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福利免费观看高清,综合亚洲国产2020,99热只有精品这里,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

    1. <address id="kobe1"></address>
      
      
      <td id="kobe1"><tbody id="kobe1"><listing id="kobe1"></listing></tbody></t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后漢書》閱讀訓練及譯文

        時間:2024-01-19 12:40:05 曉鳳 語文百科 我要投稿

        《后漢書》閱讀訓練及譯文

          日常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避免不了閱讀課文,閱讀有利于提升我們的文學素養(yǎng),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后漢書》閱讀訓練及譯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后漢書》閱讀訓練及譯文

          《后漢書》閱讀訓練及譯文 1

          (郅)惲字君章,汝南西平人,志氣高抗,不慕當世。王莽末,民不堪命,惲西至長安,上書諫莽曰:“臣聞智者順以成德,愚者逆以取害。上天垂戒,欲以陛下就臣位。陛下宜順天命,轉(zhuǎn)禍為福!泵Т笈,即下詔獄,劾惲大逆。猶以惲據(jù)正義,難即害之,使黃門近臣脅導惲,令為病狂恍惚,不自知所言。惲終不轉(zhuǎn),曰:“所言皆天文大圣意,非狂人所能造!彼煜到(jīng)冬,會赦得免,因南游蒼梧。

          建武初,自蒼梧還鄉(xiāng)里,縣令卑身崇禮以為門下掾,惲感其意,遂為之屈。久之,為郡功曹。

          汝南舊事,冬饗,百里內(nèi)縣皆持牛酒到府宴飲。時太守歐陽歙饗禮訖,教曰:“西部都郵繇延,天資忠貞,稟性公方,典部折衡,推破奸雄。今與眾儒共論延功,顯之于朝!睈燎肮蛟唬骸懊鞲醒远`,不可掩覆。按延質(zhì)性貪邪,所在荒亂,虐而不治,冤慝并作,百姓怨之。而明府以惡為善,股肱不爭,此既無君,又復無臣,君臣俱喪,孰舉有罪?君雖顛危,臣子扶持,不至于亡!膘ㄉ鯌M,遂不宴而罷。惲歸府,因稱病。延亦退。

          (門下掾)鄭次都素清高,與惲厚,招惲去,曰:“道不同不相為謀自古而然子心直誠三代之道繇延雖去必復還吾不忍見子有不容君之危盍去乎!”次都遂去,隱于弋陽山中。居數(shù)月,延果復召,惲即去,從次都止,漁釣甚娛。留數(shù)十日,惲喟然嘆曰:“天生俊士以為民,無乃違命而亂輪乎?鳥獸不可與同群,子從我為伊尹①乎?”次都曰:“吾年耄矣,安得從子!备鲃e去。

          郡舉孝廉,為郎,遷上東門侯。世祖② 嘗夜出,還,詔開門人,惲不內(nèi)。上令從門舉火射帝面,惲對曰:“火明燎遠。”遂拒不開。明日,惲諫曰:“昔文王不敢盤游于田,以萬民惟正。陛下既游獵山林,夜以繼晝,其如社稷宗廟何?”由是上重之,后為梁令、長沙太守,崇教化,表異行。 (選自《后漢書》,有刪改)

          [注]①伊尹:商朝杰出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②世祖:漢光武帝劉秀。

          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莽大怒,即下詔獄 獄:監(jiān)獄

          B.遂系經(jīng)冬,會赦得免 系:羈押

          C.今與眾儒共論延功,顯之于朝 顯:明顯

          D.詔開門人,惲不內(nèi) 內(nèi):同“納”,交出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① 令為病狂恍惚,不自知所言② 若屬皆且為所虜

          B.① 久之,為郡功曹 ② 不知東方之既白

          C.① 而明府以惡為善,股肱不爭② 輮以為輪

          D.① 惲歸府,因稱病 ② 不如因善遇之

          18.下列關于文章內(nèi)容的表述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王莽末年,郅惲到京城長安,借天命禍福之說勸諫王莽還政于劉氏,退回臣子之位,因此惹得王莽大怒,但終得赦免。

          B.郅惲認為西部督郵繇延生性貪婪邪惡,治理政事荒廢而紊亂,勸諫郡守歐陽歙將他棄用,正因此,繇延沒有獲得推薦。

          C.郅惲雖一度追隨友人鄭次都歸隱山林,但終不肯與鳥獸為伍,可見他的思想主流是積極入世的,主張人生要有所作為。

          D.文中寫到了郅惲三次直言進諫,前兩次都因所諫招惹大禍。只有第三次勸諫光武帝劉秀,反而得到了劉秀的器重。

          19.用“/”給文中畫加粗的部分斷句。(3分)

          道不同不相為謀自古而然子心直誠三代之道繇延雖去必復還吾不忍見子有不容君之危盍去乎

          20.把文中加粗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 縣令卑身崇禮以為門下掾,惲感其意,遂為之屈。(4分)

          ② 天生俊士以為民,無乃違命而亂輪乎?(2分)

          參考答案

          16.B (A獄:審查、查辦。C顯:使動用法,使……彰顯。D內(nèi):接納)

          17.C (C均為介詞,把。A助詞,與后面的動詞構(gòu)成名詞性短語/助詞,表被動。B助詞,放在時間副詞后,湊足音節(jié),不譯/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D連詞,于是,就/介詞,趁機、趁著)

          18.D (第二次勸諫上司并沒惹來禍患)

          19.(3分)道不同不相為謀/自古而然/子心直/誠三代之道/繇延雖去/必復還/吾不忍見子有不容君之危/盍去乎(少、錯斷一處扣1分,扣完為止)

          20.(6分)①(4分)當?shù)氐目h令降下身份以很高的禮節(jié)來請他擔任門下的掾吏,郅惲被他的誠意所感動,于是屈尊就任。 (“崇”、“屈”各1分,被動1分,句意1分)

         、冢2分)老天降生才能卓越之人(卻)讓他們成為了普通百姓,(這)恐怕是違背天命倫常的吧?(“無乃……乎”句式1分,句意1分)

          【附】文言文譯文

          郅惲字君章,汝南西平縣人,他志向高遠,氣質(zhì)高亢,不向往當世的名與利。王莽新朝末年,百姓不能承受朝廷的苛政,郅就到京城長安,上書勸諫王莽,說:“我聽說智慧的人順應天意來成就自己的大德,愚昧的人悖逆天意以致招惹禍患。上天降下告誡,就是想要陛下回歸大臣之位。陛下應該順應天命,將禍患扭轉(zhuǎn)為福祉!蓖趺Э春蟠笈⒓聪略t書查辦,指出郅惲犯有大逆之罪。但他尚感到郅惲所說的都是依憑正義,難以馬上就加害于他,就讓宦官近臣脅迫誘導郅惲,讓他說自得有瘋病,一時精神惶惑,當時并不知道自己說了什么。郅惲始終不肯回轉(zhuǎn),說:“我所說的都是上天至大的精義,怎么能是瘋子所編造出來的!庇谑潜魂P押了一個冬天,正好趕上了大赦得以免除罪罰,于是到了南方的蒼梧一帶游歷。

          光武帝建武初年,從蒼梧返回家鄉(xiāng),當?shù)氐目h令降下身份以很高的禮節(jié)來請他擔任門下的掾吏,郅惲被他的誠意所感動,于是屈尊就任。很長時間以后,郅惲做了郡里的功曹。

          汝南郡的舊例,冬至大祭時,所轄百里之內(nèi)的各縣都要拿著牛肉和酒到郡中郡守那里宴飲。當時的郡守歐陽歙行完宴饗之禮后,安排大家說:“我郡的西部督郵繇延,天性忠誠貞良,稟賦公正規(guī)矩,所管理的各地事務中,處事折中公平,處置了不少地方奸黨豪強。現(xiàn)在我想和各位儒者名流一起來說一下他的功德,使之彰顯于朝廷!臂料蚯耙苿右幌,長跪不起,說:“郡守大人的話中有過失的地方,這是不能掩飾的。據(jù)調(diào)查,繇延這個人,生性貪婪邪惡,所管理的地方政事荒廢而紊亂,暴虐之人不能處置,冤獄與奸邪一并而起,百姓對他十分怨恨。可是您把惡的說成是善的,如果得力的輔佐者不去與您爭辯明了,這樣做既沒有顧及到大漢朝天子,又使您喪失了做臣子的大義,君臣之宜一并丟棄,還有誰來懲辦有罪之人?天子如果處于顛危之境地,有大臣的扶持,還是不能到滅亡的境地的!睔W陽歙感到十分慚愧。沒有舉行完這場宴會就結(jié)束了。郅惲回到府里就稱病不去辦公。繇延也因此沒有獲得推薦。

          (郡里的門下掾)鄭次都一向清正高潔,和郅惲交情很厚,就招郅惲一同離開郡里。說:“奉行的人生準則不同的人是不能一起共事的,從古到今都是這樣。您心性耿直,所行的確是上古三代的道義?墒牵憧船F(xiàn)在繇延雖然被斥退,但早晚還是要再回來的。我不忍心看到你陷入不被君主所容的地步,為什么不離開這是非之地呢?”鄭次都就離開了郡里,到弋陽山隱居去了。過了幾個月,繇延果然又被召了過來,郅惲也就離開了郡里,跟隨鄭次都去了,他們一起釣魚很是愉快。過了幾十天,郅惲喟然長嘆說:“老天降生才能卓越之人(卻)讓他們成為了普通百姓,(這)恐怕是違背天命倫常的吧?鳥獸是不可以與它們?yōu)槲榈,您想隨我一起去做伊尹那樣的人嗎?”鄭次都說:“我已經(jīng)老了,怎么能跟隨你去呢。”彼此告辭而去。

          郡里以孝廉科推薦了郅惲,做了郎官,后改任上東門的侯官。漢光武帝有一次夜里出去游玩,回來時下令讓人開城門,郅惲就是不讓他進城。光武帝讓郅惲從門縫里用火照自己的臉,看清楚自己是誰。郅惲說:“火光太明了會燒得很遠的,我不能這樣做!庇谑蔷芙^給光武帝開城門。第二天,郅惲上書勸諫光武帝說:”過去周文王不敢在田獵中長時間的耽擱,他把萬民的事務當做正事,F(xiàn)在陛下在山林中游戲田獵,夜以繼日,將如何對待國家和宗廟呢?”由此光武帝就開始器重他,后來郅惲做了粱縣縣令、長沙太守。所在任處,崇尚教化,重視表彰有特殊品行的人。

          《后漢書》閱讀訓練及譯文 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人也。少博學,師事太傅胡廣,唯辭章、數(shù)術(shù)、天文是好,妙操音律。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自非寒暑節(jié)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母卒廬于冢側(cè)動靜以禮有兔馴擾其室傍又木生連理遠近奇之多往觀焉。

          與叔父從弟同居,三世不分財,鄉(xiāng)黨高其義。

          桓帝時,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聞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陳留太守督促發(fā)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師,稱疾而歸。閑居玩古,不交當世。

          建寧三年,辟司徒橋玄府,玄甚敬待之。召拜郎中,校書東觀。遷議郎。邕以經(jīng)籍去圣久遠,文字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后學。熹平四年,乃與五官中郎將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經(jīng)文字。靈帝許之,邕乃自書丹于碑,使工鐫刻立于太學門外。中平六年,靈帝崩,董卓為司空,聞邕名高,辟之,稱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舉邕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見敬重。卓重邕才學,厚相遇待,每集謨,輒令邕鼓琴贊事,邕亦每存匡益。初,邕在陳留也,其鄰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陀袕椙儆谄,邕至門試潛聽之,曰:“僖!以樂召我而有殺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來,至門而去!辩咚貫榘钹l(xiāng)所宗,主人遽自追而問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憮然。彈琴者曰:“我向鼓弦,見螳螂方向鳴蟬,蟬將去而未飛,螳螂為之一前一卻。吾心聳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豈為殺心而形于聲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當之矣!奔白勘徽D,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嘆,有動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陳辭謝,乞黥首刖足,繼成漢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馳往謂允曰:“伯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續(xù)成后史,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無實,誅之無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于后世。方今國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執(zhí)筆在幼主左右。既無益圣德,復使吾黨蒙其訕議!碧就硕嫒嗽唬骸王公其不長世乎?善人,國之紀也,制作,國之典也。滅紀廢典,其能久乎?”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獄中,年六十一,搢紳諸儒莫不流涕。北海鄭玄聞而嘆曰:“漢世之事,誰與正之!”兗州陳留間皆畫像而頌焉。

          (選自《后漢書·蔡邕傳》,有刪節(jié))

          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鄉(xiāng)黨高其義:“鄉(xiāng)”是古代地方行政單位,所轄范圍歷代不同;“黨”是古代地方組織單位,古代五百家為黨,合而稱鄉(xiāng)黨,指鄉(xiāng)里、家鄉(xiāng),文中是指鄉(xiāng)族朋友。

          B.搢紳諸儒莫不流涕:“搢”有“插”之意,“紳”是指古代仕宦者圍于腰際的大帶。“搢紳”意即把上朝用的笏插到“紳”中,代指有官職的或做過官的人。

          C.我力能族人:“族人”是由兩個單音節(jié)詞“族”和“人”組成,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族人”,“族”的用法和“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中的“族”是相同的。

          D.正定六經(jīng)文字:“六經(jīng)”是指《詩經(jīng)》《禮記》《尚書》《周易》《春秋》《孝經(jīng)》六部儒家經(jīng)典,《師說》中“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中的“六藝”也是指的這六部經(jīng)書。

          5.下列對文中加粗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白非寒暑節(jié)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母卒/廬于冢側(cè)/動靜以禮/有兔馴擾/其室傍又木生連理/遠近奇之/多往觀焉

          B.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白非寒暑節(jié)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母卒/廬于冢側(cè)/動靜以禮/有兔馴擾其室傍/又木生連理/遠近奇之/多往觀焉

          C.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白非寒暑節(jié)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母卒/廬于冢側(cè)/動靜以禮/有兔馴擾其室/傍又木生連理/遠近奇之/多往觀焉

          D.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白非寒暑節(jié)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母卒/廬于冢側(cè)/動靜以禮/有兔馴擾其室/傍又木生連理/遠近奇之/多往觀焉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中常侍徐璜等聽說蔡邕善于彈琴,于是奏明皇帝,由陳留太守督促蔡邕進京,但進京途中,蔡邕走到偃師就假稱生病,回家了。

          B.蔡邕在陳留時,他的鄰居請他赴宴,他走到門口卻離去了,是因為他從彈琴者的琴聲中聽出了殺意,這正是他妙操音律的表現(xiàn)。

          C.蔡邕被司徒橋玄請人自己的幕府,在東觀研究修撰史書,蔡邕認為經(jīng)書離圣人的境界很遠,文字又有很多錯誤,因此請求修正。

          D.王允將漢武帝不殺司馬遷類比自己不殺蔡邕,意在強調(diào)如果留下蔡邕,白己將會像漢武帝受到司馬遷毀謗一樣受到蔡邕毀謗。

          7.把文中加粗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我向鼓弦,見螳螂方向鳴蟬,蟬將去而未飛,螳螂為之一前一卻。(5分)

          譯文:

          (2)王公其不長世乎?善人,國之紀也,制作,國之典也。滅紀廢典,其能久乎?(5分)

          譯文:

          答案:

          4.D(《孝經(jīng)》應改為《樂經(jīng)》。)

          5.B(邕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邕自非寒暑節(jié)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母卒,廬于冢側(cè),動靜以禮。有兔馴擾其室傍,又木生連理,遠近奇之,多往觀焉。)

          6.C(蔡邕認為經(jīng)書離“圣人的時代”久遠,文字有很多錯誤。)

          7.(1)我剛才彈琴時,看見螳螂正爬向一只嗚叫的蟬,蟬將要離開卻沒有飛起,螳螂為之進退不停。(采分點:向、方向、卻各1分,句意2分)

          (2)王允大概要不久于人世了吧?善人是國家的楷模,史著是國家的經(jīng)典。毀滅楷模,廢除經(jīng)典,國家難道能夠長久嗎?(采分點:“王公其不長世乎”巾的其,紀、制作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蔡邕字伯喈,是陳留圉人。他年輕時知識淵博,以師禮侍奉太傅胡廣。他喜歡文章、數(shù)術(shù)、天文,善于彈奏音樂。

          蔡邕性情忠實孝順,母親曾經(jīng)久病三年,蔡邕如果不是寒暑節(jié)氣變化的時候,不曾解開衣衫,七十天不臥睡(去照顧母親)。母親去世后,他在墳墓旁邊蓋屋住下,行為舉止都依照禮的要求。有溫順的兔子順從地呆在他的屋子旁邊,又有兩棵樹的枝干合生在一起,遠近的人都覺得這些很奇特,很多人前往觀看。

          他和叔父堂弟住在一起,三代不分家,鄉(xiāng)里的人都敬重他的義節(jié)。

          桓帝時,中常侍徐璜等五侯專權(quán)肆行,他們聽說蔡邕善于彈琴,于是奏明皇帝,命令陳留太守督促蔡邕進京,蔡邕不得已,走到偃師,托詞生病回到家鄉(xiāng)了。他在家閑居,沉迷于古代文化,不和世人交往。建寧三年,被召到司徒橋玄府上任職,橋玄對他很尊敬。后來國君征召他,任命他擔任郎中,在東觀研究修撰史書。又升為議郎。蔡邕認為經(jīng)籍距圣人著述的時間久遠,文字錯誤多,俗儒牽強附會,貽誤后來的學子。

          熹平四年,就與五官中郎將堂溪典等奏請正定《六經(jīng)》文字。靈帝批準了,蔡邕就用紅筆親自寫在碑上,使工人刻好立于太學門外。

          中平六年,靈帝去世,董卓擔任司空,聽說蔡邕名氣大,召他為官,蔡邕推說有病不能去。董卓大怒,罵說:“我有殺人之權(quán),蔡邕縱然驕傲,也是不過轉(zhuǎn)足之間的事而已!庇旨绷钪菘ふ髡俨嚏叩礁嚏邲]有辦法,到了,代理祭酒,很受敬重。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學,對他非?蜌猓康脚e行宴會,往往令蔡邕鼓琴助興,蔡邕也有心出力幫助。

          當初,蔡邕在陳留時,他的鄰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時大家酒喝得正高興,有一個客人在屏風后彈琴,蔡邕到門口偷偷地聽,大驚道:“啊!用音樂來請我卻有殺心,是什么原因呢?”就回去了。仆人告訴主人說:“蔡君剛才來了,到門口卻離開了!币驗椴嚏呦騺硎潜煌l(xiāng)敬重的人,主人急忙親自追上去并且追問他逃離的原因,蔡邕把情況詳細地告訴了他,大家都感到茫然。彈琴的人說:“我剛才彈琴時,看見螳螂正爬向一只嗚叫的蟬,蟬將要離開卻沒有飛起,螳螂為之進退不停。我內(nèi)心很緊張,擔心螳螂抓不到它啊。這難道就是顯露在琴聲中的殺心嗎?”蔡邕笑著說:“這就完全符合了!

          等到董卓被殺后,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做客,蔡邕無意中談起此事,深為嘆息,并在表情上流露出來。王允怒斥他,立即逮捕蔡邕并把他交給廷尉去治罪。蔡邕上書謝罪,請求只刺面砍腳,以便繼續(xù)修成漢史。在朝官員們很多人同情營救他,但都未奏效。太尉騎著快馬去見王允,對他說:“蔡邕是當代少有的奇才,對漢朝的史事很熟悉,應該讓他續(xù)成后漢史,修成一代典籍。況且他一向以忠孝著名,所犯罪行又無確切事實,殺了他恐怕會失去人心吧?”王允說:“過去漢武帝不殺司馬遷,讓他寫出毀謗的書,流傳于后世,F(xiàn)今國家中途衰落,國家政權(quán)不穩(wěn)固,不能讓奸邪諂媚的臣子在幼主旁邊寫文章。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們蒙受毀謗議論!碧就顺鰜韺θ苏f:“王允大概要不久于人世了吧?善人是國家的楷模,史著是國家的經(jīng)典。毀滅楷模,廢除經(jīng)典,國家難道能夠長久?”

          王允后悔,想要阻止卻來不及了,蔡邕于是死在獄中,終年六十一歲。官員學者沒有不為此而流淚的。北海人鄭玄得到這一消息感嘆說:“關于漢代的史事,還有誰能匡正呢!”兗州、陳留等地都畫他的像來稱頌他。

          《后漢書》閱讀訓練及譯文 3

          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誦詩,受業(yè)長安。時光武亦游學京師,禹年雖幼,而見光武知非常人,遂相親附。數(shù)年歸家。

          及漢兵起,更始立①,豪杰多薦舉禹,禹不肯從。及聞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鄴。光武見之甚歡,謂曰:我得專封拜,生遠來,寧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為?禹曰:但愿明公②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閑語。禹進曰:更始雖都關西,今山東未安,赤眉、青犢之屬,動以萬數(shù),三輔假號,往往群聚。明公雖建籓輔之功,猶恐無所成立。于今之計,莫如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yè),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悅,因令左右號禹曰鄧將軍。常宿止于中,與定計議。

          及王郎起兵,光武自薊至信都,使禹發(fā)奔命,得數(shù)千人,令自將之,別攻拔樂陽。時任使諸將,多訪于禹,禹每有所舉者,皆當其才,光武以為知人。 使別將騎,與蓋延等擊銅馬于清陽。連大克獲,北州略定。及赤眉西入關,更始使定國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將軍劉均及諸將,分據(jù)河東、弘農(nóng)以拒之。赤眉眾大集,王匡等莫能當。光武籌赤眉必破長安,欲乘機并關中,而方自事山東,未知所寄,以禹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討之略。

          顯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為太傅,進見東向,甚見尊寵。居歲余,寢疾。帝數(shù)自臨問,以子男二人為郎。永平元年,年五十七薨,謚曰元侯。

          注:

         、俑剂,指劉玄登基。

         、诿鞴竸⑿恪

          節(jié)選自《后漢書·鄧禹傳》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更始雖關西

          都:建都

          B.莫如延英雄延:邀請

          C.王等莫能當當:占據(jù)

          D.欲乘機并關中并:兼并

          【小題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鄧禹有才能的一組是(3分)()

         、俾劰馕浒布颖保凑炔弑倍,追及于鄴。

         、谀缪訑堄⑿郏瑒諓偯裥。

          ③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

          ④常宿止于中,與定計議。

         、葸B大克獲,北州略定。

         、抟杂沓辽钣写蠖,故授以西討之略。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④⑤D.④⑤⑥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鄧禹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很聰明,在長安學習的時候,認識了光武帝劉秀,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于是和光武帝很親近。

          B.漢兵興起,劉玄登機,許多有見識的人都向劉玄推薦鄧禹,鄧禹不肯跟隨劉玄。卻想辦法追隨光武帝。

          C.見到光武帝后,鄧禹陳述了自己的志向,分析了當下形勢,并向光武帝進言獻策,光武帝非常高興。

          D.鄧禹屢建功勛,深受光武帝信任,顯宗即位后,依然得到特別的尊崇,得病后,顯宗親自探望,并讓他的兩個兒子請郎中治療。

          【小題4】把文中加粗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時任使諸將,多訪于禹,禹每有所舉者,皆當其才,光武以為知人。(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題1】C

          【小題2】D

          【小題3】D

          【小題4】(1)(我)只希望明公的威望和恩德廣施天下,我能夠為您盡一點力,在史書上流傳功名罷了。

          (2)(光武)當時委任派遣各位將領,大都向鄧禹咨詢,鄧禹每次舉薦的人,(職位)都能和才能相當。光武帝認為(鄧禹)能夠了解人。 答案解析: 【小題1】試題分析:C (當:抵擋)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

          【小題2】試題分析:D (①是寫鄧禹追隨劉秀 ③是寫鄧禹對劉秀的認識)

          【小題3】試題分析:D 并讓他的兩個兒子請郎中治療錯誤)

          考點: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小題4】試題分析:(1)在翻譯這個句子的時候,加譯為廣施,尺寸指盡一點力,垂功名于竹帛耳 譯為在史書上流傳功名罷了各一分,語意完整給1分。(2)這個句子中使譯為派遣,舉譯為舉薦,以為譯為認為,各占1分,語意完整給1分。

          參考譯文:

          鄧禹字仲華,南陽郡新野縣人。十三歲時,能背誦《詩經(jīng)》,到長安跟人學習,當時光武帝也在京師求學,鄧禹雖然年紀小,但他見到光武帝,就知道他不是普通的人,于是和光武帝很親近。幾年后返回家鄉(xiāng)。

          等到漢兵興起,劉玄登位,許多有見識的人都向劉玄推薦鄧禹,鄧禹不肯跟隨劉玄。等聽說光武帝鎮(zhèn)守河北,立即驅(qū)馬向北渡黃河,在鄴縣追上光武帝。光武帝見到他非常高興,對他說:我可以獨立任免官員,你從遠方趕來,難道是想做官嗎?鄧禹說:不想。光武帝說:假如是這樣,你想做什么呢?鄧禹說(我)只希望明公的威望和恩德廣施天下,我能夠為您盡一點力,在史書上流傳功名罷了。光武帝笑了,于是留他同住,私下交談。鄧禹提議說:劉玄雖然建都關西,但現(xiàn)在山東沒有安定,赤眉軍、青犢軍之類,動輒有上萬人,三輔也自立名號,常常聚集兵力。明公雖然有建藩鎮(zhèn),輔助劉玄的功勞,但我還是怕您沒有什么更大成就。當今之計,不如招納英雄,努力取悅民心,建立高祖的功業(yè),挽救百姓的性命。像您這樣的人來謀劃天下大事,不會費多少時間費多大力氣便可平定天下。光武帝非常高興,于是讓身邊的人稱鄧禹為將軍。鄧禹常住在光武帝住處,一起商定計策。

          等到王郎起兵,光武帝從薊縣到達信都,派鄧禹募集奔命兵,共得到幾千人,命令鄧禹親自率領這支隊伍,另行攻取樂陽。(光武)當時委任派遣各位將領,大都向鄧禹咨詢,鄧禹每次舉薦的人,(職位)都能和才能相當,光武帝認為(鄧禹)能夠了解人。派他另外率領部隊,和蓋延等人在清陽攻打銅馬軍。連連大捷,北州大致平定。等赤眉軍向西進入涵谷關,劉玄派定國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將軍劉均以及各路將領,分別據(jù)守河東、弘農(nóng)以抵擋赤眉軍。赤眉軍各部大舉會集,王匡等人不能抵擋。光武帝算計赤眉軍一定會攻破長安,想乘這個機會兼并關中,但他自己正進攻山東,不知該把這個任務托給誰,因為鄧禹沉穩(wěn)有度量,所以把西討的計劃交給他。

          顯宗登位,因為鄧禹是先帝的大功臣,拜他為太傅,上朝見駕可以面向東方,很受皇帝的尊重和寵愛。過了一年多,臥病在家,顯宗好幾次親自登門慰問,把他的兩個兒子提拔做郎官。永平元年(58),鄧禹年五十七歲去世。謚號元侯。

          《后漢書》閱讀訓練及譯文 4

          融字周公,扶風平陵人也。

          王莽居攝中,為強弩將軍司馬,東擊翟義,還攻槐里,以軍功封建武男。女弟為大司空王邑小妻。家長安中,出入貴戚,連結(jié)閭里豪杰,以任俠為名;事母兄,養(yǎng)弱弟,修行義。王莽末,青、徐賊起,太師王匡請融為助軍,與共東征。

          及漢兵起,融復從王邑敗于昆陽下,歸長安。漢兵長驅(qū)入關,王邑薦融,拜為波水將軍,賜黃金千斤,引兵至新豐。莽敗,融以軍降更始大司馬趙萌,萌以為校尉,甚重之,薦融為巨鹿太守。

          融見更始新立,東方尚擾,不欲出關,而高祖父嘗為張掖太守,從祖父為護羌校尉,從弟亦為武威太守,累世在河西,知其土俗,獨謂兄弟曰:“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帶河為固,張掖屬國精兵萬騎,一旦緩急,杜絕河津,足以自守,此遺種處也!毙值芙匀恢。融于是日往守萌,辭讓巨鹿,圖出河西。萌為言更始,乃得為張掖屬國都尉。融大喜,即將家屬而西。既到,撫結(jié)雄杰,懷輯羌虜,甚得其歡心,河西翕然歸之。

          是時,酒泉太守梁統(tǒng)、金城太守厙鈞、張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并州郡英俊,融皆與為厚善。及更始敗,融與粱統(tǒng)等計議曰:“今天下擾亂,未知所歸。河西斗絕在羌胡中,不同心戮力則不能自守;權(quán)鈞力齊,復無以相率。當推一人為大將軍,共全五郡,觀時變動!弊h既定,而各謙讓,咸以融世任河西為吏,人所敬向,乃推融行河西五郡大將軍事。融居屬國,領都尉職如故,置從事監(jiān)察五郡。河西民俗質(zhì)樸,而融等政亦寬和,上下相親,晏然富殖。修兵馬,習戰(zhàn)射,明烽燧之警,羌胡犯塞,融輒自將與諸郡相救,皆如符要,每破之。其后匈奴懲乂,稀復侵寇,而保塞羌胡皆震服親附,安定、北地、上郡流人避兇饑者,歸之不絕。

         。ü(jié)選自《后漢書·竇融列傳》,有改動)

          參考譯文:

          竇融字周公,扶風郡平陵縣人。

          王莽居攝年間,竇融任強弩將軍的司馬,向東攻打翟義,回師攻打槐里,靠軍功被封為建武男。妹妹是大司空王邑的妾。他家住長安城中,出入權(quán)貴和皇親的家門,交結(jié)民間的豪杰,以行俠仗義聞名;他侍奉母親兄長,撫養(yǎng)弱小的弟弟,修養(yǎng)品行道義。王莽末年,青州、徐州賊人起兵,太師王匡請求讓竇融做助軍,和自己一起東征。

          等到漢軍起兵,竇融又隨王邑在昆陽城下被打敗,回到長安。漢軍長驅(qū)進入關內(nèi),王邑推薦竇融,竇融被拜為波水將軍,賜給黃金一千斤,領軍隊到新豐。王莽垮臺,竇融帶領軍隊歸降劉玄的大司馬趙萌,趙萌任用他做校尉,很器重他,推薦竇融做巨鹿太守。

          竇融見劉玄剛登位,東方還很亂,不想出關,而他高祖父曾做過張掖太守,堂祖父做過護羌校尉,堂弟也做過武威太守,幾代人在河西,了解那里的風土習俗,暗自對兄弟們說:“天下安危還不能料定,河西富庶,黃河圍繞著很穩(wěn)固,張掖屬國精銳騎兵上萬人,一旦形勢緊急,切斷黃河上的渡口,足可以防守,這是保留宗族后裔的地方。”兄弟們都同意。竇融就在當天求見趙萌,辭去巨鹿太守,要求到河西去。趙萌替他時劉玄說情,才能夠擔任張掖屬國都尉。竇融非常高興,立即帶家屬向西去。到河西后,撫慰交結(jié)英雄豪杰,招徠羌人,很得人心,河西全都歸附了他。

          這個時候,酒泉太守梁統(tǒng)、金城太守厙鈞、張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以及各州郡的英才俊杰,竇融都和他們交情深厚。等到劉玄失敗,竇融和梁統(tǒng)等人商議說:“現(xiàn)在天下混亂,不知道該歸附誰。河西孤零零處在羌胡地區(qū),大家不齊心合力,就不能自保;大家權(quán)力相當實力相同,又沒有人率領大家。應當推選一個人做大將軍,保衛(wèi)五郡,相機行事。”商議定了后,卻各自謙讓,都認為竇融家?guī)状嗽诤游髯龉伲侨藗冏鹁聪蛲,就推選竇融兼理河西五郡大將軍事務。竇融在屬國,照舊兼任都尉的職務,設置從事監(jiān)察五個郡。河西民風質(zhì)樸,而竇融等人政令也寬松和緩,上下相互親近,安逸富足。修整軍備,練習打仗射箭,明確烽火警報,羌胡侵犯邊塞,竇融就親自領兵和各郡軍隊相救援,都照盟約去做,每次都打敗敵人。那以后匈奴人受到懲治,少有再侵犯的,而城堡要塞的羌胡人都震服歸附,安定、北地、上郡流浪百姓避兵逃荒的,歸附他的沒有間斷。

          文言文閱讀試題及答案

          4.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融見更始立,東方尚擾 新:剛剛

          B.兄弟皆之 然:認為正確

          C.權(quán)鈞力齊,復無以率 相:指一方,大家

          D.其后匈奴懲乂,稀復侵 寇:敵人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

          A.任俠為名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B.融于是日往守萌 勇氣聞于諸侯

          C.萌為言更始 且君嘗晉君賜矣

          D.不同心戮力不能自守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竇融在任強弩將軍司馬期間,因?qū)医ㄜ姽Ρ环鉃榻ㄎ淠。在長安城中,出入權(quán)貴和皇親的家門,交結(jié)民間豪杰,以行俠仗義聞名。

          B.竇融曾協(xié)助太師王匡東征,后來又跟從王邑在昆陽打敗了漢兵;氐介L安以后被舉薦為波水將軍,賞黃金千斤,很受器重。

          C.竇融善于結(jié)交當?shù)睾澜,加上他家世代任河西官吏,因此大家推選他兼理河西五郡大將軍事務。他施政寬和,上下相親,安逸富足。

          D.竇融擔任張掖屬國都尉時,廣結(jié)民心,積極備戰(zhàn),重創(chuàng)來犯之敵。邊塞基本穩(wěn)定,附近地區(qū)躲避戰(zhàn)亂的饑民,絡繹不絕地歸附他。

          7.把原文中加粗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事母兄,養(yǎng)弱弟,修行義。(3分)

          (2)一旦緩急,杜絕河津,足以自守,此遺種處也。

         。3)融輒自將與諸郡相救,皆如符要,每破之。(3分)

          4.D (寇:侵犯)

          5.B (都是介詞,在。A第一個“以”是介詞,憑借;第二個“以”是介詞,把。C第一個“為”是介詞,替;第二個“為”是動詞,給予。D第一個“則”是假設關系連詞,就;第二個“則”是轉(zhuǎn)折連詞,卻)

          6.B (竇融跟從王邑在昆陽被漢兵打敗了)

          7.(1)他侍奉母親兄長,撫養(yǎng)弱小的弟弟,修養(yǎng)品行道義。(“事”“弱”各1分,句意1分)

         。2)一旦形勢緊急,切斷黃河上的渡口,足可以防守,這是保留宗族后裔的地方。(“緩急”“杜絕”、判斷句式各1分,句意1分)

         。3)竇融就親自領兵和各郡軍隊相救授,都照盟約去做,每次都打敗敵人。(“將”“符要”各1分,句意1分)

        【《后漢書》閱讀訓練及譯文】相關文章:

        《后漢書蔡邕傳》閱讀訓練及譯文09-17

        《曲突徙薪》閱讀訓練及譯文09-17

        《借書速還》閱讀訓練及譯文09-17

        《隋書》閱讀訓練及譯文賞析09-30

        《爭禮數(shù)》閱讀訓練及譯文09-17

        《詩集自序》閱讀訓練及譯文09-17

        《夜游孤山記》閱讀訓練及譯文09-28

        《班超素有大志》閱讀訓練及譯文09-17

        游俠列傳閱讀訓練及譯文09-17