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的藝術(shù)》有感范文
自古以來,人們就有“嚴師出高徒”的說法。對于嚴師、嚴父,沒有人會想到那是應(yīng)該指責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讓我感動:有位母親,她有一個不太機靈又有點調(diào)皮的兒子。兒子上幼兒園時,老師對孩子的母親說,你的孩子坐不下來,又常常打架,要好好批評教育。母親回家拉著孩子的手回家時,兒子問媽媽老師跟你說了什么,媽媽笑著說,老師說了,你在學校表現(xiàn)很好,如果能安靜地坐下來上課就更不錯。上小學時,老師在家長會對這位母親說,你的孩子也許智力有點問題,建議找醫(yī)生測測。母親聽了心里很難過,當天晚上,兒子問母親,老師說了些什么時,母親說,這次你考試52名,只要稍努力,下次你的進步一定是全班最大的……最后,這位母親培養(yǎng)出一個清華大學生。
我常常在想,為人師和為人母若能擁有這樣的心,教育能不成功嗎?
我們常常呼喚素質(zhì)教育,但評價的標準卻幾乎只有分數(shù),對一個班如此,對一個學校如此。這讓我們的學生自然以分數(shù)衡量自己。我們的'家長以分數(shù)衡量孩子!巴映升,望女成鳳”這無疑是每個家長的殷切希望?赏议L只看重學習,而不去重視孩子的素質(zhì)與能力。在我們身邊,“好”“壞”倒置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一個品行低劣、素質(zhì)低下、自私自利而擁有優(yōu)異成績的孩子,在許多家長眼中,他就是榜樣,就是美談,就是“名副其實”的“好孩子”。而品行端正,樂于助人,卻沒有優(yōu)異成績的孩子,則會成為家長眼中“一無是處”的“壞孩子”。可惜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高分人群,也許他們學習卻是有困難,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孩子的自尊心自然蕩然無存。作為教師,我們應(yīng)怎樣看待這些孩子呢?
上課分心,懲罰。
沒做作業(yè),懲罰。
考試不及格,懲罰。
違法紀律,懲罰。
但是,懲罰能喚起自我教育嗎?
有時候,教師批評犯錯誤的學生,也許孩子還當場哭了,可悲的是教師還誤以為那是認錯的反省的表現(xiàn)。其實,也許學生此時是因為憤怒而流淚,又或許是因為憎恨而流淚。流淚過后,沒有正確的思想輔導(dǎo),還回來的是一種稚氣的報復(fù)。甚至以為自我放棄就是報復(fù)教師的最好方法。叛逆不就是這樣形成的嗎?
迷失的心靈需要的是理解與平等,需要的是關(guān)愛和尊重!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驕傲,也有屬于自己的失敗。我想告訴所有的家長和老師,多一份理解與寬容,多一點時間來溝通。我想告訴所有的孩子,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錯再錯。只要我們心存理想,朝著自己的目標前行,有波瀾的人生才會充滿激情!給孩子一定空間,請用心走進學生的心靈吧!我理解天下父母的良苦用心,可正確對待孩子的自身發(fā)展也很重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又何必強求在一座獨木橋上拼命擠呢?許多孩子擁有某方面的天賦,可家長并不讓其充分發(fā)揮,而是以自我為中心地去“塑造”孩子,非要考大學不可。孩子成長到底選擇哪條路?這個問題不是家長標新立異就可決定的,而是孩子的個性所決定。一位大學畢業(yè)生愛上了擦皮鞋,于是在街頭干起了許多人都認為羞辱的行當。可數(shù)年以后,他卻成了這行中的頂尖人物,并擁有了世界首個擦鞋公司。找一條適合孩子發(fā)展的路,讓孩子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自我價值吧!
孩子有千萬個,個性也有千萬種,教育方法也有千萬種,但我覺得出發(fā)點只有一個:尊重、理解孩子,從孩子角度看問題,在教育過程中不用有色眼睛看孩子,時常去聽聽每位孩子的心聲,這是教育的秘訣。
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懂得,有些原則必須堅持,譬如授以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有些“原則”不能固守,譬如“我是老師,你是學生!”有時候我們也許是學生的學生。嚴師未必出高徒。
【讀《教育的藝術(shù)》有感范文】相關(guān)文章:
讀《教育的威力》有感09-22
讀《愛的教育》有感優(yōu)秀范文五篇12-15
讀情商教育童話有感02-08
讀《愛的教育》有感_650字01-24
無私的愛——讀《愛的教育》有感09-22
讀《愛的教育》有感(精選14篇)05-31
讀吶喊有感范文5篇11-24
讀《太陽夢見我》有感范文12-14
讀《父親》有感08-31
讀《基地》有感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