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福利免费观看高清,综合亚洲国产2020,99热只有精品这里,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

    1. <address id="kobe1"></address>
      
      
      <td id="kobe1"><tbody id="kobe1"><listing id="kobe1"></listing></tbody></t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高二《長亭送別》教案

        時間:2024-11-03 10:15:29 曉麗 高二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高二《長亭送別》教案(通用11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二《長亭送別》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二《長亭送別》教案(通用11篇)

          高二《長亭送別》教案 1

          王實甫的《西廂記》是元雜劇的名篇,它在“董西廂”的“才子合配佳人”的基礎上,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主張,具有更鮮明的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題。主題深刻,詞采華麗。王實甫的詞,在藝術(shù)上有“花間美人”之稱,“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huán)之出浴華清,綠珠之采蓮洛浦”(朱權(quán)《太和正音譜》)。尤其是《送別》一折,歷來被譽為寫離愁別緒的絕唱。在教學本文的時候,本人是這樣設計的。

          一:導語的設計

          (1)播放李叔同的〈送別〉,營造氛圍。

         。2)聯(lián)系柳永的〈雨霖鈴〉的下闋和江淹〈別賦〉中的“黯然消魂者,唯別離而已!

          二:介紹作者及“西廂”的發(fā)展。

          三:題解:

          指名:將標題擴展成一句話概括(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什麼時間,在什麼地點,誰為誰送別,去干什么。)

          四:理清思路:

         。1)去長亭的路上

          (2)長亭餞別

         。3)臨別叮嚀

          (4)分手后的場面

          五:具體賞析“絕唱”的體現(xiàn)。

          提問:絕唱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明確:(1)在刻畫雙方離別時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緒的方面,的確是典范篇章。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情、景描寫真正達到“交融”的高度。

          指名:找出情景交融的曲子。

         。ǘ苏茫L繡球)(叨叨令)(一煞)(首尾)等。

          具體分析:(端正好)和(滾繡球)(叨叨令)幾支曲子在情景方面的不同。

          明確:兩支曲子都是借途中之景傳離別之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是因景及情,而后者卻是由情及景,在具體的賞析中除了抓住所描寫的景外,還要抓住抒發(fā)情感的句子。景是蕭瑟凄涼的.。情——“離人淚”“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中的“恨”和“怨”字。這里需要強調(diào)的是,鶯鶯眼里的楓林紅葉是離人的淚血,垂柳長條是拴征馬的韁繩,碧云、黃花、西風、歸雁、車兒、馬兒,凡途中景物,無一不是傳情寄恨的標記。

         。ㄒ簧罚┮郧嗌绞枇郑瓱熌禾@,夕陽古道,禾黍秋風,構(gòu)成一幅深秋郊外黃昏的畫面。(收尾)以“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再次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境。

          明確:(2)調(diào)動多種修辭手法表現(xiàn)情感。

          松了金釧,減了玉肌——夸張;(叨叨令)——排比和反復;(快活三)——比喻夸張對偶;(朝天子)——比喻夸張對偶引用;(耍孩兒)——引用夸張;(四煞)——夸張

          明確:(3)表現(xiàn)主人公珍重愛情而鄙視功名利祿的思想感情。

          “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

          “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兩下里”

          “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

          六:總結(jié):

          七:布置作業(yè)。

          高二《長亭送別》教案 2

          【學習目標】

          1. 簡單了解作者及相關(guān)元曲、元雜劇。

          2. 品味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3. 揣摩富于文采的戲曲語言。

          【學習重點】

          體味人物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

          品味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方法指導】

          誦讀法 點評法

          【知識鏈接】

          1、王實甫,名德信,字實甫。大都(北京)人,元代著名雜劇作家。所作雜劇14種,現(xiàn)僅存《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四丞相高會麗春堂》《呂蒙正風雪破窯記》三種。

          2、《西廂記》的故事來源于唐元稹的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小說敘述唐貞元年間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鶯鶯和書生張生戀愛、終被遺棄的悲劇故事。鶯鶯的悲劇形象概括了中國歷史上受封建禮教約束和被輕薄少年遺棄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運。金代,北方出現(xiàn)的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一般稱為《董西廂》(又稱《西廂彈詞》或《弦索西廂》)。它在主題思想、故事情節(jié)、人物性格等方面,都已經(jīng)越《鶯鶯傳》,為后來王實甫《西廂記》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新的基礎。

          3、有關(guān)元曲及雜劇

         。1)、元雜劇四大悲。宏P(guān)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白樸《梧桐雨》、紀君祥《趙氏孤兒》。

          (2)、元曲四大家:關(guān)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白樸。

         。3)元曲五大劇作家及其代表作

          關(guān)漢卿:《竇娥冤》、《望江亭》、《救風塵》 鄭光祖:《倩女離魂》 馬致遠:《漢宮秋》

          白 樸:《墻頭馬上》、《梧桐雨》 王實甫: 《西廂記》、《破窯記》、《麗春堂》

          4、劇本的構(gòu)成:唱(演唱)、科(動作或表情)、白(說白)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積累(a級)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筵席( ) 玉 ( ) 迍 ( ) 眉( ) 迷( )

          玉( ) 金( ) 兒 ( ) 知( ) 青( )

          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b級)

          1、《長亭送別》這一折內(nèi)容可以分為四個場景?(請用四個小標題加以概括)

         。 1 — )送別途中——( — 11 ) ——( — )臨別叮囑

          ———( ——19)

          2、《長亭送別》表現(xiàn)崔鶯鶯和張君瑞 ,反映“

          ”(提示:用課文原話)的送別主題。)

          三、閱讀與品味(c級)

          哪些段落最能表達出主人公崔鶯鶯纏綿不舍、痛快憂愁、擔憂牽掛、郁悶怨恨的內(nèi)心思想的情感?這些情感是從哪些曲詞中概括出來的?

         。ㄒ唬┵p讀“途中之境”

          賞讀曲詞《端正好》。(先背誦,后賞析。)

          1、有哪些意象?組成了并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圖畫?

          2、哪倆個字實現(xiàn)了情與景的交融?(明確:前者不僅把離別的感受化為具有動態(tài)的心理過程,而且令離人的漣漣別淚,宛然如見——昨夜傷心到天明,血淚竟染紅了整座山林!后者既寫出了楓林的色彩,更賦予了在離愁的重壓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態(tài)——非霜林醉,乃人不能自禁也。至此,蕭瑟的秋景與悲凄的心境化而為一,無法分開,創(chuàng)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情由景生,境由情出,世傳王實甫寫到這里“思竭,撲地而死”。)

          3、這幅圖畫中哪句話展現(xiàn)了主人公的主觀感情? 又表達了主人公怎樣的感情?

         。ǘp讀“滾繡球”

          1、找出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體會主人公怎樣的情感?

          (三).戀戀不舍、痛苦擔心是夫妻分別是的人之常情,鶯鶯在送別張生時還有一種特別的心情是一般情侶分別時不一定有的,是什么之情呢?一起品讀“朝天子”。

          1.在這里,崔鶯鶯還表露了這樣的情感?

          2.在鶯鶯眼里中狀元得功名與她的愛情相比是虛名微利,重要的是兩情相悅,長相廝守,她 這種對愛情的認識在課文中表現(xiàn)了多次,請分別找出表現(xiàn)鶯鶯珍重愛情、輕視功名利祿思想的` 句子。

         。ㄋ模┵p讀“目送之境”回答問題。

          1、《一煞》《收尾》寫了哪些景?

          2、《一煞》《收尾》中的那景是怎樣體現(xiàn)鶯鶯的惆悵和不忍離去的眷戀的?(提示:可以從“極目而不見,欲語又無人,聞聲人無跡,見馬不見人”四處入手,這支曲子句句寫景,句句含情,以景襯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動展現(xiàn)了鶯鶯“離愁漸遠漸無窮”的心境。)

          四、探究與對話(d級)

          1、對待愛情和科舉功名、鶯鶯、老婦人、張生各有什么想法?(最好應用“幺篇”和“朝天子”中的話回答。)

          2、結(jié)合全文,概括文章所揭示的主題?

          五、課堂小結(jié)(c級)

          【學習反思】

          【作業(yè)布置】

          品味寫愁妙句,感受語言魅力。你還知道哪些寫愁的句子?請寫出來與同學交流。

          李后主《虞美人》中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秦觀《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王實甫《長亭送別》最后一句“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明確:都是寫愁高手。將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物象,都饒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將愁變成了 ,秦觀又將愁說成比 更多,王實甫則把愁裝在了 ,李清照又進一步將愁搬上了 。都很自然貼切,不著痕跡,且均意境完整。但也有不同,語氣的變化:設問-假設-反問-肯定; 修辭:明喻-暗喻-無比喻詞。

          高二《長亭送別》教案 3

          教學重點:

          欣賞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教學難點:

          崔鶯鶯的典型意義

          教學方法

          朗讀法提問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大概都看過電影《泰坦尼克號》吧。為什么這部影片能夠風靡全球,深深地打動無數(shù)人的心呢?它講述的只是貴族少女羅絲和窮畫家杰克的愛情故事,但是它演繹出的卻是一種人性的美,一種無私的愛。那么,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元代雜劇王實甫的《西廂記》。中最精彩的一折戲《長亭送別》,感受主人公美好無私的愛。

          二、明確學習目標

          1、欣賞《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shù)境界。

          2、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情節(jié)線索

          3、重點賞析課文第一、二部分

          三、檢查預習情況

          玉驄金釧靨芥醅

          四、師生共同研討課文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情節(jié)線索

          要求學生瀏覽課文,用四個小標題概括畫面內(nèi)容,理清情節(jié)線索。

          板書:送別途中——長亭餞別——臨別叮囑——惜別目送

          2、重點賞析課文部分段落

          引導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運用“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的名言來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別”的心情,從而較好地把握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特色及熔古典詩詞入曲的特點。

          ﹙一﹚閱讀第一部分

          賞析[端正好]

         。1)全體學生朗誦[端正好]

          (2)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提問: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征?藝術(shù)效果如何?“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醉”這三句中,你認為哪兩個字用得好?有何藝術(shù)效果?這支曲子在整折戲中有何作用?

          明確:景碧云天(烘托氣氛)黃花地(詩情畫意)

          西風緊北雁南飛(化用詩詞加深意境)霜林染醉(促人想象)

          情痛(愁苦)

          賞析[滾繡球]

          (1)全體學生朗誦[滾繡球]

         。2)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提問:這支曲子選取了哪些意象?抒發(fā)了鶯鶯的什么感情?運用了哪些藝術(shù)手法?其藝術(shù)效果如何?

          柳絲玉驄疏林斜暉馬兒車兒借景抒情離情難舍

          松了金釧減了玉肌夸張身心憔悴怨恨

          提問:請找出第一部分中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語句來,并說出抒發(fā)了鶯鶯的什么感情。

          例如:

          “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保ㄤ秩緩埳鷥(nèi)心因離別而產(chǎn)生的惆悵、凄涼之情。)

          “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薄皽I隨流水急,愁逐野云飛!保ㄤ秩菌L鶯內(nèi)心悵惘、眷戀、失意。)

          賞析[滾繡球]

         。1)指名學生朗誦[叨叨念]

          (2)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提問:【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幾個疊詞?這種手法和這些疊詞的運用有何藝術(shù)效果?

          明確:排比、反復手法;五個疊詞;排比、反復和疊詞的運用造成了音節(jié)和聲韻的回環(huán)流轉(zhuǎn),產(chǎn)生了“一唱三嘆”的.藝術(shù)效果。

          ﹙二﹚研習第二部分

          引導學生閱讀相關(guān)段落,分組討論如下問題

          問題:

          ﹙1﹚從夫人的說話來看,她是怎樣一個人?

          明確:貪圖富貴權(quán)勢的勢利的貴族。

          ﹙2﹚[脫布衫]中也有環(huán)境描寫,這里有何作用?

          提示:渲染張生內(nèi)心因離別而產(chǎn)生的惆悵凄涼之情。

          ﹙3﹚“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與哪一詩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

          提示:夸張手法,意思是說因為離愁別恨而消瘦了;與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同。

          ﹙4﹚“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表現(xiàn)了崔鶯鶯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珍惜愛情,輕視功名利祿。

          ﹙5﹚[滿庭芳]中用了幾個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運用孟光獻飯的典故,是表現(xiàn)崔鶯鶯對張生的體貼之心;運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現(xiàn)崔鶯鶯對張生的愛之深切。

          ﹙6﹚“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一句化用的是誰的詩句?

          提示:范仲淹《蘇幕遮》: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7﹚“蝸角虛名,蠅頭微利”這個典故出于何處?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樣的意思?

          提示:語出蘇軾《滿庭芳》詞。表明了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痛恨態(tài)度。

          五、小結(jié):

          《長亭送別》一折戲,不僅在于它反映了女主人公勇敢、大膽地追求自由愛情,反對封建禮教的思想,它深深打動人們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特色。

          六、布置作業(yè)

          背誦[端正好]、[滾繡球]

          完成學習與評價

          高二《長亭送別》教案 4

          教學目標

          1.了解元雜劇的特點與成就。

          2.了解本課曲詞富于抒情性和音韻美的特點。

          3.把握劇情,鑒賞女主人公鶯鶯的藝術(shù)形象。

          4.體味劇作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鑒賞劇作富于文采的語言。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把握、鑒賞女主人公的藝術(shù)形象,鑒賞劇作曲詞的音韻美和體會其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應在疏理劇情的基礎上,重點賞讀若干支曲詞,通過誦讀、比較,讓學生掌握有關(guān)知識,進行文學鑒賞的訓練。

          課時安排

          2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1.第一課時,要求學生疏理劇情,并重點賞讀這出戲開頭的三支曲詞和結(jié)尾處《一煞》、《收尾》兩支曲詞,體會曲詞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特點。

          2.第二課時,重點賞讀自《脫布衫》至《二煞》共十四支曲詞,體會曲詞中反映的鶯鶯心理活動,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西廂記》是膾炙人口的藝術(shù)杰作,同學們是從什么時候起知道這部作品的?讀過那些與《西廂記》有關(guān)的書,是否觀賞過相關(guān)的影視戲曲作品?

         。▽W生可自由作答,能引入課文學習的正題即可。)

          二、簡介《長亭送別》

          《長亭送別》是《西廂記》的第四本第三折,(《西廂記》共五本二十一折,這在元雜劇中是頗為少見的。全劇劇情,可參看課本題解)也是全劇最為膾灸人口聽精彩片斷之一。隨著劇情的發(fā)展,鶯鶯終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與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邁出了關(guān)鍵的一步,與張生私下結(jié)為夫妻。但接下來便是老夫人逼張生趕考,并說考不取功名便“休來見我”,崔、張愛情又面臨新的威脅。無奈中張生只好起程“上朝取應”。這場送別戲共有十九支曲文,由鶯鶯主唱,既是塑造鶯鶯形象的重場戲,也充分體現(xiàn)了王實甫劇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點。

          三、疏理劇情:

          《長亭送別》寫鶯鶯、紅娘、老夫人到十里長亭送別上京趕考的張生,鶯鶯是最重要的劇中人,經(jīng)過的時間線索。度依據(jù)送,把課文劃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至“叨叨令”結(jié)束}:赴長亭途中

          第二部分{承上至“四邊靜”之前}:長亭別宴

          第三部分{承上至“小生又生些念”}:臨別叮嚀

          第四部分{“一煞”至此折劇終}:長亭別后

          四、賞讀曲詞《端正好》。全曲共六句二十五字,可要求學生先背誦,后作賞析。提問:這支曲子在修辭上有什么特點?是怎樣渲染出劇中主人公的離愁別恨的?

          明確:曲子句子式既整飭又參差錯落,前3個三字句構(gòu)成對偶、排比。后又各有一個四字句、七字句和五字句。前四句一句一景,點明送別的季節(jié),以景襯情。后二句用設問手法,說是“離人淚”“染霜林醉”,一“染”一“醉”,下得極度有分量。溝通了景與情的聯(lián)系,使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離愁,創(chuàng)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

          五、與《端正好》對比,賞讀劇本末尾的《一煞》、《收尾》。

          提問:和《端正好》一樣,《一煞》和《收尾》也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王季思教授評點這兩支曲子說:“末二曲寫張生去后鶯鶯的悵望情景,景中有人、有情,虛情實寫,正語反詰,俱臻妙境!痹囌f說你對這段評語的理解。

          明確:“虛情實寫”,就是寓情于景,借生動的景物來傳情。這兩支曲子寫夕陽殘照、青山疏林、淡煙暮靄、秋風馬嘶,我們仿佛看到鶯鶯滿懷凄楚,悵然癡立,目送張生轉(zhuǎn)山坡、出疏林,“離愁漸遠漸無窮”,此時的滿目秋景,都是鶯鶯悲涼心境的外化!妒瘴病返哪┚洹氨槿碎g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便是“正語反詰”,即用反問句抒寫心境。比之于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舴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正面直說,更顯得激越真切。

          六、與以上三支曲子對比,賞讀《滾繡球》和《叨叨令》。

          提問:這兩支曲子主要寫什么?有人說,只有《端正好》、《一煞》和《煞尾》這樣的曲詞,才可以稱為“絕紗好辭”,《滾繡球》與《叨叨令》便相形見絀,你的看法怎樣?

          明確:《滾繡球》仍是鶯鶯的內(nèi)心獨白,借去長亭途中的景物,從正面刻畫鶯鶯與張生難以離舍的復雜內(nèi)心世界。《叨叨令》由紅娘的問話引發(fā),敘說動身前無心打扮的原因,設想今后孤凄的生活情景。

          關(guān)于曲詞的評價:《端正好》、《一煞》等化用唐詩宋詞精美語句固然堪稱“絕妙好辭”,而《滾繡球》、《叨叨令》亦各有特色。這兩支曲子使用對偶、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法,寫得也很生動真切,同時,又更多地融口語入曲,語言通俗,才能使演員宜于演唱,聽眾容易接受,雅俗共賞!哆哆读睢范嘤茂B詞、襯字,更能體現(xiàn)口語化的音韻美。有時委婉含蓄,有時盡情傾瀉,兩種曲子風格各異而能統(tǒng)一,正是王實甫才具超群之處,不必硬性分出高下。

          七、總結(jié)

          本課時我們只重點賞讀了五支曲子,對課文華美曲雅、富于文采的語言已多有領會。王實甫是釀造氣氛、描摹環(huán)境的圣手,他描繪的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意境,有使人感泣的魅力;他又是杰出的語言大師,曲詞艷麗曲雅,又自然流利,毫不矯揉造作。下一課時,我們將時一步賞讀共余曲詞。

          八、布置作業(yè)

         。保畯土曇阎v析、討論的五支曲子,進上步作吟誦體味。

         。玻b讀自《脫布衫》和《二煞》等十四支曲子,體會其中反映出的鶯鶯的心理活動與思想性格。

          板書設計

          劇情分析曲詞賞讀

         。ā抖苏谩分痢哆哆读睢罚┧蛣e途中《端正好》:濃色重彩以景寫情

         。ā睹摬忌馈分痢冻熳印罚╅L亭別宴《滾繡球》:借景抒情哀婉動人

         。ā端倪呾o》至《二煞》)臨別叮嚀《叨叨令》:口語入曲通俗真切

          (《一煞》至《收尾》)長亭別后《一煞》、《收尾》:虛情實寫正語反詰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與課文一、四部分不同,二、三部分都是寫鶯鶯、張生在長亭別宴上的表現(xiàn)。張生趕考,鶯鶯送別,表現(xiàn)了二人之間的真摯愛情,更反映出鶯鶯的痛苦心情和叛逆性格。對此,應通過曲詞的賞析,用心體會。

          二、學生吟誦、賞讀曲詞,教師作適當解說。

          三、進行課堂討論。

          1.討論一:自《脫布衫》至《二煞》的十四支曲子,并未脫離長亭送別的具體情境,也仍舊體現(xiàn)了情景交融的特點。哪些曲詞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

          明確:在敘事抒情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如《脫布衫》的“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蓑草萋迷”,把整個離宴用蕭條氣氛籠罩起來,使秋境與離情統(tǒng)一。又如《四煞》的“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黃河與西岳華山,也被用來作離愁別恨的陪襯。還有《四邊靜》的“兩意俳徊,落日山橫翠”,把席殘人散,兩人相別的人物活動包容在蒼山落照的秋境之中,氣象闊大,使人如在畫里,歷歷在目。

          2.討論二:鶯鶯是重愛情輕功名的,具有反抗封建禮教的叛逆性格,哪些曲詞中體現(xiàn)了這一點?

          明確:在鶯鶯心目中,金榜題名,并不是愛情的前提與基礎。如在《朝天子》中,她稱上朝應考是“‘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在《二煞》中說“你休憂文齊福不齊”“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在《幺篇》中說“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之及第”。這些言語,與老夫人汲汲于功名的態(tài)度形式鮮明對比,是鶯鶯叛逆性格的體現(xiàn)。)

          3.討論三:雖然張生一再表白自己不會再在異鄉(xiāng)拈花惹草,但鶯鶯卻總擔心他“停妻再取妻”,故而一再試探、叮嚀,鶯鶯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擔心?

          明確: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婦女地位低下,始亂終棄的事是屢見不鮮的。實際上,作為《西廂記》故事雛形的《會真記》(唐元稹作)和《鶯鶯歌》(唐李紳作),都將張生描寫為始亂終棄的`薄情文人。鶯鶯的離愁別恨,固然反映她對愛情的執(zhí)著,同時也是她對不能掌握自身命運的悲哀和抗爭,而不只是單純的兒女情長。

          4.討論四:課文二、三部分的十四支曲子中,細節(jié)生動,描摹逼真處甚多,試舉你最喜歡的曲子作說明。

          此題無統(tǒng)一答案,可由學生自由發(fā)揮。如《滿庭芳》、《快活》、《朝天子》的細節(jié)描寫,《耍孩兒》、《四煞》的夸張對比等,都很突出。

          四、總結(jié)、擴展

          《西廂記》既有曲折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又有美曲雅的語言,稱它能代表元雜劇的最高成就,絕非過譽之詞。而且,不僅《紅樓夢》的中寶、黛愛讀《西廂記》,今天讀它也還有現(xiàn)實意義。當代著名作家李存葆,便為《西廂記》寫下他感悟人類情愛的長篇散文《飄逝的絕唱》。

          問題討論:

          李存葆在《飄逝的絕唱》中說,當代世界,“暴力對美色的霸搶遠未結(jié)束,權(quán)力對美色的侵吞仍顯貪婪”;以金錢為媒,“用鈔票鋪設婚床”的現(xiàn)象更為多見。你思考過這些問題嗎?作為已步入青春期的年輕人,你認為什么樣的愛情觀才是正確的?

          明確:社會丑惡現(xiàn)象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必隱晦,自然也不要夸大。讓年輕人早一些接觸“愛情觀”問題亦無壞處,可避免他們在獨立面對生活時的迷失。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引導青年人珍惜它,有利于他們美好情操道德的養(yǎng)成與堅守。

          五、課后作業(yè)

         。保x擇最喜歡的一支或幾支曲子,背誦出來,并把它寫成現(xiàn)代詩。

         。玻n后閱讀《西廂記》全劇劇本。

         。常喿x李存葆《飄逝的絕唱》,寫一則讀筆記。(李文原載2000年第3期《十月》,《散文海外版》等多種報刊轉(zhuǎn)載,并收入《2000年度中國最佳散文》等文集)

          板書設計

          人物性格思想啟迪

          崔鶯鶯蔑視功名利祿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執(zhí)著追求愛情摒棄金錢權(quán)力的侵蝕

          反封建禮教的叛逆性格讓愛情的人類精神之花更美更艷

          高二《長亭送別》教案 5

          一、課型:

          賞析課

          二、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了解本課曲詞富于抒情性和音韻美的特點。

          2、通過誦讀、品味、賞析,體會主人公在分別時復雜、微妙而豐富的情感,把握人物形象。

          3、通過解讀文本,欣賞優(yōu)美曲詞,領略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shù)魅力。

          (二)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對我國古代戲曲的初步鑒賞能力,掌握一定的吟誦技巧。

          2、培養(yǎng)學生對古代文學作品的感受能力和判斷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詞由意象到意境,并由意境挖掘人物內(nèi)心情感的能力。

         。ㄈ┑掠繕耍

          1.理解《西廂記》歌頌愛情自主、婚姻自由的反封建主題。

          2.體驗人物際遇和內(nèi)心世界,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三、重點與難點

          通過對曲詞的誦讀,解讀文本,分析崔鶯鶯復雜的情感世界,把握、鑒賞女主人公的藝術(shù)形象。重點賞讀四支曲詞,通過誦讀、比較,培養(yǎng)學生鑒賞古代戲曲文學的能力。

          四、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討論分析法,講授法、誦讀法等

          五、教學手段

          借助多媒體進行文字圖片投影、flash片斷欣賞

          六、教學思路設計:

          《長亭送別》,歷來被稱為情景交融的典范,離愁別恨的絕唱。本折戲原題為《哭宴》。因此,本節(jié)課,我試圖以“教師范讀和引導學生品味相結(jié)合”為主要策略,以崔鶯鶯的眼淚為突破口,以寫淚的的手法為橋梁,以誦讀為輔助,以文學鑒賞為紐帶,讓學生通過誦讀,去感受崔鶯鶯的眼淚,進而走進她那復雜的情感世界,實現(xiàn)“課堂有讀書聲”、“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說話”的宗旨。并以此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古典戲曲的范式,想嘗試著引導、啟發(fā)學生,對“淚”作進一步的課外延伸探討,讀寫結(jié)合,自己動手,通過寫淚來展現(xiàn)人物的情感世界,實現(xiàn)文本的價值,讓學生在讀、賞、練的過程中體味閱讀的快樂。

          七、教學教程

         。ㄒ唬┕徘僖魳繁尘 (幻燈片一)

         。ǘ┙處煂胄抡n (幻燈片二)

          由柳永的《雨霖玲》描寫離別的詩句導入。

         。ㄈ┫嚓P(guān)劇情介紹 (幻燈片三)

          普救寺一見傾心,救佳人張珙退兵。

          母命難違相思苦,紅娘牽線訂終身。

          長亭古道慘別離,金榜題名良緣成。

         。ㄋ模└爬ū菊蹜虻膭∏

          本折戲為四幕:㈠長亭路上;㈡長亭餞宴;㈢臨行叮囑;㈣依依送別。

         。ㄎ澹┟鞔_本節(jié)課的切入點 (幻燈片4) “透過淚眼解離愁--走進崔鶯鶯的情感世界’’。

         。⿲W生自讀,找出在《長亭送別》里有哪些含淚的'曲詞?(學生找后,教師明確)。(幻燈片5)

         。ㄆ撸┵p析曲詞[端正好]

          1、創(chuàng)設情景

          2、誦讀指導

          學生齊讀;教師點評;指名(或推薦)誦讀,教師點評。教師引導:

          這是鶯鶯在往長亭去的路上所唱的,我們要注意體會,她與張生在長亭分別是一種什么情緒呢?我們首先要把握好基調(diào),讀出悲愁的情味,這就需要我們處理好語速的快慢、語調(diào)的高低、音節(jié)的輕重、語氣的強弱等問題。

          教師范讀:(我試著給大家朗讀一下,請同學們再用心感受,用心體會。)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幻燈片6)3、賞析意境

          問題一:為什么要這樣讀呢?明確:把握意境,進而挖掘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

          問題二:(提問)那么,[端正好]這支曲詞,共描繪了哪些意象呢?明確:分別是碧天

          白云,黃花滿地,西風陣陣,北雁南飛,霜林如血,離人落淚。

          問題三:這是典型的秋天景象,xx在《沁園春 長沙》中描繪的是一幅什么樣的圖景呢?該怎么讀?明確:描繪了秋景的遼闊、絢爛,點出了萬物競上,生機蓬勃的景象。所以我們在讀時就應該是激昂,高亢的語調(diào)

          問題四:同樣是秋景,為什么這里不能那樣讀呢?你能從哪些關(guān)鍵的字詞談談你的感受嗎?明確:

         。1)緊,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的感受心中的凄苦、冷落,隨著離別的來臨一次比一次更強烈。

          (2)染,用了擬人的手法,表現(xiàn)離人眼如滴血之泉,淚如黃河之水。

         。3)可見,“黃花”“西風”“孤雁”“霜林”一起構(gòu)成了一幅凄清蕭瑟之景。在這樣的情景下又要和心上人分別,此情此景,我們可以用學過的有一句詞來表達 :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 幻燈片 7)

          總結(jié): 此曲將秋景與人的心情巧妙地聯(lián)在了一起,營造了凄涼的景,難耐的情,很好地渲染了鶯鶯內(nèi)心的悲情,為全折戲奠定了一個感情的基調(diào)。由此我們就知道了本折戲的“戲眼”就是:淚――總是離人淚。

          4、學生再讀

          5、唱段欣賞 (幻燈片8)

          (八)解讀崔鶯鶯的“淚”

          第一步:教師引導學生賞析[滾繡球],領悟崔鶯鶯的“淚”。

          1、問題:情人的離別,總是恨滿愁腸,而鶯鶯的離別與一般情人的離別有什么不同呢?她的淚里包含什么特殊情感呢?(請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2、指名誦讀[滾繡球],教師對誦讀稍加指點。

          3、品析:

          明確: 恨

          領悟情感:從劇情介紹可知,鶯鶯和張生,歷經(jīng)波折,方能結(jié)合,可昨夜母親剛剛允婚,今日又要被迫分離,此情此景,鶯鶯怎能不黯然傷神? 所以,“淚”表現(xiàn)了鶯鶯不愿、不忍分別的內(nèi)心傷痛。

          第二步:學生分組品讀,領悟崔鶯鶯的“淚”。

          1、創(chuàng)設情景:再從崔鶯鶯的淚水里找出鶯鶯復雜的情感。

          2、布置分工:分三組,每組討論一個曲詞,并確定好中心發(fā)言人。

          3、明確任務:

         。1)先自讀本組的曲詞,找出關(guān)鍵詞、關(guān)鍵句。

         。2) 品析“淚”中 ,傳達出鶯鶯內(nèi)心怎樣復雜的感情?

         。3)這種復雜的感情,在本折戲的其它曲詞里能夠得到印證嗎? (幻燈片9)

          4、方法提示:

          字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篇,不要將眼淚從特定的場景、情境中抽繹出來,一定要聯(lián)系劇情的發(fā)展,聯(lián)系整折戲甚至是整部戲的內(nèi)容。前后左右同學自由組成學習小組,選好首席發(fā)言人,并在討論中做好記錄。

          5、 學生自讀,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6、 第三步:展示學習結(jié)果,走進崔鶯鶯的情感世界。

          1、[朝天子]

         。1)請一位女生朗讀。讀后,老師指導、范讀。

         。2)歸納:怨

         。3)總結(jié):這眼淚里,包含了崔鶯鶯的兩重恨,對母親的怨恨,對俗門第觀念的憤恨。鶯鶯含著眼淚坐在飯桌旁,此恨綿綿無絕期。。ㄍ队埃簻I:忠于愛情,鄙視功名,怨恨世俗觀念) (幻燈片10)

         。4)學生再讀曲詞:

          2、[耍孩兒]

         。1) 歸納:憂

         。2)總結(jié):這叫“中”亦憂,不“中”亦憂,崔鶯鶯憂心如焚。這眼淚中,包含了鶯鶯對婚姻前途深深的擔憂。這是鶯鶯對張珙的真情告白:(投影: 淚 對愛人的擔憂,內(nèi)心憂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幻燈片11)

          3、[一煞]

          (1)歸納:思

         。2)總結(jié):這是寫鶯鶯臨別之際的肝腸寸斷及想象與張珙別后的場景。這真是: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平洲(投影:淚:相思之苦,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幻燈片12)

          (九)感知人物形象。

          崔鶯鶯:美麗善良、多愁多情、忠于愛情、鄙視功名、悲情女性。 (幻燈片13)

          (十)課外延伸,讀寫結(jié)合

          練習: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自己,或者我們的親友,師長,甚至陌路人,在委屈時,憂傷時,自責時,痛苦時,高興時,都會流下情感的淚花,那么,請你設定一個情境,用簡單的幾句話,寫出自己或他人曾經(jīng)流下的淚,注意 : 通過寫淚來寫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如母親的淚,父親的淚,同學的淚,老師的淚。) (幻燈片14)

          (十一)結(jié)束授課:欣賞弘一法師李叔同先生,根據(jù)《長亭送別》的意境,創(chuàng)作的歌曲《送別》。

         。ㄊ└剑喊鍟O計

          高二《長亭送別》教案 6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把握劇情,鑒賞女主人公鶯鶯的藝術(shù)形象。

          2.體味劇作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鑒賞劇作富于文采的語言。

          3.進一步了解元雜劇的特點與成就。 數(shù)

          4.了解本課曲詞富于抒情性和音韻美的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問答法、合作探究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王實甫《西廂記》反封建禮教的意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愛情觀。

          教學重難點:

          1、把握、鑒賞女主人公的藝術(shù)形象,鑒賞劇作曲詞的音韻美和體會其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2、在疏理劇情的基礎上,重點賞讀若干支曲詞,通過誦讀、比較,讓學生掌握有關(guān)知識,進行文學鑒賞的訓練。

          教學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了解《西廂記》以及作者王實甫,初步感知“長亭送別”的相關(guān)情節(jié)以及崔鶯鶯的人物形象。

          一、激趣導學:

          1.有一部戲曲演了幾百年仍長盛不衰,劇中的故事流傳了幾百年,至今讀來仍讓后人柔腸百轉(zhuǎn),難以釋懷,這就是王實甫的《西廂記》。 板書:西廂記 王實甫

          二、重點講習:

          (一).作家作品介紹:《西廂記》和王實甫

          王實甫,名德信,字實甫。大都(北京)人,元代著名雜劇作家。所作雜劇14種,現(xiàn)僅存《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四丞相高會麗春堂》《呂蒙正風雪破窯記》三種。 板書:元代雜劇家。

          《西廂記》前身是《西廂記諸宮調(diào)》,故事來源于唐元稹的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這三部書的區(qū)別是:《會真記》敘述少女崔鶯鶯和書生張生戀愛、終被遺棄的悲劇故事。鶯鶯的悲劇形象概括了中國歷史上受封建禮教約束和被輕薄少年遺棄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運!段鲙浿T宮調(diào)》摒棄了《會真記》的悲劇結(jié)尾,以張生和崔鶯鶯雙雙私奔團圓作為結(jié)尾,劇中人物也更顯個性化,比如崔母,完全是一個封建勢力的維護者,成為崔張婚姻的直接障礙,崔鶯鶯,則成為了一個封建婚姻的反抗者!稌嬗洝泛汀段鲙浿T宮調(diào)》為后來王實甫《西廂記》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新的基礎。 《西廂記》中的女主人公崔鶯鶯是宰相家的千金小姐,一次偶然的機會,她遇見了白衣秀才張珙,擁有高貴地位的宰相千金與書劍飄零的布衣書生一見鐘情,他們以清風明月為證,私定終身。但這卻讓崔鶯鶯的母親惱怒不已,這種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是她萬萬不能接受的,她拿出家長的權(quán)威,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才為由,逼張生進京趕考,中的狀元才能成親。鶯鶯無奈只得在長亭送別張生,此時此刻,她會有怎樣的一番滋味在心頭呢?讓我們來認識崔鶯鶯這位不同凡響的女子,走進她復雜而微妙的內(nèi)心世界。 板書:前身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 再前身唐代元縝《鶯鶯傳》或《會真記》。

          (二).聽課文朗讀,疏通文意

          1.注意下面幾個詞語的讀音

          玉驄cōng 迍zhūn迍 金釧cuàn 靨yè兒 揾wèn 掙zhèng揣chuài 諗shěn知 玉醅pēi 白泠líng泠 羅幃wéi 青鸞luán

         。玻w把握

          這折戲可以分為四個場面: 送別途中:【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 長亭餞別:【脫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樓】【幺篇】【滿庭芳】【快活三】【朝天子】 臨別叮囑:【四邊靜】【耍孩兒】【五煞】【四煞】【三煞】【二煞】 惜別目送:【一煞】【收尾】

          三、設疑討論

          學生朗讀1-3、4-11、12-17、18-19支曲詞,教師在每次朗讀后介紹劇情,其他同學邊聽邊勾畫出表達鶯鶯情感的重要詞語。

          明確:

          劇情一:暮秋時節(jié),一輛輕車駛向長亭,車上坐的正是相國千金崔鶯鶯,面對滿眼的秋色,想著即將遠去的夫君,她不禁悲從中來。

          劇情二:車到長亭,她有多少的話要對張生說,可有母親和普濟寺的長老在場,她只能把情思埋在心里,視線卻一直被張生所牽。

          劇情三:母親先行離開了,鶯鶯終于有了可以單獨和張生在一起的'短暫時間,她可以一吐衷腸了。

          劇情四:十里相送終有一別,望著張生漸漸遠去的身影,鶯鶯心中的愁苦有誰能知呢?

          四、典題拓展:

          整體把握崔鶯鶯的內(nèi)心情感

          我們讀到的曲詞是崔鶯鶯在長亭送別張生時的內(nèi)心獨白,是她內(nèi)心情感的真情流露。她流露出一些怎樣的情感呢?用四字短語概括。

          纏綿不舍 痛快憂愁 擔憂牽掛 郁悶怨恨

          五、鞏固訓練:

          1、看影片《長亭送別》片斷,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2、結(jié)合課文和《成才之路》了解元雜劇的有關(guān)知識。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了解元雜劇的有關(guān)知識,結(jié)合課文理解作者表達人物情感的方法,品味曲詞的優(yōu)美,評價崔鶯鶯的愛情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學:

          復習回顧昨天我們學習了元代雜劇家王實甫的《西廂記》片斷“長亭送別”。

          二、重點講習:

          雜劇,是元代最主要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俗話說漢駢唐詩宋詞元雜劇明清小說。下面介紹元雜劇的有關(guān)知識。

          1、元雜劇四大悲。宏P(guān)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白樸《梧桐雨》、紀君祥《趙氏孤兒》。

          2.元曲四大家:關(guān)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白樸。

          3.元雜劇的結(jié)構(gòu):一般是一本四折(“折”類似“幕”,限用同一種宮調(diào)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演一個完整的故事。(《長亭送別》五本二十一折)。

          4. 劇的角色:末(男主角)旦(女主角) 凈(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有特異之處的人,如張飛、李逵等。) 丑(俗稱“小花臉”,大都扮演次要男角)。

          5.劇本的構(gòu)成:唱(演唱)、科(動作或表情)、白(說白)。

          三、設疑討論:

          結(jié)合課文分析作者表達人物情感的方法,品味借景抒情的寫法。

          1、昨天我們說到“長亭送別”這折戲主要通過描述張生和崔鶯鶯長亭送別的事情,刻畫了主人公崔鶯鶯纏綿不舍、痛快憂愁、擔憂牽掛、郁悶怨恨的內(nèi)心思想。那么,哪些段落最能表達出這樣的情感?這些情感是從哪些曲詞中概括出來的?

          明確:

          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脫布衫、快活三、朝天子、耍孩兒、一煞、收尾等。

          2、借景抒情是王實甫在“長亭送別”中最重要的一種表達情感的方法。在同學們找出來的這些段落中哪些段落采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方法?

          端正好、滾繡球、一煞等

          下面我們分析一下作者如何借景抒情的。請一個同學朗讀“端正好”,其他同學思考作者怎樣借景抒情的?

          明確:

          “端正好”鑒賞點

          緊 西風緊,秋風里鶯鶯的心也被張生的離去緊緊地揪著 醉 霜林象喝了酒一樣紅,鶯鶯也在離愁的折磨下象喝醉了酒一樣不能自持 染 溝通了景與情的聯(lián)系,自然之物中融入了人的愁苦 淚 一路離別淚,一路離別情。

          這段話作者化用范仲淹的“蘇幕遮”,描寫了一幅深秋、曠遠又凄涼的秋景,通過這個秋景,我們感受到了鶯鶯心中那無以言表卻又無處不流露的愁苦。

          3、朗讀“滾繡球”,找出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并體會主人公的情感。

          明確:

          垂柳長條,疏林斜暉,迍迍行的馬,快快隨的車。古人有折柳送行的習慣,“楊柳”在古詩文中是惜別的意象。再看“恨不倩疏林掛住斜陽”,大家知道離情難舍,寸陰可貴,作者無端埋怨疏林掛不住殘陽,分明是在寫情,此時的崔鶯鶯多么希望能夠留住殘陽,留住張生! 馬兒慢慢行,車兒快快隨是景,而實際抒發(fā)的卻是不肯放棄的惜別深情。 在這里,鶯鶯眼中的楓林紅葉,垂柳長條,加上前面的碧云、黃花、西風、歸雁、車兒、馬兒,都戴上了傳情寄恨的標記,成了抒發(fā)情感的載體。

          4.再看“一煞”和“收尾”,大家齊聲朗讀一邊。

          賞析:

          青山疏林,淡煙暮靄,夕陽古道,禾黍秋風構(gòu)成一幅深秋郊外黃昏的畫面,和《端正好》當中的清晨景色相比,氛圍更加蕭瑟、凄冷。 在這樣的背景下,鶯鶯悵然癡立,極目遠送,發(fā)出“夕陽古道無人語”的感嘆,這種感嘆應與柳永的“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一樣,是在感嘆張生離去,欲語無人,是“除卻天邊月,無人知”的孤獨與寂寞。 “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這種手法叫以實寫虛。這種手法,我國古代詩人最善長,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春水喻愁,愁之多不言而喻;“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則把離愁寫成刀剪之物,更為生動。詩句化用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只恐江中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形象地表現(xiàn)鶯鶯離愁之重。 板書:寫景抒情

          四、典題拓展:

          戀戀不舍、痛苦擔心是夫妻分別是的人之常情,鶯鶯在送別張生時還有一種特別的心情是一般情侶分別時不一定有的,是什么之情呢?一起品讀“朝天子”。

          1.在這里,崔鶯鶯還表露了這樣的情感?

          怨恨

          2.怨恨什么?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

          3.在鶯鶯眼里中狀元得功名與她的愛情相比是虛名微利,重要的是兩情相悅,長相廝守,她這種對愛情的認識在課文中表現(xiàn)了多次,請分別找出表現(xiàn)鶯鶯珍重愛情、輕視功名利祿思想的句子。

          【幺篇】:“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 【朝天子】:“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折鴛鴦在兩下里! 科白:“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 【二煞】:“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這里青鸞有信頻須寄,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

          4、對她的觀點你是否贊同呢? (作長遠打算,中狀元后在廝守在一起不是更好嗎?) (假如他一去不復返呢?他們的愛情就是悲劇,造成這種悲劇結(jié)局的禍首是誰?)

          五、要點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借景抒情”的方法,《長亭送別》這一折以景物描寫設置戲劇環(huán)境;渲染氣氛,與主人公的離愁別恨天然渾成,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也許這是《西廂記》傳誦千古的一個原因。 另外我們也剖析了主人公崔鶯鶯的形象,她鄙視功名利祿,鄙視等級觀念,反對門當戶對的婚姻觀念,反判封建的倫理觀念,大膽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正是有這樣獨特的藝術(shù)形象,才使得《西廂記》歷久彌新,為大家所喜愛。 詩人郭沫若曾經(jīng)說過:文藝母親的女孩兒里,要以《西廂》最完美,最絕世了!段鲙肥浅瑫r空的藝術(shù)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

          六、鞏固訓練:

          課后賞析《長亭送別》的曲詞美。

          第三教時

          教學要點: 了解雜劇的曲調(diào),賞析《長亭送別》的曲詞美。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學:

          1.昨天我們學習了一只元雜劇,題目和作者分別是?

          《西廂記》之《長亭送別》,作者王實甫。

          2.元曲四大家是? …… 關(guān)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白樸。

          3.雜劇的角色分別叫? …… 末(男主角)旦(女主角) 凈(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有特異之處的人,如張飛、李逵等。) 丑(俗稱“小花臉”,大都扮演次要男角)。

          4.補充 《西廂記》是一部雜劇,以唱為主,由于古代的音樂沒有音響資料流傳,因此宮調(diào)的問題就成為曲學的難點。那么什么是“宮調(diào)”呢?宮調(diào)是音響的高低組成的調(diào)式。《長亭送別》用正宮,是惆悵的、悲壯的,它正好與崔鶯鶯當時的心情相配。雜劇每折都有一個宮調(diào),每個宮調(diào)由許多曲牌構(gòu)成,比如[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等等,曲詞是按照一定的曲牌填寫的文字,一般要壓韻,講究對仗。

          二.重點講習 設疑討論

          《西廂記》的曲詞歷來被人稱道。朱權(quán)在《太和正音譜》中說“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huán)之出浴華清,綠珠之采蓮洛浦!倍堕L亭送別》這一折又尤其突出。 這節(jié)課我們大家一起來賞析。

          1.首先,曲詞熔煉了很多古典詩詞,請同學們找找。

          明確:

         。1)化用范仲淹的詞: 《蘇幕遮》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化用范仲淹的詞句的作用是:取其秋景凄涼的意境,以烘托送別的凄冷氛圍。

         。2)“蝸角虛名,蠅頭微利”:化用蘇軾《滿庭芳》,表現(xiàn)鶯鶯珍視愛情、輕視功名利祿的思想感情。

         。3)“未飲心先醉”:化用柳永《訴衷情近》中“未飲心如醉”一字之差,更加夸張,語意更加沉重,表現(xiàn)鶯鶯餞別時的極端愁苦。

          (4)“柳絲長玉驄難系”:柳絲是“留”“思”的諧音。

          (5)“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化用“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保ɡ钋逭铡段淞甏骸罚O言愁多。

          2.其次,善于運用民間口語,并加工為富有文采的文學語言。

          例如[叨叨令]這一支曲的詞匯、語句都具是民間口語,但通過加襯字“兒”;通過變換疊音形容詞,通過設置成排比句,造成一種音韻的回環(huán)反復,產(chǎn)生一唱三嘆,聲情并茂的藝術(shù)效果。把鶯鶯柔腸百結(jié)的離別苦痛,寫得哀哀切切,見情見態(tài)。

          三、典題拓展

          全折巧用修辭。比喻、夸張、用典、對比、對偶、排比、反復、疊音、設問等等。特別是巧用夸張,并與比喻、用典、對比相結(jié)合,因情隨物而設。下面我們一起來總結(jié)一下。

          明確:

         。1)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2) 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 (夸張)表現(xiàn)情感折磨下的身心交瘁。

         。3) 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 (夸張兼比喻)寫離別之情,達到愁極恨絕,無以復加的地步。

          (4) 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 (夸張兼用典)形容傷心之至

         。5) 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 (夸張、比喻和對比)以厭酒表現(xiàn)愁苦至極。

          四、要點總結(jié):

          王實甫的戲曲語言以富于文采為特色,曲詞之美,與劇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和諧統(tǒng)一。

          五、鞏固訓練

          請以《長亭路》為題,將【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三曲改寫成散文。

          板書設計:

          長亭送別

          王實甫

          場景 鶯鶯情感變化

          赴亭惜別(送別途中) 愁苦、怨恨

          長亭餞別 依戀、無奈

          殘照離別(臨別叮囑) 擔心、害怕

          離別愁思(目送行人) 眷戀、惆悵

          高二《長亭送別》教案 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讀全文,理解情節(jié),分析劇中人物形象,體會主人公在離別時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緒。

          能力目標

          1、品味曲詞多用修辭,融古代詩詞和民間口語為一體而富于文采的特點。

          2、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欣賞情景交融的特點。

          德育目標

          理解文中主題,領悟劇中的矛盾沖突和鶯鶯性格中的叛逆精神。

          【教學重點】

          1、積累有關(guān)知識,品析人物形象。

          2、欣賞曲詞特點,品味藝術(shù)魅力。

          【教學難點】

          體悟鶯鶯離別時的心理,理解主人公的叛逆精神,明確本劇的戲劇沖突。

          【教學方法】

          1、策劃分角色朗讀和美讀,在讀中領略優(yōu)美曲詞的藝術(shù)魅力。

          2、運用現(xiàn)代化手段,擴大課堂容量,為學生欣賞課文提供幫助。

          3、引導、點撥學生對曲詞的賞析、學習和領悟曲詞的藝術(shù)手法。

          4、對曲詞進行改寫,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利用多媒體播放《長亭送別》的京劇唱段,營造學習曲詞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屏幕顯示。

          1、王實甫簡介。

          2、《西廂記》全劇簡介。

          三、閱讀課文,整體整知。

          要求:1、學生輕聲朗讀全文,讀準字音,掌握節(jié)奏,領會情感。

          2、結(jié)合注解,弄清句意,把文中化用的詩句和運用的典故畫出來。

          3、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

          經(jīng)學生討論之后,利用多媒體屏幕展示有關(guān)化用的詩句及運用的典故。

          四、 初次品讀課文

          請學生選出自己最感興趣的曲詞,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并發(fā)表自己的評論。

          在學生初步感知的基礎之上,結(jié)合《長亭送別》的連環(huán)畫,敘述并歸納《長亭送別》的'情節(jié)。

          五、 再次品讀,分析人物形象。

          結(jié)合劇情,概括人物的個性特點。

          通過曲詞把握主人公離別時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緒。

          六、 第三次品讀,欣賞曲詞美,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分小組閱讀,以劇中人的口吻誦讀課文,并推薦優(yōu)秀者上臺表演。

          總結(jié)本折戲的語言特點,

          七、選取任何一首感興趣的曲詞,改寫為一篇散文。

          八、 總結(jié)。

          《長亭送別》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huán)之出浴華清,綠珠之采洛浦。給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它是一首真摯的抒情詩,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是一首動人的離情歌。

          附板書設計:

          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因景生情

          送別路上→痛

          由情及景

          長亭餞別→移情于景→恨

          臨行叮囑→直抒胸臆→怕

          極目遠送→化情入景→念

          高二《長亭送別》教案 8

          【教學目標】

          1、把握女主人崔鶯鶯細膩、微妙的心理,分析其形象的典型意義。

          2、鑒賞劇本曲詞,體味劇作家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shù)境界。

          3、了解元雜劇的體例特點以及藝術(shù)成就。

          【教學重點】

          1、通過唱詞把握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鑒賞其藝術(shù)形象。

          2、鑒賞劇作曲詞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shù)特點。

          【教學難點】

          鑒賞劇作曲詞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shù)特點。

          【教學方法】多媒體輔助,誦讀法

          【教學準備】

          1、要求學生查找資料,了解王實甫其人以及《西廂記》的內(nèi)容。

          2、了解元雜劇的體例特點。

          3、對照注解,通讀《長亭送別》,熟悉本折劇情。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ㄕn前10分鐘)播放電影《泰坦尼克》主題曲《愛無止境》,創(chuàng)設抒情氛圍。

          剛才聽到的這支曲子是《泰坦尼克》的主題曲,它為什么能夠風靡全球,深深地打動人們呢?它講述的是貴族少女羅絲和窮畫家杰克的愛情故事,有人曾說:“愛情,回憶中的比現(xiàn)實中的更美好;愛情,舞臺上的比在現(xiàn)實中的更感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在中國戲曲舞臺上曾經(jīng)轟動一時,久演不衰,影響深遠的元代雜劇《西廂記》,它講述的是相國千金小姐與窮書生的愛情故事。今天,我們要欣賞其中最精彩的一折戲《長亭送別》。

          二、介紹作者

          王實甫(約1260——1336),名德信,字實甫,大都人,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劇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禮教為題材,描寫男女愛情,刻畫封建禮教叛逆者的形象。

          王實甫是我國古代一位杰出的語言藝術(shù)大師,他吸收了當時民間生動活潑的口語,繼承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shù),融入百家,創(chuàng)造了五彩斑斕的元曲語匯,成為我國戲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形成了非常優(yōu)美的“花間美人”的藝術(shù)風格。

          《西廂記》是他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為人推重,被稱為“雜劇之冠”。

          三、了解《西廂記》的內(nèi)容

          學生互相補充后,教師做簡要概括。

          劇情:相國的小姐崔鶯鶯和白衣秀才張珙于普救寺相遇,一見傾心。孫飛虎兵圍普救寺,要奪走崔鶯鶯。老夫人當眾宣布:有能退賊兵者以女妻之。張珙函請好友白馬將軍杜確來營救。杜將軍打退了賊兵,可是老夫人變了卦,讓張、崔以兄妹之禮相見。這兩位青年不屈服于封建禮教,在婢女紅娘的協(xié)助下,私下結(jié)為夫妻。老夫人拷問紅娘,紅娘數(shù)責夫人言而無信的過錯。老夫人被迫承認鶯鶯和張珙的婚事。但又提出張珙必須應舉得官回來才能見她。結(jié)果張珙中了狀元,以大團結(jié)結(jié)局。這個劇歌頌了張珙和崔鶯鶯為爭取婚姻自由、追求純潔愛情而向封建禮教展開的斗爭,表現(xiàn)了作者“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愿望。

          四、了解元雜劇特點

          (1)《西廂記》是中國古典戲曲的典范之作,被稱為元雜劇的壓卷之作。那么它的劇本構(gòu)成有何特點呢?請大家指出投影上劃線部分的名稱。

          PPT展示:

         。ǚ蛉恕㈤L老上,云A)今日送張生赴京,就十里長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長老先行,不見張生、小姐來到。(旦、末、紅同上)(旦云)今日送張生上朝取應,早是離人傷感,況值那暮秋天氣,好煩惱人也呵!“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B”

          【正宮C】【端正好D】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E

          明確:A:這是“科”或“介”。是元雜劇中關(guān)于動作、表情、效果等的舞臺指示。舞臺動作往往具有夸張性、象征性。

          B:這是“白”。也叫“賓白”“說白”,是劇中人物說的部分。人物上下場時的賓白多為韻語,內(nèi)容是概括劇中的重要情節(jié),并對劇中事件表明態(tài)度,“白”有獨白、對白、旁白等。

          C:這是“宮調(diào)“。雜劇唱詞是按一定宮調(diào)寫成的。五個宮調(diào)為: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分別相當于現(xiàn)在的CDEFG五個樂調(diào);元雜劇每一折限用一個宮調(diào),每個宮調(diào)都包含一套不同曲牌的曲子。

          D:這是“曲牌”。它是元雜劇的主要構(gòu)成部分。曲詞要求押韻。

          E:這是“曲詞”。講究對仗押韻,一韻到底。內(nèi)容多抒發(fā)人物的情感,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活動。

          (2)教師補充介紹元雜劇的其他特點。

          明確:元雜劇是融歌唱、說白、舞蹈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舞臺藝術(shù)。

          它的結(jié)構(gòu)較為固定:一本四折一楔子。一本四折,相當于現(xiàn)在所說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四個部分,表現(xiàn)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折是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于現(xiàn)代戲劇的“幕”。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或折與折之間,主要內(nèi)容是說明情節(jié)、介紹人物。《西廂記》共五本,每本四折一楔子,共二十折五楔子。

          舞臺角色有:旦、末、凈、丑、雜。旦包括正旦、副旦、外旦、小旦等。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員,如崔鶯鶯,副旦次要女演員,如紅娘,外旦(老女人),小旦(小女人)。末包括正末、小末、沖末、副末。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員,如張生,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員。沖末是首次上場的男演員。凈俗稱“大花臉”,扮剛強獰猛的人物,如:張飛、李逵等。丑:小花臉,是地位低下的喜劇性人物。雜是除以上三類外的演員。有孤(當官)、駕(皇帝)、卜兒(老婦人)、徠兒(小廝)等。

          元雜劇中,每一本戲由一個主角主唱到底,主角才能唱曲,配角只能說白。以末角主唱的為末本戲,以旦角主唱的為旦本戲。

          五、整體把握

          1、請在預習的基礎上用一句話概括本折戲的內(nèi)容,并用一個詞概括本折戲的情感基調(diào)。明確:內(nèi)容:這折戲描寫了鶯鶯、紅娘和老夫人等到十里長亭為“上朝取應”的張生餞行的情景,突出了鶯鶯送別時的復雜心情。

          情感基調(diào):哀怨

          2、本文按時間的順序描寫了哪幾個場面?請給每個場面加上一個小標題。

          明確:

         。1)開頭至【叨叨令】結(jié)束:趕赴長亭

         。2)承上至【四邊靜】之前:長亭別宴

         。3)【四邊靜】至“小生就此拜辭”:臨別叮嚀

          (4)【一煞】至此折劇終:長亭別后

          六、賞析第一個場面

          這場送別戲共有19支曲文,由鶯鶯主唱,是塑造鶯鶯形象的重場戲。讓我們一起走近她復雜而微妙的內(nèi)心世界吧。

          1、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一部分的說白部分,齊讀鶯鶯的唱詞部分。思考:請用一個字概括鶯鶯趕赴長亭路上的心情。

          2、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明確:恨(總是離人淚;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此恨誰知;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里的“恨”更多的是指對相見得遲,歸去得疾的無奈、怨恨。

          【端正好】前四句中,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讓你想起了哪些詩詞名句?這些意象都與什么季節(jié)和情感有關(guān)?結(jié)合我們的知識積累,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條規(guī)律,那就是詩文中的意象往往具有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情感內(nèi)涵。比如明月讓人思鄉(xiāng),浮云讓人想到漂泊的游子,松讓人聯(lián)想到桀驁不屈的人等。此四句選擇的四個具體意象,不是作者隨便寫來,而是為了體現(xiàn)崔鶯鶯的情的`。四個具體的意象,為我們勾畫出了一幅典型的深秋畫面,而秋至于離別之人,更有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影響,恰如柳永所說:“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边@四句雖然不著一個情字,但情以蘊含到這些景色之中。這四個意象飽含著崔鶯鶯面對離別的那種煩惱、痛苦和悲傷的心理。

          “曉來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設問,夸張)此句景與情有何關(guān)系?因醉而變紅的霜林與崔鶯鶯的情感有何關(guān)系?(霜林的紅是崔鶯鶯的淚染的)這樣,一個染字溝通了景與情的關(guān)系,使得自然景物融入了凝重的離愁,蕭瑟的秋景與悲凄的心境合二為一,創(chuàng)造了一種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

          【端正好】表達了崔鶯鶯面對離別的那種愁苦心境。

          【滾繡球】也表達了離別之苦,離別只恨。

          1)意象的選取:柳絲,表別離的意象

          2)情景交融:為了能夠和張生多相聚一刻,崔鶯鶯希望柳絲能夠系住將要遠行人的馬,乞求疏林能夠掛住將要落山的太陽,然而,柳絲難系,斜暉無情,這些不可能實現(xiàn)的癡幻意愿,更加突出了崔鶯鶯不忍分別的心情。

          3)修辭手法:“聽?減了玉肌”,對偶夸張的運用,更加深刻地體現(xiàn)了離別之苦對崔鶯鶯的折磨。

          3、小結(jié):在趕赴長亭的路上,表現(xiàn)了鶯鶯為離別二百轉(zhuǎn)愁腸的怨恨心緒。

          七、作業(yè)布置

          背誦【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子

          高二《長亭送別》教案 9

          教學目標:

          1、欣賞《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shù)境界。

          2、欣賞崔鶯鶯的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欣賞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教學難點:崔鶯鶯的典型意義

          教學設想:

          1、 以著名學者王國維的名言“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為理論依據(jù),以文中富于文采的曲詞為突破口,通過引導學生想象和聯(lián)想,喚起舊知,喚起生活經(jīng)驗,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更好地讓學生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別”的心情。

          2、 以誦讀為輔助,以文學鑒賞為紐帶,通過啟發(fā)學生領會多種多樣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領會化用或借用古典詩詞,并且和口語巧妙結(jié)合以營造優(yōu)美的意境,來努力培養(yǎng)學生初步賞析古典文學作品的藝術(shù)手法、語言特色和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

          3、 以碟片《西廂記》(越劇)的播放,讓學生有感性認識和視聽享受,同時,引導學生“觀后感”并提出自己的創(chuàng)見,以此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建議學生課前預習:

          1、對照注解和課前提示,通讀全文。

          2、熟讀曲詞[朝天子][二煞],背誦曲詞[端正好][滾繡球][一煞][收尾]。

          3、了解作者王實甫、《西廂記》的故事情節(jié)和本折《長亭送別》的劇情。

          同時思考以下問題:

          1.能否按時間的推移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用四個小標題把《長亭送別》這折戲概括一下?

          2、崔鶯鶯的感情經(jīng)歷了怎樣的起伏變化?她的性格特征是怎樣的?

          3、文中哪幾支曲子體現(xiàn)著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

          4、本折曲詞有幾處化用或借用了古典詩詞并且與口語結(jié)合的?有何表達作用?

          教學內(nèi)容和過程:

          一、 導語:

          今天我很高興,能夠在這三尺講臺前與大家見面,并且能夠上一堂課,與大家一起共度一段美妙的時光,所以,我很珍惜這種機會。當我踏上這塊土地的時候,我特別激動,因為我也是安徽人。俗話說,“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是的,看到你們,就像看到我的親人一樣。安徽是我的故鄉(xiāng),績溪是我的最愛,你們是我的朋友。記得著名詩人艾青有兩句詩,“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所以,盡管我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但是我的心卻一直牽掛著故鄉(xiāng)的山水,故鄉(xiāng)的親人,故鄉(xiāng)的發(fā)展?吹桨不盏木薮笞兓,想到它的燦爛前景,我很高興;看到你們在這里安心地學習,想到現(xiàn)在的海灣戰(zhàn)爭局勢,我很擔心。真的。真誠地希望世界和平,真誠地希望愛滿天下!

          我們大概都看過電影《泰坦尼克號》吧。為什么這部影片能夠風靡全球,深深地打動無數(shù)人的心呢?它講述的只是貴族少女羅絲和窮畫家杰克的愛情故事,但是它演繹出的卻是一種人性的美,一種無私的愛。

          當代著名作家肖復興曾經(jīng)說過:“愛,在幻想里,比在現(xiàn)實中更真實;愛,在回憶里,比在現(xiàn)實中更美好;愛,在舞臺上,比在現(xiàn)實中更有價值!

          那么,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在中國戲曲舞臺上曾經(jīng)轟動一時,久演不衰,影響深遠的元代雜劇王實甫的《西廂記》(板書)。它講述的就是相國千金小姐崔鶯鶯與窮書生張君瑞的愛情故事。這節(jié)課,我們要欣賞其中最精彩的一折戲《長亭送別》(板書)。

          講到“長亭送別”,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弘一法師李叔同的《送別》。不知在座的同學中有否知道?我很喜歡這《送別》,所以,用小篆寫了這幅字。我?guī)砹,給大家看一下。當然,這次由于比較匆忙,所以這字寫得不甚理想。如果不介意的話,我很愿意把它作為一份小禮物送給你們。我很想在此唱一下,唱得不好,請大家多多包涵。能夠唱的同學就一起來唱吧!謝謝!

          (教學設想:通過充滿深情的導語,巧妙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走進學生的心靈。通過循循善誘,讓學生樹立“學習與生活,學習與做人聯(lián)系”的意識 ,懂得珍惜時間,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通過熟悉的影片喚起學生的聯(lián)想,通過書法作品的展示,吸引學生的審美注意,通過唱歌讓學生產(chǎn)生心靈震撼,使課堂成為一個教學磁場,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課文情境,為下階段積極參與情感體驗,進行審美評價奠定基礎。)

          二、 明確本課學習目標:

          1、欣賞《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shù)境界。

          2、欣賞崔鶯鶯的人物形象。

          三、師生共同研討課文: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情節(jié)線索

          要求學生瀏覽課文,用四個小標題概括畫面內(nèi)容,理清情節(jié)線索。

          板書:送別途中——長亭餞別——臨別叮囑——惜別目送

          2、重點賞析課文,把握兩個目標

          (教學設想:著重賞析[端正好][滾繡球],提供范例,不斷引導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運用“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的名言來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別”的心情,從而較好地把握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特色及熔古典詩詞入曲的'特點?膳e影片《泰坦尼克號》中的一個經(jīng)典畫面:夕陽下,大海中,羅絲在杰克的引導和鼓勵下,爬上船頭的欄桿,張開雙臂,閉目呼吸。也可舉學生送別朋友,學生與父母分別的場景,因為有生活體驗,容易引起心靈上的共鳴。)

          全體學生朗誦[端正好]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征?藝術(shù)效果如何?“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醉”這三句中,你認為哪兩個字用得好?有何藝術(shù)效果?這支曲子在整折戲中有何作用?

          明確: 景 碧云天 (烘托氣氛) 黃花地 (詩情畫意)

          西風緊 北雁南飛 (化用詩詞 加深意境)

          霜林染醉 (促人想象)

          情 痛(愁苦)

          (講析時一可聯(lián)系相關(guān)詩詞,讓學生知道并理解化用或借用古典詩詞,以營造優(yōu)美意境的方法。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蘇幕遮》、晏殊的《蝶戀花》和張繼的《楓橋夜泊》。課后整理。也可聯(lián)系《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的“這雪下得緊”作為分析的范例,幫助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性和藝術(shù)性。二可插講故事:傳說作者寫到“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時,因為畢其一生,所以,“思盡,倒地而死。”說明文辭極其優(yōu)美,纏綿悱惻之至,藝術(shù)水平相當高,令人嘆為觀止。)

          賞析[滾繡球]

          引導、啟發(fā)學生先朗誦再思考這支曲子選取了哪些意象?抒發(fā)了鶯鶯的什么感情?運用了哪些藝術(shù)手法?其藝術(shù)效果如何?

          柳絲 玉驄 疏林 斜暉 馬兒 車兒 借景抒情 離情難舍

          松了金釧 減了玉肌 夸張 身心憔悴 怨恨

          過渡語:送別途中,鶯鶯不忍遽別的情感怎一個“痛”字了得?這種“痛”包含著愁苦與怨恨。

          過渡語:我們賞析了兩段文字,領略了詩情畫意,同學們能否從文中找?guī)拙淇谡Z?再找出一些類似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語句來呢?

          例如:“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

          “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渲染張生內(nèi)心因離別而產(chǎn)生的惆悵、凄涼之情。)“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 “淚隨流水急,愁逐野云飛!(渲染鶯鶯內(nèi)心悵惘、眷戀、失意。)

          小結(jié):《長亭送別》一折戲,歷來被譽為寫離愁別恨的絕唱,不僅在于它反映了女主人公勇敢、大膽地追求自由愛情,反對封建禮教的思想,它深深打動人們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特色。最后一幅“夕陽古道無人語”的畫面與“曉來誰染霜林醉”相比,氛圍更加蕭瑟凄涼。離別后,“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讓學生回憶柳永的《雨霖鈴》并且一起背誦。教師展示書法作品。

          (教學設想:通過小結(jié),讓學生加深對“情景交融”的理解。通過再次展示書法作品,讓學生增加興趣,獲得美感。)

          賞析[朝天子]和[二煞]。了解鶯鶯在“長亭餞別”與“臨別叮囑”的情感起伏變化,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在[朝天子]這一曲中哪個字概括了鶯鶯“長亭餞別”時不得不別的依戀與無奈?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來表達她的這種心理?

          明確:恨(依戀與無奈) 修辭手法:夸張、比喻、對比。借眼前的杯盤酒菜來傳情,用厭食酒來表現(xiàn)她的愁苦至極。

          恨什么?“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從中看出她什么性格?

          明確:恨“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指功名。修辭手法:比喻、夸張、對偶。

          突出了鶯鶯的輕功名、重愛情的叛逆精神。

          (這里基本上分析了崔鶯鶯這個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簡單賞析[二煞]

          過渡語:曲終人散,四顧無人之際,鶯鶯與張生傾訴私情。同學們能否從這曲中找出一個字來描繪鶯鶯離別之時的心理活動?

          明確:怕

          “怕”什么?(怕“停妻再娶”;怕“金榜無名誓不歸”。)

          為何“怕”?(鶯鶯的擔心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是有現(xiàn)實基礎的。)

          小結(jié):

          鶯鶯這個藝術(shù)形象的典型意義及時代局限性:鶯鶯的倔強與叛逆的行為表現(xiàn)了她的輕功名,重愛情的反封建精神,但是我們也可以窺見封建時代婦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壓力,以及在男尊女卑的社會里婦女悲慘屈辱的地位。鶯鶯的痛苦是一種不能主宰自己命運的痛苦,所以讓人無限同情;她的倔強與叛逆讓人無限佩服。

          最后“惜別目送”部分,哪個字能夠概括鶯鶯當時的眷戀和失意?

          明確:念(眷戀,失意)

          3、 拓展學習視野,欣賞越劇片段。

          (教學設想:通過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欣賞越劇《西廂記》中的節(jié)選部分《長亭送別》,進行視聽享受來激發(fā)興趣;通過觀后討論,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高鑒賞能力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四、結(jié) 語:

          《長亭送別》給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它是一首真摯的抒情詩,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是一支動人心弦的離情歌。所以,這樣的好作品如果不去看,不多讀,豈不是太可惜了嗎?

          五、作 業(yè):

          1、 搜集有關(guān)“送別”的詩、詞、曲、文、賦,能否作專題研究?

          2、 以“送別”為題寫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能否吟詩填詞作賦?

          3、 體驗美感,進行美的享受,能否背誦文中較多的曲詞?

          4、 能否從文中找出幾副對聯(lián)?或者根據(jù)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自擬幾副對聯(lián)?

          5、 用心讀王實甫的原著《西廂記》,能否寫一篇有見地的讀后感?

          (設想:作業(yè)本著“因人制宜”原則,可以獨立完成,亦可以小組完成,給予充分時間,體現(xiàn)開放性,獨立性,合作性,注重過程,講究體驗,力求質(zhì)量。)

          附板書設計:

          長亭送別 (元)王實甫(《西廂記》節(jié)選)

          主要情節(jié):送別途中——長亭餞別——臨別叮囑——惜別目送

          感情變化:痛——————恨——————怕——————念

          (愁苦,怨恨)(依戀,無奈)(擔心,害怕)(眷戀,失意)

          崔鶯鶯:輕功名 重愛情 叛逆 倔強

          王國維:“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景:碧云天 黃花地 西風緊 北雁南飛 霜林染醉

          交 融(烘托氣氛 詩情畫意 化用詩詞 加深意境 促人想象)

          情:痛(愁苦,怨恨)

          《長亭送別》原文和譯文

          原文:

          (夫人、長老上,云)今日送張生赴京,十里長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長老先行,不見張生、小姐來到。(旦、末 、紅同上,旦云)今日送張生上朝取應,早是離人傷感,況值那暮秋天氣,好煩惱人也呵!“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旦唱)

          [正宮][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紅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旦唱)

          [叨叨令]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甚么心情花兒、靨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媚;準備著被兒、枕兒,只索昏昏沉沉的睡;從今后衫兒、袖兒,都揾做重重疊疊的淚。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久已后書兒、信兒,索與我恓恓惶惶的寄。

          (做到科)(見夫人科)(夫人云)張生和長老坐,小姐這壁坐,紅娘將酒來。張生,你向前來,是自家親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將鶯鶯與你,到京師休辱末了俺孩兒,掙揣一個狀元回來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蔭,憑著胸中之才,視官如拾芥耳。(潔云)夫人主見不差,張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長吁科)(旦唱)

          [脫布衫]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簽著坐的,蹙愁眉死臨侵地。

          [小梁州]我見他閣淚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見了把頭低,長吁氣,推整素羅衣。

          [幺篇]雖然久后成佳配,奈時間怎不悲啼。意似癡,心如醉,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

          (夫人云)小姐把盞者!(紅遞酒,旦把盞長吁科,云)請吃酒!(旦唱)

          [上小樓]合歡未已,離愁相繼。想著俺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今日別離。我諗知這幾日相思滋味,卻原來比別離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輕遠別,情薄呵易棄擲。全不想腿兒相挨,臉兒相偎,手兒相攜。你與俺崔相國做女婿,妻榮夫貴,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

          (夫人云)紅娘把盞者!(紅把酒科)(旦唱)

          [滿庭芳]供食太急,須臾對面,頃刻別離。若不是酒席間子母每當回避,有心待與他舉案齊眉。雖然是廝守得一時半刻,也合著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尋思起就里,險化做望夫石。

          (紅云)姐姐不曾吃早飯,飲一口兒湯水。(旦云)紅娘,甚么湯水咽得下!(唱)

          [快活三]將來的酒共食,嘗著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氣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眼面前茶飯怕不待要吃,恨塞滿愁腸胃。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一個這壁,一個那壁,一遞一聲長吁氣。

          (夫人云)輛起車兒,俺先回去,小姐隨后和紅娘來。(下)(末辭潔科)(潔云)此一行別無話兒,貧僧準備買登科錄看,做親的茶飯少不得貧僧的。先生在意,鞍馬上保重者!“從今經(jīng)懺無心禮,專聽春雷第一聲!(下)(旦唱)

          [四邊靜]霎時間杯盤狼藉,車兒投東,馬兒向西,兩意徘徊,落日山橫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夢也難尋覓。

          (旦云)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來。(末云)小生這一去白奪一個狀元,正是“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旦云)君行別無所贈,口占一絕,為君送行:“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張珙更敢憐誰?謹賡一絕,以剖寸心:“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guān)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旦唱)

          [耍孩兒]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雖然眼底人千里,且盡生前酒一杯。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nèi)成灰。

          [五煞]到京師服水土,趁程途節(jié)飲食,順時自保揣身體;拇逵曷兑嗣咴纾暗觑L霜要起遲!鞍馬秋風里,最難調(diào)護,最要扶持。

          [四煞]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三煞]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歸家若到羅幃里,昨宵個繡衾香暖留春住,今夜個翠被生寒有夢知。留戀你別無意,見據(jù)鞍上馬,閣不住淚眼愁眉。

          (末云)有甚言語囑付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這里青鸞有信頻須寄,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此一節(jié)君須記:若見了那異鄉(xiāng)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

          (末云)再誰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甚么懶上車兒內(nèi),來時甚急,去后何遲?

          (紅云)夫人去好一會,姐姐,咱家去!(旦唱)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旦、紅下)(末云)仆童趕早行一程兒,早尋個宿處。淚隨流水急,愁逐野云飛。(下)

          譯文:

          (夫人、長老上場,說)今天送張生進京趕考,在這十里長亭,準備了送別酒宴;我和長老先行動身來到了長亭,只是還沒見張生和小姐到來。(鶯鶯、張生、紅娘一同上場)(鶯鶯說)今天送張生進京趕考,本就是使離別的人傷感,何況又碰上這深秋季節(jié),多么煩惱人呀!“悲歡離合都在這一杯酒,從此就要各分東西相隔萬里!

          【正宮】【端正好】碧藍的天空,開滿了菊花的大地,西風猛烈吹,大雁從北往南飛。清晨,是誰把經(jīng)霜的楓林染紅了?那總是離人的眼淚。

          【滾繡球】恨相見得太遲,怨離別得太快。柳絲雖長,卻難系住遠行人的馬,恨不能使疏林一直掛住那斜陽。張生的馬慢慢地走 我和車緊緊地跟隨,剛剛結(jié)束了相思之苦,卻又早開始了別離之愁。聽他說“要走了”,人頓時消瘦下來;遠遠地望見十里長亭,人更消瘦了:這離愁別恨有誰能理解?

          (紅娘說)姐姐今天怎么不打扮?(鶯鶯說)你哪里知道我的心里呵!(鶯鶯唱)

          【叨叨令】看見準備著離去的車和馬,不由得我難過生氣;還有什么心情去插花兒、貼靨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嫵媚;準備好被子、枕頭,只要昏昏沉沉地悶睡,從今后,那衫兒、袖兒,只會揩滿流不斷的淚。怎么不愁煞人呀?怎么不愁煞人呀?從今往后,張生你要書信給我趕緊寄。

          (到達長亭,拜見夫人)(夫人說)張生跟長老坐,小姐這邊坐,紅娘拿酒來。張生,你也上前來,都是自家的親眷,不要回避。我今天把鶯鶯許配給了你,到了京城后不要辱沒了我孩兒,努力爭取一個狀元回來。(張生說)小生我托夫人洪福,憑著胸中的才氣,把考個功名看得就像拾根小草一樣。(長老說)夫人的見識不會錯,張生不是個落后的人。(斟酒后,坐下)(鶯鶯長嘆)

          【脫布衫】西風吹來,黃葉亂飛,染上了寒霜之后的枯草滿地都是。酒席上斜偏著身子坐的張生,緊鎖著愁眉,沒精打采,呆呆發(fā)愣。

          【小梁州】我看見他強忍著淚水而不敢任其流出,恐怕被人發(fā)覺;猛然間又看見他把頭低下,長長地吁氣,假裝著整理著自己素色的綢衣。

          【幺篇】雖然久后終成美好姻緣,無奈眼前這個時候,怎么不讓人傷心悲泣!心意好象癡迷,心情如同醉酒,從昨夜到今天,細腰兒更加瘦減。

          (夫人說)小姐斟酒!(紅娘遞酒壺,鶯鶯端著酒杯長吁嘆,說)請喝酒!

          【上小樓】團圓歡聚沒多久,離情別緒相跟而來。想著我前天晚上私下訂情,昨天晚上結(jié)為夫妻,今日卻要分開。

          我深切休會了這幾天相思的滋味,卻原來比別離的愁苦還要深十倍。

          【幺篇】青春年少呵,把別離看得很輕,情意淡薄呵,容易遺棄對方。全不想過去腿兒相挨,臉兒相依,手兒相攜的情形與甜蜜。你給我崔相國家做女婿,算得上妻榮夫貴,只求像并蒂蓮似的永不分離,遠勝過狀元及第。

          (夫人說)紅娘倒酒吧!(紅娘倒酒)(鶯鶯唱)

          【滿庭芳】斟酒上菜太快,相對片刻,馬上又要分離。如果不是酒席上母子間需要回避,真想和他敘敘夫妻之情。雖然只能相守得一時半會兒,也算是我們夫妻同桌共食了。眼里空留著深意,回想起其中的波折,差一點化成望夫石。

          (紅娘說)姐姐不曾吃過早飯,就喝一口湯吧。(鶯鶯說)紅娘,什么湯兒咽得下去呢!

          【快活三】拿來的酒和食,吃著就象土和泥。假若就是真的土和泥,也有些土的氣息,泥的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的美酒,清淡得如同水一樣,這里邊多半是相思的淚水。眼面前的茶飯難道不想吃,只是愁恨塞滿了腸胃。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虛名小利”,卻把一對夫妻拆開在兩處。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里,一聲接著一聲長長地嘆氣。

          (夫人說)套上車兒,我先回去,小姐隨后和紅娘一起回來。(夫人下場)(張生和長老辭別)(長老說)你這一走我沒有別的話要說,我準備買科舉后的錄取名冊看,你結(jié)婚酒的茶飯還少不得我的。先生當心,一路上多保重!從今往后我無心誦習佛經(jīng),專聽你高中狀元的捷報。(長老下場)(鶯蔦唱)

          【四邊靜】一會兒送別的筵席已經(jīng)結(jié)束,我的車往東,張生的馬兒向西,兩情依依難別離,夕陽的余輝照在綠色的山崗上。不知他今晚住在哪里?即使在夢中也難尋覓。

          (鶯鶯說)張生,這一去不管得官不得官,早早地回來。(張生說)我這一去一定不費力地考取一個狀元。正是“青天有路終會到,金榜無名誓不回。”(鶯鶯說)你這一次赴考我沒有什么相送,吟詩一首,為你送行:“拋棄我的人現(xiàn)在何處?想當初對我那么親熱。

          【耍孩兒】濕淋淋的衣袖上沾滿眼淚,比白居易的青衫更濕。伯勞鳥向東飛去燕子向西飛,還沒有啟程倒先問歸期。雖然眼前人要遠別千里,姑且先干了面前的這一杯酒。沒有喝酒心卻先醉,眼里流血,內(nèi)心如同死灰。

          【五煞】到京城望你適應水土,及時趕路,節(jié)制飲食,順應時節(jié),保重自己的身體;拇逡暗陸琰c休息,風霜雨雪天氣應起得遲!在秋風中遠行,身體最難調(diào)護,也就最要照顧好自己。

          【四煞】這憂愁向誰去訴說?想思之苦只有自己心里明白,老天爺不管人是否憔悴。相思的淚水使九曲黃河都泛濫起來,怨恨能將華岳三峰都壓低。到黃昏獨自悶倚西樓,只見那夕陽古道,依依楊柳,千里長堤。

          【三煞】笑嘻嘻一道來,哭啼啼獨自回;丶液笕羰侨肓_幃,昨夜繡花被里又香又暖春意迷人,今夜里繡被冰冷難成夢。留戀你不為別的,只是見你攀鞍上馬,忍不住淚水橫流,緊鎖眉頭。

          (張生說)有什么話要囑咐我嗎?(鶯鶯唱)

          【二煞】你不要擔心“有文才而沒有福氣”,我只怕你“撇下前妻再娶妻”。你不要“一去就杳無音訊”!我這里有信經(jīng)常寄給你,你千萬不要“考不中就堅決不回來”。這一點你必須記。喝绻錾夏撬l(xiāng)女子,不要像在這里似的逗留迷戀。

          (張生說)還有誰能比得上小姐?我又怎么會產(chǎn)生這種念頭。(鶯鶯唱)

          【一煞】青山阻隔我送行,疏林擋住我目光,淡淡炊煙和那傍晚的霧氣相互掩映。殘陽斜照的古道沒有人聲,秋風吹過莊稼傳來馬的嘶鳴。我為什么懶得上車呢,來的時候多么急切,別離獨回卻又多么遲緩?

          (紅娘說)夫人回去好一會兒了,姐姐,咱們回家去!(鶯鶯唱)

          【收尾】四周群山中,一馬遠去殘陽里。整個人間的煩惱都填在我胸中,估量這樣大的小車子怎么能載得起呢?

          (鶯鶯、紅娘下場)(張生說)仆童趁早趕一路程,早些找個住處。淚水隨著流水更加多了,憂愁追逐著野云四處飄飛。(張生下場)

          《長亭送別》教學反思

          經(jīng)過幾天辛苦的備課,在鄒老師的指導和各位同仁的幫助下,我終于完成了《長亭送別》的匯報課。下面是我簡要的教學反思。

          我自己較為滿意的:

          第一,整體思路清晰,從“意境美、人性美和語言美”三個方面來鑒賞文章;

          第二,對文本內(nèi)容的把握準確、透徹(在上課之前,我對課文已進行過多遍的閱讀,首先要求自己讀準讀深讀透,再查閱大量的鑒賞資料,擴展視野,加深理解,最后化用為自己的東西,唯一遺憾的是時間短促,沒有功夫閱讀《西廂記》一遍);

          第三,對曲詞鑒賞的知識,還是能分析到位,對曲詞的品味,還是能比較深透(因為自己平時喜歡讀古詩詞,積累不少這方面的閱讀鑒賞知識,在這方面上觸類旁通的悟性還是有一點點);

          第四,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方法,把課堂的精彩留給學生;

          第五,在學法指導方面,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曲詞鑒賞的遷移能力;

          第六,學生的討論、發(fā)言還算熱烈、踴躍,因為是借班上課,能有這樣的效果基本滿意。

          但也存在不足:

          第一、布局有不合理之處,如“意境美”部分放在“人性美”部分之前;

          第二,在概括情節(jié)和崔鶯鶯叛逆性格方面,由于內(nèi)容簡單,所以沒有較好引導學生回答問題。

          第三,由于課的內(nèi)容安排多,沒有讓學生多幾次朗讀;

          第四,鑒賞時理性分析多些,感性東西少些,有高三教法的影子;

          第五,“人性美”和“語言美”兩部分之間沒有注意到過渡、銜接。

          對語文教學的思索:

          第一,曲詞鑒賞課應該怎樣教才算理想呢?多些美讀感悟,但實際上多是停留在皮毛、膚淺的東西上,品味不夠深入;多些理性分析,又過于呆板,影響到美感。以讀作前奏、鋪墊,整體感悟后,稍作分析,深入品味,可能是比較理想的設計方法。高三不能呆太久,這次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有高三的教法定性思維的影響,太明顯了。現(xiàn)在想起,種種困惑與干擾的癥結(jié)也許在此。

          第二,設計問題盡可能考慮周全、細致,注意啟發(fā)過程的細針密線。我是一個做事細心的人,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很注重這一點。但這次真的大意、粗糙些。這是這堂課上我對自己最不滿意、最不能原諒的地方,也包括課堂語言的設計。細細思量,又覺得自己的教功不夠,鄒老師的游刃有余、黃勝老師的駕輕就熟,永遠是我追求、學習的目標。

          第三,自信與個性,很重要,也是語文老師應該擁有的。說課后,對原教案進行過多的改動,如思路,原來先講人物形象,后講意境美,我覺得這樣較合理,但后來采取了建議,作了錯誤的調(diào)整,把“意境美”部分放在“人性美”部分之前。也許顧慮過多,對自己信心不足,個性的東西也少加入,從而影響到課的質(zhì)量

          高二《長亭送別》教案 10

          教學目標:

          1.把握作品主題和情節(jié)結(jié)構(gòu)。

          2.體味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品味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4.揣摩富于文采的戲曲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語

          首先,我們來復習一下上個學期學習的北宋柳永的一篇詞?《雨霖鈴》師生齊背,這首詞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分別,戀人分別時的難舍難分。詞中表現(xiàn)主題的句子是?多情自古傷離,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古往今來,最動人的文字是離別的文字。最難寫的文字也是離別的文字。今天我們要學的《長亭送別》也是其中抒寫離情別緒的絕唱。

          后人對于王實甫的《西廂記》有這樣的評價:

          王實甫《西相記》,第六才子書——金圣嘆(中國清代才子,中國第一批評家,其余幾部書為:《莊子》、《楚辭》、《左傳》、《杜詩》、《水滸》。)

          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Z仲明《凌波仙》,那么《西廂記》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呢?下面請同學們,把書打開到130頁,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書下的注釋一,(請一個同學用自己的語言復述一下《西廂記》的故事情節(jié))

          本課要掌握的字詞有?

          筵席( yān ) 玉驄 ( cōng ) 迍迍 (zhūn )

          金釧(chuàn) 靨兒 ( yè ) 揾(wèn )

          蹙眉( cù ) 萋迷(qī ) 玉醅( pēi )

          諗知( shěn ) 賡 ( gēng ) 青鸞 (luán )

         。m正并齊讀)

          二、整體感知課文

          1、《長亭送別》這一折內(nèi)容可以分為幾個場景?(用四個小標題把《長亭送別》這折戲概括一下?)

          明確:__送別途中_——_長亭餞別___——__臨別叮囑____——__目送惜別

         。 1 — 3 ) ( 4— 11 ) ( 12 —17 ) (18 —19 )

          2、在“長亭餞別”場景中哪些句子寫出了崔鶯鶯、張生纏綿依戀而又無可奈何的情態(tài)?

          明確:[小梁州]我見他閣淚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見了把頭低,長吁氣,推整素羅衣。

          [上小樓]合歡未已,離愁相繼。想著俺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今日別離。我諗知這幾日相思滋味,卻原來此別離情更增十倍。

          [滿庭芳]供食太急,須臾對面,頃刻別離。若不是酒席間子母每當回避,有心待與他舉案齊眉。雖然是廝守得一時半刻,也合著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尋思起就里,險化做望夫石。

          [快活三]將來的酒共食,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眼面前茶飯怕不待要吃,恨塞滿愁腸胃!拔伣翘撁,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一個這壁,一個那壁,一遞一聲長吁氣。

          [幺篇]雖然久后成佳配,奈時間怎不悲啼。意似癡,心如醉,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

          3、在“臨別囑托”場景中哪些句子表現(xiàn)了崔鶯鶯對張生的關(guān)愛與牽掛?

          明確:[五煞]到京師服水土,趁程途節(jié)飲食,順時自保揣身體。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風霜要起遲!鞍馬秋風里,最難調(diào)護,最要扶持。

          [二煞]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則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這里青鸞有信頻須寄,你卻休“金榜無各誓不歸”。此一節(jié)君須記,若見了那異鄉(xiāng)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

          4、在《長亭送別》中,哪些地方突出表現(xiàn)了她珍重愛情、鄙棄功名利祿的思感情?

          明確:【幺篇】:“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朝天子】:“‘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 科白:“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

          【二煞】:“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這里青鸞有信頻須寄,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 三、精讀課文

          1、讀[端正好]曲子,思考本段化用了誰的詩詞?

          明確:范仲淹《蘇幕遮》

          環(huán)境描寫起何作用?

          明確:點染了一幅空間廣闊、色彩斑斕的圖畫:藍天白云,黃花滿地,西風凄緊,北雁南飛,霜林染紅。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時節(jié)特征的景物,襯托出鶯鶯為離別所煩惱的痛苦壓抑心情。后兩句是鶯鶯自問自答,在為了離別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淚的盈盈心目中,經(jīng)霜的樹林是被他的離情感動而變紅的。

          哪兩個字體現(xiàn)了情與景的交融?明確:一個“染”自,溝通了景與情的聯(lián)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離愁,蒙上一層沉郁憂傷的感情色彩,蕭瑟的秋景與悲凄的心境化而為一,無法分開,創(chuàng)造了委婉深沉、令人傷感的悲涼意境

          2、讀[滾繡球]曲子,思考

          找出體現(xiàn)鶯鶯心情的詞句。

          明確: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

          她的這種心情又通過哪些意象抒寫出來的?

          明確:柳絲難以系住行人的馬,恨不得請樹林掛住夕陽

          “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能否改動如下“馬兒迍迍的'行,車兒迍迍的隨”或 “馬兒快快的行,車兒快快的隨”

          明確:馬兒是張生的馬,到達長亭的路也就那么長,而張生希望與鶯鶯多呆一會,而鶯盈也希望與生多呆一會。讀[叨叨令]曲子,思考并找出與《雨霖鈴》有關(guān)詞句相對應的曲詞,試作分析。

          明確:雨霖鈴(下闋)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四、合作賞析

          [一煞][收尾]寫了哪些景?是怎樣體現(xiàn)鶯鶯的惆悵和不忍離的眷戀的?

          “便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句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人物怎樣的內(nèi)心情感?

          【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煙暮靄,夕陽古道,禾黍秋風,構(gòu)成一幅古道煙靄圖。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圍更加蕭瑟凄冷。

          明確:

          1、極目而不見:“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是寫鶯鶯悵然癡立,極目遠送,流露出欲見不能。

          2、欲語又無人:“夕陽古道無人語”,“無人語”不僅是寫在寂寞的夕陽古道上聽不到一點人說話的聲音,而且是寫鶯鶯感嘆張生離去,欲語無人。夕陽古道,原來還有切切私語,現(xiàn)在卻歸于一片寂靜。

          3、聞聲人無跡:“禾黍秋風聽馬嘶”,情景本來就夠冷清凄涼了,偏偏這時候傳來馬的嘶鳴,它打破了夕陽古道上的沉寂,也撕裂了鶯鶯本來就破碎的心。馬鳴之處,正是張生所在之地!聽到馬的叫聲而見不到騎馬遠去的親人,鶯鶯的心情可想而知!盁o聲”和“有聲”兩相映襯。

          4、見馬不見人:“一鞭殘照里”進一層表現(xiàn)她的惆悵和眷戀。

          這支曲子句句寫景,句句含情,以景襯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動展現(xiàn)了鶯鶯“離愁漸遠漸無窮”的心境。

          “便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句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人物怎樣的內(nèi)心情感?

          化抽象為具體,說明離愁之重

          欣賞黃梅戲〈長亭送別〉,深深體主人翁的離別之情況。

          交流整理好的離別詩句:

          明確:

          1、莫道秋江離別難,舟船明日是長安。

          2、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3、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4、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5、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jīng)r是客中過。

          6、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7、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8、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9、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10、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11、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2、白玉一杯酒,綠楊三月時。春風余幾日,兩鬢各成絲。

          13、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5、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高二《長亭送別》教案 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進一步了解元雜劇的特點與成就。

          2.了解本課曲詞富于抒情性和音韻美的特點。

          能力訓練點

          1.把握劇情,鑒賞女主人公鶯鶯的藝術(shù)形象。

          2.體味劇作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鑒賞劇作富于文采的語言。

          德育滲透點

          認識王實甫《西廂記》反封建禮教的意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愛情觀。

          二、教學重點:

          把握、鑒賞女主人公的藝術(shù)形象,鑒賞劇作曲詞的音韻美和體會其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三、教學難點:

          體會鶯鶯別離時的心情,理解其反封建的叛逆精神。

          四、教學設想:

          1、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應在疏理劇情的基礎上,重點賞讀若干支曲詞,通過誦讀、比較,讓學生掌握有關(guān)知識,進行文學鑒賞的訓練。

          2、安排3課時。第一課時,介紹有關(guān)知識,朗讀課文,要求學生疏理劇情。第二課時重點體會曲詞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特點。第3課時重點體會曲詞中反映的鶯鶯心理活動,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反封建的社會意義。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介紹有關(guān)知識,朗誦課文,疏通情節(ji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一課我們學習了關(guān)漢卿的《竇娥冤》,了解了元雜劇中的一個個性鮮明、敢于反抗的婦女竇娥的光輝形象,今天我們將學習了解元雜劇中另一個勇于反抗現(xiàn)實的婦女崔鶯鶯的形象。

          二、介紹王實甫和他的作品:

          王實甫(約1260-1336),名德信,字實甫,大都(現(xiàn)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雜劇作家。所作雜劇十四種,僅存《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四丞相高會麗春堂》《呂蒙正風雪破窯記》三種及《韓彩云絲竹芙蓉亭》《蘇小卿月夜販茶船》各一折。劇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禮教為題材,塑造了崔鶯鶯、紅娘、劉月娥等不同婦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戲劇性強,曲詞優(yōu)美,對元雜劇和后來戲曲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

          《西廂記》來源于唐代元稹的《鶯鶯傳》、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diào)》共五本21折:張君瑞鬧道場、崔鶯鶯夜聽琴、張君瑞害相思、超橋店夢鶯鶯、張君瑞慶團圓。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主張,具有更鮮明的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題。

          首先,《西廂記》歌頌了以愛情為基礎的結(jié)合,否定封建社會傳統(tǒng)“門當戶對”、“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的聯(lián)姻方式。作為相國小姐的崔鶯鶯和書劍飄零的書生相愛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以門第、財產(chǎn)和權(quán)勢為條件的擇偶標準的違忤。崔鶯鶯和張生始終追求真摯的感情。他們最初是彼此對才貌的傾心,經(jīng)過聯(lián)吟、寺警、聽琴、賴婚、逼試等一系列事件,他們的感情內(nèi)容也隨之更加豐富,這里占主導的正是一種真摯的心靈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其次,崔鶯鶯和張生實際上已把愛情置于功名利祿之上。張生為崔鶯鶯而“滯留蒲東”,不去趕考;為了愛情,他幾次險些丟了性命,直至被迫進京應試,得中之后,他也還是“夢魂兒不離了蒲東路”。崔鶯鶯在長亭送別時叮囑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她并不看重功名,認為“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即使張生高中的消息傳來,她也不以為喜而反添癥候。《西廂記》雖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終成眷屬作為團圓結(jié)局,但全劇貫穿了重愛情、輕功名的思想,顯示出王實甫思想的進步性。

          三、學生反復朗讀課文。

          四、理清劇情結(jié)構(gòu),明確:

          1、《長亭送別》表現(xiàn)崔鶯鶯和張君瑞的離愁別恨,反映“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的送別主題,

          2、情節(jié)并不復雜。整折戲崔鶯鶯主唱,由四個場面構(gòu)成:長亭路上、筵席之中、分手之時和分別之后。

          3、作者刻意安排了四幅風景畫面,讓一個個描繪秋景的組合意象融人了戲曲空間。

          五、指出有關(guān)化用的詩詞典故。

          [端正好]化用了范仲淹的《蘇幕遮》“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幺篇]“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與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同。

          [滿庭芳]運用孟光獻飯的典故,是表現(xiàn)崔鶯鶯對張生的體貼之心;運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現(xiàn)崔鶯鶯對張生的愛之深切。

          [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一句化用范仲淹《蘇幕遮》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朝天子]“蝸角虛名,蠅頭微利”這個典故語出蘇軾《滿庭芳》詞。表明了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痛恨態(tài)度。

          [一煞]寫“別愁”,使用了“青山”、“古道”、“夕陽”、“煙霞”四種意象。試從唐詩宋詞中查找運用這些意象寫“愁”的名句。

          青山: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xiāng)。(戴叔倫《題稚川山水》)

          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林逋《長相思·吳山青》)

          古道: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千里斷腸,關(guān)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杏。(趙企《感皇恩·別情》)

          夕陽: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劉長卿《長沙王賈誼宅》)

          斜陽外,寒鴉點點,流水繞孤村。(秦觀《滿庭芳·山抹微云》)

          煙靄: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學習課文第一、四部分的幾支曲子。

          2、欣賞戲劇“淡雅的水墨畫,真摯的抒情詩”的藝術(shù)境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世間最令人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古往今來,留下了多少送別的詩詞歌賦。而長亭歷來就是離愁別恨的一個載體。柳永的詞《雨霖鈴》有“寒蟬凄切,對長亭晚”。李叔同的《送別》有“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我們今天要學的《長亭送別》第一、四部分也稱得上一曲抒寫離愁別恨的絕唱。我稱它是:

          板書:淺雅的水墨畫,真摯的抒情詩

          二、回顧《長亭送別》四境。

          1、途中之境

          長亭送別

          2、宴中之境

          3、話別之境

          4、目送之境

          三、聽京劇《哭 宴》。

          (崔唱反二黃散板)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原板)北雁南翔。問曉來誰染得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千行。成就遲,分別早,叫人惆悵,系不住駿馬兒空有這柳絲長。七星車快與我把馬兒趕上,那疏林也與我掛住了斜陽,好讓我與張郎把知心話講,遠望那十里亭痛斷人腸!

          四、賞讀“途中之境”、“目送之境”。

          (一)、賞讀“途中之境”

          1、賞讀曲詞《端正好》。(學生先背誦,后作賞析。)

          提問:描繪了一幅什么圖畫?有哪些意象組成?

          明確:點染了一幅空間廣闊、色彩斑斕的暮秋霜林圖圖:藍天白云,黃花滿地,西風凄緊,北雁南飛,霜林染紅。還有一個哀怨的淚人兒;昧朔吨傺汀短K幕遮》詞句:“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提問:這幅圖畫有無人的主觀感情?體現(xiàn)了主人公什么感情?

          明確:有,從“離人淚”可以看出體現(xiàn)了主人公離別前傷感悲涼的心境。

          提問:哪倆個字實現(xiàn)了情與景的交融?

          明確:“染”、“醉”二字,下得極有分量!笆鞘裁慈镜?又是誰染的?”前者不僅把外射的感受化為具有動態(tài)的心理過程,而且令離人的漣漣別淚,宛然如見——昨夜傷心到天明,血淚竟染紅了整座山林!后者既寫出了楓林的色彩,更賦予了在離愁的重壓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態(tài)——非霜林醉,乃人不能自禁也。至此,蕭瑟的秋景與悲凄的心境化而為一,無法分開,創(chuàng)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情由景生,境由情出,世傳王實甫寫到這里“思竭,撲地而死”。

          (二)、賞讀“目送之境”(學生齊讀課文 )

          提問:《一煞》《收尾》寫了那些景?

          明確:【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煙暮靄,夕陽古道,禾黍秋風,構(gòu)成一幅古道煙靄圖。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圍更加蕭瑟凄冷。

          提問:在這樣的景是怎樣體現(xiàn)鶯鶯的惆悵和不忍離去的眷戀的?

          明確:

          1、極目而不見:“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是寫鶯鶯悵然癡立,極目遠送,流露出欲見不能。

          2、欲語又無人:“夕陽古道無人語”,“無人語”不僅是寫在寂寞的夕陽古道上聽不到一點人說話的聲音,而且是寫鶯鶯感嘆張生離去,欲語無人。夕陽古道,原來還有切切私語,現(xiàn)在卻歸于一片寂靜。

          3、聞聲人無跡:“禾黍秋風聽馬嘶”,情景本來就夠冷清凄涼了,偏偏這時候傳來馬的`嘶鳴,它打破了夕陽古道上的沉寂,也撕裂了鶯鶯本來就破碎的心。馬鳴之處,正是張生所在之地!聽到馬的叫聲而見不到騎馬遠去的親人,鶯鶯的心情可想而知!盁o聲”和“有聲”兩相映襯。

          4、見馬不見人:“一鞭殘照里”進一層表現(xiàn)她的惆悵和眷戀。

          這支曲子句句寫景,句句含情,以景襯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動展現(xiàn)了鶯鶯“離愁漸遠漸無窮”的心境。

          討論:課堂練習第一題

          比較分析以下句子,你認為哪一句更好?

          李后主《虞美人》中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秦觀《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王實甫《長亭送別》最后一句“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明確:都是寫愁高手。將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物象,都饒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將愁變成了江水,秦觀又將愁說成比江水更多,王實甫則把愁裝在了車上,李清照又進一步將愁搬上了船。都很自然貼切,不著痕跡,且均意境完整。但也有不同,語氣的變化:設問-假設-反問-肯定;修辭:明喻-暗喻-無比喻詞。

          課堂練習二

          以“悵望”為題,將[一煞][收尾]兩支曲子改寫成現(xiàn)代詩歌,盡量用上曲中意象,從鶯鶯的視角表現(xiàn)離別之情。示例:

          清山啊,你不要擋住我的視線/樹林啊,你不要遮住我的眼睛/淡煙暮靄啊,也請你快快散開/讓我再送一送我的張郎//夕陽古道啊,你見過多少離人淚/可如今,只剩我無數(shù)話兒無人說/秋風禾黍啊,是你送來我張郎的駿馬鳴嘶嘶/聲聲馬鳴,撕著我的心兒痛/說什么門當戶對媒約之言,我只道今生今世與張郎心相連/說什么功名和仕途,我只問何年何月何日是歸期//山重水復情難斷,水斷山崩思綿綿/我的離愁啊,山一樣重水一樣長/象這般大的車兒如何載得起,向前行

          (三)、小結(jié)

          【一煞】與【端正好】兩相輝映,并與【滾繡球】曲中“恨不倩疏林掛住斜陽”互相照應;【收尾】以“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再次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傷感悲涼、惆悵眷戀心境;此外,本折中還有其他幾處的景物點染。這就自始至終、相當完美地描寫了送別的場景和環(huán)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五、課堂練習。

          閱讀[正宮·端正好] [一煞] [收尾]完成下列各題。

          1、對[正宮·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通過鶯鶯對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發(fā)了情人分別的痛苦壓抑的心情。

          B.藍天的白云,萎積的黃花,南飛的大雁,如丹的楓葉,它們在凄緊的西風中融成一體,構(gòu)成了寥廓蕭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曉來”兩句,使客觀景色帶上了濃重的主觀色彩,構(gòu)成一種“無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僅把外射的感受化為具有動態(tài)的心理過程,而且令離人的漣漣別淚,宛然如見。后者既寫出了楓林的色彩,更賦予了在離愁的重壓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態(tài)。

          (答案:C。“曉來”兩句應為“有我之境”。王國維《人間詞話》云“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顏色”“無我之境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該句有主觀色彩當為“有我之境”。)

          2、下列對[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夕陽”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極深。日夕薄暮,本是當歸之時,而今卻揮袂遠別,人何以堪!

          B.一個“古”字,不但平添了許多蒼涼況味,而且把別離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著人物內(nèi)心的許多“潛臺詞”,也啟示著讀者觀眾的豐富聯(lián)想。

          C.“無人語”三字既道出了環(huán)境的寂靜,更刻繪了鶯鶯“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的孤獨感和無處可訴的痛苦心理。

          D.“來時”一句,直抒胸臆,表現(xiàn)鶯鶯留戀美景,留戀情人的情懷。

          (答案:D。留戀美景顯然不當。)

          4、“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一段曲文,多處化引了古詩文語句,下列不屬此列的一項是:

          A.“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 李煜《相見歡》)

          B.“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

          C.“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雨霖鈴》

          D.“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李煜《浪淘沙令》

          (答案:D。該句寫的是亡國之痛,不是離別之愁。)

          六、總結(jié)、擴展。

          本課時我們只重點賞讀了支曲子,對課文華美曲雅、富于文采的語言已多有領會。王實甫是釀造氣氛、描摹環(huán)境的圣手,他描繪的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意境,有使人感泣的魅力;他又是杰出的語言大師,曲詞艷麗曲雅,又自然流利,毫不矯揉造作。主要特點為:1、意象的選用;2、情與景的交融;3、特定情態(tài)的描寫;4、容古誓詞典故入戲;5、修辭手法的廣泛運用

          七、課后作業(yè)。

          1.將《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改寫成現(xiàn)代散文;將《一煞》《收尾》改寫成現(xiàn)代詩。

          2.誦讀其余曲子,重點賞讀《幺篇》、《朝天子》、《耍孩兒》、《五煞》、《二煞》,體會鶯鶯的心理活動與其反封建的性格。

          板書設計:

          淡雅的水墨畫,真摯的抒情

          景 —— 情

          (碧云、黃花、西風、北雁、離人)

          途中之境:暮秋霜林圖 傷感悲涼→情由景生

          長亭送別 宴中之境 境由情現(xiàn)

          話別之境

          目送之境:古道煙靄圖 惆悵眷戀→景隨人遠

          (疏林、暮靄、古道、秋風、斷腸人) 情隨境長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賞讀“宴中之境”與“話別之境”,體會鶯鶯反封建的叛逆性格。

          教學過程:

          一、學生朗讀課文。

          二、重點賞讀“幺篇”“快活三”“朝天子”“耍孩兒”“五煞”“二煞”幾支曲子。

          三、檢查作業(yè):以“長亭路”為題,將[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三曲改寫成散文。示例:

          暮秋時節(jié)一天,碧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云,地上到處是零落的菊花,蕭瑟的秋風一陣緊似一陣,避寒的大雁結(jié)陣飛向南方。百草憔悴,霧涼霜寒,楓林經(jīng)霜變紅,在秋風中紛紛離枝,墜落于地。

          一輛油壁香車從普救寺駛出,穿過疏林,駛向十里長亭。車上坐著相府千金崔鶯鶯和侍女紅娘。傍晚清冷的陽光斜照在鶯鶯掛滿淚痕的臉上,哀怨中透著幾分嬌媚。輕車的前側(cè),張生騎在馬上,不緊不慢行著。秋風掀開車廂幕簾一角,鶯鶯順眼望去,恰見張生向車廂投過深情一瞥,面容凄慘雙目噙淚。

          長亭孤零零坐落在山腳路旁。車馬聲驚動亭上棲鴉“噗噗”飛起。鶯鶯被紅娘攙下車來,目睹此景,倒吸一口涼氣。此處就是分手之地么?張生和鶯鶯對視一眼,心有萬語千言,卻又無從說起。只見南飛的大雁,劃過眼前。它是否在為離別的人兒傳來平安的消息呢?

          四、自讀“宴中之境”。

          1.從夫人的說話來看,她是怎樣一個人?

          提示:“三輩子不招白衣女婿”,貪圖富貴權(quán)勢的勢利的貴族。

          2.“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與哪一詩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

          提示:夸張手法,意思是說因為離愁別恨而消瘦了;與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同。

          4.“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表現(xiàn)了崔鶯鶯怎樣的思想感情?提示:珍惜愛情,輕視功名利祿。

          5.[滿庭芳]中用了幾個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運用孟光獻飯的典故,是表現(xiàn)崔鶯鶯對張生的體貼之心;運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現(xiàn)崔鶯鶯對張生的愛之深切。

          6.“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一句化用的是誰的詩句?提示:范仲淹《蘇幕遮》。

          7.“蝸角虛名,蠅頭微利”這個典故出于何處?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樣的意思?提示:語出蘇軾《滿庭芳》詞。表明了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痛恨態(tài)度。

          五、賞讀“話別之境”。

          1.夫妻贈詩表現(xiàn)了二人怎樣的心情?

          提示:崔鶯鶯告誡張生切勿忘記她;張生則發(fā)誓永無別戀。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誼。

          2.怎樣理解[耍孩兒]中的典故?

          提示:“紅淚”借王嘉《拾遺記》的典故,司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現(xiàn)主人公因離別而生的傷心之情。“伯勞飛去燕西歸”則用牛郎織女的典故表現(xiàn)兩人纏綿難舍的心情。

          3.[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樣的心情?

          提示:對張生的生活的關(guān)心,千叮萬囑,真情自現(xiàn)。

          4.[二煞]中所用是幾個典故?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三個典故,見課本。其作用是表明崔鶯鶯對張生的擔心。

          5.運用想象,以“話別”為題,將此境改寫成話劇片斷。示例:

          (西風黃葉,寒煙衰草。長亭酒席上崔張淚眼相對。)

          鶯鶯 (舉杯,神情慘惻):今日一別,未知何日相見(淚落杯中)??

          張生 (接杯):小姐放心,此一去,定然爭得功名,早日回歸!(飲酒)

          [紅娘見張生有自負之色,輕笑]

          紅娘 :金榜題名,倒要小心呀。

          張生 :(語塞)這……紅娘是了解我的心跡的。

          鶯鶯: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只怕你“停妻再取妻”啊。

          張生 (摔杯):還有誰比的過你啊,我怎會生此念?有違情義,如同此杯!

          鶯鶯:夫婦情投意合,如同并蒂蓮花,勝過狀元及第,何必千里奔波求取虛名?不管得官不得官,早早回來就是。

          張生: (感動,流淚)小姐知我。(傳來馬嘶聲)時辰不早,我得準備上路了。

          鶯鶯: (淚流滿面)前程漫漫,一路要多加小心啊。荒村野露要早點睡,野店風霜要晚點行。

          張生:這我自知道,我走之后你也要保重啊。(欲行)

          鶯鶯:且慢。君行別無所贈,但有一物送君。(展帕,輕吟)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

          張生: (恭聽,接帕端詳)小姐不必多慮!謹占一絕,以剖寸心。(吟詩)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guān)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

          紅娘 :(輕嘆)勞燕分飛,一對苦命的人兒。

          2.《長亭送別》中,鶯鶯的反封建意識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曲詞中?

          鶯鶯在送別張生時的依戀、痛苦、怨恨、憂慮,都是與她美好的愛情理想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她對張生的愛,是相互傾慕的產(chǎn)物,絲毫沒有摻雜進世俗的考慮和利害的打算。她所追求的是純真專一、天長地久的幸福愛情,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

         、賹Σ鹕Ⅷx鴦的不滿。鶯鶯“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

         、趯γ毁F的蔑視。鶯鶯勸張生休憂“文齊福不齊”,休提“金榜無名誓不歸”,認為“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功名富貴不過是“蝸角虛名,蠅頭微利”

          3、人物心理的細膩刻畫

          離愁別恨:經(jīng)歷艱難,始能結(jié)合,昨夜允婚,今日別離。

          憂心忡忡:荒村雨露,野店風霜,無人扶持,最難調(diào)護。

          惴惴不安:異鄉(xiāng)花草,再行棲遲,停妻再娶,忘情負義。

          埋怨不滿:拆散鴛鴦,催逼上路,此情難訴,此恨誰知?

          4、方法

          直抒胸臆:如“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

          借景言情:如“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以景襯情:如“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

          妙用修辭:如運用典故、比喻、對偶、夸張等手法。(例略)

          六、討論:

          《西廂記》第五本寫張生高中狀元,衣錦榮歸,有情人終成眷屬。而明代的金圣嘆批點本《第六才子書西廂記》砍去《西廂記》第五本大團圓結(jié)局,崔、張分手為劇本的結(jié)局,遂令《西廂記》由喜劇變?yōu)楸瘎 鹋段鲙返慕Y(jié)局,談談你的看法。(示例)

          第一種看法:劇中主人公生活的時代,封建禮教堅如磐石,大團圓結(jié)局本來就缺少生活依據(jù),而帶有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崔、張愛情走向毀滅是合乎邏輯的結(jié)果。狀元及第,奉命完婚更是入了俗套,令人感到先前崔母的刁難竟是如此“合理”。

          金批《西廂》讓崔張愛情在凄凄切切中收場,揭露了封建禮教對美好愛情的摧殘,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批《西廂》的流行,是歷史的選擇。

          第二種看法:愛情的極點便是幻滅的終點,這不符合作者“讓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這一美好愿望,也不符合觀眾希望“花好月圓”的審美心理。崔、張從一見鐘情到兩情相悅,經(jīng)歷了許多艱難曲折,起碼,在王實甫看來,大團圓是這對癡男怨女的最好結(jié)局。第五本中的封建因素是時代局限造成,不宜苛求古人。金批《西廂》尾截王實甫《西廂記》是沒道理的。

          板書設計:

          一、人物心理的細膩刻畫:

          離愁別恨 憂心忡忡 惴惴不安 埋怨不滿

          二、方法:

          直抒胸臆 借景言情 以景襯情 妙用修辭

          三、鶯鶯:追求真摯自主美好的愛情,反封建的叛逆性格。

          四、主題:反封建禮教,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高二《長亭送別》教案】相關(guān)文章:

        高二語文《長亭送別》教案(精選14篇)08-28

        元曲《長亭送別》08-17

        《長亭送別》說課稿01-14

        精選宋詞:長亭怨慢07-18

        《送別》古詩04-19

        送別古詩06-01

        經(jīng)典送別詩句10-14

        《送別》教學設計09-21

        送別的作文03-03

        關(guān)于送別詩句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