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
我認為這節(jié)課的特色有兩個:一是把學習課文內(nèi)容與學習語言表達融合在一起,二是始終把體會語言和理解人物融合在一起。
語文的學習離不開教師有意識的語言訓練,這是由語文學習的本質(zhì)決定的。這篇文章的特色就是肖復興在敘事的同時,展示了葉老修改文章的一個個細節(jié)。執(zhí)教者準確地把握了文章的特點,巧妙地把學習文本、理解文本和理解語言表達交融在一起:讓我們看到,在語文教學的時候,我們不僅可以教課文內(nèi)容,也能夠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表達方式。教師抓住了幾個細致的地方,讓學生體會漢語的特點。如讀出詞語的韻律與節(jié)奏,對“密密麻麻”的形象理解,引導學生領會“刪”的字形與字義教師也在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比如,出示“當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時,我”等三個完形填空,讓學生填寫句子。教師還能夠利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指導朗讀,不是要求學生讀出某種心情或某種感受,而是用不同提示語引導學生帶著感情去讀。
葉老在學生心中有一定的印象,可能主要還是來自《爬山虎的腳》,但是對葉老本人他們知之不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到引導學生走近葉老。教師抓住了“認真”“平和”,讓學生感受到“如春風拂面”,這些感受和葉老批改文章結合在一起,非常自然。另外,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的時候,把葉老的年齡、職位說出來,雖然不是直接介紹,但是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一個“平和”的葉圣陶。這樣對人物的理解就不是僵化的、概念的,而是真實可感的。
我們常說學習是一個師生共同成長過程,評價一節(jié)好課的最重要的標準是什么?那就是看學生從這節(jié)課里學會了什么?從本節(jié)課看,教師教會學生的是品詞析句,積累語言的好辦法,帶給學生的是閱讀和言語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這些知識與技能的獲得都是在愉悅的情境中,在教師與學生“零距離”的對話中完成和實現(xiàn)的。
1、揭題激興:讓學生從以前學過的葉老的作品《爬山虎的腳》引入,欣賞其中精彩的片斷,不僅讓學生感受葉老細致的觀察能力和駕馭語言的高超水平,還能喚起學生的感情積累,然后再要求學生根據(jù)課題對本文內(nèi)容進行推測,從而激發(fā)學生積極探究的興趣,為新授課作出良好的鋪墊。
2、初讀曉意。這塊環(huán)節(jié)我還安排了生字新詞的教學,對于中年級學生而言,詞語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會讀會認,還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獨立地理解詞語意思的習慣。其中“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是常用的手法。在本課,我重點抓住“推薦”一詞的理解,從而體現(xiàn)詞不離句的思想。
3、細讀明理:將課文分為“修改作文”和“邀請做客”兩個部分來學習,體會作文修改之道,感受葉老先生的'人品。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反復品味葉老對肖復興文章的批改,再通過談感想,朗讀等方式體會葉老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葉老不僅是文學的大師,其人品更是堪稱楷模。
4、質(zhì)疑課題,小結激趣,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作很好的鋪墊。
“情感是語文教學的根!痹诮虒W中我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思維品質(zhì)、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加強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讓學生體會葉圣陶先生一絲不茍的寫作態(tài)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從而明白寫作和做人的道理。
練習的設計是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造的又一個語言訓練的機會。既是對教學內(nèi)容的一次小結,又利于搜集反饋學生的學習信息;懸念的設置,費時不多,但卻是必要而且心須的,教師巧妙設計的兩個聯(lián)想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又點明了課文的中心內(nèi)容,使整篇課文的教學成為一個整體。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2
本課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在交采集的樹種時,有位小女孩兒交的樹種雖然不多,但粒粒飽滿,顯然是精心挑選的。表現(xiàn)了小女孩做事認真的特點和純樸、誠實的個性,表達了作者對這位小女孩兒的贊美和喜愛之情。
通過認真閱讀教材,我發(fā)現(xiàn)本課突出的特點有兩點:一是在描寫小女孩交樹種一事中,抓住小女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進行細致描寫,從而表現(xiàn)小女孩做事認真、純樸、誠實的個性特點。二是采用對比的手法突出小女孩的特點。依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采用以下策略進行教學,并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找準切入點,層層深入,走進小女孩地內(nèi)心世界
課文通過小女孩上交樹種過程的描寫,來表現(xiàn)小女孩的特點。正是這件事,才深深地感動了老師和同學。因此,我在教學中以“為什么那位小女孩交的樹種很少,我卻被感動了,心中充滿溫暖?”這一問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探究課文內(nèi)容,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閱讀欲望。學生們就積極主動地閱讀課文,尋找小女孩打動老師和同學的地方:小女孩交的樹種:那種子一般大小,猶如飽滿的黑豆,每一顆都閃著烏亮的光澤。透過這些種子,我引導學生想像小女孩是怎樣撿樹種的:她一定是用那雙小手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樹種才一般大小,閃閃發(fā)光。可見這次任務她完成得最好,她做事最認真。此時,我再次引發(fā)學生來推想:這樣的.樹種種在祖國的大地里,會長出怎樣的樹苗來?過上十年、八年,祖國大地會是怎樣的景象?啟發(fā)學生這樣層層深入思考,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小女孩為祖國綠化事業(yè)盡心盡力。
二、前后對比,體會小女孩的做事認真
課文第一自然段講的是同學們交上來的樹種都挺多,抓住這些樹種的顏色和里面摻雜的雜物來說明同學們交來的樹種不成熟而且雜質(zhì)多。這和小女孩交來的樹種“那種子一般大小,猶如飽滿的黑豆,每一顆都閃著烏亮的光澤!毙纬甚r明的對比。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那種子一般大小,猶如飽滿的黑豆,每一顆都閃著烏亮的光澤!币痪浜屯瑢W們交來的種子進行比較:想象同學們是怎樣撿樹種的,小女孩又是怎樣撿樹種的,想象中,體會到小女孩是一個怎樣的人。進而追問:“你們喜歡這個小女孩嗎?”然后引導學生讀出對她的喜愛之情。
三、反復品讀課文重點語句,感悟描寫人物的方法
課文在寫小女孩交樹種時,緊緊抓住小女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進行細致描寫來突出她的特點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找出這些語句,如“小女孩兒走到我跟前,沖我抿嘴一笑,地下頭,把手伸進褲兜里!边呑x邊想,體會人物特點,讓學生在朗讀中進一步感受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感悟描寫人物的方法,對以后描寫任務有一定的啟發(fā)。
不足之處:
本節(jié)課為了急于完成教學任務,教學中爸說的機會過多地給了舉手的學生,而對于一些不舉手的學生給的機會很少,在今后的教學中,努力做到面向全體,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3
《天窗》這篇課文寫得比較深刻,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我先讓學生聽了課文后完成填空題,再讓學生質(zhì)疑。學生非常自然地提出了為什么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為什么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因此在課上我主要圍繞著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
一、通過品詞品句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句子。我讓學生圍繞作者將他看到的,想到的寫得好在哪里,找句子,品一品。在我的啟發(fā)下,學生們悟出了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閃電的外形,云朵的變幻多端。作者的想象主要是在顏色、大小、形狀等方面展開,十分合理。
二、指導學生朗讀。因為學生理解了句子,所以在朗讀的時候也就有了感情。加上暴風雨的呼叫聲,小蟲的鳴叫聲學生的朗讀有起有伏,抑揚頓挫。多次,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積累到了不少優(yōu)美的句子,給寫作提供了素材。
三、給學生說話的機會。整節(jié)課,我設計了4處說話訓練,因為平時我在課上就注意這一方面的練習,特殊是一些文字優(yōu)美的課文,如:《我愛三峽》、《繁星》、《桂林山水》等課文,我都讓學生背誦積累,所以在今天這節(jié)課上,學生就非常巧妙地運用到了積累的句子。除了平時就能說會道的`,我還特別讓好同學幫助那些平時不太開口的學生,讓每個人都有開口說話的機會。
這節(jié)課的遺憾:
1、感覺自己在教法上沒有突破,教學手段不夠有新意。
2、說話練習時用了比較多的時間,造成后面的教學內(nèi)容沒有全部完成。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4
《三顧茅廬》是學生耳熟能詳?shù)臍v史故事,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jié)生動,深受學生喜愛。對于學生來說,故事情節(jié)不難理解,因此,我把整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放在“抓住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特點”上,引導學生通過“琢磨課文、推敲言行、體會情感”的過程,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讀,并給予學生提示,帶領學生一遍遍地讀劉備到諸葛亮家后種種行為,一次次地深入,一次次地誦讀,一次次地體會,一次次地升華,將劉備的求賢若渴躍然紙上,刻在心中。
劉備的誠心換來了諸葛亮的感激,反之用諸葛亮的感激更能襯托出劉備的'誠心。在課上,我出示了諸葛亮的《出師表》,讓學生找出文中寫三顧茅廬的句子,雖然是文言文,學生不易理解,但寫三顧茅廬的句子一眼就能看出?紤]到學生的學情,我沒有一味地拔高,讓學生更進一步地理解《出師表》,最終也為學生感悟“尊重帶來感激”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整堂課下來,也存在著欠缺。學生學習積極,課堂雖活躍,但有四份之一的同學可能還不能集中到課文的學習中。一了解才知道,有的孩子根本沒讀過《三國演義》,因此上起課來,頭腦一片空白。由此我想到我們應該按照新課標的要求,積極引導學生加強課外的閱讀。課外閱讀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最簡捷的方法,誰能把學生引導到書的海洋中,久而久之,書的無窮魅力自會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后進生,應讓他們起點于課外書,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越是后進生越要引導其多讀書,而不是重復性的枯燥的練習。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5
很多人可能都不清楚,事實上就是在切蘋果時攔腰切下去,就可以在橫切面看到蘋果核像一顆五角星。為了加深學生對創(chuàng)造力的理解,在第二課時的課堂教學時,我拿出蘋果用準備好的小刀,攔腰切下,把切下的半個蘋果讓學生一個個傳遞觀察,學生們不得不信服,蘋果核果然像一個五角星。通過自身的實際觀察,學生們對接下來的教學都興趣十足。特別是在教學“這鮮為人知圖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與“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創(chuàng)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這兩句的時候通過讓學生感悟,讓其明白,創(chuàng)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方式。通過進一步的有感情地指導朗讀全文,讓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課堂內(nèi)容教學完之后,我布置了作業(yè)?吹綄W生各個都在埋頭做作業(yè)時,看著我剛才給學生演示攔腰腰切下的蘋果時,我似乎有了點啟發(fā)。換一種獎勵學生作業(yè)做的好的方式,不用加分,就把蘋果里的五角星獎給他們。我宣布,說:“今天作業(yè)前兩名的同學,將會分別獲得老師手里的蘋果五角星!痹捯徽f完,學生似乎做的更認真了。下課鈴聲響了,我回到辦公室,批閱著回家作業(yè)。
不一會兒,平時作業(yè)表現(xiàn)最好的同學來了,寫的很好,得到了獎賞興奮不已。王曉明也來了,做的很好得到了獎賞。班長這次略微慢了一步,名列第三,但做的也相當?shù)暮,我給予了鼓勵。正當我要繼續(xù)批閱回作的時候,突然平時喜歡拖欠作業(yè)的王蕭毅同學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咦?他怎么來了?正當我在思考的`時候,他已經(jīng)把本子遞到了我的面前。我?guī)退喠,有兩處需要訂正。不一會兒,訂正好了,批閱過關。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是第四個批閱的時候,不由自主的脫口而出,說:“哎呀,慢了一點,哎呀,慢了一點,蘋果沒了蘋果沒了”。我及時的鼓勵了他,希望他再接再厲,爭取下次能夠取得成功。當他走后我在想,原來他可從來沒有這么早交過作業(yè)。每一次都是很晚交作業(yè),對于訂正作業(yè)也是丟三拉四的,非要到組長查本子時,他的作業(yè)才會姍姍來遲。難道以前的獎勵措施對他作用不大?
通過對課文的教學,發(fā)現(xiàn)正如文中所說的“人們對切蘋果都不生疏,總是循規(guī)蹈矩地按照通常的切法,把它們一切兩半,卻從未見過還有另一種切法,更沒想到蘋果里還隱藏著“五角星”!”。同樣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也大可不必運用相同的方法來教育學生。爭對不同的學生,需采用不同教育方法。運用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方式,幫助學生提高現(xiàn)有知識水平,就需要及時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6
本篇課文最突出的特點是語言樸實而含義深刻,因此,引導學生從樸實的語言中感悟語言背后蘊涵的豐富內(nèi)涵,領悟文章說明的道理,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的精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本節(jié)課,我以參與式教學理念為指導,讓學生與教師、文本深入對話,在簡單樸實的教學中,促進學生的發(fā)展,F(xiàn)在我就從以下幾點和大家交流我對這節(jié)課的一些思考。
一、引發(fā)質(zhì)疑,激發(fā)興趣。有一位名師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币蚨n前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兒童喜聞樂見的聽力游戲引入,然后話鋒一轉(zhuǎn),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課題上,激起了他們的好奇,點燃他們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們能興趣盎然地主動學習。
二、以讀悟語(語言文字),以讀悟情。我們知道,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在這節(jié)課中,我以讀代講的特色就在于:指導學生有層次性、有指向性地朗讀,課題中出現(xiàn)的“游”字,蘊涵著豐富的內(nèi)涵,我就從“游”字入手,一遍又一遍重復著這個字,一步步引領學生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在與文本的對話中,走向文章的深處,領悟文章的內(nèi)涵,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的精妙,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三、動靜結合,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受參與教學中的要素組合課型方式的啟發(fā),我想,一節(jié)課如果恰當運用動與靜的結合,學生就會學得不累,才能提高課堂的效果。居于這樣的考慮,在課堂中我就設計有了小動,如小組開火車讀,有全班的`大動,如:表演當時人們聽到小女孩驚奇地叫喊后的場景,有靜心細想的,如閉上眼睛聽朗讀,想象青年畫魚的情景。做到在動中學,在靜中想,動靜結合,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以上幾點我自認為我還是做得比較好的,能在簡簡單單中進行了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有效的人文教育,體現(xiàn)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7
《為了他的尊嚴》記敘的是一位老婦人毫不客氣地讓乞丐搬磚,使乞丐獲取勞動所得,從而獲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嚴,并依靠自己的勞動取得成功的故事。在本課的教學中,考慮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充分挖掘教材內(nèi)涵,歷經(jīng)數(shù)次的敲打揣摩,盡可能地努力做到了以下幾點:
1、凸顯語文課“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基本特點。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努力開發(fā)教材,通過感情朗讀、想象、補白等方式,深入體會人物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與主人公、作者產(chǎn)生心靈共鳴。這個故事的明線是寫乞丐,而暗線則是在贊揚這位睿智的老婦人。如教學到最后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評價老婦人的`過程,實質(zhì)是對文章的總體回顧和總結。老師引導學生用恰當?shù)脑~語來進行評價,是在教給學生學以致用的學習語言的方法,凸現(xiàn)了語文課工具性的特點。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8
那一天,我準備上作文指導課。我很認真地備好課。什么審題,寫作目的,選擇材料等等,一大堆寫作理論,早已印在我的腦海里,還準備充分利用多媒體,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寫好這次習作,盡管如此,但我的心仍不夠踏實。
自從接手這個差班后,我的心情總不那么舒暢,不僅僅是因為學生的知識差。而是學習態(tài)度實在是令我不敢恭維,特別是作文,學生頭痛,我更頭痛。每次交上來的作文,很多學生都三幾行字。應付了事。問他們,總是說不會寫,沒什么可寫。最初,我大為惱火,要知道這已經(jīng)是六年級的學生呀!上課時,我狠狠地點名批評了一頓,要學生重寫。可是交上來的作文仍舊如初。太不象話了!我的火氣又冒出來了,氣沖沖地找來了幾位學生,一陣"暴風驟雨"之后,心里舒服了一些。"老師,我花了很多心思,已經(jīng)盡力了。""老師,我實在沒什么可寫的,每天都是這樣……。"學生面對我嚴厲的目光,下巴快貼著胸脯了,眼淚禁不住刷刷地流下來。哎,我真的無可奈何了。一想到他們已經(jīng)是畢業(yè)班了,如果不想辦法培養(yǎng)他們寫作的興趣,提高寫作的能力,難道能讓學生以這樣的水平升上高一級的學校嗎?心里就免不了焦急起來。所以每次寫作指導,我都講得很細致,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寫具體。學生似乎很認真地聽,可是寫出來的習作,也沒有多大的起色,總讓人感到空話多,假話多,大話多,沒有一點真情實感。學生不喜歡習作課,總提不起興趣,而我又苦于找不到能讓學生興趣濃厚的好方法。就因為這,我?guī)е唤z的壓抑走進教室。
我想打開電腦準備這節(jié)寫作課的課件。咦,鑰匙不見了。聽說電腦鑰匙不見了,學生都圍上來幫我找。我搜遍了教壇,抽屜,也不見鑰匙的蹤影,褲袋翻遍也找不著,我的心有點急了,自言自語地說:"怎么搞的,明明拿了來,怎么會不見的呢?"大家都為我著急,"您忘記帶了吧?""看有沒有丟在地上。""可能在您的辦公桌里吧。"大家七嘴八舌,邊說邊忙著找。教壇周圍,走廊通道。他們認真地看,仔仔細細地找。"陳錦東同學,你馬上到我的辦公桌的抽屜里找一找。"我急著說。很快,陳錦東氣喘吁吁地跑回來說沒找到。糟糕,我的精心設計泡湯了。聽了我的話,焦急,失望,惋惜,多種心情表露在同學們的臉上。我看見他們那么熱心,心里涌出一種感激之情。忽然,一個驚喜的聲音傳來,"找到了!找到了!鑰匙在這兒呢!"大家歡呼起來了,那勁兒甭提有多高興了。短短的五分鐘時間里,為一條鑰匙,全班行動起來,竟讓大家經(jīng)歷了焦急,失望,惋惜,驚喜一系列的情感變化。我轉(zhuǎn)念一想,咦,這不就是很好的寫作材料嗎?我興奮起來了。拍拍手掌,大家馬上安靜下來,趁熱打鐵,問∶"剛才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我們和老師一起找鑰匙。""你們是怎么找的?"同學們刷刷地舉起手搶著回答,就連平時不喜歡舉手發(fā)言的而且常因說話不流暢而引起全班哄笑的同學衛(wèi)海沛也講得頭頭是道,博得大家的掌聲。我立即啟發(fā)他們,事情就發(fā)生在我們的身上、身邊,可寫的東西多著哩。就看你有沒有留心。"剛才發(fā)生的事你們能夠把它寫下來嗎?""能。"大家在我的啟發(fā)下充滿信心大聲地說。好!說寫就寫,一氣呵成,同學們進入寫作狀態(tài)了。這次寫在學生臉上的不是愁結,而是喜悅。不多久,大家陸續(xù)交出習作。看著同學們交上來的一篇篇習作。我笑了,剛才的情景就在大家的筆下得到了生動地再現(xiàn)。令我高興的是衛(wèi)海沛同學,真有點不相信平時最怕寫作的他也能寫出這么好的文章。之后的評講課,同學們都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都想老師展示自己的習作。因為這次寫作令他們感到輕松愉悅,獲得成就感,嘗到了寫作的甜頭。啊,真意想不到。一次的.粗心大意卻換來了如此大的收獲。
如何使學生把寫作包袱卸下來,讓寫作變得輕松愉悅?這次我得到了啟發(fā)。如果沒有自己的親身體驗。學生們怎會寫出令我滿意的習作呢?大話,空話,假話,怎不充斥學生的習作呢?所以,教師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實踐,才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情可抒。這次寫作指導課打破了我預設的教學思路,但我丟失鑰匙,無意中就讓同學們不自覺地進入找鑰匙的行動中去。由于這是他們親歷的事情,所以很容易引發(fā)他們的寫作熱情。用不著老師費盡唇齒去作抽象的寫作指導了。從這以后,我就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開展寫一些語文實踐活動。讓他們寫好身邊的事情。如一次辯論會、故事會、小制作、手抄報、編輯作文集等等。我讓學生即時寫作。他們有了現(xiàn)成材料,再不像以前那樣搜腸刮肚的不知道寫些什么才好。"老師,我再不為寫作文頭痛了。""老師,我喜歡上習作課啦。"習作的興趣漸漸地在學生的心里播下了種子。對于小學生來說,與其大講枯燥的寫作常識,倒不如多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中自我感悟,得到啟發(fā),提高寫作水平。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9
為了迎接校內(nèi)公開課,我今天借班試上了《李時珍夜宿古寺》。為了促進自己成長得更快,還興沖沖地去王寧主任那里借來了小攝像機和支架擺放在教室后面,劉蕓老師則又當聽課老師,又當攝影師。
課上完了,感覺不錯,挺順暢,但是一評課,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問題太多,以至于不敢回頭看自己的上課視頻。不管怎樣,前進的道路之所以艱辛,是因為我們在努力走上坡,收拾心情,認真總結、不斷進步才是真正該做的。
聽完劉老師與余老師的評課,我得到了一些啟發(fā)。
一、對詞語教學的把握不準
。ㄒ唬⿲υ~語教學的度把握不準
我花費了過多的時間在詞語的讀音和意義上,而有些要求是不符合四年級孩子的認知水平的。比如說在講解“曉行夜宿”時,很多孩子已經(jīng)說出了“白天趕路晚上睡覺”的意思,也知道“曉”指白天,可是我偏要引導孩子通過與“春眠不覺曉”相聯(lián)系,理解“曉”是“天剛亮”的意思。實際上字典中也明確說明“曉”是“天剛亮的時候”?粗⒆觽兯贫嵌臉幼樱抑肋@個要求有點高了。四年級孩子的認知水平到底在哪里?語文課程標準對三四年級的認知要求是“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思。”但實際教學中實施起來不能一概而論,必須因地制宜。生字生詞具體教到什么程度,還要靠老師的摸索與總結。我不斷對自己說:“在教學中,做個有心人。”
。ǘ⿲υ~語教學的方式不夠熟練
這堂課,我采用的是集中展示與講解的方式。剛剛過去的兩個月,我聽了很多優(yōu)秀教師的課,發(fā)現(xiàn)很多老師采用的都是這樣的方法,所以也照搬照抄。可是這樣的方法不僅耽誤了我很多的課堂時間,而且收效甚微。課后余美麗老師對我的課堂進行點評時說到,如果要穩(wěn)扎穩(wěn)打透徹講解生詞,最好的方式是隨文講解,因為課標對四年級孩子的要求是“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而“集中字詞深入講解”是不可取的.。如果采用集中講解的方式,那么課前一定要有“預習導航”來引導孩子自己掌握字詞讀音與意思,老師在上課伊始快速檢查孩子的預習情況,三言兩語點撥重要字詞即可。由于一些實際情況,我一直沒有將“預習導航”提上日程,這樣耽誤了些許寶貴的課堂時間。
二、教學順序把握不到位
我在備課時思考的順序是以“苦”為核心,引領孩子分別找出“行”“住”“食”“記”之“苦”,而“記”的部分因為比較多、比較雜,所以我把“苦記”部分割裂開來,明確指出“自由朗讀1~7自然段,思考李時珍苦在哪里!焙⒆觽兒芸炀驼业搅讼鄳膬(nèi)容,在此同時由于孩子找的比較亂,我并沒有用ppt展示相關文字內(nèi)容,也是考慮到作為新老師,課堂上可能稍顯慌亂,ppt展示的經(jīng)驗不足,怕出問題,所以在備課時就沒有準備有關ppt文字。事后我考慮了一下,ppt出示孩子們找到的文字,并把重點字詞用紅色標記出來,也許能夠增加孩子們的印象,引起他們的共鳴,對反復品賞朗讀也更有益。
那孩子們找到的關鍵內(nèi)容比較亂怎么辦呢?聽課老師提出的意見是使用超鏈接,實際上我也經(jīng)常在ppt中使用超鏈接,但是超鏈接很容易出錯,所以我選擇了避而不用。事后想想,我在遇到問題時沒有選擇迎難而上,而是逃避、退縮,也許這樣的態(tài)度是個嚴重的錯誤。而且,孩子們找得亂,并不能影響到整體的教學過程,老師應該能夠用巧妙的方法引導孩子化解混亂。比如說,有個孩子找到了“因為一心趕路,錯過了客店。”他認為這是“苦行”的表現(xiàn),這時,我引導同學思考: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是“苦行”的體現(xiàn)呢?這樣,將“苦”總結為三類,有條不紊。
而在第二課時教學中,我將課文上得尤其的亂,后來總結原因,也許是因為課前準備不足,并沒有預設好學生的回答,沒有做好適當?shù)囊龑。所以課前準備很重要,課堂經(jīng)驗和必要的反思與記錄也很重要。勉勵自己:腳踏實地,勤能補拙。
三、課堂廢話太多
從小就討厭啰嗦的老師,沒想到自己就是個啰嗦的老師。我是怎么成長為“啰嗦的老師”的呢?
這要追溯到一年前,我第一次站在小學的課堂上,講臺地下坐著的是剛從幼兒園畢業(yè)的調(diào)皮鬼們,哈著大大的嘴巴,天真無邪而又不明所以的一群孩子。我根本就不知道他們懂什么不懂什么,只得不厭其煩地解釋解釋再解釋,重復重復再重復,所以就成了一個總也說不完,總也不放心的老師,也就是“啰嗦”的老師。
即使是四年級,課堂上老師的很多語言孩子們并不能理解,課本里的很多情境他們并不能理解,詞語用在哪里他們也不能完全搞懂,怎么辦?怎么辦?我不停地企圖去解釋。所以,我成了最“啰嗦”的老師。
沒有這節(jié)公開課,也許我會在“啰嗦”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還好,余老師告訴我,認清事實多么重要,四年級的孩子只能理解這么多,不理解的講多少遍也不能理解,理解的無需贅述。回到語文課程標準,三四年級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并沒有提出過多過深的要求。感謝這節(jié)課,感謝兩位聽課老師!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0
《鳥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語言準確傳神,生動形象,簡潔灑脫,富有節(jié)奏感。課文描寫了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只是看見了一棵大榕樹,第二次看見了真正的鳥的天堂。我在教學時采取了先讓學生初步感知,然后先學習作者第二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情景,接著以“作者因為第一次看得非常留戀,所以作者再次去欣賞一次嗎?第一次倒底看到的是怎樣的?”過渡學習第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作者第二次去鳥的天堂時,由于我缺乏對優(yōu)美字句的朗讀指導,學生沒有體會到鳥的天堂的美,他們學習積極性不夠高,致使課堂氣氛不夠活躍,當我上作者第一次去鳥的天堂時,吸取了前一課時的教訓,設置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問題,展開想象。比如:教學作者看到的大榕樹的真正面貌時,我要求學生邊討論,邊想象,然后交流的學習方式,并要求學生根據(jù)重點句提問,學生積極性得到了提高,課堂氣氛活躍,主動學習,想學習的欲望也很強烈。
教師不僅要備好課,上課時教師的引導語和上課的精神面貌都是影響課堂教學的一個因素。我在上第一課時時,沒注意到自身因素,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思考和討論。課后,字我感覺非常差,于是,我主動要求去聽師傅的課,師傅沒怎么精心準備,但是,對我啟發(fā)真的'太大了,就指導朗讀來說,師傅總是有那么多的“理由”和方式讓他們品讀,每次讀都有不同的目的。學生讀得興致也非常高。而我總是直來直去,不講究教學藝術。上課時也不像師傅那么動情和投入。第二課時,我有意模仿師傅的教學方法,產(chǎn)生了一定的效果。我覺得新教師真的應該多聽聽老教師的課,肯定會受益匪淺。多上十節(jié)課的效果也比不上聽老教師的一堂課受益大。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1
人教版語文第十冊第二十課《琥珀》是一篇說明文,是科學家們根據(jù)一塊裹著蒼蠅和蜘蛛的化石所推測出的一個故事。
教學過程基本如下:第一課時解決三個問題:
1、琥珀是什么?
2、化石是什么?
3、琥珀的價值如何?并學習了琥珀的發(fā)現(xiàn)部分。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琥珀是古代松脂的化石;化石是經(jīng)過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和它們的生活遺跡;琥珀的價值連城。
由上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我們來推測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后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個故事,找出描寫琥珀形成過程中松脂球形成的段落(從第二至第九自然段)從中得出松脂球形成的條件:
1、在一個太陽光很強烈的夏日;
2、在一大片松林里;
3、松脂不斷地往下滴;
4、一只蒼蠅和一只蜘蛛剛好遇到一起。同學們很快找出了條件并發(fā)現(xiàn)作者在描寫這個故事的時候用了許多生動有趣的寫作手法。我們可以從讀中發(fā)現(xiàn):第八自然段有一句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淚珠里。這是一種擬人的寫法,同時把兩只小蟲無可奈何的樣子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作者在寫兩個小動物行動時用了一系列的`動詞突出它們的活潑可愛:小蒼蠅展開、停、撣撣、拂拭、飛舞,蜘蛛則是爬、劃動、撲。
第10自然段至第12自然段是松脂球形成化石的部分,需要四個條件:
1、經(jīng)過漫長的時間;
2、陸地下沉,海水漸漸漫上來;
3、樹木腐爛;
4、松脂球淹沒在泥沙里。至此琥珀形成的八個條件都已具備。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各式各樣珍貴的琥珀,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可以由上述條件推出其他琥珀的形成過程,如果加上自己的想象就會有一篇像課文一樣的美文。所以我出示了一塊鑲有兩只小昆蟲的假琥珀,讓孩子們編故事。經(jīng)過一番熱烈的討論,有個孩子說:從前有個天然形成的松樹屋,屋里總有幾只小昆蟲在嬉戲。炎熱的夏季來臨,松樹開始滲出香濃的松脂,一天兩只小昆蟲不幸被松脂裹住,剛好有隕石擊中了樹屋,松脂球隨著大樹埋入地下。經(jīng)過漫長的年代化石形成了;還有個孩子說一天白蟻王國正在舉行盛大的宴會,各地的白蟻紛至沓來。不料松脂一滴滴落下?lián)踝×怂鼈兊娜ヂ,白蟻們想搬開松脂,誰知卻被松脂裹得更緊。其他白蟻看到兄弟們被困十分憤怒,于是群起而向肇禍的松樹攻擊,樹被它們啃倒了,松脂球被砸入地底幾千年過去了,松脂球形成了化石。
學完反饋時同學們紛紛表示不喜歡多讀前面化石形成的部分,因為他們懂得了形成過程也能容易地找出形成的條件,他們對最后的拓展練習感興趣,覺得文章重點應放在想象部分。如果說條件掌握得好,自然就能編出結構嚴密的科學故事。不過他們忽視了一個問題:這是一篇科學說明文。這樣的文章本來都很枯燥,可是作者這樣的寫法讓它活了起來,而不是開了一個簡單的藥方,羅列它形成的過程。
本次教學中我在閱讀教學琥珀形成部分時把學生抓得過緊,沒有讓他們充分自學匯報,所以課堂顯得沉悶,后來拓展練習時他們才興奮起來?磥硪院笤诖瞬糠挚梢越o學生提好要求再讓他們充分自學討論,相信效果會更好。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2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生物科學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學實驗和科學研究的神奇作用,激發(fā)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的欲望。
。病W習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初步學習說明文的基本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閱讀、自主探究,了解植物種子經(jīng)過太空旅行后所發(fā)生變化、變化的原因及變化后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欲望。
【教學難點】
探究種子變化的原因,領悟“魔力”一詞的深層含義。
【教學準備】
引導學生收集關于太空蔬菜、花卉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鏡頭回放,激發(fā)閱讀期待
1、2003年10月15至16日,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fā)射,讓我們一起重溫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觀看神舟五號飛船成功發(fā)射的錄像。
2、回憶鏡頭,想想這些科學術語你理解嗎?
第一組:
載人航天、神舟飛船、返回式衛(wèi)星
你知道三者的區(qū)別嗎?簡介“神舟飛船”幫助理解。
這句話你能讀懂嗎?“在神舟五號飛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種子。其實,它們已搭乘過先前發(fā)射的神舟飛船和返回式衛(wèi)星,算得上是航天旅行的老乘客了。”
欣賞句子,哪個詞用得特別準確?
補充資料:1987年我國開始在衛(wèi)星上搭載植物的種子,先是蔬菜、糧食,1996年才開始搭載花卉種子。
第二組:
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
飛船里的楊利偉和在地球上一樣吃飯、睡覺嗎?
。ㄊе,即微重力;呼吸靠供氧──高真空。)
什么是“宇宙射線”?讀這個小故事你能明白:美國“阿波羅”號的宇航員們飛上太空第一次看到了人類從未見到的宇宙奇景。他們看到了美麗的地球,看到了月亮的背面,但同時他們的眼睛也感到了不適;氐降厍蚝,他們患了白內(nèi)障。從那時開始,有39位宇航員已經(jīng)患了這種疾病?茖W家說,這是宇宙中的射線所造成的危害。宇宙射線是比原子更小的宇宙粒子,它們像子彈一樣射擊宇航人員的眼睛,使人的大腦產(chǎn)生錯覺,好像是看見面前不斷有閃光一樣。受到宇宙射線打擊后,人的眼睛被傷害的程度是很嚴重的。
3、預習課文了嗎?你知道“神舟五號”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誰?經(jīng)過太空旅行后,發(fā)生了哪些有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些變化?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飛船上的特殊乘客》,相信同學們能夠從課文中找到答案。
。、指讀、齊讀課文,梳理文路:
課文有六個自然段,開頭和結尾請全班同學讀,中間請四位同學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用一個詞語概醫(yī)這一段的內(nèi)容。
讀后梳理,板書:
種子的變化、變化的原因、變化后的用途
二、探究課文,感受科學的魅力
1、出示中心句:
小小的植物種子經(jīng)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么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
聽說過“魔力”嗎?在什么情況下用?
。ㄍ捴械哪хR、魔法師的神奇力量)
你怎么理解“魔力”?
2、自讀課文2~5自然段,看看種子經(jīng)過太空旅行后,有了哪些“魔力”,自學、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庞心男┠ЯΓ
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好、生命力強(展示圖片:太空水稻、黃瓜、番茄、辣椒、花卉等)。
你能想象太空種子還有別的“魔力”嗎?
⑵這些“魔力”有什么用途?
。ㄊ秤、藥用、他用……)
綠色蔬菜、治病良藥、美化生活、綠化祖國……
、翘辗N子為什么具有這樣的“魔力”?再讀第3段,重點引導:
“在浩瀚的宇宙中,由于宇宙射線的輻射,由于處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環(huán)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種子內(nèi)部的遺傳物質(zhì)產(chǎn)生了微妙的變化。”
結合課文,你猜想一下可能有哪些微妙的變化?
如:外形、味道、顏色、營養(yǎng)、抗病性……
“科學家對經(jīng)太空遨游的植物種子進行選育,不斷地選擇優(yōu)良的.變異植株,淘汰那些不良的變異植株,并將優(yōu)良的變異植株經(jīng)過四代以上的培育,使其性狀穩(wěn)定,最終培育成拳的太空品種。”
讀得懂嗎?變異植株什么意思?
聯(lián)系兩句話,說說太空種子的“魔力”來自哪里?
大自然、科學。
三、回扣主題,激發(fā)探索欲望
。薄⒃佻F(xiàn)中心句,齊讀:
小小的植物種子經(jīng)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么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
這是科學的魅力!
。、真正的“魔法師”是誰?
補充中心句:
真正的魔法師是聰明勤勞的科學家們,是他們的知識和工作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奇跡!
。、科學創(chuàng)造著一個又一個神話,科學改變著人類的生活。科學家們對太空的探索還在繼續(xù),2007年,我國的“神舟七號”不但要上天,還要實現(xiàn)讓宇航員走出座艙、行走太空的目標!
。、課后作業(yè):
未來的科學家是誰呢?是你們!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收集關于太空蔬菜、花卉、糧食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設想出你心中的新產(chǎn)品,還要用一段話簡要介紹一下。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3
《搭石》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全文語言質(zhì)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劉章爺爺通過身邊平凡的小事——搭石,把鄉(xiāng)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tǒng)美德默默無聞的'在文中字里行間表達出來。
一、成功之處:
1。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边@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nèi)化,在讀中欣賞、升華。把 “美”這條主線,貫穿于課堂始終。讓學生在感知美、體會美、欣賞美、感受美、發(fā)現(xiàn)美的過程中,感悟到風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諧之美,感悟到樸實的為人之美。
2。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等,并注重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如引導學生想象“假如還有哪些人來走搭石,家鄉(xiāng)人會怎樣做的”,進行說話的訓練。最令我難忘的還是引導學生學習一行人走搭石的內(nèi)容時:我設計“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的文本情境,再將文本轉(zhuǎn)換成詩的語段,通過朗讀訓練,使得孩子們讀出鄉(xiāng)親們過搭石時的和諧之音。
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1。教學語言不夠自然,靈活性不夠。
2。在課堂上,個別地方有點走過場,如:在講“謙讓美”這部分時,挖掘得不夠,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倆人會說些什么家常話呢?從而進一步體會家鄉(xiāng)人淳樸的感情。
3。朗讀指導欠佳。
4。如果能增加一些課外的資料豐富課堂就更好了。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4
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3課《我站在祖國地圖前》是一首贊美祖國的詩歌。課文目標明確,讓學生弄清楚每一小節(jié)的內(nèi)容;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文章配有一幅插圖,穿插了一個泡泡框。插圖中的小朋友站在祖國地圖前,深情地看著祖國地圖,這與文章第一小節(jié)相對應,贊美了祖國土地的遼闊。課文中有些句子寫得很美,如第二小節(jié)的“珠穆朗瑪峰,舉手能摩天。南沙諸海島,撒開珍珠串!蓖ㄟ^夸張、比喻修辭手法,把山的'高,島的美展現(xiàn)出來。教學中,我讓學生畫出這些美的句子,然后品讀,邊讀邊想象,體會它們的美。課文有些句子學生理解有些困難。如“南海諸海島,撒開珍珠串”,學生難以體會到,我借助課件讓學生觀察、想象,體會祖國南海上的島嶼既多又美麗。又如“給媽媽做件衣衫”一句,我先問學生“媽媽”實際指什么,再指導學生聯(lián)系作者給祖國設計宏偉藍圖,明白這句是讓祖國呈現(xiàn)出新的面貌,從而讓學生體會句子寫得多么形象、多么感人。詩中有兩處使用了省略號,第四節(jié)省略的內(nèi)容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這里可能是作者感到幸福,可能是作者對祖國母親的一片深情,也可能是作者有說不完的話,我讓學生暢所欲言,從而感悟詩歌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點。
整堂課我注重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找答案,在答案中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最后帶著體會再去讀,整體表現(xiàn)不錯。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5
隨著對新課程理念的深入了解,對新學習方式的嘗試,我常常會想,我們到底應該給孩子一個怎樣的語文課堂?
1、激勵性評價拉近師生距離
在課堂上,我關注學生的`每一次發(fā)言,每一次討論,并適時做出評價。一節(jié)課下來,“預習高手”“未來的小記者”也隨之誕生。
2、讓孩子去展現(xiàn)自己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自主學習,去討論交流,使學生在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交流中解決問題。因為我堅信:只要我們給孩子機會,他們會盡情展現(xiàn)自己!
同時,本課的缺憾也不容忽視,朗讀訓練在今后的教學中仍需加強,指導要再深入一些。學生的交流**如果能達到一種白熱化狀態(tài),效果會更好。
這些是我學習交互式學習方式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在大家的幫助下的初步實踐。在今后教學中我會繼續(xù)學習、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