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以德報德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yuǎn)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下面為大家?guī)硪缘聢蟮鲁烧Z故事,快來看看吧。
【拼音】yǐ dé bào yu
【典故】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墩撜Z·憲問》
【釋義】德:恩惠。用恩惠報答恩惠。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知恩圖報
【結(jié)構(gòu)】偏正式
【近義詞】知恩圖報
【反義詞】恩將仇報
【押韻詞】出敵意外、無恒安息、筆困紙窮、雄糾糾,氣昂昂、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隨俗雅化、風(fēng)姿綽約、普濟(jì)羣生、李代桃殭......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有人問孔子用恩德去酬報怨恨自己的人是否可行?孔子說:如果怨恨我的人,我用恩德去酬報他,那么對我有恩德的人該如何酬報呢?因此,怨恨我的人,不如用正直的道理去開導(dǎo)他,對我有恩德的人,才能用思想去報答他。
【示例】九公才說恐女兒國將舅兄留下,日后倘有此事,我們就去救你出來,也算“以德報德”了。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九回
釋義
用恩惠報答恩惠。
成語典故
成語出處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币鉃椋河腥藛枺骸安挥泟e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如何?”孔子說:“那用什么報答別人對你的好呢?應(yīng)以正直回應(yīng)對別人的仇恨,用恩惠報答恩惠!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有人問孔子用恩德去酬報怨恨自己的人是否可行?孔子說:“如果對我有仇恨的人,我用恩德去酬報他,那么對我有恩德的人該如何酬報呢?因此,對我有仇恨的人,不如以適當(dāng)?shù)姆磽粜袆訉Υ,對我有恩德的人,才能用善意去報答他!?/p>
成語解釋
孔子不同意“以德報怨”的做法,認(rèn)為應(yīng)當(dāng)是“以直報怨”。這是說,不以有舊惡舊怨而改變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堅持了正直,“以直報怨”對于個人道德修養(yǎng)極為重要,但用在政治領(lǐng)域,有時就不那么適宜了。選自《論語·憲問》。
詞語辨析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知恩圖報
德:恩惠。用恩惠報答恩惠。作謂語、賓語、定語;指知恩圖報,有恩報恩。
近義詞:知恩圖報
反義詞:恩將仇報
同韻詞:出敵意外、無恒安息、筆困紙窮、雄赳赳,氣昂昂、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隨俗雅化、風(fēng)姿綽約、普濟(jì)群生、李代桃僵
類似名言
1、“報怨以德”或“以德報怨”:拿恩德回報仇怨。
——《道德經(jīng)》六十三章:“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老子》七十九章:“是以圣人執(zhí)左契,而不責(zé)于人”也是這個道理。有人把報怨以德移入此章,不僅不符合上下文意,也有篡改古書之嫌。從通行本、帛書以及上下文意來看,六十三章并無錯簡。
2、以怨報德:拿仇怨回報恩德。
——《國語·周語中》:“以怨報德,不仁!
3、以德報德。
——《紅日》第十六章:“他覺得在這個為難的時候,應(yīng)當(dāng)以德報德。”
4、以直報怨。
——《漢書·傅介子傳》:“上乃下詔:‘……平樂監(jiān)傅介子……以直報怨,不煩師重!
【以德報德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成語故事11-19
成語故事05-15
(優(yōu))經(jīng)典成語故事10-19
《成語故事》教案11-02
魚目混珠的成語故事03-04
葉公好龍的成語故事04-19
刻舟求劍成語故事04-22
樂不思蜀成語故事04-29
有關(guān)成語故事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