者

          想象之景,故不為證據(jù)。

          3、本詞寫了件什么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在初秋的一個中午,“我”獨自一人為排解憂愁而去泛舟,在這之中

          的所見所感,孤獨、秋悶之情。

          4、作者如何表現(xiàn)自己的這種感情?

          明確:(1)、間接抒情——借用景物營造氣氛,烘托人物內(nèi)心情感。

          (2)、直抒胸臆——直接抒發(fā)自己的相思、閑愁。

          5、精彩詞句賞析,品讀意境美

          步驟:由學生自找自賞,教師補充。

          (1)《白雨齋詞話》中說:“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絕倫,真不食人間煙火者”,你能說出它好在哪里嗎?(引導學生從詞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

          明確: “紅藕香殘是以點帶面的寫法,點明了時節(jié),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蕭條,而且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閑愁起了襯托作用。如果說“紅藕香殘”是從客觀景物(視覺、嗅覺)來表現(xiàn)秋的到來,那么“玉簟秋”就是通過作者的主觀感受(觸覺)來表達秋的到來,一句話,把客觀和主觀,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2)“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引導學生揣摩關(guān)鍵字)

          明確:從一個“獨”字可看出,詞人想借泛舟來消愁,結(jié)果是“舉杯消愁愁更愁”啊。過去和夫君一起雙雙擊楫,充滿詩情畫意,今天卻獨自擊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獨”字是“背面敷粉”的寫法,其實她想說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劃船該多快樂啊。

          “蘭舟”情結(jié)。(梁元帝《采蓮賦》)

          (3)為了稍減閑愁,詞人又臆想鴻雁能傳書信,哪位同學能描述一下“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句詞是一幅怎樣的優(yōu)美意境呢? (引導學生運用聯(lián)想法)

          教學總結(jié):

          自”字的魅力

          ——由“花自飄零水自流”說起

          這堂課流程比較完整,生成的東西也很多,比我預期的結(jié)果要好,很可能是因為學生聽過《一剪梅》這首詞的流行歌曲版,比較熟悉歌詞。如果一定要說自己的功勞的話,就在于點撥恰到好處;這堂的不足之處在于,時間太短,有些地方(如對詞中“紅藕香殘”“月滿西樓”等意象)沒能充分展開。

          下課以后,我仍覺得意猶未盡,放下電腦,打開書,重讀了這首詞,又回顧了學生的發(fā)言。學生一眼就喜歡上了“花自飄零水自流”這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除了整首詞的意境很美之外,我也很喜歡這一句。為什么會這樣呢?

          我在辦公室來回走了幾步,打開門和窗,覺得整個樓道空蕩蕩的,整座教學樓空蕩蕩的,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占據(jù)整個教學樓。思及此,靈光一現(xiàn),“自”字讓我心頭一動,從腦海中飄然而出。于是我寫下如下文字。

          “一切景語皆情語”“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花自飄零水自流”這句話的魅力不僅在于“飄零”,更在于兩個“自”字;S水流,本來是自然現(xiàn)象,“飄零”二字融愁情入自然之景,兩個“自”字更加明晰和深化了愁情!盎ㄖh零”與“水之流動”似乎兩不相干,實則彼此一體,無法分開。兩個“自”字拉開了花和水的距離,即景抒情,又兼比興,和“一種相思,兩處鄉(xiāng)愁”具有相同的結(jié)構(gòu),意蘊可互相生發(fā)。分離之苦,如同無形的上帝,亞當夏娃本應互相扶持,共同消解上帝的懲罰,而事實是,李清照和趙明誠人在兩地,各自漂泊,唯有分流水落花于兩方以喻相思之苦!白浴弊钟泄陋氈椋蟹蛛x之意,這大概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無獨有偶,喜歡用“自”字的人不止易安居士一人。

          一剪梅李清照公開課教案 4

          教學目標:

          1、識記基本字詞義、疏通詩意、學會朗誦,《一剪梅》體裁、題材、詞牌特點;

          2、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經(jīng)歷以及時代對她詞風的影響,掌握“易安體”基本特色;

          3、掌握、理解詩詞意境及其分析詩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詞作中體現(xiàn)出的作者情感;

          4、學會寫作簡潔精練的詩詞鑒賞短評。

          教學重點:

          1、理解詩詞意境,體會作者情感;

          2、嘗試寫作詩詞鑒賞短評。

          教學難點:

          1、學會寫作簡潔精練的詩詞鑒賞短評;

          2、從不同角度理解詞作,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新意。

          方法課時:

          1、經(jīng)典闡釋法;

          2、教學內(nèi)容共計一課時。

          教學步驟:

          導入 → 作者介紹 → 詞體介紹 → 字詞釋音、釋義 →朗讀,之后老師范讀,再之后學生集體讀、整體感受感知→聽鄧麗君《一剪梅》歌樂,引入情景→疏通、鑒賞 →板書小結(jié),陳清線索→特殊句式、語言特色、手法分析→鑒賞短評 → 課堂小結(jié) → 音樂感知收束→布置作業(yè)。(結(jié)合考點,強調(diào)分析重點)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與整體感知融于一體則可):

         。ㄕZ文課代表上課前到我辦公室拿東西)……

          同學們:北宋詞人周邦彥在其詞中無意間寫了一句:“一剪梅花萬樣嬌”,于是“一剪梅”這個頗具人間風情的詞牌名因此而誕生。后世眾多的文人墨客面對這“同一剪梅花”各自吟誦出了風情萬種的不同詞作,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而其中最為膾炙人口、感人肺腑者,莫過于李清照筆下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那么究竟正為少婦的易安心中有一抹怎樣的惆悵下了眉頭卻又上了心頭,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一起學習李清照的詞作《一剪梅》。

          2、作者介紹:

          學其詩,就得知其人。ㄏ旅嫖覀兒唵瘟私庖幌伦髡叩幕厩闆r)李清照,大家并不陌生,(生于1084-卒于1155年以后,具體年月史料缺乏,難以確考),她自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由于當時豪放詞派大家辛棄疾字幼安,也是濟南人,人們共稱他們?yōu)椤皾隙病。她賢惠多才,十八歲嫁于金石家趙明誠為妻,夫婦感情深厚。然而,“自古紅顏多薄命”,北宋滅亡后,趙明誠因病去世,她顛沛流離于江南,在孤寂中度過晚年。由于身世及時代變化的緣由,她前期詞多寫閨情相思,后期詞融入家國之恨與身世之感,風格頓變。她兼擅小令和慢詞,往往能別出心裁,以經(jīng)過提煉的口語表達其獨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棄疾所稱道的“易安體”。她的詞集名稱是《漱玉詞》。她還寫有《金石錄后序》和《論詞》等散文。

          3、整體感知:李清照是:歷北宋晚期而經(jīng)南宋初期的女詞人,她也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上成就最高的女詞人,同時也是所有文人中最有性情的詞人之一。為什么這樣說呢?中國古代的學者都極力推崇用詩歌來言志抒情、吟詠性情,所以用性情來寫詩的詩人,一般都是好的詩人、受人同情尊敬的詩人。舉個大家都不陌生的例子,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即就是像這樣的亡國之君、酒色孱弱之身,他的詞作也被后人大力贊賞,吟詠不絕!那么,對于咱們的李清照呢,就更是如此了。所以學習易安詞,就必須明白,易安其人她是一個性情中人。

          那么對于作者的介紹,咱們到此為止。下面我們來看教材,掌握一些基礎(chǔ)知識。

          4、《一剪梅》是詞牌名,得名于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它的另一個名字是《臘梅香》。其詞體特點是,雙調(diào)六十字,前后闋句句用平韻,一韻到底。八個四字句一般都用對仗。一般以書寫愛恨離愁為主要內(nèi)容。本詞就是以表達相思之情為題材的一首“婉約中調(diào)”。

          5、我們再看詞中的一些字詞,注意一下它們的讀音和意義:

          紅藕:荷花的`別稱。

          香殘:這里指荷花的香味已經(jīng)快要消散了。

          玉。海╠ian)光潔似玉的竹席,席子的美稱,簟的本義是竹席。

          羅裳:(chang)絲織的下衣、擺裙。

          蘭舟:木蘭樹做的船,船的美稱。

          錦書前秦人竇滔的妻子蘇惠思念丈夫,就用錦織成回文詩贈給他。后來便稱夫妻間的書信為“錦書”或“錦字書”。這是作者用的一個典故。

          雁字回時:是指大雁排成人字或者一字的形狀飛行,稱作雁字。雁字回時就是說大雁排成一行往回飛。

          6、聽朗讀:好!在理解了基本字詞的基礎(chǔ)上我們來聽一段朗讀錄音,從整體上感受一下本詩的內(nèi)容。老師范讀、提點學生自主讀、大家一起讀,適時點撥!再聽鄧麗君音樂進入情境,順理成章進行詩意的講解……

          7、正文講解:

          同學們,宋詞是中國古典美學的象征之一,人們在評價詞這種文體的時候,以有意境為最高的標準。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本詞的意境。

          這首詞是作者在丈夫出行在外,寂寞難耐之際寫下的性情之作。我們看“紅藕香殘玉簟秋”——

          作者說:荷花已經(jīng)凋謝,它的香味也點點離散,那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秋涼。這首句便清秀不凡,作者著一“秋字”而境界全出,為什么這樣說呢?詩人劉禹錫有一句詩說“自古逢秋悲寂寥”,顯然秋天是四季中最為悲涼的歲月,這里用一個秋字,不僅點明了節(jié)氣時間,而且指出了就是這樣一個蕭瑟之秋引起了作者的離情別緒,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閑愁起了襯托作用,如“紅藕香殘”,雖然是寫秋來了荷花凋謝,其實,也含有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之意;“玉簟秋”,雖然是暑退秋來,竹席也涼了,其實,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如此,首句便先聲奪人,寫凄涼而不見一“凄涼”字,含蓄委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同時也奠定了全詞的感情基調(diào),即就是“凄涼哀愁”。

          作者面對這樣一個荷殘席冷、萬物蕭瑟的景象,就免不了要觸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縈繞胸懷,內(nèi)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一般,當人們經(jīng)受愁苦的折磨的時候,總是要想辦法排遣一下的,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來消除這愁悶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垂淚啼哭,而是借游覽以遣悶,于是她就自然而然的——

          “輕輕解下羅裳,獨自登上蘭舟……”然而,曾經(jīng)是和心上人雙雙泛舟,今天卻獨自撥槳擊水,于是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并不能排遣郁悶。不過,李清照畢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這種愁苦歸咎于對方的離別,反而設想對方也會思念著自己的。所以,她緊接著寫道: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我們想,作者在雁字飛回之際,不見錦書,只好系舟歸來,“無言獨上西樓”,然而“月光如此皎潔美好,卻只能獨倚欄桿”,眼前有景賞不得,她所能做的就只有獨自發(fā)愁。那么究竟是怎樣一個“愁”字呢?作者說——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這里的“花自飄零水自流”又是一處絕筆。我們想,作者為什么在寫“閑愁”之前,憑空來一句“花自飄零水自流”呢?這其實就是周杰倫《菊花臺》中唱的“花落人斷腸”、劉禹錫詩中的“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李煜詞中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寫是為了承上啟下,用自然界沒有情感體驗的落花流水來襯托、暗示作者心中的“閑愁”,因而“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之感,油然自作者心頭升起。

          那么,李清照的“閑愁”究竟達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就是說,這種相思之情是沒法排遣的,皺著的眉頭方才舒展,心頭又開始煩亂。這“是離愁”,他——剪不斷,理還亂,它,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這確實是一句完美的收尾,其流連哀思,一唱三嘆,令人回味不已。

          ※寫景抒情線索分析:(板書部分)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先是站在室內(nèi),看到了窗外的紅藕香殘,視線觸及涼席,頓生愁情;于是為了排遣愁情,她又去泛舟游玩,筆鋒一轉(zhuǎn),轉(zhuǎn)而寫起了室外所見所感;然而流水落花總無情,作者終于還是沒能擺脫一個“愁”字,其輾轉(zhuǎn)反側(cè)、寤寐思服的形象躍然而出。

          8、作者情感分析:

          很明顯,作者主要給我們展示了一種哀愁之情,那么除此之外還有沒有第二種情感?我們看“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作者如此肯定地說“只有一種相思”,必然有“兩處閑愁”,可見易安和丈夫趙明誠之間是心心相印的,她很肯定丈夫也在因為見不到自己而發(fā)愁,這是不是一種面對男女之情的“自信”呢?顯然是。那么換句話說,假設如果是“一種相思,一處閑愁”的話,那么就是單相思了,由此可見“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妙味所在。

          另外,詞中還透露出處了合情合理的一個事實,是什么呢?在我看來,這個事實就是“他們兩人是相當恩愛的”,試想,如果他們兩個天天呆在一起吵架,那么分開之后肯定不會“明月千里寄相思”的,說不定趙明誠出去就到秦樓楚館里搞外遇了,李清照也會偷偷樂道:殺千刀的,終于走了。正是由于愛得深沉,才會有“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纏綿悱惻。

          9、手法分析:

          (板書)同學們,短短六十個漢字,卻寫出了如此豐富的意蘊,不用一些特殊的手法是不會有如此效果的。我們看作者在詞中都運用了那些藝術(shù)手法。

          首先是首句的含蓄,再其次是云中誰寄錦書來一句的倒裝,第三是花自飄零水自流的映襯,第四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才上眉頭卻下心頭”的對偶。最后,我們可以看出,古人說席子時不說席子,而說玉簟;說小船時不說小船,而是說蘭舟。這是把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物陌生化,來營造詩詞所具有的特殊意境。

          作業(yè)布置:

          同學們,學習和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是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的,那老師這里就介紹給大家兩種基本的方法:抓關(guān)鍵詞法(可以是關(guān)鍵動、形容詞等如“獨”字等);和意象分析法;解釋過程略。那么老師留給大家兩個作業(yè),一是分析此詞中的關(guān)鍵形容詞談談你對詞中作者情感的體會;二是找出詞中的基本意象,分析他們所表達的情感內(nèi)涵或者它們都有什么象征意義!各寫文章不少于200字!

          小結(jié)

          同學們,這是一首相當富有詩情畫意的詞作。詞人越是把她的別情抒寫得淋漓盡致,就越能顯出她們的夫妻恩愛的甜蜜,也越能表現(xiàn)出她對生活的熱愛。再者,這首詞在意境的刻畫,真摯、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語言運用的藝術(shù)上,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句話說得好“一剪梅花萬首詩,一段材料多角度”,詩詞是“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shù)品,對于本詞的內(nèi)涵,我更希望大家從不同的角度挖掘出不同的新意,這才是“學詩之道”。

          下面我給大家放一段音樂,在音樂聲中讓我們結(jié)束本課的學習。

          一剪梅李清照公開課教案 5

          教學目標:

          1、體會李清照詞中思想感情

          2、感受李清照婉約的詞風

          3、背誦李清照的主要詩作

          教學設想

          1、要引導學生通過學習一個作家的詩詞,總結(jié)出詩人的藝術(shù)風格

          2、李清照寫內(nèi)心愁苦的名句很多,讓學生把握用意象寫愁的手法

          3、要讓學生快速背誦,尤其要在課堂上完成背誦要求,養(yǎng)成良好的背誦習慣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播放音樂MTV安雯唱的《月滿西樓》,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本詞的情感。淡淡的憂傷

          二、背誦這首詞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三、賞析這首詞

          1、讓學生概括這首詞表達的思想感情:孤獨寂寞的相思之情

          2、引導學生分析詞人如何表達思想感情的:

          先借意象:秋季,紅藕香殘,獨上蘭舟,云中錦書,飄零的花,自流的水,最后直接抒情:無計可消除

          四、擴展閱讀

          1.讓學生回憶學過的李清照的詩詞

          如夢令兩首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補充閱讀: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總結(jié)詞風

          真摯細膩,深婉動人,語言清新典雅,淺易自然。多寫個人遭遇,心靈深處的“愁”,而這些愁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的。

          3.總結(jié)李清照詞中寫愁的名句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只恐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又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4.總結(jié)寫“愁”用的`手法:

          用形象的事物來比愁,可觸、可視、可感,從而能引起共鳴(前兩句)

          用意象來渲染愁緒,多個意象共同構(gòu)成抒發(fā)愁思的意境(第三句)

          讓學生舉出此類名句: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五、欣賞歌曲《聲聲慢》

          六、讓學生背誦李清照的詩詞

          七、總結(jié)本課

          提示學生李清照的詩詞中有沒有豪放風格的

          《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八、布置作業(yè)

          學唱《一剪梅》和《聲聲慢》

          一剪梅李清照公開課教案 6

          教學分析

          1、教學內(nèi)容分析

          《一剪梅》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體現(xiàn)了被稱為“易安體”的李清照作品的藝術(shù)風格,即清麗典雅,溫婉細膩。鑒賞這首詞應該讓學生用情感去參與、用心靈去體會,力爭能夠切實把握住作者內(nèi)心那種纏綿悱惻的情懷,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詞,也能在不知不覺中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熱愛。

          2、教學對象分析

          高二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詩歌鑒賞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必要作出過多地講解說明,讓學生討論發(fā)言更能提高鑒賞的積極性,同時輔以多媒體手段,用優(yōu)美的歌聲和畫面營造氛圍,效果要比傳統(tǒng)的講解方式好得多。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把握李清照作品意象意境,背誦全詞。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德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解讀文句,品味意境

          學會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

          2、難點:學會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

          教學媒體設計

          學生接觸的古典詩詞其實并不少,但是由于他們年紀還小,沒有什么人生經(jīng)歷,對古詩詞中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心緒,難以達到情感上的共鳴,所以鑒賞往往只停留在淺表層次。而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對解決這個問題能起到相當重要 作用。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運用貫穿整個過程。課堂的第一階段,顯示李清照的畫像,讓學生對作者有一個比較親切的印象,接下來顯示李清照的有關(guān)材料,進一步加強認識。第二階段,播放朗誦《一剪梅》,同時顯示作品內(nèi)容,以渲染氣氛,在朗誦中要求學生思考有關(guān)問題。第三階段,顯示作品,學生合作探究,品析詞句。第四階段,強化詩詞的背誦。第五階段,播放《月滿西樓》,在唯美的畫面與歌聲中結(jié)束課程。多媒體的運用將音樂、畫面、文字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既使教學內(nèi)容明確具體,又營造了一種詩歌鑒賞所必需的氛圍,有利于學生對詩詞意境的把握。

          教學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1.費玉清的一曲宛轉(zhuǎn)悠揚的《一剪梅》將我們陶醉在其中,其實真正陶醉我們的是其中傳遞的情感,今人如此,古人也如此,尤其是悲懷愁情。輕拂中華歷史的塵煙紗縵,咀嚼古往今來的悲懷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學長河中,特立獨行,登峰造極的滄海愁人恐怕當數(shù)女詞人李清照了。她有“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她有“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說不盡的愁”。

          2.題解

          一剪梅,詞牌名,又名《臘梅香》,得名于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詞牌格式,雙調(diào)六十字,前后闋句句用平韻,一韻到底,八個四字句一般都用對仗。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

          李清照(1084——約1155)我國文學史上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李清照工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等,更擅于詞.

          詞人的丈夫新婚后不久就外出求學后,李清照填詞《一剪梅》送給丈夫。 教師小結(jié)(見幻燈片),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疑難字詞 。

          2.聽錄音,要求學生注意停頓斷句。

          3.請一位同學讀,其余同學認真聽,聽后做評價。

          4.齊讀課文,找出體現(xiàn)作者心理狀態(tài)的字眼以及主旨句。思考詞的情感基調(diào)。

          明確:“閑愁”二字最能體現(xiàn)作者心情,是全詞的詞眼,主旨句為“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全詞抒發(fā)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四、研讀課文,賞析句子。

          1、詞的上片有哪些典型的意象?透露出怎樣的情感? 紅藕香殘 透露秋景的冷落、蕭條。

          首句“紅藕香殘玉簟秋”交代了時令即秋季,作者從幾個角度入手寫秋景秋意,渲染環(huán)境

          明確:視覺、嗅覺、觸覺。

          作者從多個角度入手描寫秋意的冷落蕭條,不僅刻畫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ㄩ_花落,既是自然現(xiàn)象,又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涼,既是肌膚觸覺,也是凄涼獨處的內(nèi)心感受。作品首句就顯示了這首詞的環(huán)境氣氛和感情色彩。

          獨上蘭舟 如果能與丈夫一同劃船該多好!(孤獨)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作者排遣寂寞的方式,

          明確:從“獨”字可以看出詞人借泛舟來消愁,而過去有夫君相伴,現(xiàn)在卻是獨自一人,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對往事的懷念,怎能排遣得了“愁”呢? 云中錦書 猜想丈夫的信該到家了。(思念)

          月滿西樓 仿佛身處西樓,望月計算著丈夫回家的日子。(思念) 這句詞按照邏輯順序

          明確:應是“月滿時,上西樓,望云中,見回雁,思誰寄錦書來”。

          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體會這句詞的優(yōu)美意境。

          詞句中的“誰”顯然是指自己的丈夫趙明誠,可以想見,詞人因惦念游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所以遙望云空,產(chǎn)生鴻雁傳書的遐想。但是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子空回,錦書全無,所以有“誰寄”之嘆,實際是無人寄書,心中愁緒平添一層。

          2、下片用哪幾種方式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何謂“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明確:此句是說身在異地的丈夫和自己懷有一樣的相思之情,直接點明了夫妻二人的兩相恩愛,足見雙方情愛之篤以及彼此信任之深。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句是詞的主旨句,在寫愁緒的特點 明確:這句詞賦予愁緒以運動之感,使人仿佛看見詞人眉頭的若舒若蹙,而愁從眉間藏到心間,更使人領(lǐng)略到詞人的萬千愁緒,引發(fā)無限的遐想。

          五、總結(jié)

          上片主要寫作者的家中生活,舟中所想。 下片回到現(xiàn)實,以抒情為主。

          全詞主要抒發(fā)了作者的孤寂相思之情。

          六、誦讀并背誦全詞。

          欣賞歌曲《月滿西樓》加強審美印象。

          七、布置作業(yè):

          將這首詞改寫為現(xiàn)代文。

          一剪梅李清照公開課教案 7

          教學目標:

          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詞的婉約風格。

          2、體會作者生平遭遇與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guān)系。

          3、利用開放性原則培養(yǎng)學生再造意境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感受鑒賞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韻律美、音樂美。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補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教學原則:

          開放性原則

          教學方法:

          聯(lián)想法比較法

          教學準備:

          CAI課件、多媒體設備

          教學教程:

          一、詩畫導入

          展示一組CAI畫面:溪亭日暮、藕花深處、歸舟爭渡、驚飛的鷗鷺

          師:(明示畫面中的意象)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同學們看到這些畫面能想起初中學過的哪首詞?

          生:李清照的詞《如夢令》。

          師生齊背《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師:(啟發(fā))詞中寫的是作者少女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和開朗愉快的心情。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啊。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的變遷,女詞人還能一如既往地做個快樂天使嗎?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學習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屏幕顯示課題)

          二、研習新課

          1、范讀比較:(屏幕顯示)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師:(啟發(fā)理解)這兩首詞在內(nèi)容上有哪些不同?

          (提示)粗讀可發(fā)現(xiàn):

          景物時令——前寫夏景,后寫秋景;

          作者年齡——前為少女時期,后為少婦時期;

          感情基調(diào)——前愉快開朗,后細膩深婉。

          師:(提示)女詞人初婚不久,思念外出的丈夫趙明誠

          2、清理思路、賞析意境

          上片:詞人舟中所想→下片:回到現(xiàn)實

          分析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上片:寫女詞人獨居生活——舟中所想

          紅藕香殘:以點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蕭條,

          獨上蘭舟:背面敷粉——如果能與丈夫一同劃船該多好!

          云中錦書:相關(guān)聯(lián)想——猜想丈夫的信該到家了,

          月滿西樓:生發(fā)想象——仿佛身處西樓,望月計算著丈夫回家的日子。

          下片:寫女詞人由想象回到現(xiàn)實

          花飄水流:移情于物、借物抒情——韶光易逝青春難再!

          一種、兩處:直抒胸臆——合寫夫妻雙方此刻望月思人的心情。

          無計可消除:——情之深、重!}揭示主旨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名句)平字見奇,化無形為有形(由外到內(nèi),運動之速)。

          3、名句賞析:“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學生發(fā)言,教師小結(jié):好在關(guān)聯(lián)詞“才……卻”:前輕后重,無法排遣

          比較“才……又”(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剛……又”(剛考完數(shù)學,又要考語文):前后并舉同等

          提示:寫作一得——說話作文要力求煉字煉意

          小結(jié)——

         、俦驹~重寫相思,次寫愁情。

          ②抒寫閨情而非閨怨。

          4、誦讀指導:

          結(jié)構(gòu)特點:

         、俦驹~為雙調(diào),每段四句,每句四拍,與七律相近;

          ②雙數(shù)句分解為兩小句,每小句四字。

          誦讀要領(lǐng):單數(shù)句緩慢悠長,雙數(shù)句輕快短促,借助意象和韻腳(秋、舟、樓、流、愁、頭)幫助記憶。

          誦讀節(jié)奏: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自由朗讀:(2分鐘)

          個別朗讀:1~2名學生演讀(大屏幕顯示相關(guān)畫面、音樂)

          學生齊背:

          5、影象欣賞:播映依據(jù)課文改編的優(yōu)美影象,達到形象直觀,寓教于樂。

          6、隨堂練筆:(5分鐘)合理想象,補充空缺形象,再造意境

         。ㄕn堂重頭)將全詞改寫成情景連貫、意境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

         。ń處熝惨晫W生完成情況,選定點評習作2篇)

          當堂點評:(3分鐘)(習作投影顯示,作者朗誦)

          學生發(fā)言,教師小結(jié)

          教師背誦:(下水作品)改寫的散文詩(大屏幕顯示、音樂背景)——

          粉紅的荷花已經(jīng)凋謝,鋪著的竹席也生秋涼,

          輕輕解下絲綢帔,獨自登上木蘭船。

          天邊飛來隊隊鴻雁,是誰捎來了遠方的佳音?

          西樓灑滿月光,思念的人兒啊該早日歸來。

          花兒自管飄落,水兒自管流淌,

          彼此都在思念對方,卻只能獨自愁悶各天一方。

          這樣的相思愁苦,哪兒有辦法可以消除,

          皺著的眉頭方才展開,心里頭卻又想念起來。

          三、擴展鑒賞:《聲聲慢》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鑒賞提示——這首詞所表達的是女詞人晚年寡居時孤獨、凄苦的生活感受。以一個“愁”字收束全篇,卻用反問形式,含無窮之意于言外,更顯“愁”之深重。

          金人南侵后,女詞人連續(xù)遭到國破、家亡、夫死的苦難,過著長期的流亡生活,寫出了許多反映個人不幸遭遇的動人詞篇!堵暵暵肥瞧渲凶钣写硇缘淖髌分。

          小結(jié):《如夢令》《一剪梅》《聲聲慢》三首詞從三個不同的時期即少女時期——少婦時期——晚年寡居,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這些經(jīng)歷在作者筆下得到形象逼真的再現(xiàn),由此可見,生活是文學創(chuàng)作取之不盡的源泉。

          四、探討婉約詞風格:

         。ㄌ崾荆﹦偛艔土暫蛯W習的三首詞在風格上有一個共性,即都是婉約詞。試說說婉約詞的.風格特點(讓學生大膽發(fā)言,凡是能挨邊的說法都予以肯定,然后由教師小結(jié))

          語言清麗、含蓄,感情婉轉(zhuǎn)、纏綿,

          題材較為狹窄(多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等)

          五、創(chuàng)新思維練習:發(fā)散聯(lián)想

          李清照除了創(chuàng)作婉約詞,還有沒有不同于婉約詞風的文學作品呢?若有,試舉例。

          ——有。

         、俸婪旁~:《漁家傲·記夢》: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ā詨艋眯问奖憩F(xiàn)作者沖破現(xiàn)實尋求光明和自由的愿望。采用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風格豪放,意境闊大。)

          ②詩歌:《絕句》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ā桧灣酝蹴椨鹗『蟛辉柑油瓥|茍且偷生的英雄氣節(jié),諷刺南宋朝廷在金人南侵后窩居江南的妥協(xié)逃跑政策。)

         、凵⑽模骸督鹗浐笮颉

          (——南渡后所作。介紹《金石錄》的內(nèi)容與成書過程,回憶婚后三十四年間的患得患失,是一篇優(yōu)美動人的散文。)

          六、音樂欣賞:

          多媒體播放《一剪梅》改編的歌曲《月滿西樓》,畫面意境優(yōu)美,音樂婉轉(zhuǎn)動人,第二段師生同唱,將課堂結(jié)束在師生情感共鳴的最高峰,余音繞梁,意味雋永。

          一剪梅李清照公開課教案 8

          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的詞風。

          2、體會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特點。

          3、背誦這首詞。

          教學重點:

          1、情景交融的寫法。

          2、背誦相關(guān)名句。

          教學難點:

          寓情于景的、含蓄的寫作風格。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以前我們學習過宋詞的集大成者李清照的一首作品叫《如夢令》。詞中寫的是作者少女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和開朗愉快的心情。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啊。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的變遷,女詞人還能一如既往地做個快樂天使嗎?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學習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板書課題)。在上課之前我們還是有必要來簡單介紹一下這為偉大的女詞人。

          二、作者簡介與寫作背景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書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蘇軾的學生,其夫趙明誠是著名的金石考據(jù)家。李清照夫婦雅好詞章,常相唱和。14歲時的李清照能寫出讓其飽讀詩書的父親定言到,“我現(xiàn)在已沒有能力來評論你的詞,需要大家。”,從其詞做的成就中來看還是令人置信的.。而張15歲時候,寫就的《霸王別姬》有人已呼叫可與郭沫若論長短,不可不令人扼腕。1127年,靖康之亂,李清照隨家顛簸南下,后來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國繼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終。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寫閨情相思,明快妍麗;南渡之后,則多寫國破家亡的離亂生活,沉哀入骨,詞情凄黯;楹蟛痪,趙明誠即遠行,李清照便寫下了這首《一剪梅》寄給丈夫。

          三、具體研習

          1、“紅藕”“玉簟”不僅表明秋天已至,進一步發(fā)掘,它的深刻意蘊是什么呢?

          “紅藕香殘”,雖然是表明秋天來了荷花凋謝,其實,也含有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之意;“玉簟秋”,雖然是暑退秋來,所以竹席也涼了,其實,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紅藕香殘”——從客觀景物來表現(xiàn)秋的到來。

          “玉簟秋”——從主觀感受表達秋的到來。

          景、情;主觀、客觀

          2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嗎?

          輕:輕手輕腳。怕驚動別人、小心翼翼。

          獨:借泛舟以消愁,非閑情逸致的游玩。

          過去和夫君雙雙泛舟,充滿詩情畫意,今天獨自擊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

          獨:——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劃船該多好!

          3、“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是一個倒裝句,其意味是什么?

          順序:月滿時——上西樓——望云中——見回雁——思及誰寄錦書來

          誰——趙明誠

          誰寄——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字空回,錦書無有

          詞人因惦念游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云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無論舟上樓中,縈繞于詞人心頭。

          4、“花自飄零水自流”的意義分析:

          1、寫眼前之景,花落水流,與“紅藕香殘”、“獨上蘭舟”相拍合;

          2、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

          無可奈何花落去

          水流無限似儂愁

          5、領(lǐng)略詞人“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純潔、心心相印的愛情。

          寫自己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及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的,足見兩心相印。

          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深化:訴說此情已由思而化為愁。

          6、名句賞析:“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皺著的眉頭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涌上心頭——相思之情無法排遣。

          “才——卻——”有連接關(guān)系,表現(xiàn)“愁”運動之速,而愁從可見的眉間藏到心頭,更使人領(lǐng)略到女詞人的萬千愁緒,詩人感情在短暫中的變幻起伏,真實形象,給人以遐想。(聯(lián)想:李煜:“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

          四、課文小結(jié)

          本問的寫作特點:

          1、所表現(xiàn)的愛情是旖旎的、純潔的、心心相印的,和一般的單純思夫或怨其不返,大異其趣;

          2、大膽歌頌自己的愛情,象蜜甜、象水清,磊落大方;

          3、淺俗清新,明白如話,也多用偶句,瑯瑯上口,聲韻和諧。

          五、作業(yè)

          背誦全詞

          一剪梅李清照公開課教案 9

          教學目標:

          1、學習詩歌通過意象、煉字來精確表現(xiàn)情感的寫法。

          2、領(lǐng)會詞人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輕”、“獨”“才”、“卻”等字詞的領(lǐng)悟。

          2、難點:閑愁的理解。

          3、拓展:愛情是兩個人的,感受甜蜜的相思之苦

          大體安排: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型:教讀課

          預習要求:

          1、學生朗讀并背誦

          2、思考何為“閑愁”

          教學設計:

          一、導入

          親情、友情、愛情構(gòu)成了我們的感情世界,在這之中有快樂、有憂愁、有甜蜜、也有苦痛,百般滋味無法盡說。今天,我們就通過學習《一剪梅》這首詞來體味愛情的一種滋味:相思。

          二、作者介紹

          1、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書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蘇軾的學生,其夫趙明誠是著名的金石考據(jù)家。李清照夫婦雅好詞章,常相唱和,伉儷情篤。1127年,靖康之亂,李清照隨家顛簸南下,后來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國繼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終。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寫閨情相思,明快妍麗;南渡之后,則多寫國破家亡的離亂生活,沉哀入骨,詞情凄黯。

          2、《一剪梅》寫作背景:李清照與趙明誠婚后不久,趙明誠即遠行,李清照便寫下了這首《一剪梅》寄給丈夫。

          三、朗讀背誦

          1、播放課件伴奏,教師范讀

          2、課后背誦

          四、教學板塊一

          1、師問:“紅藕”“玉簟”不僅表明秋天已至,進一步發(fā)掘,它的深刻意蘊是什么呢?

          引出:“紅藕香殘”,雖然是表明秋天來了荷花凋謝,其實,也含有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之意;“玉簟秋”,雖然是暑退秋來,所以竹席也涼了,其實,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引出:“紅藕香殘”——從客觀景物來表現(xiàn)秋的到來;“玉簟秋”——從主觀感受表達秋的到來。

          2、師問:“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嗎?

          引出:過去和夫君雙雙泛舟,充滿詩情畫意,今天獨自擊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

          3、師問:“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是一個倒裝句,其意味是什么?

          引出:順序:月滿時——上西樓——望云中——見回雁——思及誰寄錦書來;誰——趙明誠。詞人因惦念游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云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無論舟上樓中,縈繞于詞人心頭。

          4、師問:“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表露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引出:寫自己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及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的,足見兩心相印。訴說此情已由思而化為愁。

          5、師問:“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狈治觥安拧獏s——”的妙用?

          引出:皺著的眉頭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涌上心頭——相思之情無法排遣!安拧獏s——”有連接關(guān)系,表現(xiàn)“愁”運動之速,而愁從可見的'眉間藏到心頭,更使人領(lǐng)略到女詞人的萬千愁緒,詩人感情在短暫中的變幻起伏,真實形象,給人以遐想。

          五、教學板塊二

          1、請同學們想像你與自己的愛人離別會是怎樣的情境?

          2、師問:請大家體會以下三首詞的離別之情:

          李煜《相見歡》“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保ㄉx)

          蘇軾《江城子》“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保ㄋ绖e)

          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保ú粴w)

          引出:哀戚幽怨的相思(李煜)、悲痛欲絕的相思(蘇軾)、無奈神傷的相思(柳永)

          與李清照《一剪梅》所表現(xiàn)的相思感覺的不同,點出李清照的“閑愁”是她與丈夫兩處的閑愁,是對兩人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美好愛情的聯(lián)想,所以苦也甜蜜。

          一剪梅李清照公開課教案 10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學習,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培養(yǎng)自覺學習的態(tài)度,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機會。

          2.通過學習,引導學生認識到接受教育,對個人成長和家庭有利,更對國家和社會有利。

          【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依法維護自己受教育權(quán)的能力,增強學生履行受教育義務的自覺性。

          【知識目標】

          1.通過學習,學生懂得教育的含義和作用。

          2.通過學習,學生懂得受教育權(quán)的含義,義務教育含義和特征。

          【教學重點】教育對個人、國家的作用。

          【教學難點】義務教育的含義、特征。

          【教法】情景教學法 探究教學法 討論歸納法

          【學法】體驗學習法 探究學習法 歸納學習法

          多媒體課件

          一課時

          【課前準備】《中國夢 我的夢》

         。ㄔO計意圖: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營造學習氛圍。)

          【時政導入】

         。ㄔO計意圖:引用時政熱點導課,體現(xiàn)思品課的思想性,引出課題,燃起學生心中的夢想之火,為后面的學習做鋪墊。)

          【授 新】

          第一環(huán)節(jié):感知教育的含義

          交流活動:

          1.你的未來夢想是什么?

          2.實現(xiàn)你的未來夢想要儲備哪些知識?

          3.我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獲取知識經(jīng)驗?

         。ㄔO計意圖:結(jié)合學生實際,深化導課問題,沿著學生思維的軌跡,點明“教育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總結(jié)教育的含義。)

          第二環(huán)節(jié):感悟教育的力量

          1.體驗活動——魔術(shù)雞蛋。

         。ㄔO計意圖:通過直觀演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初步感悟知識帶給我們的'樂趣與收獲。)

          2.活動一:教育成就出彩人生

         。1)現(xiàn)場活動——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學科,為什么喜歡?它帶給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ㄔO計意圖:聯(lián)系學生的切身體會,加強學生對教育作用的理解。)

         。2)名師引航——出示資料,烘托學習的意義。

          活動二 教育助圓中國夢想

          1.出示視頻《中國十年成就》思考:作為一名中國人你感受到什么?

          2.出示十八大資料及教育對經(jīng)濟發(fā)展中作用的示意圖 ;

          3.概括教育對國家民族的作用。

          1.布置自學任務

          受教育權(quán)的含義;義務教育的含義、特征。

          2.小軾牛刀,角色扮演

         。ㄔO計意圖:義務教育是本課的難點,學生不容易理解,通過舉例,學生不僅掌握了概念特征,而且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課堂小結(jié)】

          引領(lǐng)學生概括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

          【課堂延伸】

          1.播放視頻《中國夢 我的夢》

          2.師生共勉

         。ㄔO計意圖:引導學生時刻勉勵自己不斷學習,珍惜受教育權(quán),自覺履行受教育義務,肩負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一剪梅李清照公開課教案 11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李清照其人,賞析其詞,學會“知人論世”的欣賞方法。

          2、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來鑒賞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提高學生初步鑒賞詩歌主旨的水平。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李清照生平簡歷的了解及其作品的賞析。

          教學難點:

          掌握“知人論世”的方法并能夠運用這種方法來初步鑒賞詩歌。

          教學方法:

          引導法體驗式合作探究式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交流作業(yè):

          ①、《蜀相》與《登岳陽樓》中“淚滿襟”與“涕泗流”有何異同?

         、、《蜀相》與《閣夜》中都提到了諸葛亮,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

          自選一題,寫一段分析文字,不少于400字。

          2、教師示范解析。

          A杜甫的經(jīng)歷和詩歌創(chuàng)作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一)讀書和漫游時期(三十五歲以前)

         。ǘ├Ь娱L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兵車行》、《麗人行》

         。ㄈ┫葙\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潼關(guān)吏”;

          “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ㄋ模┪髂巷h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

          B史傳材料與后人評述:

         、偈澜缥幕酥唬阂痪帕晁沟赂鐮柲εe行的世界和平理事大會上杜甫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以此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紀念。

         、谥祆溲壑械摹拔寰印保簼h代諸葛亮,唐代杜甫、顏真卿、韓愈,北宋范仲淹

         、勐勔欢嘣u價: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莊嚴、最瑰麗、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C杜甫詩解析:

          杜詩中生動地表達出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和生平業(yè)績,也表現(xiàn)出他忠貞不渝、堅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傳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獻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對他事業(yè)未竟的痛惜心情;同時也借諸葛亮的賢愚同歸,表達自己傷亂思鄉(xiāng)之情,國家動蕩之傷,身世悲苦之感。

          杜甫目睹國勢艱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報國無門,因此遺憾壯志未酬,感慨晚年處境孤苦,個人遭遇悲慘而無可奈何,無論在那一首詩中,我們都看到了杜甫的憂國憂民的熒熒淚光。

          3、知人論世法:我們在欣賞、吟詠古人的詩歌作品時,應該深入探究他們的生平和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環(huán)境和時代,與作者成為心靈相通的好朋友。這就是所謂“知人論世”的欣賞方法。

          二、師生共同學習討論李清照的《一剪梅》。

          討論問題:

          1、這首詞中“花自飄零水自流”中的“花”與“人比黃花瘦”《醉花陰》、“奴面不如花面好”《減字木蘭花》中提到的“花”所傳達的感情有何不同?

          2、詞中“閑愁”如何理解?比較“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中的“愁”。

          答案解析:

          1、“花自飄零水自流”:青春易逝之花

          “奴面不如花面好”:幸福甜蜜之花

          “人比黃花瘦”:思念憔悴之花

          2、前期閑愁:物質(zhì)條件優(yōu)越、夫妻感情深厚、女性多愁善感。后期深重的國破、家亡、夫死之仇。

          四、課堂小結(jié):

          知人論世的賞析詩歌應有如下三個方面的條件:

          1、利用現(xiàn)存的`史傳材料和后人評述,把握作者的心靈歷程和精神世界。

          2、弄清作品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把握詩人不同時期的情感基調(diào)和旨趣。

          3、全面了解作者所處時代的社會風氣和時代精神,深入欣賞其中的內(nèi)容和旨趣。

          五、布置作業(yè):

          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賞析陸游的《書憤》和鮑照的《擬行路難》,自選其中一首,寫一段賞析文字,不少于400字。

        【一剪梅李清照公開課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李清照《一剪梅》06-09

        李清照一剪梅賞析03-05

        李清照《一剪梅》閱讀答案06-13

        李清照一剪梅閱讀答案02-02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02-07

        李清照醉花陰教案02-08

        如夢令李清照教案12-12

        《李清照詞兩首》教案02-08

        聲聲慢李清照教案范文02-09

        李清照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