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教學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關于教育教學讀書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教育教學讀書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教育教學讀書心得體會1
品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字里行間感覺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細流。我順溪而下,展現在我眼前的是無限廣闊、無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園。在這教育的伊甸園里我看到了五個光芒閃耀的花環(huán)懸掛在高高的蘋果樹上,它們的名字叫作“德、智、體、美、勞”。我看到了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諧向上的愛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夢》一書的序言中,朱永新講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真實故事:一位叫布羅迪的英國退休教師,在布滿塵埃的閣樓上整理舊物時,發(fā)現了一疊發(fā)黃了的舊練習冊。它們是他50年前31位孩子的習作,作文的題目是《未來我是什么》。31個孩子有31個夢想,有想當總統(tǒng)的,有想當馴狗師的,有想當領航員的,有想當王妃的……
那位老師突發(fā)奇想:把這些本子重新發(fā)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他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啟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羅迪的手中,他們中有功成名就的學者、企業(yè)家、官員,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過去了,布羅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維的作文本。他寫在作文本上的夢想是當一名內閣大臣,他認為,在英國歷史上還沒有盲人進入內閣的先例,他要創(chuàng)造歷史。正當布羅迪猜測著各種可能,滿懷遺憾地準備把作文本送進一家私人博物館時,他意外收到英國教育大臣的來信,信中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同時也感動萬分。
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保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腦子里,沒有一天放棄過。50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實現了當初的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戴維的行動使朱永新教授獲得啟迪: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
我感到很榮幸,因為我拜讀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園里屬于自己的那棵蘋果樹。因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權利和責任分享朱教授愛的教育、理想教育的夢想,并用它提醒和改寫自己從今往后的實踐和追求。因為我也有一顆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跳躍的心。如果你要問我的夢想是什么?那就是我愿我的青春永駐蘋果樹下!
教書數年曾經黯然氣餒過,失意灰心過,作一名幼兒教師有什么意義?要替一群孩子梳小辮、擦屁股,穿衣、擦鼻涕,還要教他們知識技能、品德習慣、鍛煉體能,既要接受家長苛刻的好壞評價,還有隨時接受幼兒園領導嚴格周密的檢查,而在外行人看來干得再優(yōu)秀也只不過是個高級保姆。
曾經有人問我:“你們幼兒園里教師怎么都這么青春啊?那你們老了怎么辦?也和孩子們一起蹦。刻。肯胂胝婊!蔽译S口反駁說:“年紀大了就當園長或者后勤領導唄!”其實細思量,哪個幼兒園需要那么多園長,那么多領導啊?我們老了怎么辦?還能不能跳啊蹦的?或許很多幼兒教師曾和我一樣思附過這個問題:我們今天的絢麗到底能保持多久?我們的活潑,我們這份可引以自豪的特殊的童心童稚能保持多久?
今天,我終于在《新教育之夢》一書中找到了追尋已久的答案。朱永新教授告訴我們:“要挖掘你生活中、職業(yè)中的內在魅力!弊鳛橛變航處,這一職業(yè)可能永遠達不到職業(yè)排名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個優(yōu)秀的、理想的教師,一定會在自己的內心把它排在最前列!
是!細想一下,不當幼兒教師我們照樣會老,正因為作幼兒教師我們的外表都比實際年齡要年輕亮麗很多,我們的心態(tài)一般都比同齡人要有活力很多,這是我們的職業(yè),我們的孩子給予我們的美麗,是孩子們影響著我們,帶動著我們,年輕著我們,使我們的青春延續(xù)再延續(xù)。
拜讀了《新教育之夢》一書之后,我不再怕自己老了怎么辦?不再問自己還要教多少年書?還可以跳、唱多久?因為我知道了“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敝旖淌谡f:“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復了五年,十年,及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復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
因此,我追求作一個實實在在的教師;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老師;一個自信、自強、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老師;一個善于合作,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師;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老師;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老師,我相信那必將是一個永遠年輕老師。
花兒不會因為畏懼凋謝而后悔綻放,小溪不會因為畏懼干涸而放棄流淌,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都有它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陣子”,它們都知道抓住每個最精彩的“一陣子”去贏取一輩子的生存價值。作為幼兒教師,或許我們的絢麗也只有一陣子,但只要認真把握好這“一陣子”,使它發(fā)揮生命真正的價值,那便是最自然,最從容的生存蘊意。我愿自己生命中最美麗的一陣子時光留給蘋果樹下的孩子們,和他們快樂的學習、游戲。愿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懷著“新教育之夢”譜寫自己輝煌的“一輩子”!
關于教育教學讀書心得體會2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展了15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說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創(chuàng)造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著水槽流下,帶著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后進入玩具鱷魚嘴里。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鉛筆。他創(chuàng)造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chuàng)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guī)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沖動。她已習慣于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么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著能與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她發(fā)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復雜的說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著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于是,她就承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后,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
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yè)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校考試幾乎門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學四年級,數數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yè)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
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差生的圣手”的外鄉(xiāng)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歷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愿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yè)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
“學業(yè)殘疾”這一概念應該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為有“學業(yè)殘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并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謶职Y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fā)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無視了。李圣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秘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睹總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它提醒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yè)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fā)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
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承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這本書值得一看。
關于教育教學讀書心得體會3
自從當了老師,真正從事這個職業(yè)以來,我一直不斷的在找時機提升自己?从嘘P教育方面的書籍便成了我的業(yè)余愛好之一。 從教10多年,真正從事小學班主任工作已有三年多的時間,感觸頗深。對于教育方面的書籍更是求知假設渴。
在課余時間,我認真地看了《魏書生教育教學理論》節(jié)選,主要講的是民主化管理和科學化管理兩方面內容。魏書生的教育教學理論蘊涵著深刻的哲理。讀完這本書,我真的是熱血沸騰,心中的敬仰之情不覺油然而生。感覺這也正是我一直所追求,一直想達成的夢想。
在書中,我了解到,魏書生擔任實驗中學校長與書記兼任兩個班的班主任,承擔兩個班的語文教學,還擔任教育局的局長,一年平均外出開會4個月,從不請人代上一節(jié)語文課,他學期之初即進展期未考試,一學期教材他用30多課時就講完了;他不批作業(yè),不改作文,但他的學生在升學成績卻能比重點中學平均高7.8分……面對這令人不敢相信的事實,我真的深深的震驚了,這怎么可能呢?因為我之前是教中學英語的,我知道教中學文科的艱辛。 仔細研讀他的理論之后,我覺得他的成功在于他很好的運用了民主和科學這兩大管理理念。
魏老師用“承包責任制”的方式,將各項班級日常工作細化,承包給個人,專責管理,從而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大好場面。這不僅強化了個人的責任心,還充分激發(fā)了班級各成員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了強大的團隊合力,集體推進了班級的各項工作。他不僅在管理上民主,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也民主。我在書中也深深的感悟到了,要想真正的實現民主,就必須真正的做到師生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教師要樹立為學生效勞的思想,努力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原有的知識水平、承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學能適應每個學生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是學生開展的需要。教師必須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了解學生、尊重學生、依靠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 特別是對待后進生,他的方法很好。人都是有差異的,遺傳、后天環(huán)境、家庭條件、性格等等,都會造成個體的差異。作為老師,要成認并允許學生之間有差異,要看到他們的優(yōu)點,激發(fā)出他們學習的興趣,使學習成績靠后的學生慢慢地進步。在魏老師的眼里,后進生的意思就是"后來進步的學生"。他把語文就得8分的學生都教及格了,真是太神了。
在書中,魏老師說,“在采用這些方法時,自始至終都要有民主的思想,都要有為學生效勞,尊重學生,同學生一起商量教學改革的態(tài)度。如果是思想上有很強的自我中心意識,不尊重學生,主觀片面地壓制、強迫學生,那么,多好的`方法也都會被用糟的,都不會收到好效果的。”我想這正是關鍵所在吧!
我們常常慨嘆,現在的學生不好教,不愛學習···我想可能是我們的方法用錯了。
更讓我佩服的是,魏老師把民主和科學嚴密相連。不僅以“德”治班,更是以“法”治班。在他帶的班級中,制定的法規(guī)就有30多項,語文教學中的34件事都精心地按時空順序做了周到的安排。從班長的職責,到科代表的職責,從廢品的承包責任制到所有物品的詳細負責人,無一不顯出他管理方法的精心與細致。他的一日常規(guī),一周常規(guī),學期常規(guī),學年常規(guī),看了讓人欽佩不已。正因為工作安排如此細致,又能有一套監(jiān)視檢查系統(tǒng)的保證,所以才使得“規(guī)矩”說了算,才使得班級管理能照章行事,從而才形成了良好的班集體。把又苦又累的班主任工作干得輕松,干得快樂,并干出成效。
看了魏老師的書,我真的受益匪淺。從中也悟出了一些管理班級,管理學生的理念,并試著實行,也有一些成果。我從一名中學英語教師轉型做小學班主任,真的很茫然,很無助。魏老師的書,可以說是我在班級管理中的指路燈。比方,我也把“承包責任制”應用到了班級衛(wèi)生清掃工作中。這樣做真的很有效果,雖然我們是剛入學的孩子,但學生們很快就能夠自己認真的并且很徹底清掃班級和分擔區(qū)的衛(wèi)生。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勞動的好習慣。我逐漸的把這種方法應用到班級物品管理和擺放,個人衛(wèi)生,課間紀律,就餐紀律等各方面管理中。效果很喜人,學生很快就走上了正軌,做得比一些大學生都要好。
在管理中,我也借助了“民主”的理念。我發(fā)現學生的資質有不同,存在一定的差異,應不同對待。我發(fā)現我們班有一個叫李明晨的學生特別不愿意說話。叫他起來答復以下問題,他就一言也不發(fā)。我就屢次找他談話,也詢問家長和其他學生關于他的情況。通過了解,我知道他是一個特別自卑不自信的一名學生。我就在上課時有意識的叫他答復一些特別簡單的問題,他用很小的聲音答復出來了,我就大聲的表揚他,并讓全班學生為他鼓掌。慢慢的,他有了自信,雖然還沒有其他學生那么陽光,但也有了進步?吹綄W生在進步中逐漸成長起來,我真的很欣慰。
我所面臨的教育之路還很長,我已經這樣在探索中走了10多年了,并還將要繼續(xù)走下去,我會不斷的去感悟,去學習,去研究。結合我校,我班的實際情況,走出最適合我和我的學生的軌跡。
關于教育教學讀書心得體會4
當張老師一再提醒要在考試之前讀一本教育學專著時,我心中就一直在嘀咕,“教育學專著—-苦澀難懂的玩意兒”。然而當我從書柜中翻出在地壇書市淘的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我的心不禁興奮起來。
在網上搜索“蘇霍姆林斯基”,可以看到“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主張個性和諧發(fā)展。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寶庫中的瑰寶!
為了解決中小學的教育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為中小學教師寫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到一個問題,這中間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真讓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
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段時,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特別是想想自己在幾年后將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身份走上講臺,肯定總會發(fā)現時間不夠用,每天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還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jié)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余,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于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腳”。有時為了應付作業(yè),在網上和雜志上匆匆忙忙的搜索著相關的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后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jié)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才能贏得自身的發(fā)展,這是將來做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關于教育教學讀書心得體會5
《小學教育教學理論》一書中有關教學媒體的一節(jié),印象非常深刻。教學媒體能使給學生生動形象,給他們以更大的思維空間。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也變得生動起來,運用教學媒體,可以從各個渠道,,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媒體不僅給教學過程增添了色彩,更為學習效果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我從中懂得了教學媒體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更好的駕馭。
現代的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開展每一位學生。課堂教學也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最大限度地開發(fā)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板書和投影也是教學媒體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通過板書和投影,把教學內容很清楚的呈現給學生,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與體會。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讓這些教學理念由從現代的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開展每一位學生。課堂教學也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最大限度地開發(fā)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板書和投影也是教學媒體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通過板書和投影,把教學內容很清楚的呈現給學生,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與體會。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讓這些教學理念由從抽象到詳細,在實際工作中實施這些新的理念:
讀了《小學教育教學理論》,使我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須要進展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開展各個階段的持續(xù)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chuàng)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沒有獲得實踐的教育理念不過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變成現實,就要把教育理念應用到詳細的教學中去,由實踐來檢驗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實踐中提煉出適合教學的教育理念。
正如顧明遠先生所說的那樣:“一個成功的教師,首先是一個善于不斷自我更新觀念的學習者,只有在及時地汲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根底上,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蔽覀儜撆W習、實踐,做一個教育改革的身體力行者。
慢慢品味的,特別是對一些學習上有些困難的學生,特別需要板書來幫助他們理解、記憶在課后慢慢消化。這就對老師的板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要事先設計好板書,不但簡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存和無須保存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
關于教育教學讀書心得體會6
經歷一番波折之后,終于收到了我夢寐以求的贈閱書本《翻轉人生的教育》,因為一些原因,我是前幾天才收到這本書的,謝謝小熙的幫助,我才得以看到這本也對我影響不少的書籍。
初看這本書的封面,我有一種久違的熟悉感、違和感。
記得我讀初中的時候,剛開始接觸不同類型的書籍,每每看到一些封面,總能有種最能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這本書的封面剛好打動了我,我看著標題還有那十幾個年齡不一的人都在看著空中翻轉的年輕人的畫面,覺得很震撼,雖然看似很簡單,卻很能打動人,我也說不出動人的原因,就是覺得內心有種觸動,眼眶有點模糊了……
我不知道是我從小就感情比較細膩,還是因為我看了書多了起來才有這種細膩感,我總認為,教育往往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無論是主動接受教育,還是無意中被教育了,這些細小的細端末節(jié)的東西,總能有種你想也想不到的結果,就像反轉劇一樣,開始跟結果往往是很出乎人們的意料的,或許這本書的魅力就在于此,被翻轉的人生難道也不是這樣嗎?
書中的喬治老師是一位因為欠債而決定參加這個到阿拉斯加當教師并要5年內駐扎于此的人,他攜家?guī)Э诘?兩個女兒和一個妻子)到了他算是憧憬已久的阿拉斯加,但是想不到的是,里面的占有較多比例的人口愛斯基摩人居然是自尊自大的人,除了自己,其他人都覺得不足一提,這是長期受著美國文化的喬治一家始料未及的事情。
一開始,喬治老師的兩個女兒被當地小孩子扔石頭欺負,還讓她們滾回美國去,到后來的大家相親相愛、和睦友好相處,這中間是經歷了多少事情呀,而且,喬治不單止改變了阿拉斯加的學生,而且阿拉斯加的學生也不同程度的改變了喬治。
喬治老師的上課跟其他老師不一樣,他認為總之你能聽得懂、接受得到課堂上的知識,即使你是睡覺還是覺得都學會了想出去走走,他也不會阻止,因為他覺得學習是靈活多變的,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他主張跟學生保持同一高度的交流問題,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讓孩子俯視著你,這樣的感覺其實大多數人都是不喜歡的,即使是師生關系。
喬治老師陪孩子們參加競賽,最后獲得了冠軍,我覺得這不能單單用“奇跡”就可以概括掉他們的成功,而是大家互相改變著的結果,這本書充滿著溫情、現實和理想,有些人的理想是想走出世界去見識一下,有些只是想學個手藝以后多賺點錢……其實理想無分大小,堅持,并且按照正確的方法走下去(當然,有個引路人是最好的),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而且喬治老師通過“未來問題解決”項目幫助了更多的孩子引領他們走向成功的道路,在書的結尾,喬治寫了他當中幾個學生出社會后的成就,比如“默爾成了一名獵人,馬歇爾成了一名獵人以及島上企業(yè)的領導者(有幾個女孩長大成人也在這個企業(yè)工作),卡莎嫁給了如今聞名于世的'雕刻家布恩,阿爾文如今也成了著名的雕刻藝術家,梅雷迪斯做了世界最大的遺傳工程材料制造企業(yè)的總經理,格雷琴在一所高中教授科幻小說和奇幻文學……”我覺得這些并都不是無獨有偶的,都是因為喬治老師的功勞,他確實是太會“翻轉孩子的人生”了,他的教育理念是比較新型和超前的,即使到了現在,我覺得還是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
《翻轉人生的教育》,翻轉的不止是贏得競賽冠軍的阿拉斯加的孩子們,翻轉的更是你我的人生……
關于教育教學讀書心得體會7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fā)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著水槽流下,帶著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后進入玩具鱷魚嘴里。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鉛筆。他發(fā)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chuàng)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guī)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于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么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著能與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她發(fā)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復雜的說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著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后,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
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yè)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荚噹缀蹰T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學四年級,數數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yè)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
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愿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yè)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
“學業(yè)殘疾”這一概念應該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為有“學業(yè)殘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并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謶职Y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fā)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李圣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秘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睹總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yè)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fā)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
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接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這本書值得一看。
【教育教學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學教育的心得體會09-05
教育教學的心得體會08-26
教育教學心得體會01-02
教育教學讀書心得體會(通用)08-04
初中教育教學心得體會04-03
幼師教育教學的心得體會11-22
關于教育教學的心得體會02-23
【薦】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02-28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范文04-26
有關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