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教案示例:做風車的故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自學生字、新詞,初讀課文,知大意。
教學過程 :
一、啟發(fā)談話。
同學們,蘋果從樹上落下來是許多人都見過的現象。二百多年前有一個人看到后,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蘋果既不往旁邊飛,也不往天上飛,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東西在吸引它呢?”經過他反復推測、不斷研究,終于發(fā)現了宇宙間的規(guī)律“萬有引力定律”,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板書:牛頓
那么,我們今天學的這篇課文是寫牛頓的什么事呀?
。ㄐr候。)
板書:《》
看到這個題目你有哪些疑問?
(牛頓為什么要做風車?他是怎么做風車的?風車做成功了沒有?在這中間有什么事情發(fā)生?……)
剛才同學們提的問題都很好,有的問題通過讀課文就能解決,有的問題解決不了,另外,還產生了一些新問題,咱們一并放到第二課時解決。
二、教師范讀課文。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
提示學生注意“摔 shuāi”“受 shu”“任 rèn”“攢 zǎn”等讀音。
(1)本課多音字較多,教師可采用給多音字選擇正確讀音的`方法,作鞏固練習。
(2)提示學生同一個字用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所選的讀音也不相同。
2.指導學生識記字形。
“頓”左右結構,左邊第四筆是“豎提”不要寫成“豎彎鉤”;右邊最后一筆是“點”不要寫成“捺”。
“庭”半包圍結構,右下邊是“廷”,不要寫成“延”。
“零”上下結構,下邊是個“令”字,不要寫成“今”字。
“麥”上下結構,不要把上邊的豎,下邊的撇連起來寫。
“憤”左右結構,右邊中間是個“艸”,右邊最后一筆是“、”。
“遇”半包圍結構,右邊第七筆是“|”,不要寫成“豎鉤”。
“慣”左右結構,右上角第四筆是“|”,不要寫成兩個“、”。
為了區(qū)別形近、同音字,可采用組詞的方法進行鞏固練習。
頓 庭 推 憤
噸 挺 堆 噴
通 羞 獎 遇
桶 差 槳 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