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為百夫長 勝作一書生
導(dǎo)語:“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是多少有志文人的心愿,渴望建功立業(yè),報效祖國。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guān)于“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公元681年,唐朝邊境發(fā)生了一件大事,也催生了初唐邊塞詩的一首名篇。
年初,被唐軍擊敗的突厥再次集結(jié),攻占了甘肅固原、慶陽等地。5月,禮部尚書裴行儉奉命率軍西征。在經(jīng)歷了幾次小敗之后,裴尚書終于憋出了大招:用離間計讓敵將相互猜疑,最終投降唐軍。
卻說這一年,初唐四杰之一的楊炯已31歲,還沒有建功立業(yè)。戰(zhàn)報傳來,他自然熱血沸騰,當(dāng)即寫下了其邊塞詩的代表作《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fēng)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該詩以洗練的筆墨、蒙太奇的手法,描寫了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zhàn)斗的全過程。烽火戰(zhàn)報傳到長安,壯士的心懷哪能平靜?調(diào)兵的令符剛出宮門,鐵騎就直搗突厥都城。雪花漫舞,昏暗得連軍旗都仿佛褪了顏色,而狂風(fēng)的怒吼中又夾雜戰(zhàn)鼓的高亢之聲。我寧愿作一名百夫長(指下層軍官)沖鋒陷陣,也比當(dāng)個書生活得帶勁。
該詩寫得慷慨激昂、豪情滿懷,短短40個字,既交代了背景、敘述了戰(zhàn)爭場面,又渲染了氣氛、揭示了人物心理活動,筆力極其雄勁,被評為唐代邊塞詩的.名篇。其中“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更是喊出了唐代大部分詩人的心聲,也算是文人界的“征兵廣告”了。
但,如果這首詩僅作此解,就真的低估了楊炯的天分。
楊炯是真正的少年天才,10歲應(yīng)試神童科登第,待制弘文館。27歲進士及第,補授校書郎。然而,就是這樣一名天才,卻在弘文館一待就是17年。這期間,有多少人建功立業(yè)、出將入相,而自己卻只能當(dāng)個書生,豈不郁郁寡歡?因此,后世人評此詩,有說楊炯是以該詩自嘲,雄勁之余,更有一份懷才不遇的感嘆。
好在,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682年,楊炯被舉薦為弘文館學(xué)士,升遷太子詹事司直,掌管太子宮中事務(wù),可謂一步登天。然而好景不長,兩年后徐敬業(yè)起兵反抗武則天,楊炯受堂弟的牽連被貶四川。在這里,他結(jié)識了盧照鄰等人,幾人一起游山玩水,詩歌唱酬,詩藝大增。
后來,洛陽宮中拿出盂蘭盆分送給佛寺。武則天與群臣一起在城樓上觀賞。楊炯立即寫了一篇《盂蘭盆賦》進獻給武則天,極力歌頌大周王朝,并希望她“任賢相,淳風(fēng)俗,遠佞人,措刑獄,省游宴,披圖策,捐珠璣,寶菽粟”,成為千古帝王的楷模。武則天看罷,心中那個爽啊。于是,在武則天的親自過問下,楊炯被提拔了,調(diào)任盈川縣令。
縱觀楊炯的一生,可謂大起大落。他雖沒有親自參加過邊塞戰(zhàn)爭,卻寫過《從軍行》《出塞》《戰(zhàn)城南》《紫騮馬》等邊塞詩。且每首都寫得氣勢高昂、風(fēng)格豪放,一改初唐詩壇盛行的“宮體詩風(fēng)”,對唐朝的詩歌發(fā)展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特別是“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更堪稱唐詩中弘揚主旋律的經(jīng)典名句。
【寧為百夫長 勝作一書生】相關(guān)文章:
寧為百夫長的唐代詩人07-19
寧為太平狗莫作離亂人成語解釋04-05
讀魏書生老師的愿作一名好老師有感范文05-16
寧為玉碎的下一句是什么?06-07
天勝?人勝?02-22
每夜一作06-12
寧為海底蝸居,也不潮人一個!07-15
寧為雞頭,不做鳳尾作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