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福利免费观看高清,综合亚洲国产2020,99热只有精品这里,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

    1. <address id="kobe1"></address>
      
      
      <td id="kobe1"><tbody id="kobe1"><listing id="kobe1"></listing></tbody></t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歸去來兮辭》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3-07-24 14:06:59 玉華 古詩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歸去來兮辭》原文及翻譯(附背景+鑒賞+教學(xué)設(shè)計)

          《歸去來兮辭》是晉宋之際文學(xué)家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抒情小賦,也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下面是《歸去來兮辭》原文及翻譯,供大家參考!(點擊對應(yīng)目錄可以直接查閱哦。

        《歸去來兮辭》原文及翻譯(附背景+鑒賞+教學(xué)設(shè)計)

        ▼目錄▼
        【1】《歸去來兮辭》原文【5】作品、作者簡介
        【2】譯文、注釋及文言現(xiàn)象【6】教學(xué)設(shè)計
        【3】創(chuàng)作背景【7】教學(xué)反思
        【4】作品鑒賞【8】讀后感

          《歸去來兮辭》原文:

          歸去來兮辭(并序)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缾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于時風(fēng)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fēng)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蛎碥,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

          譯文、注釋及文言現(xiàn)象:

          (一)譯文

          序文

          我家貧窮,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很多,米缸里沒有剩余的糧食,賴以維持生計的本領(lǐng)我還沒有找到。親友大都勸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這個念頭,可是求官缺少門路。正趕上出使到外地的事情,地方大吏以愛惜人才為美德,叔父也因為我家境貧苦(替我設(shè)法),我就被委任到小縣做官。那時社會上動蕩不安,心里懼怕到遠處當官。彭澤縣離家一百里,公田收獲的糧食,足夠造酒飲用,所以就請求去那里。等到過了一些日子,便產(chǎn)生了留戀故園的懷鄉(xiāng)感情。那是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這是勉強不得的;饑寒雖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但是違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過去為官做事,都是為了吃飯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悵感慨,心情激動不平,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看到這一茬莊稼成熟,便收拾行裝連夜離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喪的心情像駿馬奔馳一樣急迫,自己請求免去官職。自立秋第二個月到冬天,在職共80多天。因辭官而順遂了心愿,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歸去來兮》。乙巳年(晉安帝義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

          回去吧!田園都將要荒蕪了,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靈被軀殼所役使,那為什么悲愁失意?我明悟過去的錯誤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發(fā)生的事尚可補救。我確實入了迷途,但不算太遠,已覺悟如今的選擇是正確的,而曾經(jīng)的行為才是迷途。船在水面輕輕地飄蕩著前進,輕快前行,風(fēng)輕飄飛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詢問前面的路,恨天亮的太慢。

          終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過去。家僮歡快地迎接我,幼兒們守候在門庭等待。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蕪了,松菊還長在那里。我?guī)е變簜冞M入屋室,早有清釀溢滿了酒樽。我端起酒壺酒杯自斟自飲,看看院子里的樹木,覺得很愉快;倚著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覺得住在簡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天天到院子里走走,自成一種樂趣,小園的門經(jīng)常地關(guān)閉,拄著拐杖出去走走,隨時隨地休息,時時抬頭望著遠方。云氣自然而然的從山里冒出,倦飛的小鳥也知道飛回巢中;陽光黯淡,太陽快落下去了,手撫孤松徘徊。

          回來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斷絕交游。世事與我所想的相違背,還能努力探求什么呢?以親人間的知心話為愉悅,以彈琴讀書為樂來消除憂愁。農(nóng)夫告訴我春天到了,西邊田野里要開始耕種了。有時叫上一輛有帷的小車,有時劃過一艘小船。有時經(jīng)過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時走過高低不平的山路。草木茂盛,水流細微。羨慕自然界的萬物一到春天便及時生長茂盛,感嘆自己的一生行將結(jié)束。

          算了吧!活在世上還能有多久,為什么不放下心來任其自然地生死?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富貴不是我所求,修成神仙是沒有希望的。趁著春天美好的時光,獨自外出。有時放下手杖,拿起農(nóng)具除草培土;登上東邊的高崗放聲呼嘯,傍著清清的溪流吟誦詩篇。姑且順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抱定樂安天命的主意,還有什么可猶疑的呢!

         。ǘ┳⑨

         。1)序文注釋:

          1、耕植不足以自給:耕:耕田。植:植桑。以:來。給:供給。

          2、幼稚盈室,缾無儲粟:幼稚:指孩童。盈:滿。缾:同”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甕之類。

          3、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生生:猶言維持生計。前一“生”字為動詞,后一“生”字為名詞。資:憑借。術(shù):這里指經(jīng)營生計的本領(lǐng)。

          4、長吏:較高職位的縣吏。指小官。

          5、脫然:輕快的樣子。有懷:有所思念(指有了做官的念頭)。

          6、靡途:沒有門路。

          7、會有四方之事:剛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會:適逢。四方:意為到各處去。

          8、諸侯:指州郡長官。

          9、家叔:指陶夔(kuí),當時任太常卿。以:因為。

          10、見:被。

          11、風(fēng)波:指軍閥混戰(zhàn)。靜:平。

          12、憚:害怕。役:服役。

          13、彭澤:縣名。在今江西省湖口縣東。

          14、眷然:依戀的樣子。歸歟(yú)之情:回去的心情。

          15、何:什么。則:道理。

          16、質(zhì)性:本性。矯厲:造作勉強。

          17、切:迫切。違己:違反自己本心。交。褐杆枷肷显馐芡纯。

          18、嘗:曾經(jīng)。從人事:從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

          19、口腹自役:為了滿足口腹的需要而驅(qū)使自己。

          20、悵然:失意。

          21、猶:仍然。望:期待。一稔(rěn):公田收獲一次。稔,谷物成熟。

          22、斂裳:收拾行裝。宵:星夜。逝:離去。

          23、尋:不久。程氏妹:嫁給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縣。

          24、情:吊喪的心情。在:像。駿奔:急著前去奔喪。

          25、仲秋:農(nóng)歷八月。

          26、事:辭官。順:順遂。心:心愿。

          27、乙巳歲:晉安帝義熙元年。

         。2)正文注釋:

          1、歸去來兮:意思是“回去吧”。來,助詞,無義。兮,語氣詞。

          2、田園將蕪胡不歸:田園將要荒蕪了,為什么不回去?胡,同“何”。

          3、以心為形役:讓心神為形體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為了免于饑寒,違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體,指身體。役,奴役。

          4、奚惆悵而獨悲:為什么悲愁失意。惆悵,失意的樣子。

          5、悟已往之不諫:覺悟到過去做錯了的事(指出仕)已經(jīng)不能改正。諫,諫止,勸止。

          6、知來者之可追:知道未來的事(指歸隱)還可以挽救。追,挽救,補救。

          7、實:確實。迷途:做官。其:大概。

          8、是:正確。非:錯誤。

          9、舟遙遙以輕飏(yáng):船在水面上輕輕地飄蕩著前進。遙遙,搖擺不定的樣子。以,而。飏,飛揚,形容船行駛輕快的樣子。

          10、征夫:行人而非征兵之人。以:把(以前路問征夫)后文中:“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也是這樣的。前:前面的。

          11、恨晨光之熹微:遺憾的是天剛剛放亮。恨:遺憾。熹微,微明,天未大亮。

          12、乃瞻衡宇,載欣載奔:看見自己家的房子,心中欣喜,奔跑過去。瞻,遠望。衡宇,簡陋的房子。

          13、稚子:幼兒。

          14、三徑就荒,松菊猶存: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蕪了,松菊還長在那里。三徑,院中小路。漢朝蔣詡(xǔ)隱居之后,在院里竹下開辟三徑,只于少數(shù)友人來往。后人圖、以“三徑”代指隱士所居。就,近于。

          15、盈樽:滿杯。

          16、引:拿來。觴(shāng)。眄(miǎn)庭柯以怡顏:看看院子里的樹木,覺得很愉快。眄,斜看。這里是“隨便看看”的意思?,樹枝。以:為了。怡顏,使面容現(xiàn)出愉快神色。

          17、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傲,指傲世。

          18、審容膝之易安:覺得住在簡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審,覺察。容膝,只能容下雙膝的小屋,極言其狹小。

          19、園日涉以成趣:天天到園里行走,自成一種樂趣。涉,涉足,走到。

          20、策扶老以流憩(qì):拄著拐杖出去走走,隨時隨地休息。策,拄著。扶老,手杖。憩,休息。流憩,游息,就是沒有固定的地方,到處走走歇歇。

          21、時矯首而遐觀:時時抬起頭向遠處望望。矯,舉。遐,遠。

          22、云無心以出岫(xiù):云氣自然而然地從山里冒出。無心,無意地。岫,有洞穴的山,這里泛指山峰。

          23、景翳(yì)翳以將入:陽光黯淡,太陽快落下去了。景,日光。翳翳,陰暗的樣子。

          24、扶孤松而盤桓:手扶孤松徘徊。盤桓:盤旋,徘徊,留戀不去。

          25、請息交以絕游:息交,停止與人交往斷絕交游。意思是不再同官場有任何瓜葛。

          26、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世事與我所想的相違背,還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駕,駕車,這里指駕車出游去追求想要的東西。言,助詞。

          27、情話:知心話。

          28、春及:春天到了。

          29、將有事于西疇:西邊田野里要開始耕種了。有事,指耕種之事。事,這里指農(nóng)事。疇,田地。

          30、或命巾車:有時叫上一輛有帷的小車。巾車,有車帷的小車;,有時。

          31、或棹(zhào)孤舟:有時劃一艘小船。棹,本義船槳。這里名詞做動詞,意為劃槳。

          32、既窈窕以尋壑:經(jīng)過幽深曲折的山谷。窈窕,幽深曲折的樣子。壑,山溝。

          33、亦崎嶇而經(jīng)丘:走過高低不平的山路。

          34、木欣欣以向榮:草木茂盛。欣欣,向榮,都是草木滋長茂盛的意思。

          35、涓涓:水流細微的樣子。

          36、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羨慕自然界萬物一到春天便及時生長茂盛,感嘆自己的一生行將結(jié)束。善,歡喜,羨慕。行休,行將結(jié)束。

          37、已矣乎:算了吧!助詞“矣”與“乎”連用,加強感嘆語氣。

          38、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曷(hé)不委心任去留: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順從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與死呢?寓形,寄生。宇內(nèi),天地之間。曷,何。委心,隨心所欲。去留,指生死。

          39、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遑遑,不安的樣子。之,往。

          40、帝鄉(xiāng)不可期:仙境到不了。帝鄉(xiāng),仙鄉(xiāng),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

          41、懷良辰以孤往:愛惜美好的時光,獨自外出。懷,留戀、愛惜。良辰,指上文所說萬物得時的春天。孤獨,獨自外出。

          42、或植杖而耘耔:有時扶著拐杖除草培苗。植,立,扶著。耘,除草。耘,除草。籽,培苗。

          43、登東皋(gāo)以舒嘯:登上東面的高地放聲長嘯,皋,高地。嘯,撮口發(fā)出的長而清越的一種聲音。舒,放。

          44、聊乘化以歸盡:姑且順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聊:姑且。乘化,隨順大自然的運轉(zhuǎn)變化。歸盡:到死。盡,指死亡。

          45、樂夫天命復(fù)奚疑:樂安天命,還有什么可疑慮的呢?復(fù):還有。疑:疑慮。

         。ㄈ┪难袁F(xiàn)象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橫”)

          景翳翳以將入(景,通“影”,日光)(實為古今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

          詞類活用

          ①名詞作動詞:

          樂琴書以消憂(琴,書:名詞用作動詞,彈琴,讀書)

          或棹孤舟(棹:槳,這里用作動詞,用槳劃)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詞作動詞,拄著)

         、诿~作狀語:

          園日涉以成趣(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時矯首而遐觀(時:名詞作狀語,常常)

          情在駿奔(駿:名詞作狀語,像駿馬)

          當斂裳宵逝(宵:夜晚,這里用作狀語,在晚上)

         、坌稳菰~作名詞: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詞用作名詞,傲然自得的情懷)

          攜幼入室(幼:形容詞用作名詞,兒童、小孩)

          幼稚盈室(幼稚:形容詞用作名詞,兒童、小孩)

         、軇釉~作名詞:

          瓶無儲粟,生生所資(生生:前“生”,維持;后“生”,動詞用作名詞,生活)

          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動詞用作名詞,僅能容納雙膝的小屋)

         、菔箘佑梅ǎ

          眄庭柯以怡顏(怡:使動用法,愉快,使愉快)

          審容膝之易安(安:使動用法,使……安適)

         、抟鈩佑梅ǎ

          樂琴書以消憂(樂:意動用法,以……為樂)

          悅親戚之情話(悅:意動用法,以……為愉快)

         、咝稳菰~作動詞:

          善萬物之得時(善,羨慕)

          一詞多義

          心:

          因事順心(心愿)

          既自以心為形役(內(nèi)心)

          夫:

          問征夫以前路(名詞)

          樂夫天命復(fù)奚疑(助詞)

          故:

          故便求之(所以)

          親故多勸余為長吏(故交,朋友)

          之: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到,動詞)

          求之靡途(代“為長吏”,代詞)

          四方之事(助詞“的”)

          悟已往之不諫 (放在句子主語與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奚:

          奚惆悵而獨悲(為什么)

          樂夫天命復(fù)奚疑(什么)

          而:

          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表轉(zhuǎn)折)

          覺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時矯首而遐觀(表修飾)

          鳥倦飛而知還(表承接)

          尋:

          尋程氏妹喪于武昌(不久)

          既窈窕以尋壑(探尋)

          往:

          懷良辰以孤往(去往)

          悟已往之不諫(過往)

          會:

          會有四方之事(恰、逢)

          相如聞,不肯與會(相見)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聚集)

          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一定)

          行: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將要)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ㄐ凶撸?/p>

          趙王畏秦,欲毋行(前往)

          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執(zhí)行)

          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行為)

          琵琶行(文體之一)

          策:

          策扶老以流憩(拄著)

          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鞭子)

          執(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書)

          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策略)

          時:

          時矯首而遐觀(時常)

          善萬物之得時(大好時光)

          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時候,時間)

          非:

          覺今是而昨非(錯誤的)

          富貴非吾愿(不是)

          古今異義

         。1)于時(風(fēng)波)未靜

          古義:指戰(zhàn)亂。今義:風(fēng)浪,常用來比喻糾紛或亂子。

          (2)嘗從(人事)

          古義:指做官。今義:常用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guān)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diào) 配,獎罰等工作。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

          古義:不久。今義:常用義為“尋找”“追尋”等。

          (4)悅(親戚)之情話

          古義:內(nèi)外親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義:常用于與自己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

         。5)悅親戚之(情話)

          古義:知心話。今義:男女間表示愛情的話

         。6)于是悵然(慷慨)

          古義:感慨。今義:指大方的行為。

         。7)(恨)晨光之熹微

          古義:遺憾。今義:指一種情感,多為“仇恨”之意。

         。8)將(有事)于西疇

          古義:指耕種之事。今義:指發(fā)生某事。/泛指。

         。9)(幼稚)盈室

          古義:小孩。今義:指不成熟的做法。

         。10)知來者之可(追)

          古義:挽救,補救。今義:追趕,追求。

         。11)策(扶老)以流憩

          古義:拐杖;今義:扶著老人。

         。12)問(征夫)以前路

          古義:行人;今義:指出征的人

          (13)既(窈窕)以尋壑

          古義:幽深曲折的樣子;今義:女子文靜而美好。

          (14)(景)翳翳以將入

          古義:陽光。今義:景色

          5、虛詞的用法

         。1)、以

          A、既自以心為形役 (介詞。使、讓。) B、舟遙遙以輕飏(表修飾!岸保

          C、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介詞。把) D、樂琴書以消憂(連詞。來,表目的。)

          E、聊乘化以歸盡(連詞,表順承。然后) F、園日涉以成趣(連詞,表結(jié)果。)

          G、木欣欣以向榮(連詞,表修飾!岸保 H、問征夫以前路(拿)

          (2)而

          A、覺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B、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連詞,表轉(zhuǎn)折。)

          C、時矯首而遐觀(表修飾) D、鳥倦飛而知還(表承接)

          (3)之

          A、悟以往之不諫(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B、胡為乎惶惶欲何之(到往)

          C、悅親戚之情話(取獨) D、善萬物之得時(取消句子獨立性)

          判斷句

         。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斷)

         。2)富貴非吾愿

          賓語前置

         。1)復(fù)駕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樂夫天命復(fù)奚疑(“疑奚”)

          省略句

         。1)情在駿奔(省略主語“余”)

         。2)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省略介詞,寓形“于”宇內(nèi)復(fù)幾時)

         。3)稚子候門(省略“于”,正常語序應(yīng)為:稚子于門候)

          (4)耕植不足以自給(省略介詞賓語,耕植不足以“之”自給)

          (5)足以為酒(省略介詞賓語,足以“之”為酒)

         。6)景翳翳將入(省略賓語,景翳翳將入山)

          (7)云無心以出岫(省略介詞,云無心以出于岫)

          被動句

         。1)遂見用于小邑(見,被)

         。2)既自以心為形役(為,被)

          介賓后置句

         。1)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即“以春及告余”)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2)將有事于西疇(即“于西疇有事)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即“于武昌喪”)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4)問征夫以前路(即“以前路問征夫”)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返回目錄>>>

          創(chuàng)作背景:

          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仲秋,陶淵明出仕為彭澤縣令,只八十多天便棄官歸田,作《歸去來兮辭》。陶淵明從二十九歲起開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厭惡官場,向往田園。這次辭官回家以后,再也沒有出來做官。據(jù)《宋書·陶潛傳》和蕭統(tǒng)《陶淵明傳》云,陶淵明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xiàn)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掛冠去職,并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

          陶淵明從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為州祭酒,到義熙元年作彭澤令,十三年中,他曾經(jīng)幾次出仕,幾次歸隱。陶淵明有過政治抱負,但是當時的政治社會已極為黑暗。晉安帝元興二年(403),軍閥桓玄篡晉,自稱楚帝。元興三年(404),另一個軍閥劉裕起兵討桓,打進東晉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至義熙元年(405),劉裕完全操縱了東晉王朝的軍政大權(quán)。這時距桓玄篡晉,不過十五年。伴隨著這些篡奪而來的,是數(shù)不清的屠殺異己和不義戰(zhàn)爭。陶淵明天性熱愛自由,而當時官場風(fēng)氣又極為腐敗,諂上驕下,胡作非為,廉恥掃地。一個正直的士人,在當時的政治社會中決無立足之地,更談不上實現(xiàn)理想抱負。陶淵明經(jīng)過十三年的曲折,終于徹底認清了這一點。陶淵明品格與政治社會之間的根本對立,注定了他最終的抉擇——歸隱。

          作品鑒賞:

         。ㄒ唬┱w賞析:

          這篇辭賦,不僅是陶淵明一生轉(zhuǎn)折點的標志,亦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表現(xiàn)歸隱意識的創(chuàng)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鄉(xiāng)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設(shè)想日后的隱居生活,從而表達了作者對當時官場的厭惡和對農(nóng)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詩人的一種“樂天知命”的消極思想。

          辭前有序,是一篇優(yōu)秀的小品文。從“余家貧”到“故便求之”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貧而出仕的曲折經(jīng)歷。其中“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及“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寫出過去出仕時一度真實有過的欣然向往,足見詩人天性之坦誠。從“及少日”到“乙巳歲十一月也”這后半幅,寫出自己決意棄官歸田的原因!百|(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是棄官的根本原因。幾經(jīng)出仕,詩人深知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喪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饑凍雖切”,也決不愿再“違己交病”。語言雖然和婉,意志卻是堅如金石,義無反顧。至于因妹喪而“自免去職”,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對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辭則是淵明在脫離官場之際,對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序文文筆雅淡自然,是極為純凈而淵然有深味的散文佳作。

          正文以“歸去來兮”開篇,意即“回家去!”開門見山地喝出久蓄胸中之志,好像長吁一口悶氣,感到渾身輕松自在!疤飯@將蕪胡不歸?”以反問語氣表示歸田之志已決。“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被仡櫘敃r為了謀生而出仕,使精神受形體的奴役,感到痛苦悲哀,現(xiàn)在已覺悟到過去的錯誤雖然無法挽回,未來的去向卻還來得及重新安排。作者引用《論語·微子》中楚狂接輿的歌辭:“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微加點化,形神俱似!皩嵜酝酒湮催h,覺今是而昨非”,則是覺醒和決絕的宣言。他看穿了官場的惡濁,不愿同流合污;認識到仕途即迷途,幸而踐之未遠,回頭不遲;一種悔悟和慶幸之情溢于言外。這一段是申述“歸去來兮”的緣由。寓理于情,讀來誠摯懇切,在平靜的語氣中顯示出思緒的變遷和深沉的感慨。

          以下想象歸家途中和抵家以后的情狀:“舟遙遙以輕飏,風(fēng)飄飄而吹衣”,寫船行順風(fēng),輕快如飛,而心情的愉快亦盡在其中!皢栒鞣蛞郧奥,恨晨光之熹微”,寫晝夜兼程,望歸甚切。問路于行人,見暗自計程,迫不及待;惟其如此,方恨路程之長,而嫌時間過得太慢!昂蕹抗庵湮ⅰ保前研睦砩系臍w程之長化為時間之慢的感覺,以表現(xiàn)其急切盼歸的心情!澳苏昂庥,載欣載奔”,寫初見家門時的歡欣雀躍之態(tài),簡直像小孩子那樣天真。“僮仆歡迎,稚子候門”,家人歡迎主人辭官歸來,主仆同心,長幼一致,頗使作者感到快慰!叭龔骄突模删摘q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蓖飮@之余,大有恨不早歸之感。所喜手植的松菊依然無恙,樽中的酒也裝得滿滿的。松菊猶存,以喻堅芳之節(jié)仍在;有酒盈樽,則示平生之愿已足。由此而帶出:“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边@四句寫盡飲酒自樂和傲然自得的情景!俄n詩外傳》卷九載北郭先生辭楚王之聘,妻子很支持他,說:“今如結(jié)駟列騎,所安不過容膝!薄皩徣菹ブ装病,這里借用來表示自己寧安容膝之貧居,而不愿出去做官了。這與“三徑就荒”一樣,都是引用同類的典故,仿佛信手拈來,自然合拍,而且顯得語如己出,渾然無用典之跡。

          接著由居室之中移到庭園之間:“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边@八句寫涉足庭園,情與景遇,悠然有會于心的境界。你看他:拄著拐杖,隨意走走停停;時而抬起頭來,望望遠處的景色;舉凡白云出山,飛鳥投林,都足以發(fā)人遐想!霸茻o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既是寫景,也是抒情;作者就像那出岫之云,出仕本屬于“無心”;又像那歸飛之鳥,對官場仕途已十分厭倦,終于在田園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歸宿!熬棒梏枰詫⑷搿保瑢懴﹃栐谏,蒼茫暮色將至;“撫孤松而盤桓”,則托物言志,以示孤高堅貞之節(jié)有如此松。這一大段,由居室而庭園,作者以飽蘸詩情之筆,逐層寫出種種怡顏悅性的情事和令人流連忘返的景色,展現(xiàn)了一個與惡濁的官場截然相反的美好境界。

          下一段再以“歸去來兮”冒頭,表示要謝絕交游,與世相忘;“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聽家人談?wù)勚脑,以琴書為親密的伴侶,塵俗不染于心,也足以樂而忘憂了!稗r(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躬耕田園的生活,在作者筆下顯然已被詩化,這與其說是寫實,不如說是浪漫的抒情!盎蛎碥,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寫農(nóng)事之暇,乘興出游,登山泛溪,尋幽探勝!捌閸缃(jīng)丘”承“或命巾車”,指陸行;“窈窕尋壑”承“或棹孤舟”,指水路。音節(jié)和諧優(yōu)美,讀來有悠游從容之概!澳拘佬酪韵驑s,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觸景生感,從春來萬物的欣欣向榮中,感到大自然的遷流不息和人生的短暫,而流露出及時行樂的思想。雖然略有感喟,但基調(diào)仍是恬靜而開朗的。這一段承上啟下,把筆觸從居室和庭園延伸到郊原和溪山之間,進一步展拓出一個春郊事農(nóng)和溪山尋幽的隱居天地;并且觸物興感,為尾段的抒情性議論作了過渡。

          尾段抒發(fā)對宇宙和人生的感想,可以看作是一篇隱居心理的自白。“已矣乎,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是說寄身天地之間,不過短暫的一瞬,為什么不隨自己的心意決定行止呢?“胡為遑遑欲何之?”是對汲汲于富貴利祿、心為形役的人們所發(fā)出的詰問;作者自己的態(tài)度是:“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既不愿奔走求榮,也不想服藥求仙;他所向往的是:“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良辰勝景,獨自出游;除草培土,躬親農(nóng)桑;登山長嘯,臨水賦詩;一生志愿,于此已足。植杖耘耔,暗用《論語·微子》荷蓧丈人“植其杖而耘”的故事;登皋舒嘯,則似用蘇門山隱士孫登長嘯如鸞鳳之聲的故事。作者分別用以寄寓自己的志趣。最后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收束全文,表示隨順死生變化,一切聽其自然,樂天知命而盡其余年。這是作者的處世哲學(xué)和人生結(jié)論。雖然不免消極,但確乎發(fā)自內(nèi)心,而且包含著從庸俗險惡的官場引身而退的痛苦反省,帶有過來人正反兩面的深刻體驗;因而不同于那種高談玄理,自命清高的假隱士。

          這篇文章感情真摯,語言樸素,音節(jié)諧美,有如天籟,呈現(xiàn)出一種天然真色之美。作者直抒胸臆,不假涂飾,而自然純真可親。王若虛曾指摘《歸去來兮辭》在謀篇上的毛病,說既然是將歸而賦,則既歸之事,也當想象而言之。但從問途以下,都是追敘的話,顯得自相矛盾。即所謂“前想象,后直述,不相侔。”對此,錢鐘書在《管錐編》中已有辯正,并援引周振甫的見解:“《序》稱《辭》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為‘追錄’、‘直述’,豈有‘木欣欣以向榮’、‘善萬物之得時’等物色?亦豈有‘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為未歸前之想象,不言可喻矣。”錢鐘書認為此文自“舟遙遙以輕飏”至“亦崎嶇而經(jīng)丘”,“敘啟程之初至抵家以后諸況,心先歷歷想而如身正──經(jīng)”,其謀篇機杼與《詩經(jīng)·豳風(fēng)·東山》寫征人尚未抵家,而想象家中情狀相類。陶淵明此文寫于將歸之際,人未歸而心已先歸,其想象歸程及歸后種種情狀,正顯得歸意之堅和歸心之切。這種浪漫主義的想象,乃是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重要特色,也正是構(gòu)成《歸去來兮辭》謀篇特點的秘密所在。

         。ǘ╊}旨

          本文是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405年)作者辭去彭澤令回家時所作,分“序”和“辭”兩節(jié),“辭”是一種與“賦”相近的文體名稱!靶颉闭f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職的原因!稗o”則抒寫了歸田的決心、歸田時的愉快心情和歸田后的樂趣!皻w去來兮”就是“歸去”的意思,“來”、“兮”都是語氣助詞。

          通過對田園生活的贊美和勞動生活的歌頌,抒寫作者脫離官場的無限喜悅,歸隱田園的無限樂趣,表達了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向往和熱愛。敘事、議論、抒情巧妙結(jié)合;寓情于景,情真意切,富有情趣;文字洗練,筆調(diào)清新,音節(jié)諧美,富于音樂美,結(jié)構(gòu)嚴謹周密。

         。ㄈ┲髦己徒Y(jié)構(gòu)

          這篇文章的寫作經(jīng)過,序里已有說明;《宋書·陶潛傳》則特別提到作者辭官的近因:“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yīng)束帶見之,潛嘆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睆男蚝瓦@段記錄都可以看出,這篇文章作于作者辭官歸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作品,文中著重表達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的厭惡和鄙棄,贊美了農(nóng)村的自然景物和勞動生活,也顯示了歸隱的決心。

          本文的敘事線索:辭官——歸途——抵家——室內(nèi)生活——涉園——外出——縱情山水——如何度過余生

          本文的抒情線索:自責自悔——自安自樂——樂天安命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辭官歸田的決心。含兩層:前一層是自責之詞。人想到“田園將蕪”,故應(yīng)歸家,但心為形體所役使而不能自主,這是何等可悲啊!表明詩人已有歸意。后一層是自恕之詞。詩人已知過去求官為非,今日棄官為是,好比是入了迷途不遠,還來得及回到正道上來,因而深感欣慰。這兩層點明了全文主旨,表達了詩人鄙棄官場、向往田園的感情。

          第二部分(第2、3段)寫作者回到田園后的愉快生活?煞秩龑樱旱谝粚訉憵w途和初抵家時的情況,含三節(jié):前一節(jié)寫乘舟返家途中既輕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中間一節(jié)寫望見家門時欣喜若狂的心情,這跟在官時“惆悵而獨悲”的心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后一節(jié)寫家中景況,有松,有菊,有幼兒,有居室,有酒,有樽,差足。第二層寫回家后的日常生活,也含三節(jié):前一節(jié)寫飲酒自遣,這是室中之樂;后兩節(jié)寫涉園觀景,流連忘返,這是園中之樂。這是真正的隱者之樂,跟遷客們的閑適心情絕不相同。第三層寫詩人在農(nóng)村的出游經(jīng)歷。含四節(jié):第一節(jié)重申辭官歸田之志,以“息交以絕游”進一步表示對當權(quán)者和官場生活的鄙棄;第二節(jié)寫跟鄉(xiāng)里故人和農(nóng)民的交往,為下文寫出游張本;第三節(jié)寫出游方式,“窈窕以尋壑”應(yīng)上“或棹孤舟”,“崎嶇而經(jīng)丘”應(yīng)上“或命巾車”;第四節(jié)寫出游中所見,前兩句寫農(nóng)村初春生機勃郁的景象,后兩句觸景生情,為結(jié)尾述人生觀張本。

          第三部分(第4段)抒發(fā)詩人“樂天安命”的情懷。含三層:前一層緊承上文“吾生之行休”而自問,這是一種委婉的表達方式,有振起下文的作用;下面兩層是作者自答,“富貴”兩句從反面作答,重在說“富貴”而以“帝鄉(xiāng)”為陪襯,中間四句從正面作答,用形象化的手段表明自己快然自足于隱居生活,最后上升到哲理的高度,點出“樂天安命”的思想,卒章顯志。

          淡遠瀟灑的風(fēng)格

          歐陽修對這篇文章推崇備至,嘗言:“兩晉無文章,幸獨有《歸去來兮辭》一篇耳,然其詞義夷曠蕭散,雖托楚聲,而無其尤怨切蹙之病!贝笠馐牵疚碾m然采用了楚辭的體式,但作者能自出機杼,不受楚辭中怨憤、悲傷情調(diào)的影響,而表現(xiàn)出一種淡遠瀟灑的風(fēng)格。例如,作者辭官是因為鄙棄官場的黑暗,但文中并無只言片語涉及官場中的黑暗情形,而只說自己“惆悵而獨悲”的心情;對已往的居官求祿,也只說“不諫”和“昨非”,不作更深的追究;他決定今后不再跟達官貴人來往,也僅用“息交以絕游”一語輕輕帶過,胸懷何等灑脫,是見役于物的人做不到的。又如文中寫田園生活的樂趣,看起來都是一些極為平常的細節(jié),但又處處顯示出作者“曠而且真”的感情,句句如從肝肺中流出,而不見斧鑿之痕。這種淡遠瀟灑的文風(fēng),跟作者安貧樂道、超然物外的處世態(tài)度是完全一致的。

          應(yīng)當指出,《五柳先生傳》中的“無懷氏之民”“葛天氏之民”,《桃花源記》中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歸去來兮辭》中的“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所有這些語句全都寄托著他的政治理想──他希望出現(xiàn)一個沒有剝削和壓迫、人人能從事和平勞動的社會。

          “但淵明究竟不是一個自了漢。他不完全提倡一個消極的躲避的辦法。故桃花源也遂成為積極的理想,社會的模范,像‘烏托邦’(Utopia)、‘共和國’(Republic)、‘新大西洋’(NewAtlantic),那樣的一個‘避’秦之地。避秦之地終于是一個寓言的世界,于是五柳先生遂不得不逃于酒,在醉鄉(xiāng)里,也就是在理想國里,躲了過去。淵明全部理想幾全可以此釋之。所以他不僅是一位田園詩人,徹頭徹尾的詩人,而且是偉大的政治理想家。”

         。ㄋ模┟尹c評

          宋代歐陽修: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

          宋代蘇軾:俗傳書生入官庫,見錢不識;蚬侄鴨栔,生曰:“固知其為錢,但怪其不在紙裹中耳。”予偶讀淵明《歸去來辭》云,幼稚盈室,瓶無儲粟,乃知俗傳信而有征。使瓶有儲粟,亦甚微矣,此翁平生只于瓶中見粟也耶?

          宋代李格非: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有斧鑿痕。

          宋代陳知柔:蓋其詞高甚,晉宋以下,欲追躡之不能。

          宋代朱熹:其辭義夷曠蕭散,雖托楚聲而無其尤怨切蹙之病。

          清代劉熙載:屈子辭,雷填、風(fēng)颯之首;陶公辭,木榮、泉流之趣。雖有一激一平之別,其為獨往獨來則一也。

          作品、作者簡介:

         。ㄒ唬┳髌泛喗

          《歸去來兮辭》是晉宋之際文學(xué)家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抒情小賦。這篇文章作于作者辭官之初,是作者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全文敘述了作者辭官歸隱后的生活情趣和內(nèi)心感受,表現(xiàn)了他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表達了他潔身自好、不隨世俗的精神情操。文章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活動,創(chuàng)造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作者的生活理想。語言樸素,辭意暢達,匠心獨運而又通脫自然,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有很強的感染力。結(jié)構(gòu)安排嚴謹周密,散體序文重在敘述,韻文辭賦則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職,相為表里,成“雙美”之勢。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jié)。潯陽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稌x書》《宋書》均謂其為系陶侃曾孫。曾任江州祭酒、鎮(zhèn)軍參軍、彭澤令等,后去職歸隱,絕意仕途。長于詩文辭賦。詩多描繪田園風(fēng)光及其在農(nóng)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隱寓著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社會的向往;也寫及對人生短暫的焦慮和順應(yīng)自然、樂天安命的人生觀念,有較多哲理成分。其藝術(shù)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zhì)樸自然,而又頗為精練,具有獨特風(fēng)格。有《陶淵明集》。

          返回目錄>>>

          《歸去來兮辭》教學(xué)設(shè)計:

          一、教學(xué)目的:

          1、誦讀

          2、感受陶淵明的隱士情懷

          二、教學(xué)重點:

          1、知識:了解賓語前置(疑問代詞)的規(guī)律,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識。

          2、能力:賞析“三美”(田園美、人情美、志趣美)。

          3、人文:鑒賞、誦讀、陶冶情操。

          三、教學(xué)難點:

          正確理解詩句內(nèi)容、意境;積極意義和消極性。

          四、教學(xué)方法:

          主要采用問答法、討論法和講解法。讓學(xué)生在問答的形式中,主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通過老師的必要講解,鞏固和加深學(xué)生對較難問題的理解與掌握。輔助手段——幻燈片。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xí)上節(jié)課內(nèi)容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陶淵明辭官歸田的原因,分析了文章結(jié)構(gòu),并且詳細學(xué)習(xí)了序的內(nèi)容,下面我們共同回顧一下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

          1、有關(guān)陶淵明的文學(xué)常識:

          陶淵明:(367—427)名潛,字元亮,自稱五柳先生,東晉詩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散文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詩歌有《歸園田居》《飲酒》。

          2、辭官原因有四:

         。1)然有歸歟之情;

          (2)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

          (3)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4)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

          3、文章結(jié)構(gòu):

         。ㄒ唬壒贇w家之因:

         。1)田園將蕪

          (2)心為形役

         。ǘw家情景:

         。1)歸心似箭(旅程)

         。2)入家歡娛(親情)

          (3)日常生活(閑適)

         。ㄈ┥钋闆r:

         。1)農(nóng)家樂、自然美

         。2)別世俗、離官場

         。ㄋ模┓此伎偨Y(jié):

         。1)摒棄物質(zhì)享受

          (2)向往精神自由

          4、抒情線索:自責自悔——自安自樂——樂天安命

          5、序中的古今異義詞:

         。1)風(fēng)波:古義:戰(zhàn)亂;今義:比喻波折和糾紛。

         。2)人事:古義:做官;今義:指人員的升調(diào)任免事宜。

          (3)慷慨:古義:感慨;今義:情緒激動而充滿正氣。

          6、文言特殊句式:

         。1)遂見用于小邑(被動句)

         。2)尋程氏妹喪于武昌(狀語后置句)

          二、全體誦讀課文

          三、講解新課(翻譯并歸納文中的文言知識)

          1、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橫。

         。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

          2、古今異義詞:

          (1)親戚:古義:指內(nèi)外親戚,包括自己的父母兄弟;

          今義: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緣關(guān)系的的家庭之間或成員之間互為親戚。

         。2)情話:古義:知心話;今義:表達愛情的話。

          3、詞類活用:

          (1)眄庭柯以怡顏,怡,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愉快。

         。2)審容膝之易安,安,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安樂。

         。3)園日涉以成趣,日,名詞作狀語,每天,每日。

         。4)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詞用作動詞,拄著。

         。5)悅親戚之情話,悅,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悅。

         。6)樂琴書以消憂,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7)樂琴書以消憂,琴,名詞用作動詞,彈琴。

         。8)樂琴書以消憂,書,名詞用作動詞,讀書。

         。9)或棹孤舟,棹,名詞用作動詞,用槳劃。

         。10)善萬物之得時,善,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善,喜好,羨慕。

          4、文言句式:

         。1)既自以心為形役(被動句)

         。2)問征夫以前路(狀語后置句)

         。3)云無心以出岫(狀語后置句)

          (4)復(fù)駕言兮焉求?(賓語前置句)

          (5)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狀語后置句)

         。6)將有事于西疇(狀語后置句)

         。7)胡為乎遑遑欲何之?(賓語前置句)

          (8)樂夫天命復(fù)奚疑?(賓語前置句)

          5、歸納文中虛詞而、以的用法及意義:

          奚惆悵而獨悲?而,連詞,表并列,不譯。

          覺今是而昨非。而,連詞,表并列,不譯。

          舟遙遙以輕飏,以,連詞,表修飾,不譯。

          風(fēng)飄飄而吹衣,而,表修飾,不譯。

          問征夫以前路,以,介詞,表憑借,拿。

          引壺觴以自酌,以,連詞,表承接,不譯。

          眄庭柯以怡顏,以,連詞,表承接,不譯。

          倚南窗以寄傲,以,連詞,表承接,不譯。

          園日涉以成趣,以,連詞,表承接,不譯。

          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而,表轉(zhuǎn)折,不譯。

          策扶老以流憩,以,連詞,表承接,不譯。

          時矯首而遐觀,而,連詞,表承接,不譯。

          云無心以出岫,以,連詞,表修飾,不譯。

          鳥倦飛而知還,而,連詞,表承接,不譯。

          景翳翳以將入,以,連詞,表承接,不譯。

          撫孤松而盤桓,而,連詞,表承接,不譯。

          請息交以絕游,以,連詞,表修飾,不譯。

          世與我而相違,而,連詞,表修飾,不譯。

          樂琴書以消憂,以,連詞,表目的,來。

          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以,介詞,把。

          既窈窕以尋壑,以,連詞,表修飾,不譯。

          亦崎嶇而經(jīng)丘。而,連詞,表修飾,不譯。

          木欣欣以向榮,以,連詞,表修飾,不譯。

          泉涓涓而始流。而,連詞,表修飾,不譯。

          懷良辰以孤往,以,連詞,表承接,不譯。

          或植杖而耘耔。而,連詞,表承接,不譯。

          登東皋以舒嘯,以,連詞,表承接,不譯。

          臨清流而賦詩,而,連詞,表承接,不譯。

          聊乘化以歸盡,以,連詞,表承接,不譯。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歸納了文中的一些文言知識,這是重點、考點,請同學(xué)們牢固掌握。

          歐陽修說過,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一篇而已。足見《歸去來兮辭》的文學(xué)地位和藝術(shù)成就之高。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以《我眼中的陶淵明》為題,寫一篇隨筆。

          返回目錄>>>

          《歸去來兮辭》教學(xué)反思:

          新課程中的閱讀教學(xué)要求教師樹立體驗閱讀、拓展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教學(xué)觀,讓學(xué)生在體驗中感受真情,在拓展中不斷積累,在創(chuàng)造中得到提升。在這樣的教學(xué)過程中,老師和學(xué)生都會獲得成長和發(fā)展,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義。這時“教學(xué)在互動中生成,在溝通中推進。與傳統(tǒng)的教學(xué)機制相比,最大的差異就是:把學(xué)生不只看作是教學(xué)的對象,同時還是教學(xué)的資源;把教師不只是看作知識信息的傳遞者,同時還是課堂上不同信息的接受者、傾聽者、處理者;不只是把教學(xué)看作是預(yù)設(shè)計劃的執(zhí)行,同時更是師生、生生相互作用的過程!

          教學(xué)《歸去來兮辭》時,我首先確定了本課的教學(xué)目標:掌握必要的文言基礎(chǔ)知識如“胡、奚、曷、焉、何”五個疑問代詞,歸納“行、引、乘、策”等四個詞的一詞多義,了解“以、而、之、兮、來”等文言虛詞的用法;了解辭賦特點;體悟作者超出塵世的隱逸的情感。而教學(xué)難點就在于誦讀中體會作者復(fù)雜的思想感情。

          我采用了誦讀和了解背景的方法,讓學(xué)生理解“達則兼濟天下”規(guī)范了多少中國文人的心路歷程,作為我國最早的田園詩人陶淵明,他的“濟世”的確讓人費解。我們一起學(xué)習(xí)了他的名篇《歸去來兮辭》,看我們能從中找到他醉情于山水田園之樂的原因,并體悟作者復(fù)雜的思想感情。歐陽修曾有“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的慨嘆。那是因為文中體現(xiàn)的人生態(tài)度,思想感情能引起舊時許多不滿現(xiàn)實而又無可奈何,只能潔身自好的知識分子的共鳴,終于,我比較成功地讓學(xué)生理解了作者的復(fù)雜的情感,并且使學(xué)生能從中得到正面的影響——追求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同時,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shù)這一開放的環(huán)境為學(xué)生提供豐富的學(xué)習(xí)資源,讓學(xué)生很容易獲取更多的表象資料,拓寬視野完成知識的重組,學(xué)生的創(chuàng)造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掘;教師更便于主導(dǎo)學(xué)生很好完成學(xué)習(xí)任務(wù)。可以說信息技術(shù)與課程整合是“教師為主導(dǎo)、學(xué)生為主體”的很好體現(xiàn),是學(xué)習(xí)者與教學(xué)者、學(xué)習(xí)者與學(xué)習(xí)者、學(xué)習(xí)者與課文內(nèi)容、學(xué)習(xí)者與教學(xué)媒體的和諧互動,使師生都能分享到互動之樂。

          《歸去來兮辭》讀后感:

          作為文學(xué)作品,這首辭的成就很高,歷來為人所稱頌。北宋文學(xué)家歐陽修曾經(jīng)說:"晉無文章 ,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而已!"可見它在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

          讀《歸去來兮辭》,并不能給人一種輕松感,因為在詩人看似逍遙的背后是一種憂愁和無奈。陶淵明本質(zhì)上并不是一個只喜歡游山玩水 而不關(guān)心世事的純隱士。由于受儒家的影響,陶淵明曾對統(tǒng)治階級抱有幻想,希望通過出仕的途徑,來實現(xiàn)"大濟蒼生"的宏愿。但作者所處的東晉時期,正是軍閥制度的全盛時期,高門士族壟斷了高官要職,庶族寒門則遭到無理的壓抑。陶淵明29歲出仕,在以后的十多年里,他幾次做官,但不過是祭酒、參軍一樣的小官,不僅濟世的抱負無從施展,而且必須降志辱身地同一些官場人物 周旋。這使他感到十分痛苦和恥辱。因而屢屢辭官回鄉(xiāng)。東晉安帝義熙元年,陶淵明為彭澤縣令,上級派督郵(督查屬縣政績的官吏)來縣,縣里說應(yīng)當冠帶整齊,前往迎見。他嘆氣說:"我豈能為五斗米,這要問鄉(xiāng)里小兒。"就辭官歸隱,他在回家 時,寫下這篇文章表明意志。

          《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的述志作品,著重表達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的厭惡與鄙視,贊美 了農(nóng)村 美好 的自然 景物 安適的田園 生活 ,顯示了他歸隱的決心。詩的開篇,隨口而出"歸去來兮"四字,積蓄已久的壓抑和不快如決提之水,一發(fā)不可收拾。而詩人歸去的理由卻僅僅是"田園將蕪"這個簡單而平淡的原因。詩人想到"田園將蕪"本應(yīng)回家,但心在官位,為形體所役而不能自主 ,這是何等可悲!表明詩人已有歸意。而后一層是之詞。詩人已知過去求官為非,今日棄官為是,好比是入了迷途不遠,還來得及回到正道上來,因而感到欣慰。緊接著,寫作 者回到田園后的愉快生活。作者乘舟返家途中既輕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和望見家門時欣喜若狂的心情,這跟在官時"惆悵而獨悲"的心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飲酒自遣,這是室中之樂;涉園觀景,流連忘返,這是園中之樂。這是真正的隱者之樂,跟遷者們的閑適心情絕不相同。以"息交以絕游"進一步表示對當權(quán)者和官場生活的鄙棄。"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描寫 了農(nóng)村初春生機勃勃的景象,觸景生情,為結(jié)尾 是人生 觀張本。詩的結(jié)尾,抒發(fā)詩人"樂天安命"的情懷。

          這篇《歸去來兮辭》寫于陶淵明辭官歸田之初,但不是抒寫歸田后生活實況,而是他登舟啟程之前對歸途及歸田后的想象 ,讓讀者從中深刻體會 到了他結(jié)束十三年仕途生活的堅決與暢快,表明了歸隱田園的決心。

          返回目錄>>>

        【《歸去來兮辭》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歸去來兮辭》的原文及翻譯03-23

        歸去來兮辭原文及翻譯08-05

        歸去來兮辭原文及翻譯高中02-10

        歸去來兮辭原文及翻譯注釋03-10

        歸去來兮辭原文和翻譯注釋12-21

        歸去來兮辭原文11-30

        木蘭辭的原文及翻譯07-29

        《木蘭辭》原文及翻譯03-06

        歸去來兮辭翻譯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